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相关要求(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2.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学情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估算、口算还是笔算,其基本原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计算的基本技能。不同的是运算数据由两位数扩大到三位数,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 重点: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领的个数的确定。 难点:因数中间的0是否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学习目标 (1)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培养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评价任务任务1:通过课堂观察、提问,检测目标的达成。 2:利用做一做练习的题目检测难点的掌握。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价要点
动态修改
环节一复习导入
(1)先用整十数位十位上的数去乘一位数,再在乘得的数后面添一个0。(2)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两位数,再在乘得的数后边添一个0。(3)都是整十数,末尾都有0.
1.口算 出示口算卡指名说得数:40×72= 61×30= 30×23= 11×20= 6×50= 24×10=2.提问。出示:6×50(1)这道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题,怎么计算比较简便?出示:24×10(2)这道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题,怎么计算比较简便?观察:6×50和24×10(3)这两道题的因数有什么特点?(4)如果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0,这样的乘法你会做吗?板书:160×30=
用学过的知识引出新知识。
环节二探究新知。
(1)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列出算式。尝试笔算。(2)学生甲:我是口算得出的结果,先算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学生乙:我是这样算的: 160 × 30 000 480 4800学生丙:老师我喜欢这样算: 160× 30 4800(3)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0(4)丙的做法比较简便。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添几个0。回顾老师刚才的提问过程,理清思路,用语言叙述出简便算法:两个因数写竖式时要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再把0前面的数相乘,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添几个0。
学习例2(1)。(1)老师读题(2)请运用不同算法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解答的。(3)提问:这道题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4)这道题怎样用简便的方法计算?(5)提问:写竖式时要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再把0前面的数相乘。在乘得的数的末位怎样添0?(6)归纳总结简便算法
让学生自己摸索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环节三巩固练习
(1)一个因数中间有0,另一个因数末尾有0,(2)可以写成 106× 30 3180(3)可直接加上个位进上的数。
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1题(1)板书“做一做”内容。(2)请同学们自己选择完成其中的两题。(3)多数同学做完后,老师指名演板。(4)质疑。 360 360× 25与 × 25 计算是哪个竖式简便?明确:“0”在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学习例2(2)(1)观察例题,这道题与刚才学的有什么不同?(2)提问。竖式怎样写有简便写法吗?(3)计算106×30,既然中间的0与三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怎样写这一位上的积?板书: 106× 30 3180
引导学生探索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附:学具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