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懂你的心》习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选取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抓住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在字里行间体现自己由“不懂”到“懂”的变化过程,体现“我”的成长。 2.将自己心理转变的前后加以对比,突出中心,注意详略要得当。教学重、难点: 1.抓住细节描写,体现自己由“不懂”到“懂”的变化过程。 2.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自己心理变化前后的转变和感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在生活中,我们会因和某个人有不同的见解,而导致一些小矛盾或小摩擦,但事后冷静想一想,可能当时自己太过鲁莽、冲动了。生活中需要互相理解,今天,我们就以“我懂你的心”为题进行习作。2.出示习作要求:二、习作指导(一)明确主题,指导选材。 1.交流选材范围。 (1)指名交流,教师点拨,丰富选材。 (2)小组交流,互相点评,畅说选材。 (3)教师梳理选材: 关系密切、彼此亲近的人:亲人、朋友、同学、师长。(表达爱,体现成长) 陌生人、需要理解的人:环卫工、交警……(换位思考) 2.指导审题。(二)读写迁移,方法点拨。 1.快速入题,展开情节。 2.细节生动,吸引读者。老头听了舒了一口气,说:“这就对了。”说着,他解开纽扣,从内衣兜里掏出一个破旧的信封,问妈妈,“这是你家的吧?”妈妈接过信封一看,连忙说:“是的,我昨天收拾房间时扔的。”“你打开看看。”他说。 妈妈打开后,发现里面有一个发黄的纸包,纸包里面是张500元的存折,上面写着外公的姓名。妈妈呆呆地说:“当时孩子她外公病糊涂了,从来没提起过这事。多亏了您哪!大爷,太谢谢您了!您这么大岁数了,整日奔波,这钱就留给您用吧!” 老人连连摇头,饱经风霜的脸上绽开了笑容,说:“这怎么行呢?我每次掏垃圾时看见纸团就打开看看,就怕有人把有用的东西当垃圾扔掉,就算为粗心人操点心吧!” 我目送这位厚道的老人离开,一种强烈的敬佩感油然而生。 总结:从动作、语言等方面围绕读懂心意展开细节刻画,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3.前后对比,体现由“不懂”到“懂”。 只见妈妈手时温文尔雅的面庞间燃起了怒火,气冲冲地大声喊道:“谁让你乱跑的?”并且给了我一巴掌。我对着妈妈翻了个白眼,一脸的无所谓,觉得真是小题大做。…… 那天,我和弟弟在躲猫猫,每个房间每个角落都没有找到他。我想起阳台上的窗,没有防护栏,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就在这时,弟弟一下子从妈妈的衣柜里冲了出来,一脸乐坏了的表情。我扯开嗓门大声怒吼:“谁让你躲到衣柜里去的!”弟弟委屈极了,豆大的眼泪从眼眶夺出。我愣住了,这不就是妈妈在人群中找不到我时的心情吗? 焦急无处安放,只能睁大眼睛到处搜索;不安充满内心,最坏的可能一股脑涌现眼前……这一刻,我真切地体会到了妈妈对我的担心。 总结: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自己心理变化前后的转变;注意“懂”的过程和感悟要详写。(三)梳理思路,细化要求。(四)限时习作,生生互评。 1.学生写作,老师巡视指导。 2.针对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或全班点评指导。 3.限时40分钟完成习作,生生互评。(五)交流展示,点评提升。1.教师围绕学生习作进行讲评指导。优点。不足。修改建议。精彩片段回放。2.修改自己的习作。妈妈,我懂您的心有时,父母的爱会让我们不解,但是他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出于对我们的爱。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那天,是我的九岁生日,刚回到家里就迫不及待地跑进自己房间。可是一进门我就傻眼了,桌子上的生日礼物根本不是我梦寐以求的玩具,取而代之的却是一套在我眼里没有一点用的书。就在这时妈妈进来了,我十分生气,对着妈妈大发了一通牢骚。然后气急败坏地跑出了房间。我难过地坐在沙发上,恨不得把书全扔了。这时,妈妈走出了房子,我又跑回自己的卧室,重重地关上门,有气无力地躺在床上。闭着眼睛,可却怎么也睡不着。无意间手碰到了妈妈为我买的书,于是,我怀着不满的情绪拿起书,刚一看到书的封面。我就被那精美的封面吸引了。妈妈为我精心挑书的样子似乎浮现在了我的眼前,只见妈妈拿起一本,,看见封间,就又放了下去,又拿起一本,翻了翻,还是觉得不满意……终于,妈妈找到了一本令她满意的书,她顾不得擦汗,就跑到收银台结了帐。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我直起身子,继续往下读,越读越有兴趣,仿佛走进了书的海洋。就在这时,妈妈回来了,当她看见我正在读书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也笑了,而心中却充满了对妈妈的愧疚……妈妈。我已经九岁了,我长大了,我懂得了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