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教学反思2018年5月25日上午第三节课,我在多功能教室执教了一节课例研究课,内容是《30 女娲补天》。这是人教版三年级第八单元的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为: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大盆、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2、复述故事,从女娲补天的“起因、经过、结果”中,发现各自的表达顺序,积累生动的词句,展开想象,学习积累性复述和创造性复述。在第一课时的教学时,我尝试了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一、谈话激趣。学生自己谈读过的神话故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出示插图投影,指导看图。由故事里的插图,追问: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抓住“谁干什么”就能帮助我们大概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让学生关注课题,告诉他们课题也能帮助我们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检查“学乐云”完成情况。1.本学年,我们三年级组是“智慧课堂”的试点年级。为了更好地运用、推广这一平台。我们决定运用“智慧课堂”平台,结合课例研究上这堂研究课。学生课前读生字、新词(老师课前布置“学乐云”作业),再录音上传“学乐云”。老师课前听录音,为孩子们评等级。2.课堂上公布作业完成情况,再选择错得较多的学生录音播放,学生听后正音。3.(生字书写)(提前生用钢笔书写,师用红笔修改,照相上传学乐云,引导学生从结构、笔画把握汉字的正确、漂亮的书写。)这一内容完成得比较落实。这一环节的实施,我觉得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祝老师所说: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结合起来,老师为学生的“不会”而教。四、复述课文这一部分的操作,我是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帮助复述。我发现学生不知道怎样抓关键词?抓什么关键词?我高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至于后面花时间太多,没有达成教学目标。我也不知道应该怎样解决?后来听了祝老师的评课,我豁然开朗。祝老师说:1.复述课文不能割裂体裁,抓关键词太生硬,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如何着手。2.学生思路还是应该根据内容来定,可以让学生读课题质疑:女娲为什么补天?女娲怎样补天?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就可以抓一些关键词,从而帮助学生复述故事。3.本课设计只是培养学生复述、还原课文,但对于学生创造性、对于神话神奇想象力的培养还不够。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想象,选择起因或者经过部分引导学生创造性想象,编故事,体现神话的神奇、夸张,这才符合文体意识。本堂课,我注重了:1.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过程中给与他们充足的讨论交流时间。2.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纠正学生发言的误差,抓住学生发言中的关键点引导学生学习。3.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课堂上叫他们“小老师”,让孩子们有参与感和成就感。4.较熟练地运用“智慧课堂”平台教学。总的来说,本堂课有收获,有遗憾!尤其是第二个教学目标没有达成,主要还是自己教学设计能力的欠缺。以后,我还要加强学习,多看专业书籍,多请教专家、名师,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和教学设计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