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学校生活”为主题,依次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
和一个语文园地。《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
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花的学校》通过丰富的想象,把童真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孩子和妈妈之间深厚
的感情。《不懂就要问》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问的故
事,培养学生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口语交际围绕“我的暑假生活”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习作以
“猜猜他是谁”为主题,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同学。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
累”三个板块。
1.会认、会写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引导学生交流发现成语的特点。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能和同学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借鉴课文的表达仿说
或仿写。
3.能选择自己暑假生活中的新鲜事,把经历讲清楚。
4.能选择一两点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注意写一段话时开头空两格。
5.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6.朗读、背诵古诗《所见》。
7.能初步了解略读课文的基本学习要求,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
1.会认、会写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能和同学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借鉴课文的表达仿说
或仿写。
难点
1.能选择自己暑假生活中的新鲜事,把经历讲清楚。
2.能选择一两点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注意写一段话时开头空两格。
3.能初步了解略读课文的基本学习要求,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大青树下的小学》2 课时
《花的学校》2 课时
《不懂就要问》1 课时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1 课时
习作:猜猜他是谁 2 课时
语文园地 2 课时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这是
一所美丽的学校: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
们虽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
在同一间教室里共同学习。这是一所充满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
三年级是中学段的起始段,要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
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
语文积累,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这是三年级语文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教师要引领学生步入阅读课堂,
指导他们阅读的方法。
1.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比如,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
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
2.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应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
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
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析
句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3 个字,会写本课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过程与方法】
1.借助生词卡、图片等多种媒介和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
2.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在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和友
爱。
重点
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3 个字,会写本课的重点词语。
2.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难点
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根据“资料袋”的提示,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 课时
第一课时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与同学交流。
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和同学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一、根据提示语,说说自己的学校
●上学路上:
早晨,从……上,从……里,从……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的,有……的,有……的,
还有……的。
●进入学校:
来到学校,大家……
●在学校里:
上课了,同学们在教室里……
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
放学了,同学们在教学楼前……
●点题抒情: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的小学。
二、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所地处边疆的小学的美。
2.由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引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重在读准字词的音节,在讲读课文时应侧重对字词形、
义的理解。
部分字词学习提示:
绒:读 róng。
坪坝——方言词,一般指平坦的场地。场地与土有关,故为土字旁。
粗——形声字,米形且声。本义是指米粗糙,故“粗”以“米”表形。引申为精细和毛糙,再引申为
粗大。
3.再读课文,指名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它与我们所在的学校有什么不同。(让
学生初步感受这是一所地处边陲的小学,校园景色优美,不同民族的学生团结友爱,学习认真,生活快
乐。)
三、再读课文,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可以同桌互读,可以分小组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读即可。)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指名学生说,要说出自己为什么感到新鲜,是否读懂了意思。四、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认读。
2.教师示范书写,重点指导“装、读”这两个字的写法。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带生字的词语。
2.熟读课文。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学的路上——进入学校——在学校里——点题抒情
第二课时
1.精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品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和友爱。
重点
精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和在学校生活的幸
福快乐。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这节课我们继续朗读感悟,又将
会有新的发现。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学习第 1 自然段。(1)轻声朗读第 1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用“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2)比较句子,体会描写的具体性。
①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②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通过比较,体会描写不仅要具体,而且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如“山坡”“坪坝”“开着绒球花和太阳
花的小路”都极具西南边陲山区的特点。)
(3)比较句子,体会“的”字结构的运用特点。
①……走来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小学生。
②……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小学生,有傣族的小学生,有景颇族的小学生,还有阿昌族的小
学生和德昂族的小学生。
③……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①句过于概括,②句表述赘余,③句运用“的”字结构显得既具体又简洁。通过对该句的理解,让学
生进一步加深“的”字结构在运用上的特点。)
(4)理解词语,想象画面。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思考:有哪些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中各民族的服装,引导学生了解有关少数民族的知识,体会“绚丽多彩”的意思。)
2.学习第 2、3 自然段。
(1)请轻声朗读第 2、3 自然段,想象一下“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
么知道的。
(2)从“不同”和“同”中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同一词语用肯定和否定的形式出现,起到了强调
的作用。)
(3)学生读课文,交流文中作者不直接写大家读书的声音好听,而是写各种小动物的表现的原因。(体
会间接描写的作用及其情趣。)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景想象补充。例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
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的声音响亮一致、抑扬顿挫……
(学生思考讨论。)
(4)下课了,同学们在做什么?操场上会是怎样的情景?学生想象描述,朗读有关的句子。
3.学习第 4 自然段。
(1)这所小学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交流感受。(热闹、可爱)(2)我们参观了这所小学,了解了那里的同学上学路上、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小学,
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3)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深情朗读,点题抒情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这所小学有哪些深刻的印象,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校园美丽——小学生鲜艳的服饰,校园里古老的铜钟、粗壮的大青树的枝干、摇晃的凤尾竹的影
子……
民族团结——同学们民族不同、穿戴不同,但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一起做游戏,和睦相处……
生活欢乐——同学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和看热闹……
2.你能说出这所小学的特别之处吗?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四、拓展延伸,完成练笔
师顺势导入练笔:同学们,不同民族的孩子在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快乐地读书、游戏,你们在学校里做
些什么呢?拿起手中的笔,从下面的场景中选择一个写一写吧。
教室里 操场上 花坛边
图书室里 教学楼前 大树下
大青树下的小学
Error! 我们可爱的小学
在教学本篇课文时,我首先模仿课文的结构形式,并借助有关提示语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学校,不光
为学习课文内容和了解课文的叙述层次做了铺垫,而且逐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教学中,通过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学习有关的生字词,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第二课时的教学,
我力图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通过运用比较的方式对词句进行品读,把以读悟“语”和以读悟“情”
结合起来,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2 花的学校
本文选自泰戈尔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
描写了在雷云、阵雨、东风的环境中,竹林、草地上冒出了花,花儿们读书、放假、回家等情景,表现了
花孩子的活泼、天真、渴望自由以及对家、对妈妈的爱。作者依照儿童的思维,以灵动的语言和瑰丽的联想,描绘出花孩子种种动人的情态和奇思妙想,贴近
学生的生活。好奇、富于幻想是孩子的天性,而这篇课文联想丰富且灵动。孩子喜欢联想的特点和作者善
于联想的艺术手段就这样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学生不光读起文章来朗朗上口,而且能快速进入文中所描述
的画面中。
1.收集资料。课前布置学生读“资料袋”的内容,了解泰戈尔的相关知识。
2.以读促思。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并在朗读的过程中给予句子中重点部分
的指导,引导他们在读中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从而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4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等情景。
3.能找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过程与方法】
1.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通过“资料袋”的学习,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借助提示进行语文综
合性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感悟童真和浓浓的母
爱。
重点
1.会认 4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等情景。
难点
能找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教师:泰戈尔的资料及《新月集》的创作背景,多媒体课件。
学生:根据“资料袋”了解泰戈尔。
2 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 4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重点
会认 4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
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1.指名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泰戈尔,师总结。
2.出示课后“资料袋”的内容。
3.出示《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了解“资料袋”的作用了吗?根据“资料袋”,我们可以对作者有一个大致的
了解。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完后自由读课文。
2.读准字音。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 青——猜
B.换偏旁记忆的字:杨——扬 听——所
C.由词语记忆的字:衣裳——裳(强调在词语中读轻声) 处罚——罚D.多音字“假”,在本课中读“jià”,教师板书另一种读音及组词:jiǎ(真假 假如)
3.出示字词,请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
落下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欢 罚 放假
互相 所 衣裳 能够 猜出 扬起 双臂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并说说课文是谁向谁在诉说。(孩子向妈妈诉说。)
3.小组讨论:孩子向妈妈诉说着花儿的哪些情景?
(1、2: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3~5:花朵们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他们关了门在做功课,雨一来就放假了。
6:花孩子们穿着各色的衣裳,在雨中冲了出来。
7~9: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
2.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哪里新鲜。
3.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句子。
4.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五、学写生字,强调姿势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特征。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舞”字的书写。
“舞”中间四竖要写得短小、向中心靠拢,3 个横画中第三横要写长,下边部分宽松舒展。
3.学生临摹,师强调书写时的姿势。
4.评价书写情况。
六、布置作业,课堂小结
1.熟练朗读课文。
2.课外阅读泰戈尔的《新月集》。
花的学校落 荒 笛 舞 狂 罚 假
互 所 够 猜 扬 臂
第二课时
1.品味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2.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重点
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难点
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一、复习导入
1.认读本课生字。
2.做“开火车”的游戏给本课生字口头组词。
3.指名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分小组朗读课文。
2.学习第 1、2 自然段,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1)教师范读第 1、2 自然段。
(2)学生交流汇报优美的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美在哪里。
(3)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位语言的精妙。
①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A.理解体会:哪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湿润)
B.从“走过荒野”“吹着口笛”这两个短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将东风赋予人的特征,惟妙惟肖
地写出了东风吹过原野的动态。)
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一幅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②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A.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B.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C.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D.“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吗?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跳舞、狂欢的动作,体会大片花儿的兴奋、喜悦和无拘无束
的自由。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学习第 3、4 自然段。
(1)学生齐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2)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4.指导学习第 5、6 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合作探究。
①你是怎样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这句话的?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
出示花儿的情景,请学生仿照着写一写。
清风一吹,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一来,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一照,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晚降临,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互相碰触”说明了什么?“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互相碰触一下,想象雷云在天空中轰隆隆作响的场景。
③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的?
④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是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3)教师指导朗读。(4)学生自由朗读。
5.学习第 7~9 自然段。
(1)学生齐声朗读。
(2)思考: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那儿”是指哪儿?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
情景吗?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3)学生自由感悟、想象,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写自己想到了什么。
(4)师小结。
三、总结延伸,推荐阅读
1.说说课文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继续阅读《新月集》,在课间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篇章。
四、课堂小结,自由书写
师:这篇课文优美而富有童趣,作者从花的身上产生了丰富的想象,描写出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
自由的花孩子,让我们也仿照课文的写法来写其他事物,相信大家会写得很有趣。
花的学校
花孩子{跑出来 跳舞、狂欢
关了门做功课、放假
冲了出来
对妈妈扬起双臂 }活泼、天真、
渴望自由
教学伊始,我以“资料袋”导入新课,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利用课本提示,自主学习。
课堂上,我注重对汉字书写姿势的强调,旨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贯穿课堂始终的是朗读、想象。
通过引导学生对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情景的想象,带领他们入情入境。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析,引
导学生理解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好处,并结合句型引导学生仿写,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此外,我还注意
到拓展延伸,由一堂课引导学生读一本书,开阔他们的视野。
3* 不懂就要问
这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
提出问题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认真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样的课文
是略读课文和怎样学习略读课文,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课文的学习要求,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
这类课文的方法和策略。
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尽量放手,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无论是对课
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语言的体会和品味,都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
案和结论。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11 个生字,掌握 2 个多音字。
2.初步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3.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4.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过程与方法】
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的学习习惯。
重点
1.会认 11 个生字,掌握 2 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难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师:关于孙中山的相关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了解孙中山的生平经历,预习课文。
1 课时一、创设情景,切入课文
1.同学们,在学习上你们有哪些好习惯?(学生畅所欲言)
2.我国的许多科学家、伟人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孙中山就是其中的一个(出示孙中山的照片,交流
资料)。 孙中山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跟他从小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现在让我们一起
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指出“*”,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标识吗?带有这个标识的课文叫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我们应该怎样学呢?
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即可。除了课文后双横线内的字,
如果文中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
3.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擂台赛读等方式检查识字情况。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课文叙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所背的书的意思的故事。)
三、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1.指名读课文。
交流: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从哪句话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照例、壮着胆子”等词语体会孙中山是如何学习的。
(1)通过同学们的反应:“高声念书、吓呆了、鸦雀无声”来体会同学们的震惊、害怕,以及当时的紧
张气氛。
(2)通过先生态度的变化:“拿着戒尺,厉声问、收起戒尺、讲得很详细”来体会先生被孙中山善于思
考、敢于提问的精神所打动。
在学生提问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哪些问题是重要的,哪些问题不重要。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
3.说说你对孙中山不懂就问这件事的看法。(要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有依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并在交流中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
四、朗读欣赏,升华情感
课文中哪些词句让你觉得很新鲜,找出来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为什么觉得新鲜。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说说因为你的好问或不好问,得到了哪些益处或遭到了哪些损失。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勤学好问 读书求理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在自主质疑、自由讨论中学习,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动脑
筋思考,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从而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这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我的暑假生活”。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将经历的新鲜事和同学们分
享,不仅能加强同学之间的感情,而且能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而这次的口语交际内容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因此学生都有话
可说。教师要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互相交流时按照一定的顺序讲清楚。
可结合本次口语交际给出的范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回忆自己的暑假生活。明确要求,交际
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甚至可以打乱顺序让兴趣相同的同学一起交流。
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可以采用比赛或图片展的形式,让学生课前收集自己暑假生活的照片,在班中结
合图片进行说话训练。
【知识与技能】
1.能选择自己暑假生活中的新鲜事,把经历讲清楚。
2.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述,讲的时候能借助图片或实物。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课前对自己的暑假生活稍做整理。
2.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展示图片,互相交流。
3.教给学生一定的讲述故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清楚表达的方法。
重点
和同学交流的时候,要把自己的经历讲清楚。
难点
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述。
教师:了解学生的暑假生活情况,准备本课挂图。
学生:回忆自己的暑假生活,可先试着给家人讲一讲。
1 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暑假里,你们经历了哪些新鲜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好吗?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
“我的暑假生活”。
二、围绕关键词,导入交流
1.齐读课题。“我的暑假生活”中的关键词是什么?(暑假、生活)
2.思考:这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关于哪些事情的?(学生讨论、交流。)
三、观察书中图片,师生交流
1.师:看看插图,图上画了什么?(跟爷爷奶奶学做农活、去游乐园。)
2.这两位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同桌互相读一读。
四、拿出图片,学生交流
1.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图片,自由练说。
2.出示评价标准。
满分十颗星。其中:能讲清楚经历☆☆☆☆;有新鲜感,别人感兴趣☆☆☆;表达流利、举止大方
☆☆;借助图片或实物☆。
3.小组同学互相说,根据规则评选,推荐同学上台交流。4.全班同学互相评价,对被推荐同学的发言加以补充。
五、全班交流
1.各组推选代表到班上交流。
2.评一评。
3.选出今天的“明星”。
六、交际范例
李晓晨:我的暑假是在乡下奶奶家度过的。在那里我经历了不少新鲜事,其中我觉得最新鲜的是我和
乡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去田间玩耍,抓蝈蝈,逮蚂蚱,还在小溪里捞鱼虾呢。
张瑞轩:我的暑假生活说来可真有意思。我在假期按计划独自读完了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西
游记》的彩绘本。我把我看完的故事讲给奶奶听,奶奶听了直夸我,说我讲得好。这下我更有信心了,我
还要在寒假读《三国演义》,然后再讲给奶奶听。
陈思思:你们见过真的大海吗?暑假里,妈妈带我去大连看海。第一眼看见大海,我不禁叫了起来:
“哇!海可真大啊!”那一眼望不到边的海,就好像和天连在一起,真新鲜。
七、课堂小结
办一次暑假生活图片展。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重点讲述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恰当地使用图片或实物
在这节口语交际课上,我先围绕关键词,引导学生找准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然后带领学生进入文中
所给的范文,让学生找到本次说话的方法,再出示本次口语交际的评价标准,这标准不仅用于组内交流,
也用于全班评比。这种评比易于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欲望,让学生在课堂中乐说、敢说,尽力表达。在活
动中训练学生规范口语表达的能力,引导他们学会选择合适的材料,大方、得体、流利地进行口语交际。
习作:猜猜他是谁
这次的习作围绕“猜猜他是谁”的游戏选择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他。不可以写出名字,
但别人读了你写的内容后,要能猜出你写的是谁。这其实是在指导学生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
来表现人物特点,体现个性。同时教会学生正确的写作格式。学生会写关于人的作文,但是只能笼统地笔力均等,所以大多写出的写人作文没有特性。而且这是学
生第一次接触作文,所以需要老师仔细地讲解引导,特别是对“开头空两格”等格式的要求,必须让每位
学生熟悉。
本次习作可以由游戏开始,引导学生回忆同学,点燃真情,引发写作兴趣。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定的
作文格式指导,写人作文方法指导,让学生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特点,体现个性。
【知识与技能】
1.能选择一两点特别的地方,写几句话
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
2.能注意写一段话时开头空两格。
【过程与方法】
通过游戏激起学生习作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对象的外貌、性格、品质和爱好。通过习作
展示促进学生的互相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重点
能选择一两点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
难点
能注意写一段话时开头空两格。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观察同学的外貌、性格、品质和爱好,并选择一两个作为重点观察对象。
2 课时第一课时
1.能选择一两点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
2.能注意写一段话时开头空两格。
重点
能选择一两点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
难点
能注意写一段话时开头空两格。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老师请大家来玩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2.教师提供学生熟悉的两个人的信息,请学生猜出他们的名字。
3.这个游戏好玩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顺势导入。
二、小组游戏
1.出示游戏内容及规则。
(1)选择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他。
(2)不可以写出他的名字。
2.小组内进行游戏。
3.教师巡视指导,总结。
三、审读要求
1.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习作的要求。
(1)他有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选择一两点写下来。
(2)写好以后,读给同学听,看看他们能不能猜出来你写的是谁。
(3)写的时候,注意开头要空两格。
2.学生审清要求,指名汇报。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评议指导。四、佳作引航
猜猜他是谁
我有一个朋友。他身材匀称,不胖不瘦。他的头发乌黑发亮,眼睛像两个黑葡萄,高挺的鼻子下面有
一张灵巧的小嘴。
他是个热情大方的人。有一次,我忘记带图画本了,正发愁呢!恰好他有两个图画本。他说:“别着
急了,我有两个图画本,借你一个吧!”“真的?”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他最喜欢下围棋了。不管是谁来向他挑战,我的朋友都会把他打得落花流水。有一次,我向他挑战,
本来我胜券在握了,可惜有一步关键的棋我没有看见。最后,我输了,气得直跺脚,他还笑着安慰我呢!
这就是我的朋友,你猜猜他是谁?
点评:小作者在这篇习作中,抓住了自己所要描述的人物特点:不胖不瘦、头发黑、眼睛像黑葡萄、
鼻子高挺、小嘴灵巧。还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了他热情大方,喜欢下围棋。相信大家读了习作一定能猜出他
是谁。
五、动笔起草
1.学生根据游戏情况,完善自己的构思。
2.学生动笔列提纲,完成习作。
3.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发现有代表性的习作。
习作:猜猜他是谁
要突出人物特点 不能写出他的名字
第二课时
1.讲评习作。
2.办一期习作专栏。
重点
讲评习作。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赏析优秀的习作,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一、谈话激趣,重温习作要求
1.谈话:刀不磨不快,文章不改不好。两千多年前的荀子说:“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很多留下来的经典文章我们今天再看,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看来,习作的修改是
十分重要的。这节课,我们来评改我们完成的习作。
2.出示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二、赏析优秀习作,示范修改
1.范文展示。教师挑选优秀习作,实物投影仪展示。
2.请有代表性的一两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要求读正确,声音响亮,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
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3.师生共同评议修改。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教师示范修改的要点:
(1)材料是否合乎要求,即是否写出了同学特别的地方。
(2)内容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了。
(3)用词造句是否妥帖、顺畅。
(4)同学们有没有猜出习作中人物的名字。
三、评改典型问题习作,对照自评
1.教师出示典型问题习作。
2.师生共同评价,交流修改。
3.学生读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4.教师小结。这就是修改作文,读一读,想一想,就会发现作文中的错字、病句、用错的标点等,
然后改正过来就可以了。
四、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1.四个人为一个小组,互相交换习作,朗读交流,互评互议,分别指出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提出
自己的意见。
2.评选出本组内优秀的习作。
3.全班交流优秀习作,共同评价。
五、誊写展览
让学生将修改后的习作再认真誊写一遍,然后在“学习园地”张贴展览,同时也鼓励学生向当地报纸
及杂志投稿。
习作:猜猜他是谁材料要合乎要求 用词造句要妥帖、流畅
这是学生小学阶段的第一次习作,因此,开课伊始,我通过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再通过小
组游戏,实现人人素材的积累。当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后,我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引领学生在自己丰富的素材里选择自己最想表达的内容。随后给出一篇例文作为示范,并借助例文教给学
生一些写作方法。学生完成习作后,我让他们先欣赏佳作,再学习自检,最后修改习作。另外,我在激励
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习作兴趣加以细心呵护,让学生感受到习作的快乐。
语文园地
这个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交流平台”指导学生能和同学交流课内外有新鲜感的词句,有意识
地积累自己感兴趣、觉得优美的词句。“词句段运用”中包括交流发现成语的特点,积累成语,通过朗读
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名字。“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诗
《所见》。
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自己感到新鲜的词句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意识。成语学习在二年级
已有接触,因此这八个成语的特点,学生也易于发现。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但在组名的选取上需要教师的指导。古诗《所见》是一首描写儿童的诗,学生应该能产生共鸣,背诵起来
问题不大。
交流平台——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新鲜语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成语——通过讨论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成语的特点。
句子——借助不同的朗读方式,表达句子的意思。
给小组取名字——合作创新,为兴趣小组取符合其特点且有个性的名字。
日积月累——结合图片、诗意指导学生快速背诵。
【知识与技能】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并能和同学交流“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
3.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4.指导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合适而又响亮的名字。
5.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所见》。
【过程与方法】
运用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实现自我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养成互相交流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及朗读的能力。
3.让学生有团结合作的意识。
重点
交流成语的特点,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
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积累本,课前组建好兴趣小组。
2 课时
第一课时
1.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会摘抄积累词句。
2.积累成语,交流自己的发现。
3.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重点
学会交流。难点
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一、交流平台
1.请学生分享在本单元及平时阅读时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
2.多媒体出示下列语句。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3.请两位学生朗读。
4.全班交流:这两个例句哪些地方有新鲜感?在自己的课外阅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表达形式?
5.拿出积累本,摘抄这两个例句。
6.评选本周“最佳积累本”。
二、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成语,交流发现。
1.出示下列成语。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及时反馈。
3.小组内互相猜猜成语的意思。
4.全班交流成语的意思。
5.结合课件了解成语意思。
6.小组内议一议这些成语的特点。
7.全班交流。(这些成语中都含有身体部位名称,都和人有关。这些成语中都含有近义词。)
8.把这些成语摘抄到积累本上。
(二)练习朗读,交流朗读方式。
1.同桌互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课件出示第一个句子。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教师提示学生:“真的”“地下”朗读时要读出重音。3.学生自己练习读第二、三句。
4.展示读句子。
读第二个句子时要强调“一点儿”,突出孙中山的“不懂”。
读第三个句子时要强调“不懂就要问”,突出孙中山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精神。
5.教师小结。
要想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可以读出恰当的重音。重音有不同的读法,可以重读,可以轻读,可以
慢读。
语文园地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第二课时
1.指导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合适而又响亮的名字。
2.朗读、背诵古诗《所见》。
重点
让学生学会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名。
难点
朗读、背诵古诗《所见》。
一、词句段运用
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其取名。
1.学生根据课前建好的兴趣小组略调位子,坐在一起。
2.引导学生观察兴趣小组的名字,发现特点。
3.教师出示取名方法。
(1)要能体现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2)要有个性。
(3)要他人看了名字后就能记住。
4.小组同学合作为兴趣小组取名。
5.全班交流组名,教师点评。
6.小组合作设计组牌,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制作。
二、日积月累
1.导入古诗。
同学们,昨天你们有没有积累新的知识呢?愿意交流的同学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今天,我们一起来积
累一首古诗。
2.看图了解诗意。
(1)(出示插图)谁能把看到的内容说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说图意)
(2)师总结:夏季的一天,一个牧童骑在黄牛的背上,唱着动听的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便停止歌唱
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看见这一幕,诗人诗兴大发,于是便将此情景用诗句记录了下来。诗名就叫《所
见》,你们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袁枚)
3.了解作者。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随园老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
评论家。
4.初读古诗。
(1)指名读古诗,教师对于其中学生读不准的字加以指导。(重点指导“牧”“振”“樾”的读音)
(2)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意思。(樾:“树荫”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3)再次观察课文插图。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优美动听、响亮)
(4)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
刻的心情呢?
