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陈述(1)基于识字与写字: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可以根据形声字的字形特点识记“耙、荞、蝈、蹚、闺”,注意“耙、蝈、蹚”的声调。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疙瘩、耙、蹚”等字词的意思。(2)基于阅读:本文是一篇现代诗歌,应用多种形式朗读诗歌,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本文是作者苏金伞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歌颂大规模的土地改革的作品,写作背景与时代相对于现在孩子所处的年代来说比较久远,在学习诗歌前了解一定的写作背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学习本课时,可根据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带动全文的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通过朗读诗歌、理解诗歌、体会情感等途径,使学生感受到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3)基于口语交际:诗歌采用了不少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本文语言最大的特点是朴实自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作者设喻取譬多来自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这样的比喻句通俗易懂、平白自然、鲜活形象,使人感到亲切。2.学情分析(1)基于识字与写字:通过五年的积累,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弱势在于部分学生不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书写不规范。(2)基于阅读:优势在于学生对阅读有兴趣,喜欢故事。弱势在于不能展开想象,获得情感体验。(3)基于口语交际:优势是学生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弱势在于部分学生与别人交谈不够自信。 3.教材分析这首诗讲的是土地改革运动后,做了土地主人的农民大众那种翻身的喜悦和高涨的热情。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教学难点: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自己对脚下的土地能有新的感受。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疙瘩、挨骂、白霎霎”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诗歌主要内容。3.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 评价任务 任务一: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疙瘩、挨骂、白霎霎”等词语。。(完成目标一) 任务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完成目标二) 任务三:通过学习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 (完成目标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动态修改
环节一视频导入了解背景
活动一 1.播放关于地主剥削农民的戏剧或影视片段。2.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一 1.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2.检查预习。
掌握所学词语正确朗读课文(评价目标一、二)
活动二 理清文章思路。诗歌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研读诗歌体 会情感
活动一1.学习第一部分。(1)你从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农民获得土地的喜悦心情?说说你的感受。“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这里把农民比作旱天的鹅,农民有了土地,就好比旱天的鹅见了水,让我体会到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让我感受到农民拥有土地后无比舒2.你能通过朗读来抒发你所体会到的情感吗?畅的心情。
通过学习体会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 (完成目标三)
活动二学习第二部分。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形象?读一读特别能打动你的诗句,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活动三学习第三部分。(1)三黑在地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看见荞麦开花,把白霎霎的荞麦花比作一片雪,这么美妙的比喻,可见三黑心中是多么喜悦!)(2)第10小节,诗歌用“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这样质朴的语言写出三黑听到蝈蝈“吱吱吱”的叫声时心情的美好。(指名朗读,读出听到蝈蝈活泼可爱的叫声时高兴的心情)(3)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环节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完成目标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