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2.教材分析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3.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孩子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朗读,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写人的文章,孩子们能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人物品质,但对党员面对危险时的精神恐怕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支书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对描写对人物的作用。2.通览全文,讨论小说结尾点名老支书和小伙子关系的好处。学习重难点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朗读课文,在深入读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主阅读、指名读、比赛读、范读、教师点拨、师生合作读,教师采取倾听、观察、评读等手段。评价任务二: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发言,看学生能否准确说出。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活动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助,全班交流,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完成目标一)
抓住要点,简要概述。(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感受险情
活动一1.快速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用心读一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汇报交流谈体会,感情朗读促感悟:(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抓住“像泼”。“像倒”谈感受。(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A.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 B.比较“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C.指导读出洪水的凶猛。(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A.“跳舞”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B.指导朗读。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A.读着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朗读: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样露着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 3.说话练习:观察课文第一幅插图(或播放洪灾的录像资料),结合课文内容,你能说说这样的险情吗?(完成目标一)
看学生能否通过品味语言,抓住人物的高尚品质。(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品读课文感受精神
活动一 1.默读7-27自然段,用“~~~”画出描写老支书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边读边思考: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在句子旁作批注。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汇报。(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A.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B.不说话的老汉会想些什么? C.朗读。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里报名。” (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快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A.抓住“冲”。“揪”。“凶得像只豹子”体会老汉对不服从命令者的态度。 B.指导表情朗读,读出老汉的凶。 C.可是老汉揪出来的人是谁?把儿子揪出来排到后面,就意味着他死的危险更大,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从哪里看出来? ①抓住“吼”、 “少废话,快走”、“用力推”、“似乎要喊什么”等词来理解老汉爱儿子。 ②“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他还来得及喊,他会喊什么?) D.既然老汉这么爱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要把他从队伍中拉出来呢? E.有表情朗读,读出敬佩。(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等)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段。 (完成目标一)
学生能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等阅读方法简要批注阅读感受。关注文章表达,领悟作者通过人物语言、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评价目标一)
环节四学习结尾抒发情感
1.小组讨论:文章为什么要在最后才交待两人的关系呢?2.想象说话:祭奠时,老太太会在坟前说些什么呢?那些搀扶着老太太前来祭奠的乡亲们会怎么哭诉呢?3.写话抒情:此时此刻,假如你就在老支书的坟前,你又想怎么赞颂这位老共产党员呢?大家想一想,把它写下来,最好用上“桥”这个字。(完成目标二)
通过讨论,想象,交流,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评价目标二)
附:板书设计桥―――――老支书 窄窄的木桥前 像一座山冲上去揪出儿子 开始发抖用力推儿子上桥 痛苦呻吟被洪水吞没了 轰地塌了(不朽的生命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