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本诗运用形象化手法所表现意象的具体含义。 2、学习现代诗歌的朗诵技巧,较有感情的朗诵本诗。能力目标: 抓住意象体会丰富的想象所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积累思乡的对联。情感目标: 体味字里行间散发着浓浓的乡愁,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 朗读诗歌,感悟诗歌主题,深化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象,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一、导入他,一首诗,道出了两岸共同的心声;他,多次往返海峡,却始终难圆故乡梦;他,一段陈词,成就故乡无尽的佳话和荣耀。他是谁呀?(乡愁诗人——余光中)是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二、教学过程在以往学习诗歌的课堂上,老师说过,学习诗歌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呀?(朗读)是的,古人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且,朗读时解读诗歌的 敲门砖。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诗歌的艺术殿堂。1、自由读(强调:在读的时候,揣摩一下怎样才能读好。)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注:可从语速 感情 重音 节奏 等方面揣摩 2、齐读觉得自己读得好吗?录音好在哪里?(强调:语速要慢,感情是忧郁的,节奏要放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的朗读,看看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的。3、个别读。一首诗只有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朗读者要象演奏家一样,把诗歌的潜在生命激发出来,这样能吸引人,打动人。通过刚刚的朗读,从中你读出了什么呢?(诗人融于诗歌中的浓浓思乡之情)为什么诗人会有如此浓重的乡愁呢?这与诗人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余光中出生在大陆,后来定居于台湾。他在大陆生活有二十余年。二十年的生活积淀,二十年的故园情深,因而,祖国大陆更是他的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才让余光中在接受大陆记者的采访时,脱口而出从21岁负笈(jí)漂泊台岛,到小楼孤灯下怀乡的呢喃,直到往来于两岸间的探亲、观光、交流,萦绕在我心头的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乡愁。 ——余光中 让我们再次跟着录音朗读,体会诗中的乡愁。通过朗读,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在漫长的生活经历中,对故乡绵绵思念一直萦绕在心间,让他怅惘叹息。那么,诗歌中那些词可以看出。(如: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小小 窄窄 矮矮 浅浅 叠词,以事物的轻小衬托乡愁的浓重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物化乡愁,使其具体可感。)愁绪在诗中弥漫,读来似乎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乡愁本来就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那么诗人又是如何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呢?(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四个不同的人生阶段,作者分别选取了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那么这些意象分别表达的是怎样的乡愁呢? 板书: 明确: 少年时 ——邮票——母子分离 成年后 ——船票——夫妻分离 后来啊 ——坟墓——母子死别 而现在 ——海峡——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所以,作者在选取这四个意象时赋予了它们独特的内涵,你觉得它们之间有无共同点呢?(都显示着分离,漂泊,诀别,可望而不可即的离别情绪)那么,真的都一样吗?在情感的归属上没有什么不同吗?(由个人——国家)是的,余光中曾说过:如果乡愁只是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余光中在漫长的时光中,诗人的乡愁不仅仅是简单的思家恋乡,更是慢慢升华,成为对祖国的深深的爱恋,这份爱国情怀,深入诗人骨髓: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 ——余光中这是一份多么深沉的思念,多么刻骨的爱啊!让我们携带着诗人的这份情,再来齐读全诗,感受诗歌中的浓浓乡愁。三、总结不同的事物赋予思乡之情有更丰富更深沉的内涵, 这就是故乡情结,是中国人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 故乡情结,小而小之,就是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大而大之,就是爱自己的家乡,进而热爱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民族. 故乡情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之根、文化之根,愿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家园中,都有一棵永不老去、没有年轮的树!板书:读(诗歌)──赏(意境 )──悟(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