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盐藏起来》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2.2 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1、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2、通过实验,知道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学习目标1、通过环节二,了解溶解的定义。2、通过环节三,知道搅拌和加热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3、通过环节四,知道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评价任务1、环节二,实验探究盐的溶解,了解溶解的定义。2、环节三,实验探究加快盐溶解的方法,知道搅拌和加热,可以加快盐的溶解。3、环节三,拓展与运用,联系生活实际生活溶解现象。资源与建议 1.教材分析本单元首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展开,围绕盐的“隐身”与“现形”,以盐和水作为主要的观察与研究材料,把学生可能提出的一系列有趣的问题按顺序编排起来――怎样使盐在水里溶解的更快?溶解在水中的盐怎样能重新分离出来?水怎样才能实现三态变化?哪些物体在水中能溶解?不溶解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有关?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通过三个活动,让学生逐步深入地展开探究活动,训练学生“对实验事物现象产生的条件进行猜想”的能力。《把盐藏起来》首先通过小红军巧送盐的故事,创造问题情景,让学生产生一起为小红军想一个办法的探究欲望,并大胆的设法试一试。在学生大胆猜想并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溶解现象,并随即引领学生对“加快溶解条件”进行探究。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实验的经历和科学学习的基础,也积累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但是对设计对比实验中涉及到一个控制变量法,学生以前没有接触的,所以在本节课中应该着将此作为一个重点,同时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观察和操作经验不足,所以对于酒精灯一定要讲清楚安全的使用方法,并在实验中注意检查,避免学生烧伤或烫伤。3.教学重点: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4.教学难点:对盐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5.教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实验法。6.学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实验探究法。7.教学准备:食盐、烧杯、玻璃棒、热水、冷水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5′)
趣味活动引入:课前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积极的验证。老师这还有更难的呢!敢接受挑战吗?(敢)好,让我们走进第一关,智力猜猜猜,(闪闪红星,小红军带盐的故事)请大家开动脑筋猜猜看,小红军是怎样把盐藏起来的?(板书课题)
用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故事情节造成的悬念,引起学生大胆的猜想,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环节二、实验探究盐的溶解(8′)
活动一:1、小组交流讨论提出猜想:小红军怎样把盐藏起来的?2、实验验证,盐能溶解在水中。(将盐放在水中)
了解像盐消失在水中的现象,称为溶解,即溶解的定义(完成评价任务一)
环节三、实验探究,验证猜想(20′)
活动一:1、小组交流讨论,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搅拌、加热)2、设计实验(对比实验)(1)、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2)、加热加快食盐的溶解。
知道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完成评价任务二)
环节四、拓展与运用(5′)
其实,溶解在我们生活中用途特别广,现在请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溶解?怎样加快溶解?
知道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完成评价任务三)
环节五、拓展探究(2′)
故事中的小红军也很聪明,他把盐化成水藏在棉衣里带上山。那么,盐该怎样取出来呢?想知道吗?请大家课下先进行猜想,试着探究,并记录下来,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发现。
创设疑问,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学习兴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附:板书设计 把盐藏起来 溶解:像盐消失在水中的现象称为溶解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搅拌、加热、研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