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写字姿势要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诵读优秀文章时,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文本主要内容。(3)基于写作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围绕着把自己的人想象成小动物,写一写你熟悉的家人。”通过本次习作,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发现身边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思考好习惯。2.教材分析《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安徒生创作于1853年的一篇童话。全篇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描写五粒豆子的经历,来赞叹生活,描写了五粒豆子的不同的方面,第五粒豆子的事情,让人感动,让人敬佩。其大胆的想象,风趣的语言,脉脉的温情,深邃的智慧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课作为“提问”阅读策略单元的开篇之作,编者在导语中明确地写到“读课文,积极思考,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可见这一课的教学肩负着激发学生提问意识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教学中,要聚焦提问,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指导学生学习对部分和全文进行提问的方法。3.学情分析通过三年的学习,在识字方面,学生能较熟练地根据拼音读准字音,也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能够主动识字独立识字,但识字写字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还在初步养成中;在阅读方面,多数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基础好的学生还能读出句子的语气。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和朗读水平的提高,根据以往的学习与阅读学生基本能借助文本及阅读经验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评价任务1、通过开火车读,小组读,个别读,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通过教师范写,学生练习,能正确书写“按”“豌”等12个生字;2、通过教师范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等读书方式,有感情的朗读文章。3、借助阅读和交流,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女孩病情的康复与第五粒豌豆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2)
活动一(1′)(出示豆荚的图片,引出课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通过看关图片,激起学生对课文兴趣,并对事物的联系产生兴趣。
活动二(1′)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请一个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纠错并划出字词。
环节二初读全文,学习生字(20′)
活动一(5)1.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完成目标一、三)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价任务一、二)
活动二(11′)1.老师领读词语。2.示生字认读,组词。3.师范写学生认为难写的生字。(溢 豌 按)等书写练习,自评互评。4.示书写评价标准,对照标准纠错。
学生齐读,检查生词生字预习情况。 (评价任务一、三)
环节三自由读文寻找答案(14′)
活动一(7′)1. 再次朗读课文,探究交流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2. 交流讨论,梳理内容。说说五粒豌豆各自有什么梦想,又有什么样的结局?
借助文本及阅读经验,理解五粒豌豆的不同。
环节四回顾总结(4′)
活动一()1.提出问题,读中思考,梳理相关内容,找到答案。2.课后再读童话,体会人物的情感。
(评价任务二、三)
附:板书设计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豌 按舒 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