①美美地读一读。
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5)作者袁枚正欣赏着牧童悦耳的歌声,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①牧童想干什么?(观察图中牧童的表情。)
②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蝉?(引导学生找到“鸣”字。)
③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开朗、可爱……)(6)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7)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个人读、小组读。
5.尝试背诵。
语文园地
所见{牧童 黄牛
林樾 鸣蝉}迷人的田园风光图
“交流平台”的教学中,我主要以学生交流为主,让学生交流课文中的句子和积累本中的内容,并评选“最
佳积累本”,让学生感受到积累的快乐。在教学成语时,我仍然采用交流的方式,只稍作提示,由学生自
己发现成语的特点。教学怎样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这一内容时,我先给学生以指导,再让学生
自由练读,让学生发现朗读的方法。对于组建兴趣小组并取名这一内容,我事先让学生组建好小组。课堂
上,我打破学生座位的障碍,大胆地让同一兴趣小组的同学坐在一起。这一突破,极大地鼓励了学生参与
这一活动的积极性,为他们自取组名创设了宽松的氛围。在古诗的教学中,我讲了学生难理解的,引导他
们赏析古诗,进入情境,从而快速背诵古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依次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三首》中的三首诗都与秋天有关。《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张秋生写的一篇优美散文,主要写
一个孩子在一场秋风秋雨后见到落叶铺满水泥道时的美景。《秋天的雨》把秋雨作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
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勾画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听听,秋的声音》一文,作者抓住
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本单元习作的主题是“写日记”,意在引导学生将
自己的所见所闻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语文园地共设有四个板块。
1.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部分课文段落,默写古诗《山行》。
3.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4.能留心观察生活,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写出自己看到的景色。5.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积累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
6.学习使用钢笔,注意写钢笔字时要“横平竖直”。
7.在朗读、理解、背诵中,积累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8.学习写日记,能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
重点
1.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部分课文段落,默写古诗《山行》。
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难点
学习写日记,能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
《古诗三首》3 课时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2 课时
《秋天的雨》2 课时
《听听,秋的声音》1 课时
习作:写日记 2 课时
语文园地 2 课时
4 古诗三首
本课中的三首古诗都是描绘秋景的。《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寒山秋色图,内容
形象生动,色彩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突
出了秋天景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概和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
的劝勉之情;《夜书所见》先是写诗人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料想是小孩在逗蟋蟀,更加勾起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三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三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学习本篇课文时正好是深秋
时节,而这三首诗又正好是抒写秋色乡情的千古绝唱。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借助注释、结合图意和秋天的特点来理解诗意,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积累。
1.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本方式。教学本课,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诗的意
境,从理解到感悟,到情感的升华,再到背诵。
2.理解诗歌意思是体会感情的前提。诗的侧面提供了一些词语的注释,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
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提醒学生在使用注释的时候,力求做到总体把
握,不能字字对译。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10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过程与方法】
以读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
重点
1.会认 10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难点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教师:准备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这三首古诗及诗人的有关资料,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3 课时第一课时
1.会认 2 个生字,会写 4 个字。
2.背诵、默写古诗《山行》。
3.理解诗歌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的思想感情。
4.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重点
1.会认 2 个生字,会写 4 个字。
2.背诵、默写古诗《山行》。
难点
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一、整体读——感知美
1.激情导入。
有人说“秋”是美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有人说“秋”是萧瑟的,秋风乍起,落叶飘零。不同的
人面对相同的景物会有不同的感受。在你眼中秋天是怎样的呢?(指名说)
2.今天,让我们走进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山行》一诗中,去看看他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
3.师配乐读。
4.揭题解题。
板书:山行。谁能用“行”字组一个词语?读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5.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诗人?(指名说)
6.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
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唱。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自读,读到朗朗上口为止。
二、理解读——领略美
1.“扶”学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的手段突破“远上”“寒山”“斜”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远上:用“联系实际,展
开想象”法。寒山:用“借助注释”法。斜:用“简笔画演示”法。)(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的顺序。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2.“半扶半放”学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____的地方。用补充句子的方式来突破
“生处”这个难点。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
(2)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合作学习第三、四句。
在学习小组中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做上记录,请教老师和同学。
4.请一个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串起来讲一遍。(师纠正补充)
三、反复读——品味美
1.想象意境。
(1)师: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深秋的美景,但是全诗却没有一个“秋”字。请同学们反复朗读品味诗中
的语言,说说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特别好。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3)是啊,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山行》是一幅色彩鲜艳,意境深远的画,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4)采用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朗读古诗。
2.体会情感。
(1)我们常说,诗以言志。诗中的色彩,描写的景物都和诗人当时的心境有关,心情好的时候,笔下的
景物都那么有生气,那么明丽;悲伤不得志的时候,笔下的景物就显得萧瑟灰暗了。所以了解诗人写诗的
背景,就能更深地体会诗人的情感,更好地读懂一首诗。
(2)多媒体出示《山行》的写作背景。学生自由朗读。
(3)读了这些资料,你能体会出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吗?用心读读。
(4)想象诗歌的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5)同桌之间尝试背诵、默写古诗。
四、指导写——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范写,提示重点笔画。提醒学生注意:“径”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霜”是
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上部略扁,盖住“相”。
4.学生练习书写。
5.小组内展示书写情况,欣赏评价。 山 行
寒 径 斜 霜
第二课时
1.会认 8 个生字,会写 7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重点
1.会认 8 个生字,会写 7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难点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一、默写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牧的《山行》,现在让我们拿出听写本,默写这首诗。
2.学生默写后同桌互相检查。
3.《山行》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对,秋季,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赠刘景文》
这首诗,去寻找秋天的另一番景象。
4.出示诗人、题目,明确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学习生字:赠、刘。
5.介绍诗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
书法家、画家。二、初读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4.自学古诗。借助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5.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细读品味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荷尽。
出示插图,让学生由图理解“尽、擎雨盖”的意思。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那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些景物呢?
指导朗读: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现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
(2)菊残。
看图,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们想对它说些什么?
(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全班交流)
出示“橙黄橘绿”的图片。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只有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__________的季节!
4.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些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你们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5.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们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来齐读这
首诗。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们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们有哪些好的背诵方法?(学生交流)
2.指名背诵。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赠、刘、盖、菊、残、君、橙。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重点指导“菊”与“残”的写法。
5.老师范写。(指导学生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的地方)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赠刘景文
Error!爱秋天第三课时
1.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2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点
1.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2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
1.出示文中插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小故事。
2.同学们的故事都很精彩!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夜书所
见》。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情
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进而解题。
2.齐读题目。
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4.老师正音,师生共同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
5.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6.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1.诗的题目是《夜书所见》,那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
语下面画线,说说感受。
2.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了什么?(板书:动客情)
3.课件出示前两句诗,教师解释诗意后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两句诗。
4.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读、写、品“挑”,指导写“送”)
5.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抄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
6.诗人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家乡、童年)是的,这就是“江上秋风动客情”中
的“动客情”,也就是诗人在思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生活。
7.“动客情”就是全诗的中心,文字中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我们读的时候就要把浓浓的“想
家”“乡愁”之情读出来。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感觉呢?(自由读)
四、诵读诗文,品味诗蕴
1.指名读诗,师生评价,评出“朗读之星”。
2.齐背古诗。
3.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
4.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两首诗,想一想,这三首诗写的都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
的?(全班交流)
五、小小诗人,再现诗韵
从《古诗三首》中任选一首,将其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现代诗。
夜书所见
Error!孤独
思乡
本课是三首古诗的教学。教学中我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把握诗意,避免了机械地分析,注重学生情
感的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悟诗歌内容,边读边想,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此外,我让学生抓住诗中的字词
来理解诗文内容,通过联系上下文分析想象,使之感受更为深入,学生体悟了诗的内涵,也学会了阅读。
同时,我也注重积累与表达的训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很自然地完成读写结合。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这篇课文是张秋生写的一篇优美散文。主要写了一个孩子在一场秋风秋雨后见到落叶铺满水泥道时的
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课文文字清新自然,朗朗上口,能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另一番
情趣。
学生在前一课已学过三首有关秋天的古诗,对秋天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而这篇课文对平常水泥道上
的落叶之景进行了描写,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情境体验和发现,原来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平常小路都会
有不一样的风景。本课文字浅显易懂,充满诗情画意,学生会喜欢朗读。
这篇课文文字中融入了诗情,一条平常的道路因为落叶而美丽非凡。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营造情境,
引导学生读中感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想象、理解、练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13 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和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3.朗读课文,摘抄喜欢的句子。
4.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优美的文字写一写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钻研文本,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体验,重视自学、合作交流等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秋天的情趣,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重点
1.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13 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难点
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优美的文字写一写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落叶。
2 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 6 个生字。
2.理解、交流“明朗、凌乱”的意思。
3.品读课文,摘抄喜欢的句子。
重点
1.会认 6 个生字。
2.品读课文,摘抄喜欢的句子。
难点
理解、交流“明朗、凌乱”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一、展示落叶,感受课题
1.学生说说课前收集到的落叶形状。
2.重点展示梧桐树的叶子,说说梧桐树叶的形状。
3.大家说得真好,比一比,看看梧桐叶子像不像我们的手掌。这些手掌铺在一条水泥路上,这就
是……
4.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5.学生齐读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理清课文内容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有没有觉得这条水泥道如在眼前呢。请同学们也来读一读课文,读不顺的
地方画上记号,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不容易读通顺的地方相互帮助,多读几遍。
4.检查要求会认的生字,注意“凌、增、棕”是后鼻音。
5.学生画出这些生字在文中组成的词语。
水洼 印着 凌乱 增添 棕红色 雨靴
6.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感受秋天
1.品读第 1~4 自然段。
(1)师范读时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师:你们知道“明朗”的意思吗?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想一想这个词语的近义词是什么,还可以根据句子的意
境来想词语的意思。
(2)学生朗读时出示句子: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
蓝天。
师: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个词语?
2.品读第 5~8 自然段。
(1)指名读,并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句子。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①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
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师: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板书:
Error!的地毯
师:读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
②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师:想一想,说说“熨帖”是什么意思。落叶是怎样地铺在水泥道上的?为什么会这样熨帖地粘着呢?③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师:“凌乱”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可以联系上文的“并不规则”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④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师:这句话里面哪些词让你印象深刻?
(3)指导朗读。
师:多美的水泥道呀,你会怎样朗读呢?先自己读一读,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告诉大家。
3.品读第 9~11 自然段。
(1)听老师读,想一想,小作者经过水泥道时走的速度是快还是慢?
(2)学生相互交流。(从“很慢很慢”可以看出小作者经过水泥道时走得非常慢。)
(3)师:小作者为什么会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很美呢?(引导学生明白:仔细观察会发现意想不到
的美。)
四、阅读课文,摘抄句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2.让学生摘抄本课喜欢的句子到自己的积累本上,教师提醒学生抄写句子的格式。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Error!的地毯
第二课时
1.会写 13 个字,正确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总结课文,感悟意境。
3.习得方法,练笔拓展。
重点
1.会写 13 个字。
2.总结课文,感悟意境。
难点
尝试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一、出示画面,积累语句
师: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我看到了平时从未发现的美丽景色。大家快来看啊!
画面一(出现潮湿的地面):你会想起我们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语或句子?
画面二(出现梧桐树掉叶子的画面):你又会想起我们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语或句子?
画面三(出现一条铺满梧桐树叶的小路):你会怎样描述这条路?
画面四(出现一双穿着雨靴的脚在落叶路上的画面):这双小脚会怎样走在这条路上?
二、入情入境,理解感悟
师:同学们,小作者仔细观察秋天的水泥路就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他还想象自己的雨靴就像两
只棕红色的小鸟。多美啊,带着这样的想象,美美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理清脉络
师:同学们,课文我们又读了一遍。你们发现课文的写作特点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1.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
(若学生找不到,教师可直接指导。)
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
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句尾用上省略号,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
3.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句子更生动、形象。)
4.一个亮晶晶的水洼 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 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 一
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量词的运用,让句子优美、清新。)
四、学习字词,认真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读一读。
铺 泥 晶 紧 院 印 排列 规 则 乱 棕 迟
2.为生字找词语朋友。(指名口头组词)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特别注意几个字的书写,如“铺”字右边的点不要漏写;“印”的第一笔是短撇;“规”
左边的点不能写成捺。
5.学生书写生字。
五、丰富文本,完成练笔
1.出示课后的“阅读链接”。
2.学生自读,发现和课文在写法上的不同。
3.教师简介汪曾祺及《自报家门》这篇文章。
4.学生交流读后感。
5.出示学校周围的图片,引导学生想一想上学或放学路上自己看到了什么?
6.小组内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的发现。
7.师:同学们,你能像课文或“阅读链接”那样把自己看到的景色写下来吗?
8.学生练笔。
9.作品展示,全班交流。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铺 泥 晶 紧 院 印 排
列 规 则 乱 棕 迟
本课教学,我以落叶导入课文,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启了这一课。课堂中生字的教学我分两课时完成,
识字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写字部分紧密结合文中的词语,学字学词。课文的教学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重视学生理解、欣赏、交流的能力,还引导学生随文学习了一些修辞知识,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练笔。6 秋天的雨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
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时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结尾抒发了作者喜秋、赞秋的情感。课文把秋雨
作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勾画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三年级的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秋天
是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个丰收的季节。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写出了秋天的特点,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
文,不仅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而且能体会秋天的美好。
读懂这篇课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生活中对秋天的切身感受。因此课前可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秋
天的景物,有条件的可到田野、到果园参加秋收活动,还可以搜集秋天的图画,增加对秋天的感性认识。
教师可准备一些与秋天有关的课件。也可以用投影把学生的搜集与大家共享,还可以配乐朗诵,运用画面
和配乐朗诵,让学生体验秋天的美好,从而缩短学生与书本的距离。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3 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2 自然段。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知道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并和同学交流自己最
感兴趣的部分。
4.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朗读品味课文,感受文字之美。仿照例句,写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
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3 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2.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从哪三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难点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教师: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预习课文。
2 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 10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2 自然段。
3.感受秋天的美好和秋天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仿照课文的内容写句子。
重点
1.会认 10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2 自然段。
难点
仿写句子。
一、欣赏秋色,激情导入
教师引述:同学们,老师这儿有几幅图画,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看看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在
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课件,请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色。)
师:同学们都喜欢秋天,那么是谁把美好的秋天带到了我们的眼前?有一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
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她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她是怎么说的吗?那
就快去《秋天的雨》中一探究竟吧!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说说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每个自然段开头的一句话。
4.同桌互相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不容易读通顺的地方相互帮助,多读几遍。
5.检查识字情况。
师:我想考考同学们,看看这几个加点字你们是怎么读的。(“开火车”读)
板书:
钥匙 缤纷 一枚 勾住
喇叭 厚厚 一曲 丰收
6.学生交流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感知课文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受秋雨的神奇
1.品读第 1 自然段。
(1)指名多人次地朗读第 1 自然段。
(2)理解“钥匙”一词。(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还可以通过想象,联系语境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3)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4)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
(5)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品读第 2 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被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并回答。
(3)品读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个词语或哪一句说得特别有趣?(重点理解“五彩缤纷”“频频点头”
的意思)
(4)联系生活,丰富想象: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
仿写句子:它把________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背诵第 2 自然段。
秋天的雨钥匙 缤纷 一枚 勾住
喇叭 厚厚 一曲 丰收
秋天的雨{钥匙——打开大门
颜料——五彩缤纷
第二课时
1.会写 13 个字及带有这些字的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从哪三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3.品味文中的语言,积累、运用语言。
重点
会写 13 个字及带有这些字的词语。
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从哪三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引述: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
外美丽。下面请再读读课文第 2、3 两个自然段,看看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2.学生自读。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丰富想象。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 3 自然段。
(1)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 3 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2)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3)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是怎么被香味勾住的。(4)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5)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感再读第 3 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 4 自然段。
(1)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 4 自然段?
(2)指名读,生评、师评。
(3)小组内合作交流: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会对好朋友说些什么?
(4)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在进行具体、丰富地想象后,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自己还
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准备过冬的。
(5)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小喜鹊________,小松鼠______,小青蛙
______。松柏_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先让学生说说其他动植物是怎
样准备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我们想要补充的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3.合作学习第 5 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 5 自然段,用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好这段话。
(2)联系全文内容,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3)引导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
事是什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指导学生在课余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做好铺
垫。)
四、总结课文,理清脉络
师:同学们,课文我们已经整体学习了一遍。你们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吗?根据学
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
总结:开头说秋雨带来了秋天,是总起;结尾说秋雨带来了丰收和欢乐,是总结;中间三个自然段分
别从颜色、气味和提示冬天的到来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美好。
五、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盒、颜、料、票、飘、争、仙、闻、梨、勾、油、曲、丰。
2.让学生观察生字,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3.教师范写“勾”,强调里边是“厶”,不要写成“丶”。
4.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5.听写。
6.小组内互改并纠正。
六、拓展迁移,布置作业
1.和同桌互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迁徙的季节》。
2.播放春夏秋冬下雨时的情景,写一写你所看到的雨景。
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气味(好闻)
喇叭(金色)}丰收的歌
欢乐的歌
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听中想象,在交流中感悟。特别是在第 2 自然
段的品悟中,通过赛读、出错背,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掌握背诵的方法,使背诵指导有的放矢,背诵的效
果由此可现;适时的句子仿写,使学生有例可循,仿写起来轻而易举。最后的雨景仿写,我尝试打破封闭
的教学体系,从“小课本”“小课堂”中走出来,树立开阔的教学视野,重新建构开放的教学体系,让学
生在宽广的心境中,在活跃的状态下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这样教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 听听,秋的声音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选
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通过对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友人的怀念,孩子在秋天感受到的美,
秋天里具体的景物,这些都为他们理解这首现代诗打下了基础,虽然诗歌语言精练,跳跃性强,但是相信
理解起来并不难,不过学生对秋天声音的直观感受不强,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各种与秋天有关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老师准备一些与秋声
有关的录音带,适合作课文朗诵背景的音乐以及相关课件。教学时,应着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知识与技能】
1.会认 9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
3.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重点
1.会认 9 个生字。
2.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
难点
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教师:准备课文朗读磁带及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的录音带,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课
件。
学生:预习课文。
1 课时
一、享受音乐,展开想象
1.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请大家闭上眼睛,听音乐,边听边想象画面。
2.小组内交流感受: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也听到了许多美妙的声音,并写下了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板书课题,齐
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出示课件)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做游戏,检查生字的朗读情况。
4.小组内互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指导)
5.感知内容:课文中写了秋天的哪些声音?(师相机板书:黄叶声、蟋蟀声、大雁声、秋风声。)
三、自主学习,交流感悟
1.小组合作学习第 1~4 节,完成自主学习卡。
出示自主学习卡:
内容
阅读思考:诗歌中写了秋天的哪些声音?你想象出什么样
的画面?
声音 画面
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
2.交流汇报。
(1)语言训练:仿照第一句的形式将诗歌内容换个表达形式。
①秋的声音,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② 秋 的 声 音 , 是 __________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秋 的 声 音 , 是 __________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秋 的 声 音 , 是 __________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象出了什么样的画面?指名说,其他学生补充,相机理解“叮咛”“歌吟”的意思。
(3)指导朗读:把喜欢的小节自由多读几遍。
(4)分小组交流,你还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可选择一种,仿照课文第 1~4 节的形式说一说。
3.自主学习第 5、6 节。
(1)自由读这两节,想一想这次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无声的)(2)通过对这两节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自由谈理解体会。(师重点点拨: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秋天里大自然到处都有秋的声音。
而与前面不同的是,这里是不能听到的声音。)
(4)生把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互相评价。
(5)学了这两节诗,你的感受与学习前面 4 节时有什么不同?(前面感觉秋天的声音丰富,悦耳动听,
而此时觉得秋天又是静谧的,让人感到温馨。)
4.指名说说学了整首诗后你对秋天的感受。
5.带着这种感受自由朗读诗歌。
四、诵读回味
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小组成员一起合作诵读,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听听,秋的声音{黄叶 唰唰
蟋蟀
大雁 叮咛
秋风 歌吟
本文是一首语言简洁优美,富有韵味的现代诗,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秋天的景物,赞美了秋天。
虽然诗中描写的景物很普通,很常见,但由于视角独特语言精练,再加上学生年龄、思维的限制必定有一
些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美蕴含其中,为此我借助多媒体来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理解、感悟,课堂氛围活
跃,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习作:写日记
本次习作是引导学生开始写日记,了解写日记的好处,明白日记内容及日记格式,并能坚持写日记。
学生第一次接触日记,对于日记的内容、格式都不是很清楚,教师要多给予指导。还可以就写日记
建立一些奖励制度,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
1.通过观察发现,引导学生说出日记的格式。
2.通过交流探讨,引导学生说出日记内容的多样性。【知识与技能】
1.能借助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写日记的好处、日记可写的内容及日记的基本格式。
2.能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
【过程与方法】
在练说的基础上仿照例文写一篇日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养成爱观察、善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
重点
能借助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写日记的好处、日记可写的内容及日记的基本格式。
难点
能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
教师:例文的录音,教师日记本(手札)。
学生:一个日记本。
2 课时
第一课时
掌握日记的一般格式,学写第一篇日记。
重点
掌握日记的一般格式。
难点
能对一天中的所见所闻进行选择,写成一篇日记。一、激趣导入
1.(师出示一本厚厚的日记本)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这是老师的日记本)
2.师读几篇有趣的日记给同学们听,问:有趣吗?这些都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了,当时老师把它们
一件一件地记在本子上,所以,不管过去多久,这些有趣的往事都已被老师永远地记录了下来。把每天发
生的事写下来,就是写日记。今天我们就来学写日记吧!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由读例文,借助生活经验,增进对日记的认识。
(1)日记的第一行要写上某月某日、星期几以及天气情况,然后转行空两格再写正文。
(2)日记一定是写当天发生的事情。
(3)日记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既可以写亲身经历的故事,也可以记录亲眼所见的景物,还
可以写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
2.学生再读例文,体会其中的趣味。
(1)请同学再读读这一则日记,把你觉得特别有趣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
(2)小组里交流。
(3)指名说说。
(4)师:我们一天当中做过的事情很多,但是不能全部写下来,要从中选择。这则日记中的小朋友写了
自己掉牙齿这件事,很有纪念意义。等他以后长大了,看到妈妈收的这颗牙齿,再翻看这天的日记,往事
就会浮现在脑海中。同学们,你们知道写日记的好处吗?
(5)学生讨论交流。
(6)教师总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好的脑袋也记不了那么多的事情,但是有一本日记,你就会像老
师一样永远保留童年的回忆。
三、练写日记
1.学生回忆一天中的所见所闻。
(播放一段轻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其中有你觉得
特别有趣或者很有意思、值得写下来的事情吗?
2.请同学们说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听,或者告诉给你最好的朋友。
3.全班交流。
(1)愿意说给大家听的同学请到讲台上来讲。
(2)师生评议。
4.学生练写。小朋友说得很精彩,如果把你们刚才说的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日记了。
5.学生练写草稿。
6.同桌互评,互相帮助纠正补充。
7.小组内交流,学生互荐作品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8.学生修改,誊写习作。
习作:写日记
写日记的好处 日记里的内容 日记的格式
第二课时
复习写日记的格式,点评习作。
重点
复习写日记的格式。
难点
能对其他同学的习作进行点评。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第一次的日记讲评课。你们还记得写日记的格式吗?
1.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2.学生齐读习作要求。
二、佳作欣赏
1.出示佳作,全班交流。
10 月 27 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和爸爸决定要给妈妈一个惊喜。
上午,我和爸爸一起去蛋糕店为妈妈订做了一个漂亮的生日蛋糕。妈妈最喜欢吃饺子,我们又去菜市
场买了饺子皮、肉和白菜。回到家,我和爸爸一边包饺子,一边商量着怎样为妈妈过生日。到了下午,我
和爸爸把一切都准备好了,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不巧的是,今天该妈妈值夜班。晚上 9 点刚过,我从阳台上看见妈妈回来了,就和爸爸赶紧把家里所有的灯都关了,并点上了蜡烛。不一会儿,从楼
梯口传来了妈妈的声音:“我们家怎么停电了呢?”妈妈走进家门:“我已经拨打了供电局的抢修热线电
话,供电局的修理工马上就到……”
“啊?”我和爸爸一听,面面相觑,都大笑了起来。
点评:这篇日记格式正确,写了自己和爸爸为妈妈准备生日惊喜的经过,语言生动,富有乐趣,叙述
有条理,结尾妙趣横生,让人忍不住发笑,但却在笑声中感受到家人之间浓浓的爱。
2.在这一次的习作中老师最欣赏的是×××小作家写的一篇日记。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他的习作,想
一想这篇习作哪些地方写得好?它符合了这次写作的哪些要求?
3.学生说读后的感受。
4.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知道这篇佳作之所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写得真实。
三、精彩放送
其实,咱们在座的同学的习作中,用得好的词语、句子比比皆是。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
学生写得好的句子,学生逐一朗读,并说说写得好的原因)
四、出谋划策
1.课件出示病文。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这篇文章有什么毛病。
3.学生说说文章的毛病。
4.学生按修改要求自行修改习作。
5.四人为一个小组,合作交流修改意见。
6.全班交流修改。教师随机评点。
7.小结并出示修改方法。
五、修改完善
俗话说:“好的习作是改出来的。”如果你们能够运用刚才的方法再次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那么你
们的习作一定会更加生动、精彩。
六、分享成功
1.在小组里读读习作中自己最满意的片段,说说自己在文中运用了哪些好词佳句,再由小组推荐出
最优秀的片段供全班欣赏。
2.小结通过这节习作讲评课,你学会了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
习作:写日记
×月×日 星期几 天气情况正文
日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学中我首先晒出自己的日记,给学生一种榜样引领作用。同时注重交流,
指导学生自我发现写日记的好处及日记的格式,这样他们的印象才会深刻。再指导学生学会从一天的经历
中过滤信息,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习作评讲课时,我抓住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
及时发现学生习作的进步,及时鼓励,让学生感受到习作进步的喜悦,增强他们习作的自信心,从而使他
们爱上习作。我还引导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培养他
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四个板块。“交流平台”以
图示引导学生梳理、总结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词句段运用”包括写出形容四季的词语和强化巩固理解
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的方法。“书写提示”对学生使用钢笔、写好钢笔字做了指导和强化。“日积月累”
安排了 9 个描写秋天的词语,丰富学生词语的积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有乐于交流的习惯。因此,“交流平台”的内容可放手由学生自己交流,
教师稍作总结。“词句段运用”这一板块内容的拓展性及总结性较强,还需老师进一步点拨,特别是理解
词语意思的方法。“书写提示”中学生第一次使用钢笔,教师要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书写姿势,养成良好
的书写习惯。
可采用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两个板块的内容。示范指导学生熟
练运用钢笔书写正楷字。通过想象、运用词语,引导学生积累描写秋天的词语。
【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总结理解难懂词
语的方法。
2.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能和同学交流。
3.会用不同的词语形容不同的季节,并能和同学交流。
4.练习使用硬笔书写 8 个生字,注意执笔姿势。
5.积累 9 个与秋天有关的词语。【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自主交流中有所发现。在不断练习中养成良好的硬笔书写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交流的习惯,能正确使用硬笔书写,养成积累词句的好习惯。
重点
引导学生会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不同的季节。
难点
探究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积累本,钢笔。
2 课时
第一课时
1.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能和同学们交流。
2.积累 9 个与秋天有关的词语。
重点
积累 9 个与秋天有关的词语。
难点
互相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一、日积月累
师:同学们还记得本单元我们学过的课文吗?这些课文都是描写哪个季节的?(秋天)师:秋天是一个美丽、丰收的季节,诗人笔下的秋诗让人神往,铺满梧桐叶的水泥道别具神韵,一场
秋雨一场寒的秋雨更是一首歌。那么,我们接下来学习的描写秋天的词语也会让你眼前顿时出现如画的秋
景。
1.出示 9 个与秋天有关的词语。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 金桂飘香 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 果实累累 春华秋实
2.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一读这些词语,借助拼音把 9 个词语读正确,然后思考:这 9 个与秋天有关
的词语被分成了哪几类?
