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案 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2)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的应用文。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2.教材分析本单元是触摸自然,旨在让学生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的详细。不仅要突出主题本身具有的教育价值,还要有意识提高学生有条理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3.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的珍惜资源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同时,交际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并鼓励他们相互进行评价。教师不要过多地从讲的技巧方面去评价,要从内容方面多与学生作沟通与交流。同时要多肯定,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调动他们交流的积极性。教学目标1.认识“丘”“渲”等生字,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会写“绿毯、线条、柔美”等18个词语。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并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白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3.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能正确读写并理解“马蹄、线条、绿毯”等词语。评价任务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蒙汉人民深厚的感情。学会修改其他同学的作文。评价任务三: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蒙汉人民的感情写具体的。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反思
环节一质疑解题
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就是对茫茫大草原的赞美!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领略那儿美丽的风光,感受那儿独特的民族风情,体会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板书:1.草原)
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知识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全班齐读题
本环节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 扫除字词障碍
环节二分析课文理解句子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提出读书要求:獸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L具书理解2.教师检査学生的学习情况(1)检查生字读音。小丘.(qiu)渲染(xuan)迁回(yu)蒙古包(meng)襟飘带舞(jin)鄂温克(e2)指导易混淆的字。襟”是左右结构,左边是“ネ”,与衣服有关,表示夜服胸前的部分“涩”是左右结构,右边下面是“止”,不能写成“上”裳”下面是“衣”,与衣服有关(3)理解较难的词语。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洒脱”的意思是:洒自然,不拘束。这个词语反映了草原的广阔无边②理解“襟飘带舞”一词的意思,可以出示蒙古族鲜艳的服装来分析,意思是: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③“翠色欲流”一词可以从难字入手理解,比如“欲”在这里表示“将要”的意思,“翠色欲流”就是绿得太浓了,将要流下来,写出了草原满眼是録,充满了生命力④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
学生通读全文扫除字词障碍 同座位互相帮助学习生字 个别学生齐读 学生根据课文理解词语 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老师用教态的亲和力、语言的感染力以及机智的引导和热情的鼓励,很快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陌生感,迅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与老师交流的勇气。 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
环节三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1)朗读要大声、流利、不添字、不少字。(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2.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讨论分段1)这是一篇访问记。何谓访问记,就是记录自己访问过程的文章。访问记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呢?(地点转换的顺序)(2)访问的地点究竞是如何变化的?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3)按照地点变化归纳段意。第1自然段:初入草原,感到草原的景色美丽迷人。第2白然段:接近公社,蒙古族人民米到很远的地方欢迎远客第3自然段:蒙古包外,大家互.相握手,非常热情。第4自然段:在蒙古包里,蒙古族同胞热情款待我们,并与我们进行了联欢。第5自然段:我们与蒙古族同胞在大草原上依依不舍地告别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主要意思,要运用关键词语加以概括,不要啰唆。)
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学生的疑问 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搜集感动的句子初步感受情意
环节四布置作业
1、书写并掌握生字和词语;2、有感情地熟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