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案二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2.教材分析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注意防止和纠正错别字。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3.学情分析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不和到和好的经过。根据文本特点和第三学段的学情,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品析人物特点为主线展开阅读教学。”抓语言点----认识人物特点;抓概括点----明确人物特点;抓讨论点---丰富人物特点;抓对比点----突出人物特点;抓想象点---评价人物特点。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为每个小故事你一个小标题,体会各个故事之间的联系。2、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制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推让的好品质,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3、学习抓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感悟人物的形象。4.在理解课文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够全面评价文中人物,并根据评价写话。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为每个小故事你一个小标题,体会各个故事之间的联系。评价任务二: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制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推让的好品质,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评价任务三:在理解课文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够全面评价文中人物,并根据评价写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反思
环节一复习引入
活动一“召集、商议、隆重、胆怯、能耐、诸位、和氏璧、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学生认读
读准6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并关注生字的关键笔画。
活动二回顾课文内容
学生归纳
培养学生的语言、归纳的能力
环节二研读人物,体会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活动一“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蔺相如的卓越表现令赵王对他刮目相看,于是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这引发了廉颇的不满,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能抓住要点,根据文中年轻人的变化过程简要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活动二分析蔺相如、廉颇的语言、行动
学生讨论交流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语言:“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行动: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抓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感悟人物的形象(评价目标三)
环节三思维扩展,深化认识
活动一出示问题: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你为赵王感到幸运吗?为什么?
蔺相如具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而他们两人的共同特点是爱国,有这样两位大臣,赵王是非常幸运的。
学生能准确画出描写老人的相关语句,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等阅读方法简要批注阅读感受。
活动二1. 讨论: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交流、点拨:①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两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致使廉颇不服气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因此,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着什么关系?②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爱国。
“负荆请罪”是果,前两件事均是因。
在理解课文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够全面评价文中人物,并根据评价写话。(评价目标四)
环节四鼓励编排课本剧
活动一友情提示: 1.熟读课文,注意人物的语言、语气。 2.在有感情地熟练朗读之后,可以适当编排一些动作,朗读中做一些表演。 3.合理地分配角色,指定合适的人读叙述语言。4.朗读表演的练习中,同组评议,看是否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小故事表演。
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关注文章表达,领悟作者通过人物语言、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表达方法。
附:板书设计 将 勇于改过 维护国家利益 相 机智勇敢 临危不惧 顾全大局和 爱国 渑池相会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