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雨巷》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仔细揣摩优美的诗句,品味诗歌语言之美。
2、合作探究,分析意象,品悟意境之美。
3、知人论世,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分析意象,品悟意境之美。
2、揣摩诗句,品味语言之美。
教学难点:
知人论世,体会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阴沉沉的,地是湿漉漉的,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
分低沉忧郁。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和无可名状的哀伤。这种微妙的情
绪我们很难准确把握并用语言传神地表达。“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
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
二、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字义
2、自主思考:2
(1)读完这首诗,你体会到的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明确:低沉幽怨
(2)读完之后,你认为诗人想要表达什么主题?
提示:①渴求遇到一位丁香姑娘,擦肩而过终究失之交臂,内心仍有深深的渴求。
②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诗中的“姑娘”,我们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
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但我们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
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所以,我们可以这首诗歌的主题可以是诗人在那个特定年代感到迷茫找不到出路
的一种情绪的反映;也可以单纯把它看做一首爱情诗来阅读,即一位情窦初开的
青年在江南雨巷邂逅一位姑娘后激起的感情涟漪;还可以把它理解为诗人对理想
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香草美人”)
③联系背景: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1924
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 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 年发表成名作《雨
巷》,1932 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 30 年代“现代派”
诗人群体的领袖。
《雨巷》最初发表在 1928 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
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
号。
此诗写于 1927 年的夏天,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
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
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黑暗中渴求着新的希
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雨后绚丽的彩虹。戴望舒也是些革命青年中的一个,他
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
作。1927 年 3 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因此,他这时候所
写的《雨巷》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3、齐读,诵读指导并把握诗歌的大意及结构
(1)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一
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解读:第一部分是诗歌的第 1 节,给人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
景。这里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读的时候,“希望逢着”重读,开篇
点题,“悠长、悠长”“寂寥””愁怨“用延长音,营造那种凄清而优美的意境。
(2)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
/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
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像3
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
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解读:第二部为诗歌的第 2、3、4、5、6 节,写了理想的美好、到来、离去、破
灭的过程。朗读时,语气舒缓,节奏起伏不大,多用气声和虚声,营造那种朦胧
而迷茫的意境。2 节三个比喻读稍快、稍轻,最后两句稍慢,稍重。3 节两个“像
我一样”后面一个比前面一个读得轻,“冷漠,凄清,又惆怅”一词一顿,读出
迷茫的语气。4 节两个“太息”,读时带着叹气的语调,“像梦一般地”,后面
一个读的比前一个轻,“凄婉迷茫”气声拉长,营造那种朦胧的意境。5 节前 3
句由远而近,声音变大,变高后 3 句由近及远,声音变小,变低,从而营造出空
间的转换。5 节写了理想破灭后的心情,是全诗感情最消沉的一节。读时,应气
息下沉,读出十分凄婉的语气。
(3)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解读:第三部分为诗歌的第 6 节,揭示主题,作者虽然对理想感到迷茫,但还是
充满朦胧的希望。“希望飘过”呼应第一节的“希望逢着”应稍重读。
4、请 3~5 位同学再次诵读。
三、文本研读
丁香姑娘是诗人理想的象征。他的仿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
姑娘出现了,但是她的步履,她的颜色,连同她的太息与惆怅,莫不带有可望而
不可即——执著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象征意味。因此,整首诗歌都氤氲着凄清哀
怨、惆怅低迷的氛围,这样的情感氛围是怎样实现的呢?
提示:意境——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
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它包括“意”与“境”两个因素,
“意”就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意象——意象即表达主观情感的客观外物。诗歌的意象是诗人心中之“意”
与外在之“象”的结合体。
明确:(1)选取典型意象:
①雨巷: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
过。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像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
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
“我”期待着什么?4
②油纸伞:在寂寥的雨下打伞凭添了一分冷漠、凄清氛围。更何况“油纸伞”本
就具有复古、怀旧、迷蒙的特点,它和幽深、寂静又朦胧的小巷结合起来,给读
者以想象的空间。
③“丁香”: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花常见白色、紫色两种,外形
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它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而雨中
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
④“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
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
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⑤篱墙:是“颓圮的”,为全诗更添了几分黯淡、无奈与感伤。
⑥我:怀着“希望”的,有美好理想追求的,但又是迷失方向,彷徨苦闷,找不
到出路的先进青年。
(2)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
《雨巷》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
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但诗句的停顿却很有规律。诗中多处运用重
叠和反复的手法,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而首尾两节,除“逢着”
换“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
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全诗每节第 3、6 行押韵,一韵到底,
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至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
(3)运用排比手法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用排比句铺写想象
中的那位“丁香一样”的姑娘,句式整齐划一,读来朗朗上口。用丁香的“颜色”
“芬芳”“忧愁”等来反复强化姑娘的形象,进而展现自己“哀怨又彷徨”的情
感。
四、课堂小结
1、意象与意境;
2、诗歌的诵读技巧。
五、课后练习
尝试创作一首现代新诗。
写作指导:1、巧用修辞;2、打破常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