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详案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基于识字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基于阅读:学会默读,学习略读,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和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感的作用。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2.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教材的第六组课文以“珍爱我们的家园”为专题,安排了相关的教学内容。《青山不老》这篇课文用清新的文笔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本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从大环境的险恶和小环境的艰苦感受到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精神。3.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默读、浏览,初步学习了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有了一定量的语言积累。但是学生如果完全理解课文蕴含的精神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应该侧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理解课文。教学目标1.通过自由练读、观察比较等方式,准确读记“晋西北 肆虐 盘踞 险恶 奇迹 劲挺 铁锹”等词语。2.运用默读、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看图片、有感情朗读等方式方法,感受老人在险恶的环境和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奇迹。3.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感受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精神。评价任务1、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2、通过默读的方式画出描写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奇迹的语句,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3、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感受老人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一提到老人,我们便会想到他们儿孙绕膝,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但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81岁的老人却放弃了舒适安逸的晚年生活,从65岁开始,用15年的时间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边说边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请看大屏幕,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指名读词语。预习时,你理解了哪个词语仅是哪个省份的简称?晋西北就是青山不老这个故事的发生地肆虐,在文中指哪些自然灾害肆虐?男生齐读词语。 指名读词语指导啊的读法,如果阿前面音节的最后一个字母是n,啊读na,文中还有一个啊的音变,请找一找,如果阿前面最后一个字母是u,那就读wa。劲是多音字,表示坚强有力时读jing,如劲敌、劲旅。表示力气和精神时读近jin,女生齐读词语。 2.词语大家掌握的不错,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位山野老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三、自主学习。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默读课前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提出了几个问题。用序号标出来。指生读提示。 文中的老人究竟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又是在什么条件下创造的呢?课文又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作者梁衡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甜角条件下创造的课文?为什么以青不老为题?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在旁边简单写出自己的理解。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学习。四、小组交流合作 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的要求自主学习。 1.出示小组交流要求。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条件下创造的?课文为什么以青不老为题?读一读自己画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接下来请大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交流。 2.刚才大家交流得非常热烈,很多同学们同学们都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小组交流当中,小组长起到了良好的组织引领作用,非常棒,接下来我们进行全班交流汇报。 3.交流反馈。 (一)第一个问题,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15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的奇迹。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谁还有补充?请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一系列数字说明老人植树时间长,数量多,对这里的贡献大。)人生苦短,一个人能有几个15年啊,而老人在这15年中干了多少事呢?(学生齐读: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这么大一片绿洲,居然是老人用15年的时间创造出来的,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呀,让我们怀着赞美之情再读句子,一起感受这个奇迹吧! 2、老人用他粗糙的双手,单薄的身躯创造了这片绿洲,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片绿洲呢?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听老师给大家读课文,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这是一片怎样的绿洲?读过这段话,你的脑海里想到了什么?多么美的画面,谁再来读一读?(这是一片绿意盎然的绿洲,翠色欲流的欲绿轴,郁郁葱葱的绿洲。)这是一幅多美的山林景观图呀,谁还想来读一读?感受着绿洲之美。还有谁想读?男生读。女生读。 3、他做这些是为了给自己搞创收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从这个句子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体会到老人植树造林,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造福乡邻。(本文写于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有电视机的家庭寥寥无几,儿子驻村,全村每户家庭美视机就更不可思议了。谁还想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带着你的理解读句子。) 过渡:老人并不满足这些,而是要继续栽树,知道自己爬不起来为止,真是了不起,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把自己理解读给大家听。 (二)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了老人创造了戈壁绿洲的奇迹,那么,老人是在什么条件下创造这一奇迹的呢? 1.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请同学们抓住关键词,谈谈自己的体会。肆虐是什么意思?你从这个词语中感受到了什么?盘踞又是什么意思?你从这个词语中感受到了什么?当地的县志记载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里的环境非常险恶。板书环境险恶。)谁还有感受?(再这样险恶的环境里边再说非常的困难,难度非常大。)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句子。 在我国的晋西北,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课件出示文字资料。 2.文中第五自然段也写到了当地的环境险恶: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山洪的凶猛,环境的险恶。种树不容易。)正因为老人知道,只有保住这黄土,才会有绿树,有了绿树,才会守住这片土,所以他才下决心改造这里的恶劣环境。 单看文字,我们很难想象出来,晋西北的环境究竟有多险恶。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吧!课件出示黄沙图片。看完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晋西北的环境实在是太险恶了,种树真的不容易,文中的老人实在是太伟大了。 请你想象一下,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种树时老人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他又会如何克服呢? 昔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晋西北,如今又是什么模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山林图片。看完这些图片,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实在是太敬佩老人了。) 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老人克服了我们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创造了这么大一片绿洲,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敬佩,再来读他所创造的奇迹吧!(15年啊……) 2.老人还是在什么条件下创造奇迹的呢?读一读你画的句子,并说说你的体会。 第三自然段。(1)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2)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经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同伴和老伴相继过世,八十一岁的他仍在坚持种树。 从这些描写中你能够体会到什么?(老人的生活非常艰苦。板书条件艰苦。) 总结:15年了,荒山披上了绿色,而死亡却带走了他的亲人和同伴,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如今他已81岁,他唯一的女儿要接他回城去享清福,他不走,因为他觉得(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你身边六七十岁的老人平常都干些什么呢?而文中的这位瘦小的老人却从65岁开始,用15年的时间,绿化了(学生接读:那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 在这样险恶的环境、艰苦的条件下,连那些身强力壮的年轻人都不一定能够坚持下来。而这位瘦小的老人,却从65岁开始,用15年的时间,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呀。让我们再读老人所创造的奇迹,用我们的朗读,向老人致敬吧!(15年啊,……)3、课件出事马永顺照片。这就是在晋西北这块荒凉土地上创造了青山不老奇迹的马永顺老人。读资料。从荒凉贫瘠的山沟到如今绿意荡漾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课件出示句子: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老人能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吗?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是什么?(老人改造山林,造福后代的精神。) (三)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青山也必然将会长青。) 老人不仅为我们留下了这块绿洲,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保护环境,造福后代的精神,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生命的意义却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无限的扩张,而且必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所以作者才会说,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出示句子:山是不会老的。学生齐读句子。) 我们满怀敬佩,感激之情,与作者同呼:山是不会老的。 出示图片:在老人精神的感召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了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行列中来,这青山将会越来越茂盛。老人的精神也将像青山一样,万世永存。(板书:精神永存。)只要老人的精神永存,学生一起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五、拓展延伸 1.小练笔 出示青山图片,看着这凝聚了老人毕生心血与执着追求的苍翠青山,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呢? 2.好书推荐:梁衡的《青山不老》。 总结: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像文中的老人一样保护环境,造福后代,让青山不老,绿水长流,用实际行动向老人保证(学生齐呼:青山是不会老的。)六、 板书设计青山不老 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条件艰苦 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