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学设计一、导入二、解题三、读出音乐美1.复叠、反复2.押韵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四、读出意象美 意象 特点 雨巷—— 悠长、寂寥 “我”—— 彷徨 丁香姑娘—— 哀怨、彷徨 丁香—— 凋谢早(伤春)、美丽、高洁、愁怨 (提示:丁香颜色为白色或紫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象征“美丽、高洁”;丁香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丁香未开时形状像结,所以诗人们往往对着丁香伤春,说丁香是愁品,象征“愁怨、忧郁”。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丁香”多为“惆怅”的代表。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李璟《浣溪沙》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王十朋《点绛唇·素香丁香》李商隐的《代赠》用“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蕾来象征诗中女子的愁心,诗人用春风反衬丁香的愁;李璟把“丁香”与雨中的惆怅连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诗人用迷离的细雨衬丁香的愁;王十朋把丁香人格化,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丁香的淡雅、隐忍以及愁绪。总之,虽然写法不同,但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与愁(浓的化不开)结下了不解之缘。《雨巷》的成功,除了上边提到的声律方面的原因外,另一个就是化用古典诗歌的意境,选用古典诗歌常用的、已为广大读者接受的丁香这一意象来抒写诗人的愁绪。但诗人不是一味被古典诗歌中的丁香意象所拘束,他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总之,丁香给人美丽、高洁、愁怨的感觉。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所以,丁香般的姑娘也是愁怨、忧愁、凄婉、容易消失离去的。用丁香形容姑娘不仅写出了姑娘的淡雅、美丽,还刻画出了她那楚楚动人的忧郁。)油纸伞—— 复古、怀旧、朦胧、神秘 篱墙—— 颓圮(营造哀怨的氛围)诗人一一唱三叹的韵律以及“雨巷”“丁香姑娘”“油纸伞”“篱墙”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既实又虚,朦胧恍惚,哀伤迷离,似真似幻的意境。(意象——意境)五、读出情感美 实 虚 雨巷—— 求索之路 丁香姑娘—— 心中理想(可望而不可即,但执迷不悔) 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难以实现的迷茫 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理想的幻灭 (“姑娘”的形象可以指诗人的理想。他的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他追求到“姑娘”──理想了吗?“姑娘”可望而不可即,追求虽执著但“道阻且长”,“姑娘”永远“宛在水中央”。这就给抒情主人公的追求涂上了一层悲剧色彩。如果诗中的“我”是一位沉醉于爱情中的青年,这位“姑娘”不正是他要追求的“寤寐思服”的佳人吗?或许她的家就在巷子的尽头,或许她只是从这巷子经过,谁知道呢?读者尽可以展开想像。有时候,抒情诗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己,诗中的形象往往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或形象的补充。从这一角度说,诗人和“姑娘”是二位一体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即“我”是实实在在的我,而“姑娘”是理想的“我”,未来的“我”,或另一层面的“我”。) 相关背景六、小结 总结阅读新诗的方法:1.诵读法(体会)2.审读意象(特点、内涵——画面——意境)3.体会情感(适当地知人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