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不一样的溶解》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2.2有些物质在水里能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学习目标
(1) 知道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有所不同。
(2) 激发对溶解相关问题的探究兴趣,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3) 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描述物质在水中的现象;能通过比较、整理研究结果,从而概括出溶解的特征。
评价任务
1、通过环节一、激趣导入,知道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有所不同。(完成目标一)
2、通过环节二、提出问题,激发对溶解相关问题的探究兴趣,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完成目标二)
3、环节三、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溶解现象,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描述物质在水中的现象;能通过比较、整理研究结果,从而概括出溶解的特征。(完成目标三)
资源与建议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第一课,这一课通过对高锰酸钾在水中变化的观察,激发学生对溶解的探究兴趣,在延续前两单元对“提出问题”能力目标训练应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系列问题,存入问题银行,从中筛选,聚焦本单元对溶解度、溶解快慢等系列问题的探究。
在这一课中主要是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知道不同物质的溶解过程有所不同,但最终都会均匀地分布到水中。
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历过由“提出问题”到“猜想假设”,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对“猜想假设”能力目标进行高阶训练,一年级只要求学生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在这一单元中,则要求学生能基于已有的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
2.学情分析
关于溶解,学生在一年级“水与溶解”单元中已经有所了解,但在一年级时,仅限于认识溶解现象,对于溶解,学生还有很多感兴趣的问题,还有很多奥秘值得学生进一步探究。本单元第一课《不一样的溶解》就是由容易观察溶解过程的高锰酸钾导入,引导学生在对比观察高锰酸钾外形特征和在水中变化过程的基础上,重新唤醒学生对溶解知识的记忆,提出问题――通过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我们发现了什么?有哪些探究的问题?在“问题银行”中存入关于溶解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在本单元中逐一进行探究。 3.教学重点:搅拌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4.教学难点:初次进行对比实验的操作。
5.教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实验法。
6.学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实验探究法、观察法。
7.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材料准备:装有水的烧杯6个、高锰酸钾、白糖、小苏打、洗衣粉和食用色素
活动场地:各班教室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激趣导入
[5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大家一起来观赏“水中烟花”。制作“水中烟花”就是这个高锰酸钾(出示高锰酸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种物质。
唤醒学生对旧知识溶解的记忆,激发兴趣。
环节二、提出问题
(3分钟)
活动一:师:通过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我们发现了什么?有哪些想探究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讨论,将问题填写进“问题银行存折”里。(生讨论填写)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了解学情。
环节三、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溶解现象(23分钟)
活动一:今天给每个实验组准备了白糖、小苏打、洗衣粉、食用色素、4杯200毫升水。小组内每位同学可以选择其中一种物质进行溶解实验。要注意观察它们在水中的变化过程,可以用文字或图画的方式记录观察信息。注意听老师的时间提示,每2分钟记录一次观察到的现象。
物制
刚入水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白糖
食盐
小苏打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环节四、处理信息(10分钟)
活动一:我们把观察记录整理一下,比较几种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填写在四叶草维恩图上。
学生整理观察记录
展示几位学生的维恩图。
师:通过整理,我们发现不同物质溶解各有特点,但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点,也是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判断标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
生:物质均匀分布到水中。
师:对,虽然有的物质溶解得快,有的物质溶解得慢,但被溶解的物质最终都会均匀分布到水中。
那怎么样才能溶解得快呢?我们将在下一课继续探究溶解的知识。
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附:板书设计 1、不一样的溶解
高锰酸钾的特征:黑紫色、细长的棱形结晶或颗粒,带蓝色的金属光泽;无臭。
被溶解的物质最终都均匀地分布到水中。有的物质溶解得快,有的溶解得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