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劝学》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公开课《劝学》教学设计

ID:164901

大小:8.97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公开课《劝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体制宏大,逻辑性强。这篇课文论述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勉励人们努力学习。本篇课文当中的文言常用字词和特殊句式有一定的代表性,探究本文时,要注意夯实文言知识。同时,本文大量运用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便于接受。 学情分析: 作为高中学习的起始年级,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认读文言文的能力,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增强学生质疑解难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点拨,学会联系上下文,融会贯通,结合实际,化难为易,并能积极参与讨论,相互启发。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 掌握并积累基本的文言字词。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3、认识本文论述的学习意义作用、态度方法,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并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2、品味荀子的写作风格。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文学大家韩愈曾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并非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诗坛怪杰孟郊则表示:“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在对待学习这件事上,大家都保持着极其严肃、端正的态度。同时,也积极劝勉他人,需要学习。如果请同学们自选角度,写一篇劝勉他人学习的文章,你们会有哪些想法呢?又会从哪些角度展开立意行文。 请两位同学谈一谈(由老师进行适当点评)。 今天,我们就再次跟随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荀子,一起走进他的作品——《劝学》,看看他是如何劝勉他人学习的。(板书标题) 二、学习新课 1、全班齐声朗读《劝学》,同时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 生:学不可以已。(齐声回答) (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 2、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比喻句,分析这些比喻之间的关系。并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各小组分别对应第二、三、四自然段内容,具体讨论作者是如何展开对中心论点的论述。 哪一位同学(第一大组)愿意带大家来分析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内容。 问:你能带大家找出这一段中的比喻句吗? 学生指出五个比喻句。 师问:这五个比喻句与学习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呢? 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是将前后不同的状态和性质加以对照,以此用来比喻人们经过学习,其思想、道德的境界提高。  生:“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所强调的是改造的结果。 师总结:事物经过加工可以得到提高,有所改变。而荀子也用这五个比喻句点明人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以此来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板书:学习的重要性) 正如荀子所言,学习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大家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又有怎样的个人看法呢?同学们可以拿出昨天的随堂练笔,进行适当的修改。 (PPT展示学生练笔的内容,老师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简单点评) 那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荀子又是如何继续阐明学习的重要性。 第三段由学生找出比喻句,并投影出来,问(第二组)学生,这些比喻句与学习之间的联系又是怎样的呢? “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登高而招”则“见者远”;“顺风而呼”则“闻者彰”;“假舆马”可“致千里”;“假舟楫”可“绝江河”。 这五个比喻的共同点是:“善假于物”。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善假于物,可以弥补不足,达到目标。 师总结:人自身会有一些不足之处,落实到学业中,便可以通过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成为君子。 荀子采用比喻论证的手法,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句,向我们交代,学习可以提升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既然文章的第二三段都写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为什么又要分成两段呢?谁来说说看。 师答:在传统文化中,“内圣外王”之道的统一是儒家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内圣”就是修身养德,“外王”则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学习的重要性,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从人的自身来说,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个人修养,成就高尚品德,便是文章第二段涉及到的相关内容。而我们的学习还应该立足社会,借助一定的外物,如社会实践等,完善自己,达到目标。 齐声朗读文章的第二三自然段。 请第三组的同学,将自己找到的比喻句,按照一定规律,填写下列表格 第四段:用了十个比喻。    老师依照填写表格总结: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    将 “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 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 ——本段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师总结再强调本文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3、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请大家结合材料,自行总结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展示文本资料     【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行,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1、巧妙运用大量的比喻论证,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2、采用对比论证,形成鲜明对照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多用对偶句,夹用排比,句式铿锵有力。 4、句式整齐,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 三、探究延伸   在学和思这两个问题上,古代大家观点各异,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则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对此,你们又有什么的个人见解呢? 四、布置作业 在学习《劝学》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他深邃的思想美,论证的逻辑美和鲜活的语言美。接下来,请仿照荀子的创作风格,使用文言形式,写一写到底学习什么东西? 五、课堂小结   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铺陈扬厉,说理透辟,精炼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在学习《劝学》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他深邃的思想美,论证的逻辑美和鲜活的语言美。课下,我们也可以阅读荀子的其他作品,感受他的语言魅力。 六、教学反思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