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龟虽寿》研究性教学设计
【开篇之语】
在语文课堂中要着力引领学生进行文本研究,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探究文本的能力,如何有效引领呢,采用设问题是最好的引领方式,实际教学中,几乎每一堂语文课都离不开问题的设置与发出,解答与思考。而问题有千万种,如何进行构思、采用哪些有效的问题,才能增加语文课堂的价值。问题立足课堂本身,通过不同形式让学生阅读、思考、感悟、体验,真正实现有效地文本解读,丰富其内心,合理和有效地进行问题设置是至关重要的。此文以《龟虽寿》一文的教学设计为例来说明这一话题。
【教材简析】
《龟虽寿》是我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诗作,对曹操的诗歌学生并不陌生,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就曾经学过他的《观沧海》。对这首诗歌,学生借助书本上的注释应该完全能读通能理解好,单纯从字面上来解读也确实很简单,但曹操的诗歌如果深入地体味,那可以咀嚼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从我的角度来说,曹操是我最喜欢的古代作家之一,而且当时在学习《观沧海》时我就非常详尽地介绍了曹操其人,其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其大体的诗歌风格等,如果本堂课再来炒一下陈旧的知识,学生肯定不会感兴趣,也不能从课堂中多有获益。
因此我考虑从另外的角度、以全新的方法来进行本课的教学。
【设计理念】
怎么上这堂课?我想到了学校在初二阶段开展得轰轰烈烈的研究性学习,初一的学生虽然没有正式开展这一工作,但参与观摩了初二年级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课题的选择、开题报告会等,对研究性学习也很感兴趣,心向往之。我就设想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打消“研究”的神秘感,感受“研究”“发现”的乐趣,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也为以后正式开展研究性学习积累一些感性的认识。
这样的考虑也具备一些前提条件:首先就是学校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良好氛围,初一学生一直耳濡目染,对研究性学习也是跃跃欲试;其次,我校的校园网络设施较好,加上学生中的有不少电脑高手,上网检索、PowerPoint幻灯制作、演示都非常容易上手;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利用每天的晚读课时间,将毛泽东诗词全部介绍给了学生,并且学生都能背诵,而我设想中的研究重点正是毛泽东诗词和曹操诗歌的风格比较研究。最后,对研究性学习这一新型学习方式的改革、实验、操作,我是个新手,我也想通过这样的尝试将平时学习的一些理论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
老实说,我对这堂课的教学尝试心中还是有点底的,我从来不小看学生的能力。我还想:只要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初步掌握学习策略,懂得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哪怕失败了也能得到一些有价值的教训,那这样的尝试实验就是有意义的。我更深信“下个世纪,受教育着不再是一个只会吸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而是一个知道如何检索、评价和应用所需信息的人”。彼得•克莱恩《每日天才》中早就说过:“当孩子们在帮助下自己去发现那些基本规律时,他们学得最好。”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再现诗歌的动人情景,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
2、深入研读,比较阅读,探讨曹操诗歌与毛泽东诗词的异同。
【教学过程】
1、入题: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次喝完酒后,就咏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并以铁如意击打酒壶,以致于酒壶全部缺了口。王大将军为何对这段文字情有独钟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曹操的《龟虽寿》。
2、(幻灯展示书法作品《龟虽寿》,学生欣赏)
高声示范朗读诗歌;再全体学生齐读,要求投入情感,读准节奏。
3、教师:第三单元学过了一首曹操的诗歌《观沧海》,有同学能背诵吗?(请一学生背诵)
提问:这首诗歌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情感呢?
