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动与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能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能力: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进行探究,能意识到对一些物体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 教学重点难点: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动与静。教具准备:结合学校条件选择研究所需要的材料,如秋千、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问: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里观察车外的景物,会有什么发现?学生回忆坐车的体验,说出自己的发现,从而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二、分析研究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乘车的经验,讨论分析:自己坐在汽车上静止不动,对于自己来说,汽车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汽车对于地面上的房屋或树木来说,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由于站在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判断,得出的答案是不同的。这里应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并一定要说明理由,即以什么为参照物来判断,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关系。评:教师能从学生汇报中顺藤摸瓜、穷追不舍,紧抓学生语言的片面性及时给予反诘,这样的引导不仅有较明确的目的性,而且又具有隐蔽性。它不会让学生感到突然,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师的引导。2、小结: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结论: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一个参照物来说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就是静止的。三、加深巩固1、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观察教材23页插图,分析“秋千上的男同学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2、观察教材24页插图,分析“戴帽子同学的运动情况”。通过以上活动,引导学生用参照物、位置改变等概念去描述不同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四、课外探讨“分析电扇工作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注意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时与学生交流研究情况课后小记:开放的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讨论和探究的机会,体现了面向全体的原则。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的汇报由浅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