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原来有多少》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相关要求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教材分析
“用数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中的一个新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98页的例3。用数学不是孤立专项的训练,而是分散于新教材的各个单元,其目的在于让数学更加紧密的联系实际生活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用加法减解答问题和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事实上,用数学目的是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综合提升,同时也是为后面文字叙述式的用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学生开始学习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直观作用,选取了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和活动场面,创设了逼真的情境,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在图文声并茂,静观和动态结合的情境中,呈现公园情景图,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扶—半扶半放—放”的原则,依照“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顺序,让学生从图中众多的信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感知解决一个问题应具备的条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和广泛的活动经验。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说出“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2、能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评价任务
1、通过教学桌子上的口哨让学生讨论原来可能是几个,解决求原来有多少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
2、能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并解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生老师一起回顾已学知识
1、 师生谈话: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你们想要吗?
生:想要 !
师:开动你的小脑筋回答对了老师的问题,你就能得到这些礼物。
2、师生活动(准备7个玻璃球放在不透明的盒子里)
师:下面老师要请小朋友在这个魔盒里抓礼物 。
生抓出?个玻璃球,师告诉学生盒子还剩?个玻璃球,(根据学生抓的数量来告知还剩的数量)师:你知道魔盒里原来有多少个玻璃球吗?
生回答 。
师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生回答
3、 师边小结边演示:要求原来有多少个玻璃球,就要把抓出来的和剩下的两部分合起来。(师将抓出的玻璃球放回盒子里,再将所有的都拿出来,我们一起数数原来是不是7。师生齐数)
4、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类实际问题。(板书: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板书:10的加减法
学生观察图,提出问题引出我们学习的新知识。
环节二
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学生讨论,然后汇报:每幅图片的意义和所列的算式
1、猜一猜
两只小猴来到山下采桃子,不一会已经采了23个(出现情境图中的一部分,其中树上还剩的5个桃不出现,板书:23个)。请你猜一猜,树上原来可能有多少个桃?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重点讨论两种情况:如果树上的桃采完了,那么原来是23个;如果树上的桃还有剩余的,那么原来的可能是24,25,26……但不可能少于23个。
2、说一说,算一算
(1)(出示情境图中还剩的5个桃)提问:小猴没有采完桃子,树上还剩几个桃?(板书:树上还剩5个)
题目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板书: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该怎么算?为什么这样算?小组讨论交流。
(2)讨论后明确:树上原来的桃的个数是总数,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采下的23个,另一部分是还剩的5个。求原来与多少个桃,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3)列式计算(板书:23+5=28 或5+23=28)
追问:2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28呢?
23+5=28(个)又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说题中的数量关系,也就是采下的个数加剩下的个数等于原来的个数)
3、指导写单位名称
师:算式写好之后我们还要在它的后面打上括号写出单位名称(边说边在算式后面打括号)这里的单位名称应该写什么呢? (板书:个)
师:解决实际问题在列式后,要口头回答题目中的问题,题目问: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谁会回答?
生:树上原来有28个桃。(指名学生口答)(课件出示这句话)
4、如果学生前面没有说出5+23=28的算式,在解答后提问,还可以怎么列式计算?
5、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反过去想,把还剩的和已经的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会看图
会发现规律
环节三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先思考,独立完成
1、师范游戏:借给某某同学12根小棒,还剩3根。算一算老师原来有几根小棒?怎么想的?
2、学生游戏:同桌合作,模仿刚才的借小棒游戏,同时说一说游戏过程:借给某某同学几根小棒,还剩几根,原来有几根。(课件出示)
谈话:通过刚才的借小棒的游戏我们已经知道原来有多少,只要把借走的和剩下的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
1、“想想做做”第1题。
要求仔细看图,用两句话说一说图中小朋友拼图的情况。
提问:这盒拼图一共有多少块拼板?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乘车的情况,再根据问题的选择算法,并说一说理由。
3、“想想做做”第3、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对已经解答的几个问题进行反思。指出:这几个问题都是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求出总数。
4、延伸。
谈话:像刚才解决的这些问题,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没有?能自己编一个这样的问题吗?
能正确写出来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我们学习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把已经用去的和还剩的合起来,我们用加法来计算。
会说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1、领走了7个口哨,2、还剩下5个,3、问:原来有几个?
7 + 5 = 12(个) 5 + 7 = 12(个)
答:原来有12个口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