3.同桌互相听读,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全班齐读,交流发现。
师小结:这 9 个词语都是描写秋天的。第一排的 3 个词语是描写秋天的天气的;第二排的 3 个词语是
描写秋天的植物的;第三排的 3 个词语是描写秋天的丰收景象的。
5.拓展:谁能选几个词语来写一写秋天?
6.背诵词语。
二、交流平台
师:同学们,学习是一个不断总结积累的过程。理解词语的意思,我们学过了不少的方法,现在就让
我们来回忆交流一下这些方法。
1.同学自由发言。
2.小组合作交流,将方法写在书上。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查字(词)典
联系上下文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
拆分法
……
三、词句段运用
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说出词语的意思。
1.多媒体出示下列句子。
◇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2.结合“交流平台”,同桌互相交流用什么方法来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3.全班交流,说出词语的意思及自己采用的方法。
4.教师相机评点。
语文园地
Error!理解词语
的方法
第二课时
1.会用词语形容不同的季节。
2.学习使用钢笔书写 8 个生字,规范书写,注意姿势。
重点
会用词语形容不同的季节。
难点
使用钢笔写好 8 个生字,注意书写规范和书写姿势。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说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哪些。
2.出示秋天的图片,让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
二、词句段运用
交流形容不同的季节的词语。
1.播放春季的图片,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说一说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春天。
示例:暖和 春光明媚 草长莺飞 柳绿花红
2.依次播放夏秋冬的画面,分别引导学生说词语。
(可以从不同角度发散思考,如气候差异、天气状况、不同景色、动植物,用不同的词语分别形容四季,
且不限于四字词语。)
3.学生写一写自己积累的有关四季的词语。
4.小组交流。5.全班交流。
师:看,词语也有季节呀。不同的词语对应不同的季节,我们一读这些词语,眼前仿佛就出现了这个
季节的景色,词语真神奇。让我们把更多的词语摘抄到我们的积累本上吧。
三、书写提示
师:同学们,我们写字时用什么笔呀?(铅笔)对,那你们想用钢笔写字吗?从今天起,我们告别铅笔,
改用钢笔。钢笔,又称硬笔。用钢笔写的字呀,洋溢着汉字的铮铮铁骨。让汉字显得更有力道。
1.出示各种钢笔,告诉他们这些都是钢笔。
2.小组交换看钢笔。
3.观察插图,教给学生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4.教师提示正确的写字姿势。
5.指导写字,教师范写“寒”“臂”“假”。
6.小结书写要领:横画要写得平稳,竖画要写得端正。横平竖直,字就写得平稳端正。
7.学生模仿练字。
8.作品欣赏。
9.小结。
四、布置作业
用规范的钢笔字摘抄“日积月累”中的 9 个四字词语。
语文园地
春:暖和 春光明媚 草长莺飞 柳绿花红
夏:炎热 铄石流金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秋:凉爽 层林尽染 金桂飘香 大雁南飞
冬:寒冷 冰天雪地 大雪纷飞 千里冰封
在这个《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我打破了传统的依照内容依次教学的方法,将有关联的内容合并在一起,
统筹安排。如第一课时由复习本单元课文内容后迅速导入“日积月累”,在对单元课文内容的回顾后进入
描写秋天的词语的学习,便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在学完“交流平台”后,运用方法直接解决“词句段运用”
的第二题,学习致用。在指导学生学习运用钢笔写字后,让学生将“日积月累”的词语用钢笔抄写在积累
本上,一举两得。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单元概述
花儿会跳舞,星星在歌唱,童话的王国真奇妙。本单元以“童话”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
篇略读课文,一篇编童话的习作,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快乐读书吧。《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一个小女
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那一定会很好》写了一粒种子成为一棵大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
木地板的生命历程。《在牛肚子里旅行》讲述了蟋蟀青头和红头这一对好朋友之间的动人故事。《一块奶酪》
则通过蚂蚁队长处理一丁点儿奶酪残渣,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蚂蚁队长。围绕本单元
的体裁,本单元的习作安排为编童话,通过一些词语的提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编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语文园地设有四个板块。快乐读书吧编排了世界著名的童话集《安徒生童话》,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
故事。
1.会认、会写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相应的语气。能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
3.默读课文,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对文中的人物做出简单的评价。
4.能表演童话,根据词语编童话。
5.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学习童话的收获。
6.学习三种常用的修改符号,能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7.有阅读童话书的兴趣,能完整阅读《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等童话书。
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相应的语气,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
2.感受童话中的人物形象,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学习童话的收获。
难点
根据给出的词语自编童话。
《卖火柴的小女孩》2 课时
《那一定会很好》1 课时《在牛肚子里旅行》2 课时
《一块奶酪》1 课时
习作:我来编童话 2 课时
语文园地 2 课时
快乐读书吧 1 课时
8 卖火柴的小女孩
本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主要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文中实写和虚写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通过这篇童话,表达了安徒生对穷苦人民
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关于安徒生的童话,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陌生的,很多学生从幼儿时代就对他的作品《丑小鸭》
耳熟能详,所以学习本课对他们来说应该不难。另外,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在
阅读中能通过自己的感悟,品味出作者所蕴含的对穷苦人民给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
不满。
教学本课时,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理念,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
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同时把读、思、议、感结合起来,重点感受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设身
处地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9 个生字,掌握 4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小女孩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
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3.能和同学交流文中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把读、思、议相结合,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重点
识记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课文。
难点
和同学交流文中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
教师: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天鹅》。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安徒生生平的资料和图片等。
2 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 9 个生字,掌握 4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
会认 9 个生字,掌握 4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一、情景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
小女孩,在大年夜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了怎样
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书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检查预习,激起兴趣1.本文的作者是谁?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指名学生说)
2.学习生字、词语。
(1)检查预习情况,指名读生字,师生正音。
(2)讲字形,用彩色笔标出易写错的笔顺。
(3)“开火车”读生字,边读边写,识记生字,组词语。(师重点指出“挣、几、晃、喷”是多音字,
在文中分别读 zhèng、jī、huǎng、pèn)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段,读后评议。
4.读书感悟。
(1)通过读课文,你觉得哪个词可以用来形容小女孩的处境?(可怜)
(2)小女孩可怜在哪里?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3)你对文中哪些句段印象最深刻?(分小组交流)
三、读中感悟,理清脉络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围绕主题,简单概述课文所讲述的故事。
(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
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理清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提炼标注:①悲惨生活②美好幻象③冻死街头
四、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指名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小女孩很可怜,小女孩太悲惨了,小女孩在人世间没有人关爱……)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结合具体的语句,引导与
汇总。
(非常寒冷,非常饥饿——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
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独——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
一个硬币;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3.让学生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评价,并提出建议;再自由读这部分,
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4.指名配乐朗读。(播放乐曲《天鹅》)
5.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
(温暖、食物、疼爱等)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
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
2.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试着读出人物的情感与感受。
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擦火柴→冻死街头
第二课时
1.深入品读,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激发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重点
深入品读,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文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一、回味内容,导入主题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还记得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新年即将来临,人们本应该
是高兴、欢乐、幸福的,可是,小女孩却冻死在街头,你觉得她的处境是怎样的?谁能把自己感受最深的
句子读给大家听呢?
二、深入品读,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感受。
2.以小组汇报的方式,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在擦燃火柴后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
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很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了去世
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得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小女孩命
运的悲惨。
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三、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小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
提出问题。
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
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两个“幸福”是什么
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3.恰当导入,揭示“幸福”。
(1)句中有两个“幸福”,你是怎样体会的?第一个“幸福”是小女孩在幻象中看到了她所向往的一切,
所以说在幻象中她是幸福的。而第二个“幸福”不是真正的、现实中的新年里该有的幸福,而是指她悲惨
地死去,不再忍受现实的痛苦,所以是幸福的。
(2)作者这样表达,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幸福”
1.小女孩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来。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大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3.观看表现美丽幻象的动画片,学生朗读,感受小女孩虚幻的幸福。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现实
1.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句子:
唉,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
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
了下来,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提出话题,相互交流:
现实的残酷,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3.比较句子:
(1)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
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
(2)她又擦了一根。
(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4)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5)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体会:小女孩由开始的“不敢抽出一根”到“赶
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表现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中才能得
到满足。
4.配乐读。(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六、拓展延伸
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 168 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00 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
了吗?课外把这些童话作品找出来读一读吧!
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堂课的教学,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力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学习课文。通过学习课文,学生受到了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对爱心的呼唤,这些都是令人震撼、发人深省的,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很有指导意义。在教
授时,我注重抓住本课的特点:篇幅长、故事性强,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小组合作读、集体
研读等途径,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地品读和感悟。让学生在
读中质疑、读中理解、读中反思、读中感悟、读中升华,将文本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读出自己独特的感
受来。
9* 那一定会很好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写了一粒种子成为一棵大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那一定会很好”在文中出现了 4 次,突显了“心怀美好,享受生命中每一段历程”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弥漫的淡淡哀伤相比,本文的情感基调平和、乐观,充满希望。
学生之前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对童话有很浓厚的兴趣。本文篇幅较短,而且配有精美的插图,
学生运用前一课的学习方法,应该很快就能感受到这篇课文中的童话形象,领悟到童话寓意。以对比教学导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根据文前的提示,找出含有短语“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和
同学交流讨论一粒种子变成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从而感悟童话形象。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8 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过程与方法】
1.以默读为主,通晓课文内容,感悟童话中的形象。
2.圈点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种子蓬勃向上、勇于前行、甘于奉献、追寻梦想的品质。
重点
会认 8 个生字。
难点
默读课文,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感悟童话形象。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积累本,预习课文。
1 课时
一、解题交流,初识“很好”
1.教师板书“会很好”,什么叫“会很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自己的体验说一说。
2.教师补充题目“一定会很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用“一定会很好”说一句话。3.过渡:文中是怎样描写“一定会很好的”?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板书课题《那一定会很好》,齐
读)
二、默读课文,认识生字
1.默读课文,圈出下列生字。
缩 努 茎 锯 斧 推 吱 拆
2.同桌互认生字。
3.全班交流识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
2.学生自读课文,把含有短语“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画出来。教师纠正读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
正确、读流畅。
3.交流含有短语“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
(1)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2)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3)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4)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4.说一说这粒种子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四、品读“那一定会很好”,交流体会
师:刚才我们找出了含有短语“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读一读这几个句子。
1.品读第 1 个句子。教师朗读,学生想象种子此时的状态。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读出种子的
难受和对向上生长的渴望。
2.品读剩余的几个句子,想一想,这几句话分别是谁说的?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种子此时的心情
怎么样?
(1)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这句话是树说的。种子钻出地面,努力地生长成了一棵
大树。此时的树渴望像人和动物那样在山路上走来走去。)
(2)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这句话是手推车说的。由种子长成的大树被
农夫做成了一辆手推车。此时手推车变老了,它希望能休息一会儿。)
(3)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这句话是椅子说的。手推车被拆了,拆下来的旧木料被做成了把
椅子。椅子希望自己能躺下。)3.师:同学们,一粒种子变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4.学生讨论交流。
5.教师小结: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有一颗甘于奉献的心,能做什么就做什么。有梦想,有行动,
这不就是我们该有的生活状态吗?
五、总结全文
教师小结:一粒种子是那么渺小,它努力使自己变成一棵大树,它为了服务别人,牺牲自己。希望我
们每位同学都能像大树一样,外表美,心灵更美,给大家带来方便,带来欢乐。最后,老师把一段名言送
给大家。(出示课件)
如果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给人们的都是些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以及对你的非
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轻松而
愉快。那时你就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你要知道,给永远
比拿愉快。
——高尔基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回家后把这个童话讲给家人听一听,再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那一定会很好
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教学本课时,我紧紧抓住“那一定会很好”这个短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种子的生命历程,感受种子
的变化,想象种子的心理活动,进而感悟每次“那一定会很好”的不同含义。课堂中我将本篇课文与前一
篇课文《去年的树》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交流同样一件事物,却有不同的故事结
局、不同的寓意。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主要写两只蟋蟀在玩捉迷藏时,其中一只不幸被牛吞进肚子里,在牛
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在另一只蟋蟀的帮助下,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告诉学生牛反刍的科学知识。
更让学生明白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引导学生遇事要冷静、机智、勇敢。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课文中表现的牛有四个胃,牛吃食物时有反刍的现象大部分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学生感到新奇,但是在初
读课文的时候不一定能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通过自主查找资料,了解一些
关于牛胃的结构和特点的知识。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通过自主查找资料,了解一些关于牛胃的结构和特点的知识。
教学中要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品悟来体会好朋友之间的互相关爱。可借助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
通过画一画,了解牛胃相关的知识。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10 个生字,掌握 3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会写重点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全文,找出能体现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能借助路线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过程与方法】
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帮助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使分角色朗读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青头的话,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教育学生要真心帮助朋友,遇事
要冷静、机智、勇敢。
重点
1.会认 10 个生字,掌握 3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会写重点词语。
2.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童话故事中所蕴含的浓浓的友情。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件。
学生:了解牛胃知识,准备画纸。2 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 10 个生字,掌握 3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会写重点词语。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
会认 10 个生字,掌握 3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会写重点词语。
难点
感知课文内容。
一、谈话导入,课题质疑
1.同学们,你们去过外地吗?你们去那里干什么?(指名学生说)在学生说到兴起时,老师及时总结:
人们为了办事或游览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多指路程较远的)就叫旅行。
2.学习“旅”字。 “旅”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老师板书“旅行”时要求学生一起书空,并引导: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如果学生没有好的办法,老师可以提供一个形象的谜语“西方人横卧,
下穿半截衣”来帮助学生记忆。
3.质疑课题:今天我们要来进行一次特殊的旅行,板书“在牛肚子里”,把课题补充完整。读一读后
质疑:读完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试着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2.自读结束后,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3.指名读文,指导读正确、读通顺。(在这篇课文中,“贮藏、悲哀、一骨碌”中的“贮、哀、碌”虽
然不是要求会认的字,但学生也很陌生,需要老师指导其读音。还有一些长句子的朗读,比如:“可怜的
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吞到嘴里了。”学生不容易读通顺,这时可以多叫几个同学
读,必要时老师可以范读。)
4.课文中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老师通过出示词卡,采取自由读、指名读、小
老师领读等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自学情况。)
在读词卡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老师及时提醒。出示多音字“答”“应”和“骨”的读音及
组词,引导学生掌握。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A.默读课文,思考: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红头“旅行”的故事吗?
B.你能用两三句话说清课文讲的主要意思吗?
C.完成填空练习,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青头和红头是( )。有一天,红头不小心( ),青头( )。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
( )。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字卡,先进行抽读,再练习组词造句。
2.学生小组内说说生字的间架结构,交流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易错的地方用彩笔标出来。
4.学生练写。 (学生的书写工具已经由铅笔变为钢笔,写字教学要注意提示使用钢笔写字的基本方法,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5.点评学生写的字。
四、作业设计
1.练习写生字,巩固记忆。
2.朗读课文,为下一节课的细读感悟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牛肚子里旅行
旅 咱 救 命 拼 扫 胃
管 等 刚 流 泪 算
第二课时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2.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
3.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要真心帮助别人。
4.了解牛吃食物时的反刍现象。
重点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巨
大的。
难点
了解牛吃食物时的反刍现象。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
二、细读感悟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红头的这次旅行,都到过哪些地方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红
头:牛嘴里→牛肚子里(从第一个胃到第二个胃)→牛嘴里(清晰地展示出红头的旅行路线。)
2.这是一次危险的旅行,红头的转危为安离不开青头的帮助。沿着红头的旅行路线,边读边画出描
写青头的句子。想一想,青头是怎样帮助和鼓励红头的呢? 老师随机板书:青头:鼓励 帮助
3.交流指导,品读感悟。
在牛嘴里
创设情境:“青头和红头正在兴致勃勃地玩捉迷藏呢,红头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这时意外发生了,
一头大黄牛低下头吃草,可怜的红头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瘦小的红头只能看到大黄牛那白白
的牙齿,你能想象红头此时的心情吗?”学生可能会说到“害怕、慌张”,老师顺势而导,让学生带着自
己的体会去读红头的话。在一问一答中,通过想象朗读,学生体验到了当时的危险场面。 接着老师继续
问:“这时青头是怎么帮助和鼓励红头的呢?”指名读相关的段落,引导学生明白青头是在告诉红头保全
自己的方法。理解透彻青头话语的用意后可以这样问学生:“再读这一部分,说说你在这些描写青头的句
子中能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住“大吃一惊、一下子、不顾、一骨碌、大
声喊”这些词语体会青头不顾自己的安危,一心只想救朋友。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朗读比赛,激
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读出青头在朋友遇到危险时那种着急、关心朋友的心情。
在牛肚子里
过渡语:当红头听说大黄牛会把它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时,红头是怎么想的呢?(指名说出红头大哭以
为自己马上就要死掉了。)此后再次创设情境:“红头已经进了牛的肚子里,里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你能想象此时红头的感受吗?”学生可能说出它害怕,近乎绝望了。老师问:“如果你就是红头,在听到
青头的话后,你会怎样回答?”待学生回答后再次追问:“做为朋友的青头此时又在做什么呢?”读相关
的段落,谈体会。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中使学生悟出青头是在用话语鼓励红头,给它以信心。青头的知识
丰富,明白牛吃食的特点,在危急的情况下,能用上这知识帮助自己的朋友。理解透彻后再次进行朗读训
练,此时可以采用分角色读,体会青头对朋友的真心鼓励。 读后提问:“假如你就是在牛肚子里的红头,
听了青头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想象青头的话产生的作用和结果,初步感受遇到困难时,朋
友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
回到牛嘴里红头终于又见到了光明,可是它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想一想这时如果没有人帮助它,会发生怎样的
情况?学生可能会说:“红头会被牛吃掉。”此时老师话锋一转:“多亏红头有个好朋友,青头是怎么做
的?”指名说一说青头的做法。
想象对话
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死里逃生,这时它会对青头说些什么呢? 同桌一人当青头,一人当红头,想
象它们当时的对话。充分交流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分角色朗读
再次体会红头和青头的心情。
三、总结升华
读了青头和红头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你想说些什么?你能从文中找到充分说明“红头和青头是非
常要好的朋友”的句子吗?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红头和青头是好朋友,我们每个人也
有自己的好朋友。读了它们的故
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朋友呢?”让学生懂得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帮助他,我们的帮助
对他来说很重要,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延伸扩展
这篇童话故事,还包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那就是牛吃食的特殊之处。指名学生读文中相关的语句,
了解牛的反刍现象。
五、布置作业
1.画一画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在牛肚子里旅行
红头:牛嘴里 牛肚子里(从第一个胃到第二个胃) 牛嘴里
青头: 鼓励 帮助
教学本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由题目入手,因为题目体现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它是新鲜的,引人遐思
的。三年级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时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三年级
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设计教学时,我特别注重层次性。在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故事,在叙述
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简明”的要求,最后以填空的方式完成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第二课时中我主要
采用语言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从而感知好朋友会在
我们遇到困难时想尽一切办法来给予帮助。11* 一块奶酪
蚂蚁队长集合好队伍搬运粮食,并下达了不准偷嘴的命令。小蚂蚁们面对奶酪的诱惑,需要多大的毅
力呀。当蚂蚁队长不小心拽下奶酪的一角时,他就如何处理奶酪碎屑犯了难。吃掉犯错,丢掉可惜。但最
终他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吃掉了碎屑。走进文本,你会发现一群自律的
小蚂蚁和一个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蚂蚁队长。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后,在识字量、自学能力和讨论思考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这
个童话故事生动有趣,故事情节贴近学生生活,自然容易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
回忆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可采用默读的方式,让学生迅速读懂课文内容,针对蚂蚁队长的言行,
评价蚂蚁队长。教师还可以把这个故事改编成课本剧,引导学生演一演这个有趣的故事,从而感受人物形
象,受到教育。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10 个生字,掌握 2 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演,感受人物形象。通过交流,说出自己的见解及理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严于律己。
重点
1.会认 10 个生字,掌握 2 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教师:课件,蚂蚁头饰。
学生:事先进行好角色分配。
1 课时
一、谜语导入
1.出示谜语。
排队地上跑,身体细又小,
做事最勤劳,纪律第一好。
(打一动物)
2.同学们真聪明,都知道谜底是蚂蚁。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蚂蚁的故事,名字叫《一块
奶酪》(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轻声读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注音,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
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随机纠正学生读错的字、词及破句等。强调多音字“处”和“稍”、生字“诱、禁、
跺”的读音。
3.理清脉络,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再读课文,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指认出谁是蚂蚁队长。
4.填空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
课文讲了( )带领( )搬运奶酪时,拽掉了一点儿奶酪渣。( )觉得丢掉,
( );趁机吃掉,又要( )。左右为难。最终,( )想了一个好办法:( )。
三、合作探究,评价蚂蚁队长
1.默读课文,说一说: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3.探究内容。
(1)体会蚂蚁队长的一视同仁。
师:蚂蚁队长在搬运粮食前下了什么命令?
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嘴就要处罚谁。师:蚂蚁队长这样要求蚂蚁们,那他自己呢?(蚂蚁队长犯了错,照样要受处罚。)
(2)体会小蚂蚁们自觉遵守纪律的品质。
奶酪多诱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口水。小蚂蚁们嘴叼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一
下,那要有多大的毅力,多强的纪律性啊!
师:同学们,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你能像小蚂蚁一样吗?他们真是了不起的蚂蚁战士呀!
(3)体会蚂蚁队长的左右为难。
①说说“七上八下”这个词语的意思。
②找一找描写蚂蚁队长心理活动的句子。
A.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怎么办呢?
B.味道真香!
师:同学们,蚂蚁队长是有机会吃掉那一丁点儿奶酪渣的,但他为什么没有吃掉呢?(因为蚂蚁队长也
是个遵守纪律的人。)
(4)体会蚂蚁们干活的劲头。
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
师:由“更”字,你明白了什么?如果蚂蚁队长吃掉了那点儿奶酪残渣,蚂蚁们还会有这么大的干劲
吗?从这里,你明白了什么?(要求别人不做某件事,自己也不能做某件事,要以身作则。)
四、说说演演,再现精彩故事
1.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头饰,做蚂蚁队长,与同学们一起表演故事。
2.学生挑选代表上台表演故事。
一块奶酪
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上课伊始,我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课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
我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我创设了较多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我只
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来引导学生。同时,我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发表自己对蚂蚁队长的
看法,只要理由充分,都给予赞赏。最后以表演结束本课的学习,表演中,我饰演蚂蚁队长,给学生做示
范,更让学生因老师的参与而兴趣盎然,表演的欲望更加强烈。习作:我来编童话
给出一些词语,引导学生通过看词语在脑海里浮想画面,再根据画面编一个童话故事。虽然是自编故
事,但是也不能太天马行空,要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此次习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和想象力。
儿童是最具有想象天赋的,引导孩子在广阔的天空中张开想象的翅膀,他们就会写出一个个精彩的童
话故事。但是也需要教师适当地指导,如在角色挑选、故事发展的顺序、故事的完整性等方面。
在教学时,尽可能地减少束缚,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互相激励,激发学生乐于写作的激情,让学生饶有
兴趣地去写作。
【知识与技能】
1.根据所给的词语,完整地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2.引导学生学会写之前简单构思、写之后进行自我修改。能给习作加题目。
【过程与方法】
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编写童话故事的过程中接受自我教育。
重点
根据所给的词语,完整地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难点
通过编写童话故事,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课件。学生:绘画纸,习作本。
2 课时
第一课时
1.读词语,编写童话,引导学生在写之前先进行构思、写之后进行自我修改。
2.指导学生掌握编写童话的方法。
重点
发挥想象,编写精彩的童话故事,写清故事的前因后果。
难点
写完后能进行自我修改。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同学们,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大家都喜欢看书,个个是“小书虫”,“小书虫”们
都在看哪些书呢?
2.大家有的看科普类的书籍,有的看名著,还有一部分同学最近都在读童话故事。那你们都读了哪
些童话故事呢?
3.确实,童话故事不仅有趣,吸引人,而且还告诉我们道理,让我们增长知识。那么同学们,想不
想自己也来编写童话,用你们的宝石去照亮别人的路呢。
4.今天我们就来编写童话故事。(板书课题:我来编童话)
二、结合例文,领悟方法
1.编写童话必须知道童话的特点。前几天我们学了童话故事《去年的树》和《在牛肚子里旅行》,请
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谁?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我们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那童话故事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指名说)
3.小结:童话故事里的主人公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没有生命的橡皮铅笔,它们都能说,能笑,
能思考问题,也就是把它们当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童话内容想象丰富,生动有趣,和生活关系密
切。
三、展开想象,创编故事1.课件出示词语。
国王 黄昏 厨房
啄木鸟 冬天 森林超市
玫瑰花 星期天 小河边
2.学生齐读词语。
3.小组交流,看到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4.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精彩,相信大家一定写得也很精彩。现在老师提示大家明确以下几点:
(1)先确定故事里的角色。特别是主要角色。
(2)要写清楚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是在哪里发生的?
(3)他们在那里做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5.指导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和自己的想象在绘画纸上画一画,写一写。
6.出示:我编的故事发生在( ),主人公有( ),主要写了( )的事。
引导学生用以上句式从整体上说一说所要编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7.指导写法。
理清故事的顺序后,那怎样把故事写得生动有趣呢?
