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教学设计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2.教材分析: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就是在这样贫穷的情况下,桑娜与渔夫做出了令人难以相信的举动:在自己五个孩子的基础上,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事例,讴歌了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有力地抨击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堕落与腐化。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关于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桑娜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的形象。渔夫与桑娜的对话,个性鲜明,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物的真情实感。渔夫的话显示出他爽直、乐于助人的品质。而桑娜则小心应对,说话断断续续,表明了她紧张、不安的内心,反映出她热爱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质。3.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过程中能熟练运用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自读自悟等多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接触过许多描写人物的文章,阅读中抓人物语言、神态描写来感受老教授对年轻人的呵护与鼓励,这一教学重点可以通过自读自悟,生生互动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领悟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会表达运用则需要教师课堂上创设情境,使学生运用课上习得的表达方法进行练笔,进行写法迁移。教学目标:1、会读准“搁板、勉强、埋怨、掀起、魁梧、倒霉、寡妇、蜷缩”等词语。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认识课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表达方法。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通过同桌互助、全班交流等方式,准确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评价任务二:运用默读,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等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性之美,感受和学习穷人勤劳、善良的品质。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活动一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有什么问题想问吗?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交流讨论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环节二学习生字新词
活动一1、(词语检测) 课件出示“搁板、勉强、埋怨、掀起、魁梧、倒霉、寡妇、蜷缩”等词语。2.听写词语,个体学生演板,全体听写后,同桌互改,纠正。
认读生字、写字
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新词。(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活动一 1.默读,找出课文中依次出现的几个穷人是谁;2.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3.概括故事的内容。(完成目标二)
学生自学课文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
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环节四探究穷人“穷”在哪里
活动一多角度感悟穷人的“穷”。学生或谈看法,或朗读,充分体会穷人的“穷”。
思考、交流
抓住“穷”这个字眼,勾画理解词句,让学生了解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状况。(评价任务二)
环节五指导朗读
活动一引导学生反复读描写恶劣环境的句子,反复品读夫妻的对话。
完成填空练习
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
板书: 13.穷人 搁板、勉强、埋怨、掀起、魁梧、倒霉、寡妇、蜷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