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三案教学设计
课题
十五从军征
课型
教读课
执笔人
王xx
课时
1
审核
语文组
教师寄语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学习目标
1. 反复诵读,感知内容,理解情感,感悟主旨。2. 积累古典名篇,背诵并默写本诗。
十五从军征①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②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③累累④。”兔从狗窦⑤入,雉⑥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⑦,井⑧上生旅葵⑨。舂谷⑩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诒?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①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979年版)。题目是后人加的。②阿(ē):前缀,用在某些称谓或疑问代词等前面。③冢(zhǒng):坟墓。④累(lěi)累:众多的样子。⑤狗窦(dou):给狗出入的墙洞。⑥雉(zhi):野鸡。⑦旅谷:野生的谷子。旅,植物未经播种而生。⑧井:这里指井台。⑨旅葵:野生的葵菜。⑩舂谷(chong):用杵(chu)臼(jiu)捣去谷物的皮壳。?持:拿着。?羹:这里指用蔬菜煮的羹。?一时:一会儿。?诒:同“贻”,送给。
预习案
一、资料链接1.汉乐府秦汉时出现了管理乐官、整理音乐的官署,叫乐府。汉代乐府是继承秦制而来的。汉初惠帝时已有乐府令,武帝扩大了乐府的建制与职能。西汉末登基后,下令诏罢乐府官,一定程度上摧毁了乐府制度。到东汉,黄门鼓吹署为天子宴乐群臣提供歌诗,实际起到了西汉乐府机关的作用。东汉的乐府诗也主要是由黄门鼓吹蜀搜集、演唱,并由此得以保存。、乐府的任务主要有三个:一是管理乐工。武帝时,乐府由汉初的一令一丞改为一令三丞,负责招募、培训、组织乐工。至成帝时,乐府的人员多达800余人,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音乐机构。二是采集民歌。这一方面继承了先秦时期民歌采集制度,通过搜集民歌“观风俗,知薄厚”;另一方面也在于汉代音乐人才缺失,雅乐已经失传,只能采集民歌来丰富乐府的曲目。三是协律作歌。除了将民歌整理出来供朝廷演奏使用,有时也将帝王、贵族和文士创作的诗篇制曲配乐,组织乐工演唱,服务于朝廷的祭祀、朝会、燕享等需要。汉代乐府机关是采集民歌并进行演唱。《汉书·艺文志》说其收录了三百一十四篇歌诗,如吴、楚、汝南歌诗十五篇,雁门讴、雁门、云中、陇西歌诗九篇等,此外还有邯郸、河间、齐郑、淮南、左冯翊、京兆尹、河东蒲、洛阳、河南、周、南郡等地的歌诗。这说明汉乐府所搜集整理的民歌地域之广,又说明当时把这些可以演唱的民歌叫作歌诗,而这些歌诗都是有旋律,有曲调,可以歌唱的。因此,后代将这些汉代的民歌称之为汉乐府。可惜的是,这些收集整理的歌诗,大部分已经散佚了。2.《乐府诗集》后人收集汉乐府最完备的是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其中汉乐府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杂歌谣辞”中。《乐府诗集》还另有八大类乐府诗歌,多收录唐代及以前的各类乐府诗。3.汉代兵役制度在汉朝,男子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五十六岁止。4.古代诗歌(1)体裁(按形式分):《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 (2)题材(按内容分):抒情诗、叙事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等。二、预习要求1. 读准诗歌。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尽量扫除文字障碍。2.读熟诗歌反复诵读,尽量读懂诗歌内容。3. 熟读,最好能背诵本诗。
预习目的 1.了解知识背景,帮助理解诗歌内容 2. 培养阅读诗歌能力。(1)查阅工具书(2)借助课文注释(3)熟读诗歌。
学习案
一课时
方法指导
一、反复诵读,感知内容1.齐读,了解预习,抽查背诵。2.朗读,矫正读音,强调朗读时要注重节奏、停顿、强弱3.借助字源知识,帮助理解重要字词,进而理解诗歌内容 二、巧设情境,理解情感1.如果拍一部《十五从军征》的电影,作为摄影师的你要根据诗歌语句拍特写镜头,你会怎样拍?温馨提示:(1)主人公形象(2)选择诗句(3)同桌合作,一人描述,一人朗诵。2.梳理思路返乡经过: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情感变化: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三、再次诵读,感悟主旨多角度理解(1)亲人角度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杜甫《兵车行》(2)战死将士角度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 四、小结
1.反复诵读,理解内容 3.巧设情境,理解内容及情感 4.再次诵读,感悟主旨
作业案
背诵并默写首诗。
5.积累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