教师提示:不能平铺直叙,可以适当在习作中加一些修饰词使句子形象、具体,也可以多对主人公的
神态、动作、心理等进行描写,或运用简练的语言点出故事中蕴含的道理等。
8.一个好的故事必须让故事中的人物具有象征意义,或告诉读者一些知识。
四、取好题目,写下故事
1.光会说还不行,我们还要能把故事写下来。
2.那么在写下故事之前,我们首先要给故事取一个题目。
A.以故事的主人公命题。B.以事件命题。C.以场景命题。D.以结局命题。E.以道理命题……
3.学生独立作文。
五、自主修改,交流故事
1.教师出示习作的修改标准。
(1)故事是否写得清楚。
(2)故事是否写得生动有趣。(是否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描写。)
(3)故事是否包含着道理。
2.学生写完以后小声地读一读习作,看看句子是否通顺,然后对照修改标准自主修改,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写的故事。
习作:我来编童话
Error!童话
第二课时
1.根据习作要求及评改要点,对给出的例文和同学的习作进行点评,发表见解。
2.拓宽思维,完善习作内容,进一步体会如何把童话故事写生动、写具体。
重点
在习作讲评的过程中,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难点
拓宽思维,完善习作内容,进一步体会如何把童话故事写生动、写具体。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你们完成了习作,并对习作做了自主修改。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你们的习作
中还有没有要修改的地方。
板书:我来编童话(习作讲评课)
二、复习回顾——明确习作的具体要求
1.看词语选角色编一个童话故事。
2.发挥想象力,想象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3.写完后读一读是否通顺。
(指名学生读)
三、补充习作评改的注意要点
(1)有无错别字。
(2)童话故事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
(3)想象是否合理有趣,故事是否具体生动。(4)读后是否能给人以启发。
四、佳作欣赏
1.出示一篇优秀习作,小组内交流。
白桦树和啄木鸟
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棵又高又壮的白桦树和一只善良的啄木鸟。
一天黄昏,啄木鸟来到白桦树下,发现白桦树身上有一只虫子,就飞过去,捉到嘴里。白桦树生气地
说:“去去去!一边去!不要破坏我的皮肤,这样很疼的!”“小虫子已经爬到您的皮肤上了,我想帮您
把虫子消灭掉。是不是我弄痛您了?下次我一定会注意的。”啄木鸟急忙说。
第二天,啄木鸟又来了。这一次,他小心翼翼地去捉树上的虫子。白桦树恼怒了,说:“我看透
你了,你就是想破坏我的皮肤!”啄木鸟只好失望地飞走了。从此,他再也不来了。
过了几天,白桦树身上的虫子越来越多,全身无力。一旁的玫瑰花见了,担心地问:“白桦树,你怎
么了?为什么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我也不知道啊!”白桦树说话的声音十分小。玫瑰花发现白桦树
身上有许多虫子,就拜托采花蜜的蜜蜂去找啄木鸟。
啄木鸟飞来了,热情地帮助白桦树把身上的虫子捉完了。
玫瑰花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对白桦树说:“没有啄木鸟,你就会枯死,所以你应该感谢啄木鸟。”
白桦树羞红了脸,低下头,连忙向啄木鸟道歉。从此,他们成了最好的朋友。
点评:这篇童话是以白桦树、啄木鸟、玫瑰花为主要角色,以啄木鸟帮白桦树捉虫为线索展开联想编
写的,语句通顺,故事生动。这个故事还渗透了一定的教育意义,白桦树知错能改、啄木鸟宽容大度、玫
瑰花热心助人,构建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
2.欣赏精彩片段。
从小组内推荐的优秀习作中选出三篇展示,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指导。对于习作中的精彩词句段,请学
生一同点评。
五、指点迷津
1.出示例文,看看修改的是否合理。
2.指名朗读例文,请同学们思考:这篇文章除了具备以上这些优点之外,还有什么地方值得大家学
习?还有哪些不足?(指名说)
3.出示例段,引导学生学会把习作写具体、写生动。
六、大显身手
1.读一读自己的初稿,完善其内容,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将习作内容写具体,并恰
当地运用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修改问题突出的片段,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
2.学生修改习作,教师巡视。
3.学生在实物投影下,汇报交流。
七、誊抄展评师:一篇好文章总是让人回味无穷,新颖的题目、优美的遣词造句、风格独特的结构特点,总是给我
们美的享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想大家都学到了不少习作赏析和修改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写
的童话会更精彩。下课后请同学们将自己写的童话故事誊抄下来,我们班将举办一期“精彩童话故事展”
的板报,欢迎大家踊跃参加哟!
习作:我来编童话
习作讲评课
教学伊始,我通过谈话激发孩子的兴趣,为写童话做铺垫。教学时,我注意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
鼓励他们写想象中的事物,通过引导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想象的火花,从中逐步了解童话的基本
特征,为自编故事做好铺垫。拟题是学生概括能力的体现,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故事的主人公、事件、
道理等来命题,然后对学生拟好的题目加以评价指导,让学生初步感悟拟题的方法。童话写完后再指导学
生自己小声读一读,逐步养成自我修改的好习惯。
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由“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板块组成。“交流
平台”主要引导学生围绕对童话这一体裁的初步认识展开交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对课文的综合
理解能力。“识字加油站”通过“读一读,比一比,认一认”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特点。“词句段运用”
引导学生发现带有口字旁的字有什么特点并和同学交流;学习三种修改符号,并试着使用这些修改符号修
改自己的习作。“日积月累”让学生积累三句与“理”有关的谚语。
三年级的学生已能总结一些发现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学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充分的肯
定。修改符号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教学中要给学生讲清楚,讲详细。
“交流平台”可选一个学生代表主持,从而激发学生发言的兴趣,给他们一个宽松的氛围。教学“识
字加油站”时,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培养他们主动发现规律的能力。修改符号的学习,教师除了讲
解之外,还可以给出一些例子,供学生操练,还可以组织学生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活学活用。
【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童话的特点及阅读童话的好处。2.会认 7 个生字,能发现带有口字旁的汉字不同的字义特点。
3.学习三种修改符号,并能使用这些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4.积累三句与“理”有关的谚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总结自己本单元的学习收获。
2.通过比较识字。
3.通过运用三种修改符号来掌握它们的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三句谚语说明的道理,明确“理”的重要性。
重点
了解改正、增补、删除三种修改符号的用法。
难点
领悟谚语所说明的道理。
教师:生字卡片,奖励红旗,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中外名人修改文章的故事,自己的习作。
2 课时
第一课时
1.交流本单元的学习收获。
2.读一读,比一比,识字。
3.读一读带有口字旁的字,和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
重点运用多种方式识字,发现汉字的规律。
难点
交流本单元的学习收获。
一、交流平台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本单元学过的四篇童话吗?
1.教师播放童话中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课文内容。
2.教师播放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说出人物特点。
如:种子 乐于奉献
青头 聪明、机智、帮助朋友
蚂蚁队长 遵守纪律、严于律己
师:今天我们就来回顾自己课内外读过的童话,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现在有请我们班的小主持人来
主持接下来的“交流收获会”。老师为今天发言的同学准备了小红旗,得到小红旗最多的人的名字将会登
上我们的班级光荣榜。请大家畅所欲言。
3.由学生主持接下来的交流。
4.教师小结。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
申 介 宗 乙 召 孝
师:请同学们猜猜这些字的读音。(教师根据学生认生字的情况随时指正。)
2.出示这些字加偏旁后的字。
伸 界 棕 忆 招 教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字吗?你们发现了什么?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每组的第二个字都是第一个形声字的声旁,每组的前后两个字读音相近。
5.同桌互读字词。
6.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口头组词造句,巩固识字。
三、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发现带有口字旁的字不同的字义特点。1.课件出示“口”字的演变过程。
2.和同桌互相认一认课本中带有“口”的字。
3.小组内说一说从这些字中发现了什么。
4.全班交流。
咬叼嚼咽啃吞含 与吃的动作有关。
叫喊嚷吼吵啼唤 与叫唤的动作有关。
啪哗吱嗡嘟呜嘀 与声音有关。
语文园地
申 介 宗 乙 召 孝
第二课时
1.学习三种修改符号,并试着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2.积累三句谚语,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重点
学习三种修改符号,并试着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难点
积累三句谚语,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一、日积月累
1.出示三句谚语。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2.自己练习读一读,读通顺,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3.全班交流这三句话的意思及蕴含的道理。(可引导学生从字面上先说一说这三句话的意思。)4.教师总结。
出示以前用的油灯。教师可稍做讲解。
第一句话的意思:原来点油灯,需要经常拨一下灯芯,然后才会明亮一些。如果有些事情,你不去辩
一辩,你是不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第二句话的意思:为人处事,理字当先。讲理认理之人到哪儿都会被认可,无理之人到哪儿都行不通。
第三句话的意思:一时的胜负得失可能是跟力气的大小有关,但长期的胜负还是看谁站在有道理的一
方。
5.同桌之间合作读一读,互相练习背诵。
二、词句段运用
学习、使用三种修改符号。
1.导入。
请学生将课外收集到的中外名人修改文章的故事向大家汇报。
2.投影出示书中的三种修改符号。
(1)请同学们说说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
(2)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3.指导点拨。
(1)指导学生读一读这三个句子,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一句有错别字,“已”误用为“以”,要用改正符号修改;第二句搭配不当,“帽子”不能是“穿着”,
要用增补符号修改;第三句事物归类不准确,“西瓜”不是蔬菜,要用删除符号修改。)
(2)出示句子,请学生说出需要用到的修改符号以及修改方法。
①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极跳开。
②晚会上,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歌声,优美的舞蹈。
③我们班共有五十三个人左右。
4.修改自己的习作。
(1)拿出自己最近写的习作,练习用修改符号修改。
(2)同桌相互交换习作修改。
(3)同桌两人一起讨论怎样改会更好。
语文园地语文教学的课堂越来越广泛,我们应该大胆、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合理地使用教材,
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在这个园地的教学中,
我让学生主持一场精彩的交流会,在自由的环境中说出自己的学习收获。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从
中发现汉字的规律,并进行迁移。学习修改符号这一环节时,我依照学习、运用、实战的过程引导学生学
习修改句子、修改自己的习作,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马上运用起来,增加了学习的实效性。
快乐读书吧
《快乐读书吧》以“在那奇妙的王国里”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中外经典童话,如《安徒生童话》《稻
草人》和《格林童话》,这 3 本童话集编选的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并且贴近儿童生活、趣味性强、想象
奇特、语言生动,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在童话王国里,小蝌蚪四处寻找自己的妈妈,小壁虎着急地向别
的动物借尾巴,雪孩子跟小白兔快乐地嬉戏玩耍,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些有趣的内容容易
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能激发学生发挥想象,领略童话的魅力,把自己当作童话中的主人公,和他们一
起欢笑悲伤。相信经过这个《快乐读书吧》,同学们会大快朵颐地阅读系列童话书籍。
经过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童话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再通过这个《快乐读书吧》,在老师
的引领下由读一篇篇的童话到一本本完整的书,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去读这本书甚至是老师推荐的更多的
书。
赏读《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拇指姑娘》,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推荐《稻草人》《格林
童话》等书目,为学生提供同系列的更多书籍。教学中需注意阅读环境、阅读氛围的营造,让学生愿意参
与阅读,注重阅读内容的讨论、阅读过程的分享,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知识与技能】
1.能产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的兴趣,自主阅读三本童话,了解故事内容。
2.能边读边想象,感受童话的奇妙;能把自己融入故事中,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阅读童话。
3.能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过程与方法】借助《拇指姑娘》《格林童话》的导读,带领学生漫游童话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阅读的快乐,产生阅读的期待,乐于和大家分享课外阅读成果。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重点
能边读边想象,感受童话的奇妙;能把自己融入故事中,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阅读童话。
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教师:课件,《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稻草人》三本书。
学生:带上自己的童话书。
1 课时
一、导入,激起学习欲望
1.出示三句谚语。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三句谚语吗?其中的“理”你们知道从哪里来吗?
师:要从书中来。
2.出示要多读书,读好书的名人名言,指生领读,齐读。我们从中可看出读有益的书不仅有助于我
们的学习,而且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多彩。
二、走近,了解安徒生及《安徒生童话》
师:同学们,你们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呢?今天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一位童话大师,并带来了他的部分
作品插图。
1.课件展示。
同学们请看:①出示《丑小鸭》插图,看到它,你想到了哪个童话故事?②出示《皇帝的新装》插图,看到它,你想到了哪个故事?③出示《海的女儿》插图,看到它,你又想到了哪个故事?你们知道这几个
童话故事是谁写的吗? (安徒生)
2.安徒生这个名字家喻户晓。出示安徒生的图片。简介安徒生及《安徒生童话》。
3.同学们对安徒生有了了解,一定很喜欢这位大作家,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他,走进他所描写的奇妙
的王国。(板书课题:在那奇妙的王国里)
三、赏读《拇指姑娘》
1.安徒生的童话里较为经典的故事莫过于《拇指姑娘》了(课件展示)。老师向同学们讲《拇指姑娘》
的故事,讲到最精彩处,停下来,让孩子们到书中边阅读边寻找故事的结局。
2.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交流读书收获。
四、推荐《格林童话》
1.出示《格林童话》封面。
师:天真可爱的小红帽,美丽的白雪公主,善良的灰姑娘,渔夫和他的妻子,还有青蛙王子等等都是
《格林童话》里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人物。《格林童话》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
走进格林童话的世界,一起去感受它的美妙神奇吧。(板书:走进《格林童话》)
2.走近作者。
那这么好看的《格林童话》是谁带给我们的呢?(格林兄弟)
出示图片:看,这就是格林兄弟,他们是德国人。德国民间流传的童话可多了,有心的兄弟俩把这些
童话搜集整理成一本童话集,共收有 200 多个童话故事。后来就用他们兄弟俩的名字给这本童话集命名了,
叫做《格林童话》。
3.走进《格林童话》故事。
师:刚才同学们看图片就能说这么多格林童话故事的名字,那你们一定也非常了解里边的故事内容。
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你们可要听仔细,看仔细了。
(1)七个小矮人帮助了灰姑娘。(×)
(2)《格林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个可怜的孩子。(×)
(3)《勇敢的小裁缝》中,小裁缝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熊,娶到了美丽的公主。(√)
(4)《青蛙王子》中,青蛙王子娶了国王的二女儿。(×)
(5)玫瑰公主沉睡了 50 年才被一位勇敢的王子救醒。(×)
(6)《丑小鸭》是《格林童话》中的一篇。(×)
4.走进《灰姑娘》。
看来,难不倒我们班这群爱读书的孩子,不过,光爱读书还不够,还要会读书,那现在老师就从中选
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故事《灰姑娘》,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好吗?
师:像这样的故事在《格林童话》中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学会细细品味,这样你就真正成为会读书的孩子了。
五、总结阅读方法
师:童话世界无奇不有,阅读时,只有发挥想象深入到童话中,把自己当成童话中的主人公,和他们
一起欢笑,一起悲伤,才能真正领略童话的魅力。阅读后,我们可以在摘抄本上写下自己读童话后的感想,
或者和班上的同学演一演童话故事。
六、布置作业
课后阅读《丑小鸭》《稻草人》这两本童话故事。
快乐读书吧
在那奇妙的王国里{《拇指姑娘》
走进《格林童话》
走进《灰姑娘》
教学时,我出示“日积月累”中与“理”有关的三句谚语,在复习巩固这一内容的同时,提醒学生要做到
知理,就要多读书,这样顺势导入新课。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赏读《拇指姑娘》这篇童话和《格林童话》
这本书,向学生展示美丽的画面,认识一个个童话形象,对童话内容的回顾及启示,为学生发言插上了翅
膀。教学中,我不专讲阅读方法,而把发言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激
发了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课文是围绕“预测”来编排的,包括一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
作和一个语文园地。《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讲一间老屋在准备倒下时分别答应小猫、老母鸡、小蜘蛛的请
求,给予它们帮助而总也倒不了的故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一个神奇的故事:胡萝卜先生漏刮的
一根胡子因为蘸到了果酱而越长越长,充当着放风筝的线,还能变成什么,等待聪明的同学们继续联想。
《不会叫的狗》一文中,那只狗因为不会叫,所以学着小公鸡喔喔叫,却遭到狐狸的嘲笑,学杜鹃咕咕叫,
又差点儿被猎人击中。它跑啊,跑啊,跑向哪里呢?引导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
“名字里的故事”。习作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图画来续写故事。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
“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板块。1.会认、会写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巩固查字典的方法,正确认读多音字,积累成语,发现成语的特点。
3.能了解引用人物所说的话,可以有 3 种不同的形式,并仿照其中一种形式写句子。
4.能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的情节去猜想故事的结局。
5.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感受预测的好处和乐趣。
6.能交流名字的含义和来历,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
7.尝试续写故事。
重点
1.会认、会写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能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的发展,懂得预测要有一定的依据。
难点
1.能说出故事的结局,并有自己的理由。
2.续写故事。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2 课时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1 课时
《不会叫的狗》1 课时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 1 课时
习作:续写故事 2 课时
语文园地 2 课时
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一百多岁的老屋,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于是,它认为自己到了
该倒下的时候了。然而,因为小猫、老母鸡、小蜘蛛的请求,它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倒下,只为了满足它们
的需求。这是多么温情而美好的故事啊。这篇课文中弥漫着的精神气质,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读故事
的人。这篇课文生动有趣,情节简单,学生爱读。但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预测故事的发展,学生从未有过这样
的经历。这种未知的经历与以往课文的学习不同,而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在未知的世界里探寻,所以,他们
的兴趣也很容易被调动起来。
教学本课时,要创设“破案”式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化身成小侦探,将“预测”作为主线,从课题、
插图、文章内容中寻找故事发展的“蛛丝马迹”。带领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感受预测的欣喜,明白预测是
要有依据的。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能试着一边读一边预测,知道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的一些线索,结合生活经验和常
识进行预测,初步感受预测的好处及乐趣。
3.懂得预测的内容跟故事的实际内容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过程与方法】
1.营造氛围,激发学生预测的兴趣。
2.根据文中的旁批及文后的表格,引导学生说出旁批中预测的由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预测是要有依据的。
2.感受老屋乐于帮助别人的品质,明白给予他人的关爱和庇护又让它重新对生活有了希望。
重点
1.会认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字。
2.懂得预测的内容跟故事的实际内容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难点
能试着一边读一边预测,知道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的一些线索,结合生活经验和常识进
行预测,初步感受预测的好处及乐趣。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2 课时
第一课时
1.随文识字,了解课文内容。
2.根据图片及出示的文字讲故事。
重点
随文识字,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体会预测的方法。
一、图片导入,预测题目
1.(课件展示不同老屋的图片)同学们,有这样一些老屋,它们已经有一百多岁了。你看,它们的窗户
破了,门板也破了,房墙要倒了,还用木头撑着。你们认为这些老屋会倒下吗?
2.学生自由发言。(板书:老屋)
3.师:今天,我们来读一个非常温暖的故事,用你们刚才的回答,在老屋前加上一个词,看,老师
补上了。(板书:倒不了的)
4.师:老师希望老屋永远也倒不了。(板书:总也)
5.齐读课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师: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你们能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吗?
6.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我们来当一回小侦探,所有的同学都不要打开书本,跟随老师,一起来看看老屋是不是被
施了魔法,才倒不了的。
二、观看图片,预测内容
1.(出示老屋的插图)师:我是老屋,我已经一百多岁了,已经很久没有人住了。我站着还有什么意义呢?我要倒下去了。思考:老屋会倒吗?(指名说)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从题目中我们其实可以预测,老屋是倒不了的。因为题目就是“总也倒不了的
老屋”。
2.(出示暴风雨和小猫的图片)师:就在这时,暴风雨来临了,一只小猫出现了,请同学们想一想,小
猫会怎么办呢?老屋会答应吗?
3.引导学生预测。
4.全班交流。
5.出示课文第 3~5 自然段,指名学生读。
6.指认生字“暴、凑、喵”。
7.指名学生回答:这和刚才我们想到的故事是一样的吗?
三、出示文本,预测内容
1.课件出示第 7 自然段:“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一天,行吗?
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自己的小鸡,却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2.指名读,指认“孵”字。
师:同学们,说这话的是谁?你们认为老屋听了这话会怎么样?
3.学生交流。
4.继续出示文字:二十一天后,老母鸡从破窗户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
来:“叽叽,谢谢!”
师:同学们,你们的预测对了吗?“九只小鸡出来了”告诉我们,慈爱的老屋答应了老母鸡的请求。
四、自读课文,认字写字
师:同学们,你们都是合格的小侦探,现在让我们翻开书,去书中看看这个故事吧。
1.自读课文,圈出本课中要求会认会写的字,并为会写的字组词。
2.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读。
3.学生小组合作识字。
4.书写指导。
暴:下部不要写成“水”。
壁:下部是“土”,不要写成了“工”。
晒:右边是“西”,不要写成“酉”。
5.学生练习书写,展示交流。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第二课时
1.熟读故事内容,想象故事还能怎样发展。
2.结合课后表格说说旁批中的其他预测是怎样得出来的。
重点
懂得预测的内容跟故事的实际内容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难点
懂得预测是要有依据的。
一、复习导入,谈收获
1.同桌互相听写以下词语。
破洞 准备 暴雨 墙壁 砍柴
蜘蛛 漂亮 撞到 吃饱 晒太阳
2.指名说说自己上节课的收获。
二、读读猜猜,并交流
师:老屋帮助小猫躲过了暴风雨,帮助老母鸡孵出了九只小鸡,它还会帮助谁呢。
1.自读课文第 11~17 自然段,想想老屋帮助了谁。
2.学生回答。
3.分角色朗读这些自然段。
4.出示:老屋低头看看,眼睛眯成一条缝:“哦,是小蜘蛛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会儿。”体会老
屋此时的心理活动。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屋像什么?(指导学生形容老屋的形象)
三、说说议议,编故事
师:“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老师觉得老屋不是一直站在那里听故事,它还会遇到其他需要帮助的小动物。同学们,你们认为老屋还会遇到谁呢?
1.学生思考后在第 17 自然段的后面写一写。
2.全班交流,教师评价。
四、感悟老屋的形象,拓展交流
1.朗读全文,深入课文,理解“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座怎样的老屋。(乐于助人,无私奉献)
2.爱心寄语。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爱心名言。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像老屋这样善良的人,也有许多像小猫、老母鸡、小蜘蛛一样需要帮助的
人,当你看到或听到他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他们吗?选一个你最想帮助的人,把你的想
法写下来,做一张爱心贺卡,写上你的寄语,交给老师,老师一定会把你们的爱心转达给他们。
3.在课外阅读中你了解过这样的人吗?(出示课件)
3 月 5 日,是一年一度的“雷锋日”。 雷锋是个好人,我们对他的品质要敬仰。我们既要无私奉献,
乐于助人,更要利于大众,造福人类!奉献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生
的最高境界!心存大爱,胸怀世界,天下为公,世界和谐!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4.教师小结:乐于助人,是一种朴实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人人都献出一
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五、布置作业,延课外
请同学们回家后看一篇故事,用今天学到的方法猜一猜。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教学中,我分几步引导学生进行预测,看图片,预测题目;看图片,预测内容;看文本,预测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屋的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带领他们领悟预测的方法。于无声处授人以渔,
在不留痕迹的学习中教会学生方法,享受学习的快乐,触动学生向上学习的欲望。
13*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多么神奇有趣的故事呀。近视的胡萝卜先生漏刮了一根胡子,这根胡子因为吸收了果酱的营养,所以
越长越长,被放风筝的男孩剪了一段拿来充当放风筝的线。胡萝卜先生在路上走着,他的胡子在风里飘动
着,又有谁会发现呢?他们又会借用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干什么?神奇的故事,精彩不会结束。当学生边读
边想时,他们的思维不就会飞到九霄云外吗?
爱读有趣的故事,爱幻想,是所有孩子的天性。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循规蹈矩,他们的思维是跳跃的,
天马行空地穿行在文本中。学生当然愿意去预测故事的发展。
读故事,边读边想: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这条主线,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交
流分享,然后再把故事讲完,指导学生看看自己的预测是不是和故事一样。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5 个生字。
2.能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的内容,感受边读边预测的好处和乐趣;预测能有一定的依据,并能根据
故事的实际内容及时修正自己的想法。
3.读读文章或书的题目,猜猜里面可能会写了些什么,对预测的故事产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发挥想象,合理预测围绕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再听老师把故事讲完,看看和自己
的预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合理大胆预测故事的发展。
2.以故事的形式引领孩子们丰富的情感世界。
重点
1.会认 5 个生字。
2.能说出故事还会怎样发展。
难点
读读文章或书的题目,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些什么。教师:课件,一个胡萝卜。
学生:预习课文。
1 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话题
师: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胡萝卜)萝卜的“卜”放在“萝”的后面要读轻声,来跟老师
一起读一遍。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胡萝卜的故事,这个好听的故事藏在一本书里,想不想去看看?(板书
课题)
二、初读故事,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识字。
(1)边读边在文中圈出生字“萝、卜、愁、沾、晾”。
(2)同桌识字。
(3)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齐读。
2.再读课文,理清故事内容及人物。
(1)和同桌分自然段读课文。
(2)分小组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故事中出现的人物。
(4)教师相机板书。
胡萝卜先生 小男孩 鸟太太
(5)指名说说课文内容。
三、共读故事,随机设疑
1.板块一
(1)出示文中插图。
师讲故事:有一天,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刮了胡子,就吃着果酱面包上街去了。因为他近视,所以没
有发现漏刮了一根胡子。胡萝卜先生吃果酱面包的时候,那根胡子蘸到了甜甜的果酱。对于胡子来说,果
酱是多么好的营养品啊!
(2)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聪明的你们大胆猜猜。(小组内交流指名说)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现在我们来看看书中的故事吧。(学生自由读第 3、4 自然段)2.板块二
(1)师讲故事:在很远的街口,有一个男孩正在放风筝,线实在太短了,他的风筝才飞过屋顶。
(2)师:同学们,你们大概已经知道了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能派上什么用场了吧?
