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在柏林》教学设计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基于识字与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写字姿势正确,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2)基于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故事梗概,能描述自己影响最深的场景和人物,并说出自己的感受。(3)基于习作习作要有一定的速度。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书写规范整洁。(4)基于口语交际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言论,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重点,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能根据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语言要美。2.教材分析《在柏林》是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微型小说,作者奥莱尔避开了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血腥的战场,独具匠心地从战争的后方截取了一个令人刻骨铭心的场景,使得今日享受太平的人民心有余悸,认识到战争在剥夺人生命的同时也无情的将人们的灵魂摧毁。我们无法接受带着必死信念的老兵的结局,即使从战火中走出来,我想他也永远无法从战争的阴影下逃走。这篇小说篇幅极短,却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有着极强的可读性。本课教学重点是:品味文本中的词句,理解作者蕴涵其中的感情。本课教学难点是:体会微型小说“以小见大”的特点及其“留白”艺术,把握微型小说的构思特点。3.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已经能基本把握。但对抓住重点的词句领会文章中深刻的含义还有待提高。对于课文的一些表达方式有所了解,但并不太熟悉,也不能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上。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体会战争给普通民众造成的深重苦难以及人物的悲剧形象。2、关注情节和环境,了解小说表现战争主题的方法,感受小说结局构思的巧妙。3、能够续写故事。评价任务:1. 认真观看图片,思考并谈一谈看完图片之后的感受。(达成目标一)2. 理解句子表达的含义,提取句子的重要信息。(达成目标二)3. 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能够续写故事。。(达成目标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展示图片谈话导入。(5分)
活动一1. 展示关于战争的图片。2. 引导学生谈感受。3. 导入,板书课题
通过看图片,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感受。
环节二了解创作背景初读感知(10分)
活动二1. 了解创作背景。2.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3. 教师范读,注意感情。4. 学生分组探究谈感受和体会。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能够掌握语气停顿以及个别句子包含的感情色彩。
环节三拼读句子体会情感(20分)
活动三1.重点理解句子,引导学生读句子,提取重要信息句子中强调的意图何在。2.思考:句子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几次写到“静”?这里的“静”蕴含了怎样的意味?3.重点理解句子,应该用什么语气朗读句子?4.整篇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能够提取句子中的重要信息。能够理解句子表达的含义,鞭挞战争带来的苦难,表达出仇恨和无奈!
环节四续写故事拓展练习。(5分)
活动四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续写故事,要求跟故事情节相连,对战争有一定的鞭挞警醒。
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能够续写故事。
附:板书设计 在柏林 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老妇人:失去三个儿子后备役老兵:送妻子进疯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