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与减》教学设计【目标依据】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学习10以内数的加法,以及10以内数的加法的应用,然后掌握有关10以内数的加法的基本运算技能。在活动中,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地良好学习习惯。【教材分析】加法就是把两个数(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原型,如合并、移入、增加等等。“一共有多少”是学习运算意义上的起始课,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都遇到或经历过这些原型,只是不知道这些现象都可以用加法来表示。所以本节课主要是学习和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即合起来的意义,知道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用加法来表示,并初步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方法。认识这部分内容,教科书是分四个层次呈现的:一是创设了多个丰富的显示情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意义;二是借助动手操作,“摆一摆、算一算”,加深对加法的理解;三是通过“说一说”,找一找生活中加法的原型,沟通加法和现实生活中密切联系,丰富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四是通过试一试,试着让学生提出加法问题,这是两个动态过程,是加法“移入”的原型,丰富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新事物新知识充满好奇,上课有些不乐于发言,多引导学生自己发言,通过学生发言来了解我们身边的知识,同时也达到了学生互相补充知识的目的。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喜欢在游戏当中学习知识,根据这一情况积极备课,激发同学们上课的激情,提高课堂效率,为以后进一步了解学习减法打下基础。【学习目标】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 2.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活动中,探索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假发问题并解答,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想法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和体会“合起来”的过程,理解加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用加法来解决。【教具准备】小棒、相应教具【评价设计】 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学生操作活动、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在小组通过操作后, 对不同方法进行评价。【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朋友跟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
想
激发学生兴趣。
自主探索
小朋友们想一想,怎么表示3支铅笔和2支铅笔合在一起是多少支铅笔呢?谁能把1支铅笔和3支铅笔合在一起摆一摆告诉大家合起来是几支铅笔呢?
生1:可以将三支铅笔和两支铅笔放在一起生2:有五支铅笔生3:一支铅笔和2支铅笔合起来是4支铅笔
同学们,你们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出来吗?孩子们真会观察,“+”咱们之前没学过,你们知道它的意思吗?咱们再数一数老师手里有几支铅笔?那2+3与5相等吗?在这个式子中2和3是加数,5是得数
生1:2+3生2:1+3生3:加法“+”加号生4:相等生5:2+3=5
培养学生猜想、表达的的能力
合作交流
大家摆一摆、算一算?列出的式子是什么?
动手摆一摆、写一写。
培养动手能力
首先摆一摆,同桌之间合作,每人摆一次并比较是否一样并做好记录,写下算式。
汇报算是是否正确
培养记录、整理数据的能力
成果分享
观察几组摆放后,你发现了什么?小组派出代表,分享发现。
算一共有多少的时候用加法。
培养观察、分析数据的能力
合作交流
通过刚才的摆一摆、算一算,知道了合起来用加法,左边等式等于右边的数。
汇报结果。
培养记录、整理数据、动手能力
成果分享
观察自己动手操作,你发现了什么?小组派出代表,分享发现
两个数合起来用“+”表示等式左右两边相等。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总结评价
回顾今天探究的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问一共有多少的时候要用加法
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及表达能力。
练习
现在我们已经通过摆一摆、练一练解决问题,谁能把练一练看图写算式做一做
看图写算式
进一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
练习
做课本第25页第1题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练习、实践的能力
反思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通过做活动掌握5以内的加法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