(3)学生交流。
(4)教师出示故事: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
小男孩说完就扯了扯胡子,他确定够牢固,就剪了一段用来放风筝。
3.板块三
(1)出示文中插图。
师:想一想胡萝卜先生又经过了哪里?你知道会发生什么吗?
(2)学生自由发言。
(3)出示句式,引导学生说故事发展。
胡 萝 卜 先 生 的 胡 子 刚 好 在 风 里 飘 动 着 。 晾 衣 服 的 鸟 太 太 看 见 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猜测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列提纲。
师: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后来到底怎样了呢?请同学们简单地写在省略号的下面。
(5)全班交流。
(6)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可以帮助谁,用来做什么呢?拿起你们的笔来画一画,写一写。
四、补充故事,评评议议
师:刚才同学们都想出了不同的故事情节。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王一梅阿姨写的后续故事。
1.出示图片和文字。
于是,鸟太太剪了长长的一段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这下好了,我总算找到一根够长的绳子
了。”鸟太太高兴地说。
胡萝卜先生就这样一直走,他的胡子也一直长。当胡萝卜先生走进一家眼镜店的时候,他的胡子也就
不再发疯一样长了。由于一路上胡子派上了许多用处,已经不是那么长了,就挂在他的肩膀上。胡萝卜先
生开始掏钱为他的近视眼买眼镜。
眼镜店的白菜小姐是个非常机灵的女孩,她一边给胡萝卜先生戴上眼镜,一边说:“如果你怕不小心
把眼镜摔了,那么就用一根绳子系住眼镜,然后挂在脖子上。”白菜小姐说这些话的时候,用那根胡子系
住了眼镜。
当胡萝卜先生的眼镜不小心从鼻梁上滑落下来的时候,他的胡子系住了眼镜。胡萝卜先生说:“我的
胡子真是太棒了。”
是的,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确实是太棒了,大家都这么说。
2.学生自我评价自己的预测与故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五、拓展读读,猜猜内容
1.出示课后的那些文章或书的题目,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些什么。指导学生将猜测的内容写在对应的
题目下面。
2.和同桌共看一本书,边看边猜。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这篇改编自绘本的课文,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孩子们,影响着孩子们。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
感知课文内容,再分几个板块进行情景渲染,用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带领他们进入故事情境,引导他们想象
后来发生的事情。再讲完这个故事,让他们对比自己的想象和故事的相同及不同,从中领略到阅读的乐趣。
文后习题书目的猜测,既为他们课外阅读指明了书目,又延续了课堂所学。
14* 不会叫的狗
本文作者以新奇的想象,讲述了一只不会叫的狗学叫的经历。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刻画了狗在学叫过程
中的一段历程。故事情节简单,主要引导学生想象结局,并能说明自己的理由。继续听老师讲完故事的结
局,对比自己预测的异同。
经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活跃起来,也掌握了一些预测的方法。而这篇课文虽然长,但
是情节简单,学生容易被吸引。
简单的故事情节,三种不同的结局,教学中教师不要过多地去解读文本,只需要引导学生去拓宽思维,
去幻想,去想象故事的结局,去用自己的理由解释结局,去听老师读故事的结局,去比较自己的预测和故
事结局的相同和不同。教学中,教师要呵护那些烂漫的童心,带领学生边读边想,尊重学生对故事的多元
理解。
【知识与技能】1.会认 11 个生字,掌握 5 个多音字。
2.能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做到预测有一定的依据。
3.合理预测故事的结局。比较故事的结局和自己预测的异同,体会预测的多样性。
4.能运用预测策略阅读课外书。
【过程与方法】
速读了解课文内容,想象交流故事结局,对比异同体会预测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预测和故事结局异同的阅读欣喜。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重点
1.会认 11 个生字,掌握 5 个多音字。
2.合理预测故事的结局。
难点
能为自己给出的故事结局说明理由。
教师:多媒体课件和《不会叫的狗》这本书。
学生:预习课文。
1 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形象)同学们,你们认识屏幕上的这些形象吗?
谁能简要地给大家讲一讲有关他们的故事?童话世界不仅有我们记忆中的神奇、有趣,它更是一片深刻而
充满智慧的净土。这节课我们就到意大利作家罗大里的一篇童话——《不会叫的狗》中去体味一番。
二、初读课文,读中积累
1.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读课文: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将生字读准确。
教师强调指读五个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及另一种读音。
吗:má(干吗) ma(好吗)担:dān(担保) dàn(担子)
压:yà(压根) yā(压力)
中:zhòng(百发百中) zhōng(中间)
弹:dàn(子弹) tán(弹力)
2.快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形式及内容。
(1)理清课文的结构。
共分为四部分,一部分主体,三部分结局。
(2)理清课文中出现的人物。
主体部分出现的有:
小狗、小公鸡、狐狸、杜鹃、猎人
第一种结局:小母牛
第二种结局:农民
第三种结局:一种奇怪的声音
(3)交流说说主体部分的故事内容。
一只不会叫的小狗不知道怎样学会叫,一只同情它的小公鸡教它喔喔叫,结果它被一只狐狸嘲笑。小
狗又跟着怜悯它的杜鹃学咕咕叫,结果差点被猎人射杀。可小狗一点儿也不明白,猎人怎么会对狗开枪。
然后,它就一直跑呀,跑……
三、整体感知,感悟形象
1.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复述童话内容。
2.课文中的小公鸡、狐狸、杜鹃是如何看待这只不会叫的小狗的?分角色将它们相应的态度读出来。
小公鸡——关心小狗,诚心诚意地教小狗
狐狸——嘲笑、看不起小狗
杜鹃——怜悯、关心小狗
3.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狗呢?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不幸、可怜——它不会叫,虽然成功地学会了两种叫声,却依然不能像其他同伴一样有正常的生活。
勤奋刻苦——它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不怕辛苦。
有尊严、有追求、不甘人后——当发现自己不会叫之后,积极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虽遇到困难却
从未放弃。
四、引导预测,探讨结局
1.根据文中的提示,预测一下故事的三种结局。2.学生独立思考,把自己预测的结果讲给同桌听。
3.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自己预测的结果及这样预测的理由。
4.老师讲故事的结局,学生对比和自己的预测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结局:
“不错,但我没有把握,这是不是正确的叫法。你是一头母牛……”
“我当然是头母牛。”
“我不是,我是一只狗。”
“你当然是只狗。这又怎么样?这并不妨碍你学习我的语言。”
“好主意!好主意!”狗大声说道。
“什么主意?”
“此时此刻我想起来的那种主意。我将学会所有动物的叫法,我将让一个马戏团聘请我。我将获得极
大的成功,我将变得很有钱,娶国王的女儿为妻。当然是狗中之王的女儿。”
“你真不简单,想得真妙。那你就开始学吧。你听好了:哞……哞……哞……”
“哞……”狗学着。
这是一只不会叫的狗,但它却很有学习语言的天赋。
第二种结局:
“你往哪儿跑啊?”
“我自己也不知道。”
“那就到我家来吧,我正需要一只狗替我看守鸡舍。”
“我愿意去,但我得告诉您:我不会叫。”
“那更好。会叫的狗会把贼吓跑的。而你却不让他们听见,他们一靠近,你就叼住他们,这样,他们
就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行。”狗说道。
就这样,不会叫的狗找到了一个工作,它戴着锁链,每天都能喝上一大碗浓汤。
第三种结局:
“可能是长颈鹿吧?不,也许是鳄鱼。鳄鱼是一种凶猛的动物,我得小心谨慎地靠近它。”
小狗在树丛中向传来汪汪叫声的方向匍匐前进,不知为什么,它的心跳得十分厉害。
“汪汪。”
“哦,也是一条狗。”
你们知道吗?就是刚才听见咕咕叫声后开枪打鸟的那个猎人的狗。“你好,狗。”
“你好,狗。”
“你能否告诉我,你发出的是什么声音?”
“发出的什么声音?我不是发什么声音,我是在吠,供你参考。”
“你这是狗叫?你会狗叫?”
“当然喽。你总不能要求我像大象那样叫,或者像狮子那样怒吼吧。”
“那你能教我吗?”
“你不会叫?”
“不会。”
“你好好听着,好好看着,得这样叫:汪,汪……”
“汪,汪……”我们的小狗很快就学会了。它又激动又高兴地想道:“我终于找到我应找的老师。”
5.说说自己的预测和故事的异同。
五、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发挥你的想象力,为小狗设计第四种结局,并说一说你的设计理由。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师:真是奇怪的童话故事,竟然有三种不同的结局。同学们,书中的世界真是无奇不有啊,别在等待,
快去书中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吧。选一本你熟悉的故事书,读给你的同桌听,读到你想停的地方,就让你
的同桌猜猜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那样的阅读一定会很有趣的,一起去试试吧!
不会叫的狗
小公鸡——关心小狗
狐狸——嘲笑、看不起小狗
杜鹃——怜悯、关心小狗
小狗——勤奋刻苦,有追求
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让他们发现课文与其他课文的不同,给学生一双发现的眼
睛。在了解课文内容这一环节,我注重教给学生方法,先找出文中的人物,再逐步地归纳课文内容。理清
课文脉络后,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让他们设想三种结局,并予以理由。随后,我展示故事的三种
结局,让学生比较和自己想象的结局有什么不一样,再从结局中感悟小狗的想法,用自己的视角评价小狗,
允许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引导学生了解名字的含义或来历。每个人都有名字,名字里都有各自的含义。
通过交流自己名字的含义或来历,我们可以感受到长辈对我们的关爱和期待,通过交流他人名字的含义或
来历,我们不仅可以获知一些新鲜事,而且可以促进与同学们的合作。
自己的名字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习以为常,然而,名字中所蕴含的意义,学生不一定能了解。所以,这
个口语交际能较快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愿意和同学交流。但对于和别人交流时要注意的礼仪,需要教
师进行指导。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大胆交流,向同学有条理地讲清了解到的信息。
2.说写结合。把有关名字的故事和含义叙述清楚,并整理成一篇通顺连贯的文章。
【知识与技能】
1.能了解自己或他人名字的含义或来历,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
2.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能有礼貌地回应。
3.能向家人讲述同学名字里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向父母长辈咨询自己名字的来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指导学生正确交流,按照一定的顺序讲清楚了解到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和期望。
2.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合作的能力。
3.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
重点
了解自己姓名的来历和寓意,讲清楚了解到的信息。难点
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名字中蕴含着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和期盼,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有感而发地
进行情感交流。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向家人咨询自己名字的含义或来历,搜集一些知名人物的名字及其含义。
1 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活动主题
1.师自我介绍。
2.请几个学生介绍自己的名字。
3.同学们能猜一猜这些名字的含义或来历吗?
4.同学们,名字里的故事可真有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名字里的故事。
板书课题:名字里的故事
二、观姓氏文化,了解姓名
1.课件出示姓氏文化,让学生感知姓氏文化的悠久历史。
2.教师小结。
3.先后出示:李白、诸葛亮、司马光、哈利·波特、达·芬奇。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名字。你们知道他们分别姓什么吗?
4.师生交流。
师:你们的知识真丰富,这就是单姓和复姓的区别了,诸葛和司马是复姓。再看看中国人和外国人的
名字有什么区别。
三、寓意交流
1.师:同学们,我们都有名字,每一个名字都有一段来历。大家想知道大诗人李白这个名字的来历
吗?请看大屏幕。
2.师配乐讲故事:传说李白出生后,父母对他尤为看重,想给他起个好名字,可是到了七岁,名字
还没取出来。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子说:“我想作一首《春日绝句》,但是,只想好了前两句‘春
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李白的母亲一听,想了一会儿,续上一句:“火烧杏林红霞落”。母亲的话音刚落,李白就指着满树的李花续上最后一句“李花怒放一树白”。父亲一听,拍手叫好,这句诗
的第一个字正是自己的姓,最后一个“白”字道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于是便给儿子取名“李白”。
四、采访交流
1.师:李白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那么同学们,你们的名字里是不是也有故事呢?下面老师就请几
个同学上台来充当小记者,你对谁的名字感兴趣,你就去采访谁。谁愿意来试试?
2.师:刚才这几位小记者表现得怎么样?接受采访的同学名字里的故事有趣吗?我想,咱们班有这
么多同学,肯定还有不少有趣的名字的故事,同学们想知道吗?
3.师: 好!下面我们先想一想,然后就分组来召开一个主题为“名字里的故事”的现场小记者会,
每个人都有当小记者和当被采访者的机会。
同学们请注意以下两点啦:
(1)小记者在采访的时候,要礼貌性地回应。要抓住讲话的主要内容。如果有感兴趣或不理解的内容,
要向讲的同学提出来,进一步了解。
(2)被采访的同学要讲清楚自己名字的含义或来历。
4.全班交流汇报。
师:好,时间到,请小记者们各就位!(简评学生的表现)那么谁是最优秀的小记者呢?观众看了才知
道。
5.生汇报。
教师小结:(出示课件)是啊,一个名字的诞生,寄托着家人的希望,记载着一段温馨的故事。它凝聚
着父母长辈对我们的深情厚谊和殷切期望。听了同学们名字里的故事,老师也深深地感受到父母对你们那
份真挚的、无私的爱。
五、听家长的心声
1.师:课前,我访问了几位小朋友的家长,现在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给孩子取名的故事吧!
2.播放课件视频。
3.教师小结。
六、交际范例
李妍晨:“李”是我的姓,“晨”是取我妈妈的姓“陈”的谐音,“妍”是美丽的意思。爸爸妈妈给我
取这个名字是希望我像早晨的鲜花一样美丽。
何昊宇:我有一个好朋友叫汪林蔓,“林”是指树林,“蔓”是指蔓草。“林蔓”的含义是像林中的树
木一样茁壮成长,像林中的蔓草一样有极强的生命力。
胡雨生:爸爸姓胡,因为我是下雨天出生的,所以爸爸妈妈给我取名叫胡雨生。
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名字里的故事》,大家知道了许多名字的含义与来历,领会了爸爸妈妈
对我们的期望和厚爱,老师也深信你们的明天会如同你们的名字一样美好。请同学们把今天了解到的名字里的有趣故事,回家后讲给家长听一听吧。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
姓 单姓 复姓
名 希望、期待、爱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教学中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宽
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口语交际,可以充分调动各种资源,给学生以学习的机会。
上课前,我布置学生回家后先了解自己名字的来历及所蕴含的寓意。课堂上,我创设小记者采访的情境,
增加学生参与的兴趣,激励他们热情参与,将口语训练落到实处。
习作:续写故事
仔细看教材中提供的三幅图片,看懂图意,续写故事。写完之后小声读一遍习作,把有明显错误的地
方改过来。再和同学交流习作,然后能说说自己更喜欢谁写的故事。此次习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准确把握
图意的能力,而且能锻炼他们围绕中心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的能力。
这三幅图都配有文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轻易突破。此时的学生有丰富的想象能力,所
以也能想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只是在想象的合理性方面,需要教师稍加引导。
指导学生不光要看图,还要认真读图上配的文字,联系生活实际想想事情会怎样发展。写好以后,
要养成读一遍的习惯,对不通顺的地方进行修改。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插图和提示续写故事,把故事写完整。
2.能运用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把握故事中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感受同学之间的互相关爱。
重点
观察图画及文字,续写故事。
难点
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师:投影片三张,空白画框两个,白纸若干。
学生:课前预习。
2 课时
第一课时
1.指导学生结合图画及图上配的文字,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
2.指导学生完成习作后与同学互相评改。
重点
指导学生结合图画及图上配的文字,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
难点
指导学生完成习作后与同学互相评改。
一、习作前准备指导
指导学生课前自学,观察各幅图画和文字,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家长听。
二、习作中成文指导
1.仔细看第 1 幅图,弄清图意。(1)出示第 1 幅图的投影片。
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说准地点、人物、事情,抓住人物的语气、神态,想象他们可能
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给小朋友取名。)
(2)出示第 2 幅图的投影片。
同桌练说。(提示:抓住小男孩的神态和心理,体会他此时的心情)
(3)出示第 3 幅图的投影片。
想一想:这两个孩子的名字?男孩说的李晓明是谁?
2.引导想象,续写故事,续画图画。
(1)启发过渡:现在,哪位同学能把三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2)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把故事写完整,请生执笔补充余下的那幅画。(出示空画框)(可用简笔画)
(3)小组讨论,画画,师巡视指导。
(4)讨论后请不同的两个小组起来交流,解说画面的内容。
3.练说故事,明确重点。
(1)说说这四幅图要告诉我们怎样的思想。(关爱同学)
(2)重点该讲清哪些方面的内容?(或:你认为哪些内容要特别地讲清楚?)
(3)四人小组一生一图,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展开想象,适当穿插“内心活动”的描写,试
把故事说通顺,说具体。
(提示:小组组员在听的时候要专心、安静,听完一幅图的内容之后可适当补充,提提意见;图与图之
间要用有联系的词句过渡,要注意图与图的“衔接”。应该把这件事当作真的发生过的,而且你亲眼看见
了,甚至可以直接用“我……”的说法来组织语言,当作亲身经历的一样。)
(4)教师巡视参与,提出:先讲完的小组可以先动笔写草稿。
4.学生练习起草,师巡视指导。
三、习作后评改
1.学生写完后小声读一遍,运用修改符号把有明显错误的地方改过来。
2.小组互读草稿,互相修改。
3.誊写,四人小组(组与组之间交换)批改,写评语,上交。
4.教师批改后讲评,生再改,并最终誊写在定稿本上。
习作:续写故事{仔细看图,弄清图意
合理想象,续写故事
练说故事,明确重点
第二课时
1.评讲习作,使学生明白优秀的作品应与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2.要学会倾听,对别人的习作充满兴趣,揣摩自己喜欢的部分,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
重点
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修改习作。
难点
要学会倾听,能对别人的习作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
一、激情引入
上节课,我们续写了故事。这节课,我们来读读这些故事。
二、榜上有名
同学们,老师认真地读了你们的习作,感到十分惊喜,你们的习作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特
别是榜上有名的这些同学。
(课件出示:“榜上有名”四个字及优秀作者的名字和作文题目。)请同学们大声念出这些小作者的名
字和作文题目,然后用热烈的掌声祝贺这些同学。有的同学落榜了,不要紧,下次你的名字可能就排在第
一位。(指导学生看题目猜猜习作内容。)
三、结局欣赏
1.投影展示部分结局,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结局。
2.就结局指名说说前面的内容。
四、小组评析
教师给每个学习小组派发学生习作,并提出小组活动任务。
1.其中有一篇老师评为了优秀习作,请你组说出该文的三个优点。
2.其中有一篇老师评为了不合格习作,请你组说出该文的三个不足之处。
3.请你组给另一篇老师没有评的习作作出恰当的评价。五、汇报成果
各组均要发言,汇报刚才小组活动的成果。
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归纳。
六、佳作赏析
过生日
语言交流课上,老师让我们以“过生日”为主题进行讨论。我们小组的成员围在一起,高兴地说起了
各自过生日时的情景。我说:“我上个星期过九岁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方超说:
“我也刚刚过了九岁生日,生日那天是我们全家人一起过的。”……只有李晓明站在旁边一言不发,后来
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好像有什么心事。
课间休息时,方超对我说:“看到晓明语言交流课上的样子,我猛地想起班里的个人信息手册上写着
晓明就快过生日了,但是他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我们一起为他庆祝,可以吗?”我听后,愉快地接受
了他的提议。
星期六是李晓明的生日,我和方超一买好蛋糕就直奔晓明家。来到晓明家门口,方超敲门,我忙把蛋
糕藏在身后。当李晓明打开门看到我们时,虽然惊讶,但还是连忙把我们迎进屋里。
进了门,我说道:“晓明,今天你过生日,祝你生日快乐!”说完,我把蛋糕从身后拿出来,送到他
面前。他先是一愣,然后眼睛就慢慢地湿润了。方超接着说:“小寿星,生日快乐,你今天又长大了一岁
哦!”
听完我们的话,晓明噙着泪水,说:“谢谢,谢谢你们!虽然爸爸妈妈不能陪我过生日,但因为有你
们,我并不觉得孤单,有你们真好。”
点评:习作条理清楚,语言生动。小作者能说清图意,将故事续写完整。通过读故事,我们能感受到
同学之间的关爱。
习作:续写故事
评讲习作 榜上有名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知识与技能,而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所
以,改革课堂教学必须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既由以知识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我在本次的习作指导
中就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将本单元教学中的重点“预测”引入到作文评改中,让学生结合他人的
习作“预测”,为习作评讲课注入了活力。
语文园地本次语文园地共有四个板块。“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预测的作用。“识字加油站”通过复习查字
典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识字。“词句段运用”中共有三部分内容:结合语境读准多音字的字音、发现成语
构词的特点并说出类似的成语、了解引用人物所说的话可以有 3 种不同的形式。“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
累有关团结合作的俗语。
本次《语文园地》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通过训练,能充分锻炼学生听、说、读、积累的能
力。学生通过交流能梳理自己的收获,说出自己的发现,并能从谚语中体会到团结的力量。
教学“交流平台”时,可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交流一边读一边预测带来的阅读新体验。 教学
“识字加油站”时,让学生自主复习查字典的方法。教学“词句段运用”,需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多音字和
含有数字的成语。通过读句子,体会提示语处于不同位置时引号的用法。 教学“日积月累”,要让学生先
借助拼音自读,然后教师范读,再齐读、指名读,最后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背下来。
【知识与技能】
1.交流“预测”的作用,知道在课外阅读中要自觉运用预测策略。
2.复习查字典的相关知识,认识 7 个生字。
3.结合语境读准多音字的读音,读成语,发现成语的特点,照样子写句子,注意引号的用法。
4.朗读、背诵 4 句有关团结合作的俗语。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提升自己“预测”的能力。自主探究,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俗语的魅力,明白团结协作的道理。
重点
能把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和同学交流。
难点
1.体会提示语处于不同的位置时引号的用法。
2.感悟俗语的魅力,明白团结的重要性。教师:多媒体课件,字典。
学生:收集一些含有数字的成语和与团结合作有关的俗语,写写自己关于预测的收获。
2 课时
第一课时
1.交流预测的作用。
2.通过查字典认识 7 个生字。
3.背诵积累 4 句有关团结合作的俗语。
重点
1.通过查字典认识 7 个生字。
2.背诵积累 4 句有关团结合作的俗语。
难点
交流预测的作用。
一、交流平台
1.课件展示人物,请学生回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
老屋的插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胡萝卜的插图——《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小狗的插图——《不会叫的狗》
2.学生自由交流学习这些课文的体会。
3.围绕“预测”这一主题进行交流。
4.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预测
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让我们读书更仔细。有选择性地看自己喜欢的书。
判断资料是否有用。
享受猜测的乐趣。
证明自己是否有当童话作家的潜质。
……
二、识字加油站
1.投影展示下列词语。
字典 基础 阁楼
佳节 盲人 唐朝
2.指名学生读词语。
3.师:遇到不会认的字,我们要用什么办法?可以认半边,但是可能不准确。最好的办法是查字典,
用哪种查字法呢?
4.复习部首查字法。
5.学生查字典,找到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注在书上。
6.全班齐读加点的字。
7.教师检查。
三、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句子:借助拼音,把句子读通顺,注意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和不认识的字可问老
师或同学。
2.学生自由练读。
3.同桌之间读俗语,说说俗语的意思。
4.指名读,集体正音。
5.你最喜欢哪一句?(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学习这 4 句俗语)
(1)人心齐,泰山移。
①指名读。
②出示“移”通过做动作来理解:大家移一移坐的椅子,很容易吧!如果是一块大石头,你能很轻松
地移一移吗?如果是一座大山呢?凭借你自己的力量,你能很轻松地移一移吗?