回答、明确:表达了作者统一天下,吞吐日月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4、一学生小组简介曹操其人其作:(这一环节由学生课后通过网上及图书馆的资料查询,用Powerpoint幻灯片展示)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气韵沉雄,质朴简洁,大巧若拙是曹操诗歌语言艺术上的重要特点。钟嵘《诗品》谓之“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而《龟虽寿》则是最后一章。这两首诗遥相呼应,写下《龟虽寿》时,诗人已经53岁了,他的北征虽然历尽艰辛,却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统一北方扫除了最后的障碍。他在为新的胜利所感奋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认识到,大业未竟,任重道远,应当乘胜前进,不断进取。
我们看到的幻灯片上的曹操是一副帝王之像,说实话和我们脑海中的曹操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我的头脑中曹操应该是个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慷慨悲歌的曹操,因为他一生都有着统一天下的雄心抱负。
解析:学生能够分析到这么多,其实可以说对诗歌主题思想已经完全理解了,特别是对曹操形象的认识很有意思,也很到位。这是我课前没有预料到的。]
5、全体学生再次高声朗读全诗。
研究文章主题的小组上台报告他们的“研究”成果:我们首先把握了本首诗的核心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从这四句话当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前四句讲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古代的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都到处求取仙丹企图长生不老,但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情醒的认识,在那个时代是可贵的。但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人生,他想让自己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
中间四句:写诗时诗人已经53岁,因此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老了,但仍然有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于干一番大事业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但一颗雄心不会消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不会停息。
后四句回到了一种哲理的思辩。虽然人总是要死的,但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人不能全凭上天安排,如果善于保养身心,也是可以延年益寿的。
揭示主题:强调了发挥人的主观作用的重要性,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解析:依靠网络资源和每个人手头可能都会有的这样那样的参考资料,得到这些分析难度并不大,但这一研究小组在语言的组织和任务的分工上还是很花了一番工夫,动了一些脑筋的。]
6、再次高声朗读。
7、教师讲解:读曹操的诗歌,不但可以体会他悲凉苍茫的风格,还可体会他直抒胸臆,博大雄伟的特点。我们这学期给大家介绍了毛泽东的诗词,大家都能很好地背诵,很多同学觉得毛泽东诗词和曹操诗歌有很多可比之处,因此他们做了一些研究,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研究成果。
(展示《沁园春•••长沙》《蝶恋花•答李淑一》《满江红•和郭沫若》《清平乐•六盘山》等毛泽东手书的书法作品幻灯片,大家或朗诵或背诵,初步感受毛泽东诗词和曹操诗歌的异同点)
A、教师:有同学认为毛泽东和曹操诗歌风格上有很多的相似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都具有独一无二的身份。
景白云小组上台交流研究成果。
B、教师:因为《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曹操给人的印象总是一个白脸奸臣的形象,但毛泽东在生活中却对曹操其人和其诗歌推崇倍至。
糜天衢小组上台交流:《毛泽东生活中的曹操》
C、教师:还有同学在比较两人的作品时发现毛泽东就有一首诗歌直接点评了曹操并在文章中运用到了曹操的诗句。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发现。
周阳阳小组交流他们的发现: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中写到“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对历史与现实进行了抒怀,发表了感慨,可以感受到他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还是褒扬得多一些,也可从这首词当中感受到曹操诗歌的那中慷慨悲壮。
D、教师:刚才看到毛泽东的书法作品,大家都惊呼起来,常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你们能从毛泽东的书法上看出毛泽东可能有的诗词风格吗
许铭炜小组交流研究成果。
E、周春梅小组上台谈如何对毛泽东诗词和曹操诗歌进行朗读处理。
解析:因为学生交流的内容很多,因此我略掉了很多他们的研究成果,但学生在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才能每每令我感佩不已,学生们谈到的很多知识是教师所第一次听到,其中当然有一些现成的资料,但都带上了他们自己的思考,很多研究成果我认为他们完全是在较好地把握了两位诗人的诗词风格的基础上做出的,此诚可喜可贺]
8、结束语:刚才大家对毛泽东和曹操的诗歌风格等的研究做得很好,虽然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如……但确实体现了我们班级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态度和不断进取的学习作风。大家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希望大家平时的生活中能更好更多的做这样的研究,让我们在研究中获取知识,在研究中收获成功。研究着是快乐的,让我们研究着,快乐着。
【教后思考】
这堂课上完了,我从很多同学的脸上读到了一种幸福,一种满足,这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很少看见的。我感觉这堂课在课堂结构等问题的处理上还有着很多有待提高的东西,那为什么仍然引起同学如此大的兴趣呢,我想在于我们改变了学生常用的那种学习方式。
托尼•斯托克威尔在《快速学习的理论和实践》中有这样一句话:“要想快速有效地学习任何东西,你必须看它、听它和感觉它。”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正是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人类文化知识,积极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使去看、去听、去感觉成为一种可能。使学生有可能更多地关注社会、融入社会,发展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比以往大大拓宽,相比之下,教师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反而可能会显示出一定的差距。这更需要教师加强自身理论的学习、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这是研究性学习给我们带来的一个新课题。另外,我们都知道研究性学习有很多种形式,我认为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其中的关键,我想我以后的教堂教学中会更多地体现“研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