“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利用初中的一个方程式C与O2反应生成CO2引入,讲解一个方程式分别对应的微观和宏观的含义,抛出如何联系微观和宏观这个问题,从而引出物质的量这个概念。引出物质的量后,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相应的符号和单位、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等。紧接着利用 练习题直接应用,让学生判断使用是否恰当、正确。接下来,提出疑问,微粒的集体是多少时为1 mol,抛出问题,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物理量进行参照对比,告知学生1 mol微粒所含微粒数的来源是什么,是多少,再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通过简单的小练习计算让同学们探究出物质的量、粒子数目以及阿伏伽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物质的量(n)=粒子数目(N)/阿伏伽德罗常数(NA)。利用课本上上的迁移应用先提出1mol H2O含多少水分子,然后求算出分别含多少H原子和O原子,再利用公式推导出分别对应的H和O的物质的量,通过对比总结得出结论: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粒子数目之比。通过引出一种新的定量物质的方法,即看到H2O的化学式就应该知道1 mo H2O含有1 mol H和2 mol O。然后立马用结论进行一个综合的能力提升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