③讲《愚公移山》的故事,说说听后你有什么感受。
④教师总结:这句话形容只要人们的心往一处,共同努力,就能移动泰山。比喻只要大家齐心协力,
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①指名说意思。
②教师总结:两人心意相同,行动一致的力量犹如利刃可以截断金属。
(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①认识诸葛亮。
诸葛亮(181 年~234 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②老师讲谚语的来历。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人的智慧合起来要顶过一个诸葛亮。比喻集体的智慧大,其实,臭皮
匠和诸葛亮是没有丝毫联系的,“皮匠”实际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副将”,这句俗语原
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过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
匠”。
(4)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①理解“篱笆”的意思。
(篱笆就是用竹子、芦苇、树枝等编成的遮挡的东西,一般环绕在房屋、场地等的周围。)
②理解句子的意思。
一个篱笆墙,需要有几根木桩帮它夯实或支撑,篱笆才能立得结实牢固,一个坚强勇敢的好汉,需要
有人帮助他才能把事情办成办好。这句话的含义是说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毕竟有限,必须有人帮助他才能
取得成功。
6.指名说说你从这 4 句话中明白了什么。
7.指名读、分排读、齐读,然后尝试背诵。
8.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与团结有关的俗语,教师汇总。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9.学生自由读这些俗语,并将俗语摘抄到积累本上。
语文园地
预测
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让我们读书更仔细。有选择性地看自己喜欢的书。
判断资料是否有用。
享受猜测的乐趣。
证明自己是否有当童话作家的潜质。
……
第二课时
1.读词语,根据加点字的意思读准字音。
2.发现成语的特点,积累成语。
3.照样子写句子,注意引号的用法。
重点
1.读词语,根据加点字的意思读准字音。
2.发现成语的特点,积累成语。
难点
照样子写句子,注意引号的用法。
词句段运用
(一)根据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读准字音。
1.出示词语。
假期 假扮 假装 假日
几乎 几百 茶几 窗明几净
中毒 中奖 中间 猜中
处罚 处分 到处 处理
2.和同桌互相读一读,互相评价。
3.指名学生读,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根据词语中字的意思。)
4.学生为加点字注音。5.教师小结:这些加点的字都是多音字。我们在读多音字时,要根据词语中字的意思来确定字的读
音。如“猜中”的意思是猜对了,当“中”表示“正对上,恰好合上”时,读四声,所以“中”在这里要
读第四声。
6.全班齐读。
(二)发现成语的特点。
1.出示成语。
百发百中 四面八方 七上八下
百战百胜 四通八达 七嘴八舌
百依百顺 四平八稳 七手八脚
2.指名学生读成语。
3.交流成语的特点。(第一和第三个字都是数字,而且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并列的。)
4.领读。说说你知道的成语的意思,教师适时给予讲解。
5.交流课前收集的其他类似的成语。
(三)读句子,照样子写一写,注意引号的用法。
1.自由读三个句子,说说自己的发现。
2.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教师小结。
(1)3 句话同样是引用人物所说的话,提示语的位置不一样(在前、在后、在中)。
(2)当引语放在提示语的后面时,提示语后面用冒号,引语在前后引号之间;引语放在提示语的前面时,
引语在前后引号之间,提示语后面用句号;提示语在引语中间时,前后引语各位于一组前后引号中间,提
示语后面用逗号。
4.仿写句子。
5.展示交流仿写的句子,指出句子中用得不规范的标点。
语文园地
假期 假扮 假装 假日
几乎 几百 茶几 窗明几净
中毒 中奖 中间 猜中
处罚 处分 到处 处理《语文园地》除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巩固以外,更注重在学生心
中培植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教学中,我仍然坚持整合园地教学资源,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引导学
生回顾本单元所做的一系列“预测”来谈自己的收获。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
创设良好自主的学习情境,在合作探究中发现字、词、句子的奥妙,引领学生学习、积累。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留心观察”为主题,依次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
及一篇习作。《搭船的鸟》一文,作者以儿童的口吻,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观察、认识翠鸟的过程,笔法朴
素、清新,具有一种纯真明净的童趣,给人以难忘的印象。《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
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
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是围绕留心观察而安排的说写训练。“习作例文”给
出例文《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习得写作方法。习作的主
题是“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要求学生把最近的观察所得写下来。
1.会认、会写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
2.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4.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重点
1.会认、会写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
2.感受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体会观察的好处。
难点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搭船的鸟》2 课时《金色的草地》2 课时
交流平台及初试身手 1 课时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2 课时
15 搭船的鸟
本文以一个儿童的口吻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爱。课
文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
大自然中的和谐。在大自然中,我们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和一颗爱大自然的心。文中的“我”正是这样
的孩子。当“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时,“我”在途中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一情景,便将一
只充满灵性的鸟儿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本课虽然内容短小,但文中的许多事物离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较远,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手段
呈现,引导学生走入文本。
教师可在课前从网上找一些图片,通过看图,学生将会对这些陌生的事物有一定的认识,并在课前安
排学生去收集翠鸟的一些资料,使他们对这种陌生的鸟类有更深的了解。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4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读写重点词语。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
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
1.朗读、圈画重点,培养学生想象情景的能力。
2.发现作者细致观察的奇妙,逐渐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重点会认 4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读写重点词语。
难点
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教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了解认识翠鸟。
2 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
识字写字。
难点
感知课文内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图片供学生欣赏。
师:一天,一只翠鸟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是怎样想的呢?让我们一起
到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去看看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是什么鸟要搭船?
(2)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
(3)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4)这只鸟搭船要去哪里,去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
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2.课件出示典型字,指名口头组词,教师指示“啦”是多音字。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
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
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5.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6.脱离语境,小组长检查组内识字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搭船的鸟是什么鸟?“我”在沿途中观察了哪些事
物和场景?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2.学生认字,给生字注音。
3.学生给生字找词语朋友。(指名组词)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5.学生说一说怎样把字写规范、写美观。
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新旧字比较记忆),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结构、偏旁等)
方面予以指导。
6.学生书写。
7.展示交流。
搭船的鸟搭 亲 父 沙 啦 响 羽
翠 嘴 悄 吞 哦 捕
第二课时
1.读课文,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好处。
2.阅读语段,通过品味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重点
通过重点词句,想象情景。
难点
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复习巩固。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船的鸟》。
二、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中都有哪些人?他们要干什么去?途中遇到了谁?(文中讲了“我”和母亲坐船去乡下外祖父
家里,途中遇到了一只搭船捕鱼吃的翠鸟。)
2.齐读第 1 自然段。教师相机出示“小船”的图片。
三、品读第 2 自然段,体会观察
1.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样的,你喜欢这样的鸟吗,为什么?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点拨,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出示第 2 自然段。
3.指名学生读。
4.交流读后的体会。师:在你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这只翠鸟有哪些特点?请在文中画出来。
6.教师板书这只翠鸟的特点。
羽毛——翠绿
翅膀——带着一些蓝色
嘴巴——长、红色
7.交流讨论,作者抓住了翠鸟的什么特点来进行观察和描写。
8.教师总结:作者仔细观察,抓住了翠鸟的外形特点,通过展开想象和与同类事物作比对翠鸟进行
了描写。
四、品读第 3 自然段
师: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 3 自然段中的问句。
师:那么这只翠鸟到底要干什么呢?(学生自由想象,小组内交流。)
五、品读第 4、5 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 4 自然段,说说翠鸟捕鱼的情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描写翠鸟捕鱼时的动词,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3.从这些动词中,你发现了什么?(作者观察得十分仔细。)
4.师指导朗读第 5 自然段,指名学生回答这只翠鸟搭船是要干什么。(捕鱼吃)
六、回归整体,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1.这次旅途刚开始是怎样的?后来呢?是什么使这次旅行发生了变化?(指名学生说)
2.一次普通的平常之旅,因为翠鸟的出现,使得整个旅行充满了快乐,这是因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
的事物,我们自己也应该像这样留心观察,积累习作素材。
七、升华主题,出示小狗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看到这幅图片想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幅图片怎么样?你喜欢这样的情景吗?你们能像作
者那样仔细观察,然后写下来吗?(学生书写)
搭船的鸟
Error!翠鸟
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读课题后提出自己的疑惑,明确想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从文中找有关的词句,发现作者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并再次通过体会描写翠鸟捕鱼的动词去引导学生感悟: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用上这么准确的动词。
16 金色的草地
本文主要写生活在乡下的兄弟俩经常在草地上玩耍和哥哥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这两
件事。课文语言平实,意境优美,充满童真童趣,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
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
本篇课文语言浅显,十分贴近儿童的生活和情趣,所以课堂上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感悟课文的
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文中的“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奥秘,但对于从未见过蒲公
英开放、合拢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也很难体会到发现的乐趣,因此,此环节的教学需要教师的指导。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更不必过
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是让学生多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同时教师要巧妙地
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
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
起仔细观察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13 个字,读写本课重点词语。
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重点
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13 个字,读写本课重点词语。难点
知道草地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
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师: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借助多种途径了解蒲公英的相关知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
2 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
识字写字。
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句式练习,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都玩些什么?
1.出示“( )的草地”,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设疑: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金色的草地在哪儿?)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识字写字
1.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生字上面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画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和你认为优美的语句。
3.你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正音。4.指导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会认的字,学生进行认读生字比赛。
(2)小组“开火车”比赛读生字。
(3)教师投影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自读。
(4)学生小组内讨论记字方法。例如,趣:“取”字会“走”真有趣。
(5)教师重点指导“蒲”“耍”“睡”的写法。
(6)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交代草地的位置及这片草地会变为金色。
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写“我”和弟弟在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 3 自然段):写“我”无意中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变色的原因。
第四部分(第 4 自然段):直抒胸臆,总结全文。
金色的草地
蒲 英 盛 耍 喊 欠 钓
而 察 拢 趣 喜 睡
第二课时
1.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2.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重点
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难点
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它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看完画面,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板书课题: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完后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 1、2 自然段。
(1)自由读第 1、2 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
(3)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5)课件出示画面和音乐,学生练习读第 1、2 自然段,体会童趣。
2.学习第 3 自然段。
(1)师:“我”是怎样发现草地变色的秘密的?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
来。
交流:(屏幕出示)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
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师:为什么要强调很早去钓鱼呢?(学生小组内讨论)
师:通过联系上下文可知,“我”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因
此这里强调起得很早是很有必要的。所以作者说——(引生齐读)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2)师:草地变了颜色,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连起来说一说草地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吗?
我发现,草地早上是__________的,中午是__________的,到了傍晚的时候,又变成了__________。
(板书:绿色 金色 绿色)(3)指导朗读。
师:如果你是文章的作者,面对如此多变的草地,你的心情怎样?(学生自由交流)
(4)寻找原因。
师:看到如此神奇的草地,你最想做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师:让我们赶快再来读课文,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作者又发现了什么?找到了用波浪线画出来。
(屏幕出示)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
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师: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的课后习题,填一填。
①学生自由填写。
②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早上,草地是__绿色的__,因为蒲公英__的花合拢了__;中午,草地是__金色的__,因为蒲公英__的
花张开了__;傍晚,草地是__绿色的__,因为蒲公英__的花又合拢了__。
师:真神奇呀!伸出你们的小手,让我们来做做蒲公英花变化的样子。合上、张开,合上、张开。
师:我们终于知道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了!
(5)如果你的窗外有一片这样的草地,上面开满了花,你会观察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观察和作
者的观察的异同,从而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3.学习第 4 自然段。
师:面对这片草地,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1)引读。(出示屏幕: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师:所以作者说:“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能理解这句话吗?你觉得它好在哪里?
(2)学生交流。
三、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同学们,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呀,很多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你有没有留意过事物的变化呢?
1.学生交流课前自己的观察发现。教师相机指导。
2.课件展示事物神奇的变化。
四、课堂总结
学生交流本课的学习收获。
金色的草地
早上——合拢——绿色中午——张开——金色
傍晚——合拢——绿色
这篇课文的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只要引“读”到位,学生大体都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在教学的过
程中,我充分抓住学生的那份好奇与喜爱展开深入的探讨。我首先从草地出发,“( )的草地”让学生通
过填空的方式来展示课题——金色的草地,从而引出话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的头脑中就会随之产生
很多问题。接着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初读课文后并检查生字词。再围绕课后习题第二题,引导学
生探究草地变色的原因,从而体会到作者观察的细致。
交流平台及初试身手
交流本单元学习的收获,了解留心观察的作用及好处。并将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实践的所得,用几句话
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会有较多的感悟和体会,也有了一定的观察习惯。能比较流畅地将自
己的观察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交流平台”仍以学生自主交流为主。为让交流有实效,可指导学生一定的方法,如可以把自己交流
的内容用简单的提纲先写下来,交流时再围绕提纲发挥。“初试身手”要为学生搭建平台,不要限制字数
及内容,只要有所发现,都要给学生以鼓励。
【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
2.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3.能用几句话写下自己在生活中观察时的发现,并和同学交流。
【过程与方法】
以小组合作、对着提纲发言的形式,培养学生勇于交流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享受发现的乐趣。重点
能就留心观察的学习收获和其他同学交流。
难点
文从字顺地写下自己观察时的发现。
教师: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的课件。
学生:梳理本单元自己学习的收获。
1 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回顾课文,说说课文中的发现。
师:同学们,回顾《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这两篇课文,想想作者做了哪些细致的观察。
2.学生讲述课文中的发现。
教学预设:《搭船的鸟》有对翠鸟的外貌和动作、下雨天船头场景所做的观察,《金色的草地》有对
草地、蒲公英的变化情况所做的观察。
3.学生围绕“观察”进行交流。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来说说自己观察时的发现。
(1)观察的方法。
(2)细致观察的作用。
(3)自己的一个观察事例。
4.课件出示因观察而发明的事例。
(1)鲁班观察带齿的草叶,发明了锯子。
(2)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3)瓦特观察水烧开后壶盖会跳动,发明了蒸汽机。
5.教师小结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的好处。
师:人类的任何发明与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就会
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就会发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更多美妙的地方。二、初试身手
1.概括地说说自己最近都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
2.分组交流(学生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就可以自愿组成小组进行交流)。具体说一说自己有哪些新的发
现。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对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提问、补充。
3.请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共享发现的乐趣。师生共同评价,培养学生准确、生
动进行交流的能力。
4.出示文中示例。
雨停了,我和妈妈去买菜,在路上看到好几只小蜗牛正慢悠悠地过马路……
表姐送给我一个芒果。它的皮是黄色的,摸上去很光滑。放到鼻子边闻,有一股淡淡的香味。剥开皮
尝一下,是一种很特别的香甜的味道……
5.说说这两个例子中的小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自己观察的事物。
师:同学们,此时你们一定也想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现在就让我们拿起笔,用几句话写下自己的观
察发现吧。
6.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7.完成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互相倾听,发表意见,也可以就不明白的地方提
出问题。
8.办一期“发现之眼”的专栏。
交流平台及初试身手
留心观察{有新的发现
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发明创造
在“交流平台”的教学中,发明创造事例的列举,意在使学生意识到只要留心观察,就可能有改变我
们生活的发明创造出现。在“初试身手”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我让
学生根据别人的发言,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提问、补充,再全班交流,通过师生对几位同学的共同评价,
使全体受益。随后再呈现文中的例子,学生就能顺利成功地完成初试身手。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学生观察了身边的不少事物,肯定会有新的发现。那么就让学生把自己最近观
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引导学生写完后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读给小组同学听,展示交流。交流完习作之后,能试着用一句话说说自己最近的观察感受,和同学分享心得。此次习作意在
让学生品味观察的乐趣,交流分享的快乐。
经过“初试身手”的几句话练习,学生对本次习作已有材料积累,对怎样写在头脑中已有头绪。本
次习作正是他们大展身手的平台。
指导学生从较多的观察发现中选择材料,要把自己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
来。引导学生学习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从中领悟到写事物的方法,并运用到
自己的习作中。
【知识与技能】
1.能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2.能继续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3.能展示观察所得,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
【过程与方法】
懂得调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一边观察,一边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味观察的乐趣,交流分享的快乐。
2.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重点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或新现象。
难点
1.指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2.指导学生能用一句话说说最近的观察感受和学习心得。
教师:课件,杨梅。
学生:课前预习《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2 课时
第一课时
写下自己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
重点
能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难点
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大家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每天都会发现很多东西,这就是人最伟大的地方。在上节课的“初试
身手”中,我们用几句话写下了自己的观察发现,大家写得很好,说得也很好。今天,我们再把自己的观
察所得写下来。
板书: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二、出示图画,引导观察
1.课件出示文中的三幅图画,学生观察。
2.思考:这三幅图画分别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3.学生交流。
4.指名回答。
5.教师评价并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场景的特点。
第一幅图:绿地、房屋、树木、小鸟等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形成了一处美丽的风景。
第二幅图:清晨的大街上,环卫工人在打扫街道,小学生背着书包去上学,马路旁边的报刊亭开门了,
成年人去上班。
第三幅图:课间十分钟,一位老师正在辅导一个学生,其他学生有的在看书,有的在讨论,还有的在
擦黑板。
6.引导学生说说如果写这些场景,要从哪几点来写。三、阅读《我家的小狗》,学习写法
1.课件出示书中的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学生自由朗读。
2.思考:作者经过仔细观察,从哪些方面写了“王子”的淘气可爱?(小组内交流)
3.指名说,教师小结。
四、观察实物,指导写法
1.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杨梅,引导学生细致观察。
2.师:我们先看杨梅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它是什么颜色的?
3.请几位同学尝一尝杨梅,说说杨梅的味道。
五、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学习写法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读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跟随作者走进文中,去发现作者的观察顺
序,从字里行间中感受杨梅的更多知识。
1.轻声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杨梅写了哪些内容?
2.读完后,学生交流,完成例文后的表格。
板书:杨梅树、杨梅果(形、色、味)
师: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春天的杨梅树吧。
3.播放课件,学生齐读。
4.出示第 4~6 自然段(杨梅果)。
5.默读、画批,说说文章是怎样具体写杨梅果的。读读这些句子。
6.全班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时,教师加以引导点拨,如:遍身生着小刺。(让学生抓住圆圆的、平滑的、
细腻而柔软来体会杨梅果形状的可爱。)
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时,教师插播课件,看一看杨梅颜色的变化。
(2)用上“先是……随后……最后……”说一说杨梅颜色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在写的时候可以用上表
示顺序的词。)
(3)引发讨论:“酸倒了牙齿”是说杨梅果很酸,不好吃吗?(引导学生说出其实还是在写杨梅的甜。)
7.指导学生总结写事物的方法。
六、走进生活,寻找实例
1.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或场景值得去写,学生回忆、梳理。
2.各抒己见,细说自己的观察发现。
(1)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要求:力求把自己的发现说清楚。(什么时候发现的;什么地方发现的;
发现了什么。) (2)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先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教师进行评价。再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七、构思起草,修改完善
1.激发构思起草的兴趣,展开竞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好。
2.学生独立构思,书写,教师巡视。
3.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杨梅树、杨梅果(形、色、味)
第二课时
1.充分肯定学生的习作,采用多种方式给予赏识,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2.指导学生把认为写得好的部分读给小组同学听。
3.引导学生交流完习作后,能和同学分享自己最近的观察感受。
重点
引导学生交流完习作后,能和同学分享自己最近的观察感受。
难点
在习作评价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以及评价。
一、导入
师:大家的习作都完成了。下面,我们一起来评改吧。
二、独占鳌头
1.学生把自己写得好的部分读给小组同学听,再说说为什么觉得这部分写得好。
2.学生评议、交流。
3.小组内推荐写得好的习作,全班欣赏。
三、佳作亮相1.欣赏第一篇学生优秀习作。
(出示习作)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习作,请同学们自由读,读后回答:你觉得这篇习作写得好吗?
好在哪儿?
2.欣赏第二篇学生优秀习作。
(1)指名读习作,请大家认真倾听,看看这篇习作又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可以把给你印象深刻的内
容深深地记在脑海中。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四、美文赏读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说起美,人们往往想到大自然的美:春天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美;夏天有“小
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美;秋天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冬天有“墙
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美。然而,这些美都是众所周知的,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我们有一
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今天,我就发现了一件平凡事情中不平凡的美。
星期一,我很早就到了学校,发现教室后面的垃圾没有倒。当时班上已经来了几位同学,但我们都熟
视无睹,继续做我们自己的事。这时候,陈雨欣来了,她也看到了又脏又臭的垃圾。只见她连忙放下书包,
卷起袖子,拿起垃圾桶,跑向垃圾车。等她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了。看着她回到教室
后气定神闲地坐在座位上,跟我们一块儿读书,我不由得想道:“陈雨欣为什么不跟别人说,垃圾是她倒
的,让大家表扬她呢?”一直到了下午的班会,赵老师才把这件事告诉全班同学,同学们都向陈雨欣竖起
了大拇指。而陈雨欣呢,只是在自己的座位上淡淡地一笑。
这件事情虽小,却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陈雨欣的美和她那颗爱班级的心!
点评:小作者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他用笔记下了陈雨欣主动倒教室里的垃圾的场景,向我们刻画
了一位为班集体服务的同学形象,并带给我们启示和引导:怎样做班级的主人?
五、点石成金
师:虽说同学们都非常用心,但习作里还存在一些小缺点,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篇习作。(出示相关例
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说说这篇文章的优点有哪些,哪儿还需要改一改。
2.学生交流。
3.学生拿出练习纸修改。
4.指名评改。
六、自改展示
师:同学们,我们平时一定要重视对习作的修改。只有勤于修改习作,我们的写作兴趣才会在修改中
得到激发,写作水平才能逐步提高。现在就请同学们看着自己的习作,运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作出修
改。
1.学生自改习作。2.小组内展示自己修改后的段落。
七、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围绕观察感受分享心得。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要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本次习作讲评课,我注意把讲评和学生修改作文结合起来,拓展了习作讲评的功能,有利于学生习作综合
能力的提高。在两篇例文的赏析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同时,在交流的过
程中,我也注意倾听,善于归纳,读写结合,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最后课堂总结谈收获,引导学
生围绕观察感受分享心得,让学生学会了更多的观察方法。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祖国河山”为主题,安排了四篇精读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三首》中
的《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分别赞颂了长江的雄伟气势、西湖的迷人风采和烟波浩渺的
洞庭湖。《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映了西沙群岛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海滨小城》描绘了海滨小城的美
丽景色。《美丽的小兴安岭》不仅描绘了小兴安岭各个季节的美丽景色,而且还介绍了那里丰富的物产。
本单元习作要求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一处身边的美景,话题和要求与本单元课文紧密联系。语文园地共安
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话介绍文中的景物或场景。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望天门山》。能结合注释,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
的意思。
4.能说出由“懒洋洋、慢腾腾”等词语想象到的画面,并能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5.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6.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7.能通过看图片,写几句话。能用一段话写自己的家乡。能围绕一个意思写一篇习作。
8.摘抄课文中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阅读体会。
重点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望天门山》。
3.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难点
1.习作时能围绕一个意思写。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写作的方法,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丰富语言的积累。
《古诗三首》3 课时
《富饶的西沙群岛》2 课时
《海滨小城》2 课时
《美丽的小兴安岭》2 课时
习作:这儿真美 2 课时
语文园地 2 课时
17 古诗三首
本课由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组成。《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
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望洞庭》从月夜遥望的角度,
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下的洞庭湖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这三首诗,都描绘了
祖国的山川景色。但第一首诗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第二首诗重在写
景,抓住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借景抒情。第三首诗选择了不同于前两首诗的时间,
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写景物。
这三首古诗通俗易懂,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就能基本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诗句的含义,加上教
师的适当点拨,就能更深刻地体会诗人表达的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了。1.教师课前准备有关天门山、西湖、洞庭湖的文字、图片资料。如果有条件,制作反映课文内容的
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2.教学时要以学生的诵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注释,能用自己的话
说出诗句的意思。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5 个生字,掌握 2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
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
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注释,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重点
1.会认 5 个生字,掌握 2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
2.背诵三首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
了解古人对祖国河山的描写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师:准备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图片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3 课时
第一课时
1.初读三首诗,学习《望天门山》中的生字、词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说“两岸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等诗句的意思。
2.背诵并默写古诗,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点
掌握诗中的生字,并用自己的话说说“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等诗句的意思。
难点
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今天,我们举行一场小组背古诗比赛,看哪个小组背得最多。
(生背)
2.看来,同学们会背的古诗还真不少。今天,老师又为你们准备了三首古诗,一起来听一听,读一
读。然后说说你读完古诗后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3.播放三首诗,学生跟读。(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这三首诗都是写景的。
5.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释题。
望:看,往远处看。
天门山:今安徽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东梁山在今芜湖市,西梁山在今马鞍山市,两山隔江相对,
像天然的门户。
二、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1.生读古诗,理解诗意。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指导学生书写:断、楚、至、孤、帆。
(3)在熟读诗句的基础上,利用工具书或书中的注释,简要说说诗句的意思。
(4)圈画出自己不懂的诗句。2.合作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生相互交流,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说出自己不懂的词语、诗句,相互讨论。
三、强化诵读,感悟诗情
1.指名个别朗读,小组诵读。
2.教师示范读,课件播放并配上诗句的图象,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
(1)根据诗意,并结合课件画面,想象诗中的景色。(天门山隔江对峙,长江水浩浩荡荡,奔流而下,
被峭壁阻隔回旋激荡。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
日边驶来。)
(2)指导学生想象,感受“断、开、回、出、来”等几个动词所描绘的意境。“断”“开”这两个动词
可以让学生体会江水的声势是多么浩大,“回”可见江流回旋湍急而激荡,那气势不可阻挡。
4.把诗中所描绘的内容画出来。生画好后,让学生说一说,画了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5.评画。通过互评、师评,加深对诗的理解。全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长江两岸景色
的描绘,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体现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乐观豪迈的情感。
四、背诵默写,强化积累
1.生背诵。指名背、齐背。
2.默写《望天门山》。
(1)小组内互改。
(2)更正错误。
3.同学们还知道李白哪些描写祖国秀丽山河的古诗呢?(全班交流)
望天门山
Error!
气
势
磅
礴
第二课时
1.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诗意。2.背诵古诗。
3.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感悟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
重点
掌握诗中的生字,背诵古诗。
难点
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感悟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学生背古诗《望天门山》,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意
思。
2.默写古诗《望天门山》。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理解题意
1.《望天门山》写出了长江雄奇、壮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感。今天,呈现在我们面
前的是一泓含情的西湖水。(课件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生相互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苏轼。)
3.先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再说说题目的意思。
4.指导学生写“饮、初”这两个字。
三、自学古诗,体会诗意
1.自由读古诗,要求借助拼音读通诗句。
2.检查读诗效果,相机认识生字“亦、抹、宜”,着重指出“抹”是多音字,在诗中读“mǒ”。
3.生借助注释,简要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想象诵读,感受意境
1.引导想象:诗人坐在船上,欣赏着西湖的美景。想起了西施。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美
丽的。西湖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也都有其独特的美。因此,在诗人眼里,西湖与西子一样美。
2.说说西湖晴天与雨天不同的美。
晴天:水光潋滟,波光含情。
雨天:山色空蒙,细雨如丝。3.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教师范读、配乐读。
五、背诵古诗,比较异同
1.指名背诵,小组背、齐背。
2.出示《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学生自读这两首诗,和同桌说一说同是写景,两首诗有什
么不同。
学生相互交流感受,教师点拨引导:《望天门山》描绘的是长江的雄壮,《饮湖上初晴后雨》写的是
西湖的柔美,这两种景色美得各具特色!
饮湖上初晴后雨
Error!总相宜
第三课时
1.学会《望洞庭》一诗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说出诗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感悟意境,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3.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怀。
4.背诵《望洞庭》。
重点
学会《望洞庭》一诗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说出诗句的意思。
难点
想象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诗境,体会形象的比喻。
一、引入课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李白眼中的天门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是苏轼笔下的西湖,今天这节课我们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受另一处山水,板书《望洞庭》,指导认识“庭”
字。
二、读准古诗,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古诗,提出倾听的要求。2.自学古诗,小组交流。
要求: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借助插图、注释、字典来理解古诗大意。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难理解的字、句。
三、读好古诗,理解诗意
1.指名读诗。(读准生字“镜、未、磨、遥、银、盘”的读音,其中“磨”是多音字,在诗中读
“mó”。)
2.指导写字。
未:两横长短不一,上横短,下横长。
磨:半包围结构。
遥:注意走之的写法。
3.指名讲古诗的大意。
四、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1.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读到有所感觉时把你的手举起来。
2.品读古诗,想象画面。
(1)品读前两句诗,抓住“和”字来引导学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和”。
①你从前两句诗中读懂了什么?“和”是什么意思?
