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基于识字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2)基于阅读:学会默读,学习略读,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和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感的作用。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2.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教材的第四组课文以“珍爱我们的家园”为专题,安排了相关的教学内容。《青山不老》这篇课文用清新的文笔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本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从大环境的险恶和小环境的艰苦感受到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精神。3.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默读、浏览,初步学习了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有了一定量的语言积累。但是学生如果完全理解课文蕴含的精神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应该侧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理解课文。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能准确读记“粼粼的波光、肆虐、盘踞、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铁锹 、拄着、拐杖、记载 ”等词语。2.默读课文,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能说出老人在什么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3.通过对比阅读,能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评价任务1、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2、通过默读的方式画出描写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奇迹的语句,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3、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感受老人精神。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活动一PPT课件出示本文生词,观察比较, 全班交流等方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完成目标一)
读准生词的字音,认清字形。(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明确任务
活动二默读阅读提示,找出这篇文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学生找出本文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环节三了解奇迹
活动三默读课文,学生边读边画,老人在什么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学生能画出描写奇迹的相关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环节四奇迹背后
活动四自主学习:朗读课文,想一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这一了不起的奇迹。画出相关句子。预设一:体会大环境的险恶。① 交流有关环境险恶的句子,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的决心。借助PPT了解当地生态。② 流过程中,引导读出自己的理解。预设二:体会小环境的艰苦。①交流有关生活艰苦的句子,感受老人不懈努力,绿化家园的精神。③ 流过程中,相机引导有感情朗读。④ 引读加深理解老人甘守艰苦的原因。(完成目标二)
1、通过交流理解老人面临的环境险恶。2、朗读时要正确理解语句内涵。3、能通过环境描写和老人生活的描写感受到老人的坚毅和决心。(评价目标二)
环节五感悟精神
活动五1、 理解作者的感悟。2、 体会老人的精神(完成目标三)
联系课文内容,领悟老人的精神。(评价目标三)
环节六拓展延伸
活动六1、好书推。2、小练笔。
引导学生课下读梁衡同名散文集《青山不老》
附:板书设计青山不老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精神永存小环境: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