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相关要求(1)使学生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验算方法进行估算、验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使学生经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提升知识的迁移水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2.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学情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估算、口算还是笔算,其基本原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计算的基本技能。不同的是运算数据由两位数扩大到三位数,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 重点: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顺序。 学习目标(1)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验算方法进行估算、验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经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提升知识的迁移水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评价任务 任务1:通过课堂观察、提问,检测目标的达成。 2:利用做一做练习的题目检测难点的掌握。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价要点
动态修改
环节一复习导入
(1) 不是(2)78×12(3)80×10(4)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重点交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法。
国庆节王刚和李明去旅游了,他们乘车所用的时间都是12小时,但乘坐的交通工具不一样,王刚乘坐的旅游大巴平均78千米/小时,李明乘坐的火车平均145千米/小时。(1)从提供的信息看,他们去的是不是同一个地方呢?(2)王刚坐大巴,速度为78千米/小时,一共行了多少千米的路?指名学生列出算式(3)你能估算一下王刚乘坐的车大约行了多少千米吗?说说为什么这样估?(4)如果想知道准确的结果我们可以怎样算?请试着算算看吧。
环节二探究新知。
学生列出算式:145×12。学生估算:150×10。学生尝试笔算
1、基本算法的探究根据上面的信息,李明乘火车行了多少千米?如何算?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45×12。解决这个问题的式子已经有了,估算一下李明乘火车大约行了多少千米?根据学生的估算情况150×10请其说说这样估得的结果会怎样?(同样是一个估大一个估小,结果比较接近准确数。)同样,我们想知道李明乘坐的火车到底行了多少千米?该怎么算?请你笔算出结果。老师巡视选择典型算法请相关学生板演,请学生说明每一步的算理,在学生说明过程中(如下图) 145× 12----- 290 —表示2小时行的路程,即290个11 45 —表示10小时行的路程 ,即145个10 -----1 740对于结果有错的情况,先不急于否定,同样让学生说明算法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想知道这个结果是否正确,有什么好办法?(一是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看差距是否大?如果比较大,说明结果有问题;二是通过验算来确认结果的正确性,本节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用计算器来进行验算。)
以情境引入,引导学生通过任务驱动来进行旧知的复习与新知的引入,教学中,关键是让学生回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讲清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然后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中,以帮助他们理解算理。期间关注估算及验算方法的运用,让学生体会到这些计算方法应该视需要而用。
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师生归纳 ①先用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二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②再用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二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③然后把两次的积加起来。注意:第二步个位上的0不写。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环节三练习巩固
学生独立完成
计算下面各题 134 176 425 237× 12 × 47 × 36 × 82 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1、巩固计算方法。2、抓住算法错误,讨论原因。3、引导学生对那些算法正确,但结果错误的答案进行验算。4、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乘法运算的基本原理,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