②说说你想象的画面。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想象中的洞庭湖的美,如:感受银色的光辉洒在湖面,朦胧的月光。)
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如: 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感受。(师生共同评价)
引读:秋月的清辉静静地洒在湖面,湖面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
是多么的宁静!(全班齐读)
洞庭湖被淡淡的月光笼罩,银光点点……(指名读)
小结:一个“和”字让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这首诗的“眼睛”,我们把诗的“眼睛”称作诗
眼。
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2)品读后两句诗,从形、色两方面引导学生想象洞庭山水工艺品般的画面美,进一步品味“和”。
①洞庭湖有着怎样的山,怎样的水?②想象“白银盘里一青螺”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从哪里能突出“和”。(引导感悟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巧妙。)
③指名读。(以评促读,引导学生读出韵味,逐步提升读的质量。)
④品味独特的比喻: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好像更清楚,这样改行吗? (小组交流,教师总结)
五、背诵古诗,比较异同
1.指名背诵,小组背、齐背。
2.与前两首诗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
这首诗描写的是洞庭湖的夜景。
六、积累名句,布置作业
古人称“洞庭天下水”,许许多多有名的诗人,像李白、杜甫、孟浩然都慕名而去,写下了不少经典
名篇,传诵至今,请课后搜集一些写在摘抄本上。
望洞庭
光、色——和(柔)
教学伊始,我通过小组背古诗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巩固积累学生已学的古诗。然后呈现三
首诗,给学生留下整体的印象,初步领悟三首诗的共同点。在三首诗的教学中,我始终注意到三首诗的复
习巩固、对比,将三首诗的学习变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18 富饶的西沙群岛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写景名篇,作者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句讲了西沙群岛的位置,按照“海
水”“海底”“海岛”的顺序具体形象地介绍了西沙群岛瑰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
河山的情感。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自主阅读的能力,对各种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他们也
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在多媒体世界中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西沙群岛、海底世界的图片,帮助学生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借此,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自
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9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2 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写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能
发现第五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
3.能就自己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4.能选择一幅图,写几句话描述图上的景观。
【过程与方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贯穿始终。仔细观察,勤于动笔,写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
1.会认 9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2 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难点
能选择一幅图,写几句话描述图上的景观。
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景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读课文,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 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 9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2 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
会识字写字,掌握多音字。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见过大海吗?大海通常是什么颜色?(板画大海)这是海面,这是海底,海底高低不平。如果
在大海中出现一小块四面环海的陆地,这叫什么?大的叫岛,小的叫屿,总称岛屿。如果不是一个,而是
一群,这一群岛屿叫群岛。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我国的一个著名的群岛——西沙群岛。(板书: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们想不想知道呢?
2.多媒体播放奇妙的海底世界录像。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播放完)美吗?
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补全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质疑)
2.学生自由读课文。
(1)明确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教师帮助纠正读音。
提醒读准“瑰、参”,其中“参”是个多音字,在“海参”一词中读“shēn”。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3)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来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4)你发现课文中哪个句子概括了这两方面的内容?(指名回答)
(5)出示句子: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6)这样的句子叫什么?
引导学生懂得这样的句子叫中心句。中心句可以概括整篇课文的内容。
三、整体感知第 2~5 自然段,理清顺序
师: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景和物产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 2~5 自然段,想一想:第几
自然段写海水?第几自然段写海底?第几自然段写海岛?
学生默读后回答问题。
四、探究学习第 3、4 自然段
1.我们先看看西沙群岛的海底是什么样的。
师:谁来读第 3 自然段?想想这段话共有几句,都写了海底的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这些物产的呢?我们一句一句地来学。谁来读写珊瑚的句子呢?
“绽开”的“绽”是什么意思?珊瑚还像什么?珊瑚不但很美,而且样子很多,课本上是用哪个词语
来概括的?(各种各样)
3.读写海参的句子。
“蠕动”是什么样子?
4.大龙虾是什么样的?想想哪个词能概括它的特点。
想象大龙虾那威武的样子,轻声读好写大龙虾的这句话。
5.这个自然段共有三句话。请读一读,想想这三句话写了哪三种物产。(美丽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
威武的大龙虾。)
6.有感情地朗读第 3 自然段。
7.学习第 4 自然段。
(1)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数量最多的还要数什么呀?对——是鱼。指名读第 4 自然段。
(课件展示各种鱼)你觉得海底的鱼怎么样?(海底的鱼很多,不但数量多,而且品种也多。)
(2)请默读这一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是写鱼的数量多,哪些句子是讲鱼的种类多。
(3)“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出这一带海里所有的鱼了吗?(没有,这是举例
说明。)
(4)为什么人们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真的一半水一半鱼吗?(不是,这是运用夸张
的手法来表达鱼多。)
(5)再默读这个自然段,看看哪句话可以概括这个自然段的意思。(第一句话)
五、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让学生观察。
2.师范写“浅、挺”,强调写法。3.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4.听写生字,小组内相互检查更正。
富饶的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海底{珊瑚 美丽
海参 多、懒洋洋
大龙虾 样子威武
鱼 数不清
第二课时
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能就自己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3.看图练笔。
重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难点
看图练笔。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的海底,下面请几位同学当一次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介绍。
2.学生自由介绍。
3.大家也可以考考小导游,有什么问题尽管提。例如:
(1)西沙群岛的海底有哪些物产?
(2)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二、尝试自学第 5 和第 2 自然段
1.尝试自学第 5 自然段。师:同学们小声读第 5 自然段,尝试着用学习第 3 自然段的方法学习这一自然段,看看海岛上有哪些
物产。(学生自学)
思考: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2)为什么说这里是鸟的天下?(因为这里树多、鸟多、鸟蛋多、鸟粪多。)
(3)谁来读这个自然段?我们体会一下海岛上物产的丰富。
2.自学第 2 自然段。
师:你看,西沙群岛的海底有珊瑚、海参、大龙虾和多得数不清的鱼,海岛上有海鸟,所以说西沙群
岛是富饶的。西沙群岛不仅物产丰富,而且风景优美。现在请自读第 2 自然段,看看西沙群岛的海水是什
么样的。
(1)学生自学。
(2)引导学生感受“五光十色”。
课件出示: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
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①你读到这段话时,有什么样的感觉?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
②海水真美呀!说说看,为什么这么美?(学生读)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③这么美的海水,让人一看,就觉得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三、学习第 6 自然段
师: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么可爱的地方将来会怎样呢?(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生齐读第 6 自然段。
四、拓展训练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四幅图中任选一幅,写几句话。教师提示这四幅图中分别有哪
些景物,它们在“颜色、样子、神态、动作”等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学生构思,完成练笔。
2.交流小练笔,师生评议。
五、布置作业
向亲朋好友介绍西沙群岛。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岛:鸟的天下
海水:五光十色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恰如其分的导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中去。本课
的导语设计,我从课文的内容出发,紧扣课题,结合板画向学生介绍了什么叫岛、屿、群岛,交代了西沙
群岛的地理位置,并设置悬念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所描写的环境中去,充分发挥了导语的激情作用。在第二
课时,我尝试着让学生半独立自学第 5 自然段,独立学习第 2 自然段,这都是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读懂自
然段的方法,学会运用这两种方法去阅读类似的自然段。这一训练过程是艰苦的过程,也是知识和能力内
化为学生语文素质的过程。
19 海滨小城
说起广阔,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大海。大海无边无际,碧蓝碧蓝的,非常美丽。可以想象,海边的
小城也同样美丽。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用心去体会,就会发现:美,就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海滨小
城》给我们的印象。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座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语言清新,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城的
热爱之情。文中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抓住海滨和小城的特点,描绘了这座海滨小城的景色,按不同
的方面连段成篇。
经过上一课写景课文的阅读,学生已基本掌握这类课文的学习方法,因此学起这篇课文会轻车熟路,
只需教师稍加点拨,就能发现课文的写作特点,习得方法。
在教学中,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
受,在读中体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
自主地思考问题,合作交流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11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3.能从文中找出第四至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4.能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和同学交流。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积累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对海滨小城的介绍与描绘中,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小城的热爱之情。
重点
会认 11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难点
能从文中找出第四至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字词。
2 课时
第一课时
1.检查预习情况。
2.会认 11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3.读熟课文,提炼主要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
会认 11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难点
通过质疑提炼主要问题,理清课文思路。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刚刚告别《富饶的西沙群岛》,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
家一起走进这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海滨小城。(板书课题:海滨小城)二、检查预习情况
1.在预习中,哪一自然段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就读哪一段。自由读,指名读。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教师正音,强调多音字“臂”在本课中的读音。
3.学生交流快速记忆字形的方法。
4.教师指导易写错的字。
夏:上面是“ ”,不要写成“百”。
洁:右部上边是“士”,不是“土”。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生交流自学情况。
(第 1 自然段:蔚蓝色的浩瀚的大海上,许多船只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海鸥,飘着云朵。
第 2 自然段:早晨,海面上到处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第 3 自然段:沙滩上遍地是各种各样的贝壳。捕鱼的船队归来时,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第 4 自然段: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许多树。
第 5 自然段:写小城的公园很美。
第 6 自然段:写小城的街道也美。
第 7 自然段:总结全文。)
四、理清文章思路
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滨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小城的?
讨论分析:(1~3)海滨的景色
(4~6)小城的景色
五、讲读“海滨”部分的课文
1.从这座小城看大海是什么样的?
2.这部分课文,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是怎么写的?
景物:大海、天、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沙滩、贝壳及船上的鱼、虾、蟹、海螺等。大海是蓝
色的、一望无际的,海面上有许多机帆船和军舰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云朵。
3.大海什么时候景色最美?美在哪儿?
大海在早晨的时候景色最美。因为海面上的各种景物和人们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4.海滩有什么特点?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安静
海滩上就喧闹起来→喧闹
海滨小城
海滨
(1~3)Error!
第二课时
1.学习文中写小城的部分。
2.能从文中找出第四至六自然段的关键句,借助关键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3.积累句子,并和同学交流。
重点
能从文中找出第四至六自然段的关键句,借助关键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难点
积累句子,并和同学交流。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读。
2.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写“海滨”的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两个地方?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这些
景物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二、学习“小城”部分
1.默读课文第 4~6 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了小城的哪些地方?从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小城的特点的
句子来。
(作者写了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三个地方。“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这句话概括了小
城的特点。)
2.小城的庭院有什么特点?请从第 4 自然段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庭院特点的句子来。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3.作者是怎样围绕总述句来写庭院的?
(作者围绕总述句先写树的种类多,然后列举了一些南方特有的树名,接着写桉树的香味满街,最后写
凤凰树开的花像一片片红云。)
4.总结学法:先找这个自然段的总述句,再分析作者是怎样围绕总述句具体写的,最后再有感情地
朗读这个自然段。
5.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小城公园”和“小城街道”的内容。
(“小城的公园更美”和“小城的街道也美”这两句话分别写出了这两处地方的特点。其中,写小城的
公园美,具体写了“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写
小城的街道,具体写了街道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
三、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2.学完这篇课文后,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3.课文写的是一座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是抓住了每个地方的什
么特点来写的。(由远及近。先写海滨的美,再写小城的美丽和整洁。)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在课文中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抄在积累本上和同学交流。
海滨小城
小城
(4~6){庭院 树多 热爱
公园 榕树 赞美
街道 干净 赞叹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关注学生真正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理清课文思路,分两部分学习课
文,意在给他们提示,为后面总结写法奠定基础。而在总结写法这一环节,我直接总结,教给学生方法,
为学生以后学习课文、习作指明道路。
20 美丽的小兴安岭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
感情。小兴安岭的树多,物产多,一年四季各具特色。作者在描写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时,不仅抓住了不
同季节的景物特点,而且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树木来写。作者先概括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后具体叙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最后总结。首尾呼应,紧扣题目。
学生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和《海滨小城》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学习此种类型的课文的方法,
因此再学本课就不会那么陌生了。而且,课前布置学生进行小兴安岭的资料搜集对于学生理解其特点有一
定帮助。课文的景色描写非常有特色,语句也很优美,相信学生学习起来一定会非常愉快和投入。
本文的核心内容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言生动,
用词准确。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时,可采
用创设情境法、语言描述法、美读法、对比感悟法、读写结合法等,设立“创设情境——诵读感悟——体
验学习——迁移运用”的学法步骤。运用句子的对比,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并结合生活情境指导
学生描写家乡最美的季节,实现写法的迁移、运用。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11 个生字,掌握 2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会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长句子。
3.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喜爱小兴安岭的理由。仿照本文学写家乡最美的季节。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春、夏、秋、冬”四个自然段的结构规律,学习和积累生动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积累语言。
难点
能说出喜欢小兴安岭的理由。教师:制作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课件,准备一张中国地图。
学生: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资料、图片。
2 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意。
3.品悟第 1、2 自然段,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难点
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积累词语。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 8 个词语宝宝。看,它们来了,你们认识吗?
课件出示:冰雪消融、溪水淙淙、万木葱茏、枝繁叶茂、落叶纷飞、层林尽染、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学生齐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都是描写一年四季景色的词语。)
师:对!这些都是描写景色的好词,我们比一比谁在一分钟内记得最多。你准备把这些词分别送给哪
个季节?
课件出示图片,为图配词语,帮助学生记忆。
2.激趣导入,齐读课题。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地方,春天冰雪消融、溪水淙淙,夏天万木葱茏、枝繁叶茂,秋天落叶纷飞、层
林尽染,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的北部就有这么一个美丽的
地方——小兴安岭。在那儿,你可以尽情地堆雪人,打雪仗,也许还可以和黑熊成为好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小兴安岭吧。(板书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2)指导记忆需注意的字:侧、乳、舍、临。
教师特别指出“兴”和“舍”是多音字,在黑板上标注这两个字的两种读音,并组词。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4.全班齐读课文。
三、归纳段意,整体感知
1.小组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概括自然段段意。
①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
②小兴安岭春天的美景。
③小兴安岭夏天的美景。
④小兴安岭秋天的美景。
⑤小兴安岭冬天的美景。
⑥小兴安岭是大花园,也是宝库。
四、读中感悟,品味语言
1.学习第 1 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 1 自然段: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
就像绿色的海洋。)默读第 1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
(2)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抓住“数不清”“几百里”来体会小兴安岭森林的广阔。适时出示林海图片,
让学生结合图片,理解体会小兴安岭的树木之多。从“红松、白桦、栎树……”中体会小兴安岭的树种多,
所以说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
2.学习第 2 自然段——感受春天活力之美。
(1)指导感受“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一句中,“抽出”用得准确、生动,形象
地展示出树木的活力。“雪水汇成小溪”,重点感悟“汇”字用得生动形象,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写小鹿的句子。
课件出示:“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学
生齐读)指导要点:加入动作演示,想象、体会小鹿愉快的心情。
五、回归整体,指导写字
1.请学生轻轻地合上书,看着黑板,试着用一两句话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要求会写的字,提醒学生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
4.学生书写,教师要提醒并纠正书写姿势。
5.展评书写情况。
美丽的小兴安岭
绿色的海洋 春、夏、秋、冬 大花园、宝库
第二课时
1.了解小兴安岭夏、秋、冬三个季节景色的美丽,物产的丰富,激发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大好
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喜爱小兴安岭的理由。
3.尝试仿照本文学写家乡最美的季节。
重点
了解小兴安岭夏、秋、冬三个季节景色的美丽,物产的丰富。
难点
仿照本文,选择家乡最美的一个季节,写一段话。
一、质疑导入
1.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2.过渡: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二、学习第 3~6 自然段,深入感悟
1.学习第 3 自然段——感受夏天葱茏之美。
(1)默读第 3 自然段,探究发现这段话与前一自然段在构段上的相同之处。(也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
周围的美丽景象。)
(2)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夏天草木葱茏的特点的。
第一步,品读:“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
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指导学生读好这个句子,读时注意在合适的地方停顿。
第二步,默读,圈出能表现夏天树木特点的词。
第三步,交流读后的感受。
第四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夏季树木的葱茏之美。
学生自读:“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揣摩感悟“浸”字的
好处。
2.分组自学第 4、5 自然段——感受秋冬之美。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
(1)这两个自然段的构段特点也是先写树木,再写周围美丽的景象。
(2)想象理解“献”和“刮”两个词的生动、形象。
3.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及理由。
4.学习第 6 自然段。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板书:大花园、宝库)齐读第 6 自
然段。
三、回顾课文,理清思路
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相机板书:
美
丽
的
小
兴
安
岭
{总述——绿色的海洋
分述{春 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夏 树木、浓雾、阳光、野花
秋 树木、落叶、特产、药材
冬 树木、积雪、西北风、动物
总结——大花园、宝库
四、找出规律,仿写美景
1.先说说课文开头和结尾各有什么特点。(课文开头概括了小兴安岭的特点——绿色的海洋,结尾总
结了全文,突出了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特点,首尾呼应,紧扣题目。)
2.仿照课文写一写家乡的一个季节的美景。教师巡视指导。美丽的小兴安岭
总述——绿色的海洋
分述{春 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夏 树木、浓雾、阳光、野花
秋 树木、落叶、特产、药材
冬 树木、积雪、西北风、动物
总结——大花园、宝库
教学伊始,我以 8 个词语导入,引导学生读词语,发现词语的特点,再将词语贯穿于对四季的介绍中,
学生就会在头脑中有一个整体感知。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主,设计了多种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
悟,读出感情,将小兴安岭各种景物的不同特点有感情地读出来,效果较好。同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感知
重点词语的巧妙精彩,探究课文的写作规律,并指导学生仿写家乡最美的一个季节,因为有写法借鉴,所
以学生写起来就显得非常容易了。
习作:这儿真美
花园、果园、田野、小河……我们周围有许多美丽的地方,你发现了吗?如果你发现了,就请你把身
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吧。如果你还没有发现,就赶快走出家门去看一看吧。这次习作不仅能锻炼学生对从
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的运用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在享受观察乐趣的同时提高想象力。
本单元课文中已安排有用几句话写海底的景色和仿照《美丽的小兴安岭》用一段话写家乡最美的季节
的小练笔。这种由话至段到篇的螺旋上升、层层递进的编排方式,就是指导学生扎实写作的方式。只是在
这篇习作中,要求学生试着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能围绕一个意思写,这在原有句段的基础上提高了要
求,学生写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教师的指导。
写作前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对所要写的地方的景物了然于胸,甚至可以将景物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写作特色,特别是围绕一个意思写,让学生领悟到这种方法,并运用到自己
的习作中。
【知识与技能】1.能仔细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主动运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2.能自我修改习作。
3.能和同学分享自己笔下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观察生活中的景物,在享受观察乐趣的同时提高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交流和评改的过程中丰富积累,陶冶情操。
重点
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与描写,尝试运用本单元课文中的某些写景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
难点
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师:本单元课文主要特色的课件。
学生:课前观察自己要写的地方,积累素材。
2 课时
第一课时
指导学生习作。
重点
指导学生习作的时候能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
难点
快速行文,一气呵成。一、作文前:未成曲调先有情
1.话题交流,真情相融:吹面不寒杨柳风。
师:同学们,请你们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一个美丽的地方吧。
2.学生自由交流。
3.激发情趣,游戏引路。
(1)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几个神秘、好玩的地方。(边播放西沙群岛、小兴安岭、海滨小城的录像,边
生动介绍。)
师:刚才我们去哪里观光了?(西沙群岛、小兴安岭、海滨小城)
师:对,你们觉得这些地方的风光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能具体说说吗?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指导回忆美的地方。
二、作文中:奇思妙想我能行
1.奇思妙想,开启心路:一语天然万古新。
师:同学们刚才有声有色地作了具体的介绍,真让我大开眼界。如果把它写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
受到祖国河山的美丽了!可是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
2.课件出示本组课文:柳暗花明又一村。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岛
《海滨小城》:海滨(海上、海滩)——小城(庭院、公园、街道)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3.佳作引路,指导章法:要把金针度与人。
(1)师: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个地方。(课件出示)节日里的天安门广场,是欢乐的世界,是鲜花的海洋。
来到广场中央,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这鲜花环绕的喷泉。喷泉不断地向上喷涌,喷出的水柱高达 20 多米,
直冲云霄,像银色的瀑布从天而降。那飞溅的水花,像散落的珍珠,像飞舞的轻纱,在微风中飘飘洒洒。
哗哗的水声是喷泉唱出的欢乐的歌。在大喷泉的四周还有一圈小喷泉,它们争着抢着向上跳,好像跳跃的
音符,又像绽开的花朵,美极了!
(2)师:谁能说说这段话哪里写得好?为什么好?
(3)学生讨论。
(4)教师小结:对,老师在介绍景物的时候把看到的景物的颜色、样子都说出来了,而且还用上了好词
好句,还有打比方的句子,这样就把景物说清楚、说生动了。说清楚、说生动了就能够吸引人。(板书:吸
引人——说清楚,说生动)
(5)老师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个地方。读一读下面的段落,想一想:这段话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哪些句子写得好?(课件展示佳作片段)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
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板书:围绕一个意思写)
4.快速行文,一气呵成: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请大家拿起笔来,介绍一处自己周围最美的地方。写的时候,试着运用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方法。
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习作:这儿真美
吸引人——说清楚,说生动
围绕一个意思写
第二课时
1.讲评、修改习作,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
2.能和同学交流习作。
重点
发现自己习作中的错误,领悟写景习作的方法。
难点
能和同学交流习作。
一、自我欣赏,同伴交流:大珠小珠落玉盘
1.拿出自己写好的习作,修改习作中的错别字。
2.小组交流,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小伙伴听听,让他们评价、补充。(人人发言,互评互议,教师指
导。)
3.共评共议,评选优秀习作。
(1)小组长出示评选标准。(如:词语用得精妙、介绍得精彩、围绕一个意思写、用上了本单元课文中
的词语,等等。)
(2)小组内评出写得最好的习作,小组长或本人上台读一读,介绍一下优秀习作的特点、长处。各小组汇报交流。
(3)其他小组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议一议,评一评。
二、集体会诊,创新行文:二月春风似剪刀
1.课件出示习作。
师:针对这篇习作,大家先读一读,看看这篇习作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提出修改建议。
(教师简要提示修改标准。)
2.学生发表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修改。修改后再一起读一读。
3.将习作工整地誊写在作文本上,放在展示台上展示,一起欣赏。
三、佳作展览,评选最佳:回眸一笑百媚生
1.从学生的习作中评出“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句子”“最佳段落”“最佳小作家”“最
佳小编辑”等。
2.获得最佳的作文,入选班级优秀作文集,同时可以给报刊社投稿。
四、美文赏析
这儿真美
郊外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天空是那么干净,透亮,好像一块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天上飘着朵朵白云,有时像一只只可爱的绵
羊,有时像一团团的棉花糖,有时又像翩翩起舞的蝴蝶。一群群大雁飞往远方,有时排成“一”字形,有
时排成“人”字形。
远处,有一座座大山,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山坡上,一棵棵
松树好像坚强的士兵一样,守护着大山。
近处,绿油油的草地上还有几只小白兔在跳来跳去。小河里,鱼儿在欢快地游着。它们有时在水中吐
泡泡,有时停下来,游着游着,好像发现了敌人一样,快速钻进水草里不见了。水中还有几只大螃蟹,举
着威武的大钳子,好像在比武。
啊,这儿真美啊!
点评:文章开篇点题,用“郊外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引出下文,接着具体叙述了这儿怎么美,最后
直接抒情。全文布局严谨,语言优美,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景物描写得形象、生动。
习作:这儿真美
修改习作 交流习作
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在本次习作的指导中,我首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去过的一个地方,再带领他们去西沙群岛、小兴安岭、海滨小城的视频中旅游,消
除了学生对习作的畏惧心理,为学生进行习作做好铺垫。紧接着引导学生从范文中学习写作方法,读中学
写,立竿见影。学生能够快速积累语言,活化写作技巧,感悟写作方法。
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由四个板块组成。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总结一段话中的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识字加油站——安排了两组带有“虫、鱼”偏旁的字构成的词语,会认 6 个生字。
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读 ABB 式的词语,想象画面,并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用给出的句子开
头说一段话,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日积月累——积累古诗《早发白帝城》。
学生对关键句已经有较深刻的印象,在交流中能说出自己对于关键句的感悟。用给出的句子开头说一
段话,学生了解了关键句,说起来也很容易。发现汉字的特点,学生能借助图片并结合以往学习的经验,
较快识字。读词语这一板块,学生也能迅速在眼前浮现画面。
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在“交流平台”的交流中,若有的学生无
话可说,可用举手的方式确定他们是否有些想法和已经说过的一样,激励他们在下一次的交流中,能早一
点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一板块完成后,迅速进入说一段话的板块,实现知识的迁移。“识字加油站”可放
手由学生自我完成。读词语想象画面,并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可先由教师示范引例,再指导学生写句子。
【知识与技能】
1.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试着用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2.发现汉字的特点,会认 6 个生字。
3.读词语想象画面,并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4.积累古诗《早发白帝城》。
【过程与方法】
创设交流平台,培养学生勇于表达的能力。读词语,想象画面,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背古诗,体会诗人重获自由时欢畅轻快的心情。
重点
1.选择词语写句子。
2.能用指定的句子开头,试着说一段话。
难点
背诵古诗,感悟诗情。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梳理一下本单元的学习收获,预习《早发白帝城》。
2 课时
第一课时
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试着用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重点
试着用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难点
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一、交流平台
1.出示文段,找出文段的关键句。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
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
片红云中。2.请学生找出这个语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3.结合上面的语段,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关键句的位置、作用等方面来谈。)
教师小结,板书。
关键句
位置——段首、段中、段尾
作用——表达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4.练一练。
(1)找出与关键句意思不相符的句子。
中山公园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门口有很多小摊贩在卖东西。公园里湖水清澈见底,湖里的鱼儿不时
跃出水面,惹人驻足观赏。湖底的水草婀娜多姿,像舞蹈家在翩翩起舞。微风吹来,镜子似的湖面上泛起
条条波纹。
“门口有很多小摊贩在卖东西。”这句话与风景优美这一中心词不相符。
(2)哪些句子符合关键句的意思?请打勾。
中心句:秋天的果园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①苹果羞红了脸。(√)
②高粱举起了燃烧的火把。( )
③那一串串紫葡萄,紫得那么晶莹,像一颗颗光亮的宝石。(√)
④稻谷笑弯了腰。( )
二、词句段运用
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试着说一段话。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会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来说一段话吗?
1.出示句子开头。
○车站的人可真多……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要说些什么呢?
2.学生交流要说的内容。
3.学生汇报。
4.教师总结。
围绕第一句话,要写出车站的人很多的情景。围绕第二句话,要写出夏天夜晚的景色,突出喜欢的理由。
5.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发言。
6.小组选出说得好的一名同学在班中发言。
语文园地
关键句
位置——段首、段中、段尾
作用——表达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第二课时
1.发现汉字的特点,会认 6 个生字。
2.读词语,想象画面,选择词语写句子。
3.背诵《早发白帝城》,感悟诗情。
重点
读词语,想象画面,选择词语写句子。
难点
背诵《早发白帝城》,感悟诗情。
一、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蝌蚪、飞蛾、螃蟹、鲤鱼、鲫鱼、鲨鱼”的图片及词语,指名学生互相连一连。
2.请学生观察每行加点的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这些加点的字都是形声字。
(2)第一行加点的字都含有“虫”(蝌、蚪、蛾、螃、蟹):与虫有关。(注意“虫”不是指现代科学意义
上的昆虫一类,在古代,“虫”是一个大类。)
(3)第二行加点的字都含有“鱼”(鲤、鲫、鲨):都属鱼类。
3.引导学生再说说带有“虫”“鱼”的字。4.出示卡片识字,同桌互相检查。
二、词句段运用
读词语,想象画面,并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1.出示词语。
懒洋洋 慢腾腾 颤巍巍 兴冲冲
静悄悄 空荡荡 乱糟糟 闹哄哄
2.全班齐读词语。
3.小组内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都是 ABB 式的词语;第一组与动作有关,第二组与环境有关)
4.指名说看到这些词语眼前出现的画面。
5.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妈妈出差后,我感觉家里空荡荡的。
6.学生任选词语说句子。
三、日积月累
1.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
解决。小组合作学习,汇报各自的自学情况,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2.汇报自学情况。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2)从前两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
(3)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早晨我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
了。)
(4)指导朗读前两句诗。
(5)你是怎么理解后两句诗的?
(6)这两句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3.指导朗读全诗,学生试读。
4.体会诗人的心情及诗歌意境。
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师: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下面请所有会背的同
学背给大家听听。语文园地
懒洋洋 慢腾腾 颤巍巍 兴冲冲
静悄悄 空荡荡 乱糟糟 闹哄哄
《早发白帝城》
在教学语文园地时,我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运用启发、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勇于探究的品质。在“交流平台”的教学中,我不光
注重了学生交流,还导入语段,供学生选择、判断,拓展了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日
积月累”的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检查自学情况,适时指导学生,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一个语文园地。
《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表现了
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父亲、树林和鸟》这篇课文记叙了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的故事,表
达了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带刺的朋友》记叙了一个秋天新月斜挂的夜晚,一只刺猬偷枣的故事。本
次口语交际要求学生观察身边对生活起着影响作用的“小事”,谈谈对这些“小事”的看法。习作以“我
有一个想法”为主题,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发现现象,提出改进的方法。《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自然段。
3.借助图表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4.默读课文,品读句子,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能围绕一句话,复述课文内容。
6.能用简要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能汇总小组每个同学的意见。
7.能发现生活中需要改进的问题,提出建议和解决办法。8.养成良好的摘抄习惯、书写习惯。
9.能发现句子的特点,能照样子写句子。
10.积累古诗《采莲曲》。
重点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自然段。
3.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难点
1.能围绕一句话,复述课文内容。
2.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大自然的声音》2 课时
《父亲、树林和鸟》2 课时
《带刺的朋友》2 课时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1 课时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2 课时
语文园地 2 课时
21 大自然的声音
《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
文章结构严谨,第 1 自然段概括地说明“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作为文章的总起。第 2~4 自然段均
以总分的方式构段,用拟人的手法介绍风、水、动物,引导学生继续发现课文的写作特点:围绕一句话来
写。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学生一读就能喜欢上。课文结构特点明显,易让学生继续发现“围
绕一句话来写”这一显著特点,自然就能体会课文写法的特点了。教学中要创设情境,缩短学生与文本的空间距离,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在情境中感知,体
会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进而与文本产生共鸣。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
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7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会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背诵第 2~3 自然段。
3.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试着用几句话写下自己听到的美妙声音。
【过程与方法】
完成表格,分小组说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
1.会认 7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会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背诵第 2~3 自然段。
难点
能用几句话写下自己听到的美妙声音。
教师:大自然声音的音乐,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本课字词,读课文。
2 课时
第一课时1.会认 7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整体感知,说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重点
会认 7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字。
难点
了解课文大意。
一、读词语,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
淙淙 潺潺 哗哗 唧哩哩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叽叽喳喳
2.教师引读,学生说说读这些词语时眼前出现的画面。
3.教师小结:这些都是表示声音的词语,它们都来自大自然,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聆听大自然的各种
声音。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互读,正音。
3.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4.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赛读。
三、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交流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声音。
教师相机板书:风 水 动物
师:文中写了大自然里的风、水、动物都能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有一句话总结了整篇课文的内容,
你能找出这句话吗?(指名回答)
2.齐读第 1 自然段。
3.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指导学生填写图表。4.学生交流答案。
第二个方框中填: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第三个方框中填: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5.学生交流课文写法的特点和第 2、3、4 自然段的构段方式。
6.教师总结:第 2、3、4 自然段都是围绕第 1 自然段来写的。第 2、3、4 自然段的第 1 句又是每段
的中心句。
四、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的字,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易写错的地方。
琴:下部是“今”,不要写成“令”。
器:不要把点漏写了。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大自然的声音
风 水 动物
第二课时
1.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2.背诵第 2~3 自然段。
3.试着用几句话写下自己听到的美妙声音。
重点
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背诵第 2~3 自然段。
难点
试着用几句话写下自己听到的美妙声音。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交了一个新朋友——大自然,他的家族里有好多无师自通的音乐家和歌手。今天,他
想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场特殊的音乐会,你们想去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不过,大自然说,要去参加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出示由生字所组成的词
卡),认识他们吗?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分小组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课文中描写声音的短语,想想自己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声音。
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 雄伟的乐曲
充满力量的声音 热闹的音乐会
轻快的山中小曲 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4.学生交流,全班汇报。
二、入境想象,美读感悟
1.默读课文第 2~4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
2.学生默读课文后指名回答。
学生说出“风、水、动物”的声音,教师相机板书。
3.关于风的声音(大胆想象,美读悟妙)。
(1)师:那让我们先去听听风之曲吧!“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你
们听……
(2)播放手风琴变奏曲,教师根据节奏的变换范读相关句子,让学生在音乐的变换中体会微风和狂风带
给人的不同感受。
(3)出示相关句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
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4)指名读,提醒学生读时注意将微风的轻柔读得轻、缓,将狂风的雄伟读得急、猛,感受风声的美妙。
(5)男女生合作读(女生读“微风”部分,男生读“狂风”部分),教师适时用手势划出朗读的节奏和声
音的高低起伏。
(6)同学们读得真好,让我们聆听了音乐会上的风之曲。
(7)教师小结:风真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呀!既能演奏舒缓的微风曲,又能合奏出雄浑的狂风曲,大自
然的风声原来如此美妙。
(8)学生熟读第 2 自然段,尝试背诵。
4.关于水的声音(直观感知,美读悟趣)。
师:还有谁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在书上找一找,自己读一读。
(1)指名回答,为什么这样说呢?出示相关句子: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
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①“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声音多好听啊!水也能演奏,真是趣事。像这些描写事物声音的词
叫“象声词”。想象一下,小雨滴落在不同的地方还会发出什么声音?你能不能也说几个?(噼噼啪啪……)
②同学们说的这些词真形象,如果把它们补充到课文中去,小雨滴这敲敲打打的音乐会,会更加有
趣、热闹吧!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指名读,指导读好“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不同音效。
(2)教师引导:小雨滴不仅会演奏,还会唱歌。
出示相关句子: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
大海哗哗,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①指名读,其他学生思考:是什么让小小的雨滴拥有那么大的力量,可以唱出“大合唱”?一滴小雨
滴能做到吗?
②师生分小组合作朗读。第 1 组读小溪,第 2 组读河流,第 3、4 组读大海,老师读最后一句话。(通
过体会“淙淙、潺潺、哗哗”来感受水声变化的美妙。)
③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水之乐曲的美妙。想象小雨滴“汇聚”起来(小溪→河流→大海)的美妙经历。
(体会不同水声的特点。)
(3)小雨滴又会演奏,又会唱歌,可真了不起!让咱们一起随着小雨滴的伴奏唱歌吧!(全班配乐读第 3
自然段)
(4)你们喜欢这个自然段吗?喜欢就试着背一背吧!
(5)学生试背。
5.关于动物的声音(角色体验,美读悟乐)。
(1)教师导语:听到了风之曲、水之歌,动物们也不甘示弱,来到音乐会上一展歌喉。
(2)齐读第 4 自然段。谁想当这些小动物,来演一演。学生模仿出相应动物的叫声。大自然中,还会有
哪些动物的叫声?看谁敢挑战难关,说说像课文中这样的词,学着叫一叫。
(3)情境互动。师:小鸟(小虫、青蛙),你在唱什么呀?出示句子“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
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教师范读句子。
(4)指名读,同桌轮读,小组赛读。
三、回归全文,积累语言
师: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让我们全身心地走进大自然,静心聆听这场天籁之声的音乐会。全班有
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
1.出示课后“阅读链接”《瀑布》。
2.指名读。
3.学生交流诗中瀑布的特点及诗的写作特点。教师相机指导。
瀑布的特点——声音大、雄伟写作特点——由远及近的顺序、比喻的手法
4.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四、想象拓展,课外练笔
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当你走进大自然,用心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音时,你就会发现大自然的神奇。
请把自己听到过的“美妙的声音”用几句话写下来,再和同学交流吧。
大自然的声音
Error!美
妙
本课导入别出心裁,我将文中表示声音的词语挑出来,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自然导入本课学
习。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旨在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
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学生的想象在美读中飞扬。学习此课,学生感受到
了风、水、动物在大自然中形成的美妙声音,并学习模拟这些声音,学习兴趣较为浓厚。
22 父亲、树林和鸟
本文通过写“我”和父亲在树林里的对话,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深深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父亲、树林和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课题便能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而三年级的孩子都有质疑、解疑
的追求,在读父子的对话,深深理解父子的对话中,学生会不断产生疑问:为什么没有鸟飞,没有鸟叫,
父亲却知道林中有鸟……所有的疑问都将激励着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言学习中去,同时感受到人鸟亲如
一家。
运用情境导入法、媒体辅助法、读思议结合法等方法教学。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方式
进行学习。在反复诵读中用心体味,就会对文本产生更多更深的感受。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13 个字,掌握重点词语。2.默读课文,领悟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简单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
并选择句子摘抄。
3.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2.在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情趣的基础上,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理知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爱,激发爱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
1.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13 个字。
2.默读课文,体会父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
1.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的含义。
教师:课件,图片(父亲、树林、鸟)。
学生:课前预习,搜集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息资料。
2 课时
第一课时
1.识字写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重点
识字写字。难点
了解课文大意。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有鸟叫声的音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根据学生的回答贴上鸟图。
2.课件展示图片,明确“家”的概念,问:“你们知道小鸟的家在哪儿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贴上
树林图。(板书:树林和鸟)
让学生用“我喜欢鸟儿,因为——”来说一句话。(贴上父亲图)
3.继续板书课题(父亲),全班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先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带生字的新词,并借助拼音自主认
识生字,强调鼻音和边音。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学生反馈:课文共 22 个自然段。课件出示生词:黎明、喃喃、凝神静气、舒畅、一瞬间、猎人。
3.随机指名学生起来当小老师带读词语。
强调:黎(边音)、凝(鼻音)、猎(边音)。
4.课件展示顺口溜,让学生猜字。
(1)十对十,日对月。(朝)
(2)雨天做家务。(雾)
(3)月亮在旁边。(膀)
5.教师范写要求会写的字,学生书空。
6.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临写。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齐读课文。
(1)先让学生说说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这篇课文呢。(快乐、喜欢)
(2)学生带着快乐和喜欢的感情来齐读课文,并在文中找到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句子。
2.反馈并指导朗读中心句。
(1)学生反馈信息,课件展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①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哪两个词最能体现父亲喜欢的感情呢?(最,一生。)
③那么谁能把父亲如此喜欢树林和鸟的感情读出来呢?(指名读)
④全班再一起读一读。
父亲、树林和鸟
父亲喜爱树林和鸟 最 一生
第二课时
1.品读课文,感悟父亲对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的含义。
重点
品读课文,感悟父亲对鸟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深爱。
难点
1.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的含义。
2.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一、复习导入
1.制作生字卡片,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相应的字卡。
2.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3.齐读课文。
二、精读感悟,体会思想感情
1.学习第 1 自然段。指名读、齐读第 1 自然段: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2.望鸟、闻鸟(仔细观察)。
(1)你能在课文中的第 2~8 自然段里找出相关句子来说明父亲是用心地闻、仔细地观察的吗?(自由读第 2~8 自然段,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
(2)学生汇报,师相机指导。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从“幽深的
雾蒙蒙的”体会到树林里什么都看不到,但在如此难以辨认的环境下,父亲依然能发现鸟的踪迹,突显出
他对鸟的熟悉。从“望了又望、闻了又闻”体会到父亲在仔细地看、用心地闻。(个别读)
“我茫茫然地望着……兀立的父亲。”指导朗读,体会父亲静静地用心地闻、仔细地观察。(个别读)
随机指导理解:凝神静气。
“像树一般兀立的”可以看出父亲与树林融为一体的情景。
(3)齐读这两句话。
(4)一旁茫茫然的我,这时心里会想什么?请一位同学来扮演父亲,指导读父亲说的话,体会父亲用心
爱护鸟的感情以及父亲对鸟的熟悉。(幻灯片出示第 3~8 自然段中父亲的话,师生合作读,板书:看叶知
鸟 )
(5)父亲这么仔细地观察,连说话的语气都是轻轻的,他是多么爱鸟、多么呵护鸟呀,可以看出:父亲
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3.体味鸟味(父亲对鸟味有深刻的了解)。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 9~14 自然段。
(2)出示句子: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指导理解“浓浓的苦苦的”是谁的味道?(草木的味道。)
师:为什么作者只闻到草木的味道?
学生交流。
(3)齐读: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指导认识“喙”。
(4)鸟特有的气味,容易闻到吗?那怎样才能闻到?(全班交流)(板书:闻鸟有味)
4.知鸟。
师:父亲的判断正确吗?
(1)学生读第 15~18 自然段。
(2)学生交流。(相机板书:知其快活)
5.父亲对鸟有更深入的了解。
(1)父亲对鸟还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
(2)请听师配乐读第 19~22 自然段。
“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指导朗读句子,体会“快活”,并用“快活”来说
一句话。你们还听出了父亲对鸟的什么?(担心)(板书:怕其受害)
(3)听了父亲的一番话,此时,“我”的心情如何?(指名回答)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5)学生探究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
(6)教师总结:父亲如此了解鸟儿,却不伤害鸟儿,而是那么喜爱鸟儿,所以“我”为父亲感到骄傲。
三、总结升华,再现父亲的形象
师:文中的父亲对鸟的了解如此至深,那么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大家判断下面的说法,并说说
自己的理由。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
◇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
◇父亲很善于观察。
◇父亲热爱自然。
◇父亲曾经是个猎人。
1.学生独立思考。
2.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明理导行
1.教师总结:蓝天和树林是小鸟最好的家,人类是小鸟最好的朋友,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像父亲那
样爱树林、爱鸟,每一个人都向可爱的动物们多奉献一点爱心,那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的美好!
2.同学们,我们也像父亲那样爱鸟、爱树林,好吗?请同学们观察鸟儿,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
下来。
父亲、树林和鸟
Error!父亲深爱鸟和大自然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我们了解到“父亲知鸟”“父亲爱鸟”。
阅读本文,我们能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
感悟。同时,我多次让学生合作讨论学习,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快乐中
学习。
23 带刺的朋友本文记叙了一个秋天新月斜挂的夜晚,一只刺猬偷枣的故事。文章语言生动、明快,条理清楚,用词
准确,特别是描写刺猬偷枣的过程,把刺猬的机灵、敏捷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的本事高明,表
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一颗热爱小动物的心,天生和动物有亲密感。学习这篇课文,他们会有浓厚的
兴趣,会跟随作者一起去“抓”那个偷红枣的小偷,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语文学习不仅要抓住语言文字来理解文章内容,而且要紧扣语言文字来体验和感悟,在阅读中走进文
本。本课教学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刺猬的喜爱
之情。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10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2 个字,掌握本课的重点词语。
2.朗读课文,能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文中生动的语言。
4.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运用“读、议、思”等多种学习方式体会“我”对刺猬的喜爱与钦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刺猬偷枣这件事中体会刺猬的本事高明,激发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重点
1.会认 10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2 个字,会写重点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从刺猬偷枣中体会刺猬的本事高明。
难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教师:课件。
学生:了解刺猬的相关知识。
2 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 10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2 个字,掌握本课的重点词语。
2.朗读课文,找出刺猬偷枣的部分。
重点
会认 10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2 个字,掌握本课的重点词语。
难点
朗读课文,找出刺猬偷枣的部分。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是秋天,是瓜果成熟、收获的季节,瞧,图上画着什么呀?
1.出示《秋枣》图,学生说图意,师引导学生用上动词“挂满”,数量词“一颗颗”来体现红枣的多。
师:枣儿长得可真好!你们想不想摘一些来尝一尝?这不,咱们有位带刺的朋友就迫不及待,抢先行
动了。
2.教师板书:带刺的朋友。
3.出示刺猬图和词语“刺猬”。
师:它是谁呀?它和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有什么关系呢?
4.学生交流。
二、整体感知
1.打开书,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读书要求:字字响亮,句句通顺。
2.学习字词。刺 枣树 一颗 眼馋 惊讶 猜测
监视 逐 扎 聪明 忽然 圆乎乎
暗暗 伸出 匆匆 水沟 偷枣 追到
缓慢 弯腰 恍然大悟
3.同桌相互交流。
4.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读词语,教师正音,重点指出“扎”是个多音字,在文中读 zhā。
(2)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关于刺猬的什么事?(偷枣)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共同点评。
三、朗读刺猬偷枣的段落
1.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部分,做上记号。
2.全班交流。
◇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
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
◇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3.同桌互读。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交流记字的方法。
2.教师着重指导“刺、枣、忽、匆、腰”的写法。
(1)注意“刺”与“枣”的写法。
(2)“忽”的上部与“匆”字要区分开来。
(3)“腰”右部上边是“ ”,不要写成“西”。
3.词语练习。
(1)用“刺、枣、颗、忽、暗、伸、匆、沟、聪、偷、追、腰”做扩词游戏。
(2)教师提供词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4.学生书写生字,师提示:注意根据字的间架结构合理安排书写。
五、课堂练习
1.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新词。
带刺的朋友
刺猬偷枣
第二课时
1.品读课文,体会文中生动的语言。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3.从作者对刺猬不同的称呼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2.品读课文,体会文中生动的语言。
难点
从作者对刺猬不同的称呼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2.回顾课文内容。
“带刺的朋友”是指__________,课文写了它________________的事。
二、再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习第 1 自然段。
(1)那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样的枣呢?我们一起来看第 1 自然段。
(2)指名读。(多媒体出示: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这枣多么诱人啊,真让人眼馋,怪不得会引来刺猬偷枣儿。
2.学习第 2~11 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 2~11 自然段,画出一句概括介绍刺猬偷枣本领的句子。
(2)出示: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师: “高明”是什么意思?小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在哪儿?请你们再读读课文第 2~11 自然段,边
读边思考,哪些语句最能让你感觉到小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用波浪线画出来。
(3)学习重点语句。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
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
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①轻声读读这些句子,任意选择一句,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②学生对上面的句子进行交流,体会其生动性。
③边读边找出描写小刺猬动作的词,在下面画上小圆圈。(生画,交流)
④板书:爬 归拢 打滚 驮 跑
⑤教师小结:正是作者注意仔细观察,抓住小刺猬的动作进行描写,才能让大家如同亲眼所见小刺猬
偷枣那精彩的场面。
⑥齐读第 11 自然段。
理解“钦佩”(赞扬、佩服),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谁能用钦佩的语气来夸夸这只小刺猬呢?(指名读)
3.学习第 12 自然段。
自由读第 12 自然段,思考:
(1)作者的好奇心是什么?他找到刺猬住的地方了吗?
(2)“小刺猬已经没了踪影”说明了什么?(小刺猬动作迅速)
4.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
(1)找出文中作者对小刺猬的称呼。
(2)指名学生回答。
(那个东西 那个家伙 小东西)
师:从不同的称呼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起初作者不知道偷枣的是刺猬,称“那个东西”,作者当时心里是有些讨厌的;当称“那个家伙”时,
作者心中有了温情;当作者钦佩刺猬时,内心已油然而生对它的喜爱之情,所以称它为“小东西”。尽管刺猬偷走了红枣,但它的可爱、本事高明却深深地留在了作者的心中。
三、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总结全文
师:偷枣的小刺猬可真可爱。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话讲讲小刺猬偷枣的过程吗?
1.出示开头: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
2.学生默读小刺猬偷枣的部分。
3.指导学生讲:除了用口头语言外,还可以借助一些肢体语言。
4.学生试讲,全班评价。
5.教师总结。
同学们,从大家的讲演中,我看到了作者笔下的那只偷枣的小刺猬,我还想看到更多的可爱的小刺
猬,你们想吗?今天,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一篇散文《带刺的朋友》, 这篇文章里,除了有我们今天学到的
这只偷枣的小刺猬,还有这只小刺猬一家的很多故事。请你们课后找来读一读,然后再和同学们交流你对
小刺猬又有了哪些新的印象。
带刺的朋友
刺猬(钦佩、喜爱)
爬 归拢 打滚 驮 跑
偷枣高明
本课教学,导入环节的看图说话,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引导学生学习了课文的第 1 自
然段,与课文有了初次的接触。第一课时对刺猬偷枣语段的标识、朗读,为第二课时用自己的话讲刺猬偷
枣的过程做了铺垫,让学生在反复记忆中熟悉刺猬偷枣的过程,不断加深印象,从而体会生动的语言。课
文结束时的散文推荐,促使学生的兴趣不因一堂课戛然而止,引领他们去更广阔的书中打开视野,积累语
言。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身边的‘小事’”。引导学生观察四幅图画,让学生发现身边类似的“小
事”,知道哪些是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哪些是不文明行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年级的学生已有分辨能力,能分清哪些是不文明的行为,哪些是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他们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发现生活中的种种“小事”,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归纳汇总时,如何尽可能
反映每个人的想法,这是本次口语交际的难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达成。
除了教材中所给的图片,课堂上教师要多出示一些贴近生活的“小事”的图片,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
教学,不过多地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而是让学生自由交流、讨论。
【知识与技能】
1.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不文明或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汇总小组意见时,能综合考虑并尽量反映每位组员的意见。
【过程与方法】
出示较多的图片,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和明
辨是非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讲文明的公民。
重点
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不文明或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难点
汇总小组意见时,能综合考虑并尽量反映每位组员的意见。
教师:生活中文明和不文明的行为的图片,几张白纸、奖状。
学生:观察身边的“小事”。
1 课时
一、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师:今天老师在来学校的公交车上,看到了感人的一幕,一位老人上车后,车上好几个人纷纷让座。你们对这件事怎么看?
1.学生发表看法。
师: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小事”,通过这样的小事,我们能感受到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谈
谈身边的“小事”。
2.板书课题:身边的“小事”。
二、细看插图,说出图意
1.出示文中四幅插图。
师:同学们,请仔细看这四幅图,说说图中有什么,并发表自己对这些行为的看法。
2.学生分组交流。
3.指名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评价。
图一:进门时,让别人先走
图二:在公园里清理动物的粪便
图三:排队上公共汽车时,有人插队
图四:在旅游景点,有人为了拍照爬到树上,有人在墙上乱涂乱画
三、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1.老师为每个小组发一张白纸。
2.出示要求。
◆小组内每位同学都说一说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并用简要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小组长汇总小组成员的看法。(相机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尽可能汇总小组同学的看法,师小结)
3.小组交流,教师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时给予点拨指导。
四、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1.小组长汇报小组的看法。
2.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通顺、说连贯。
3.小组长发言时,其余小组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意见。
五、交际范例
丁一凡:我曾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两个小男孩用书包砸向同一个座位,并为了座位争吵了起来。我认
为他们的行为不对,我们要学会礼让。
尹娇娇:昨天,我看见盲人道上停满了自行车,一位中年妇女默默地将自行车移到空旷的位置。我觉
得大家都要向她学习,因为文明要从小事做起。
邓丽英:上个星期,我看见一群小男孩在草坪上兴奋地踢足球。旁边有一个男孩用手轻轻的抚摸小草,将其他男孩踩倒的小草扶正。“对不起。”男孩喃喃道。这个小男孩的行为令我感动,我们要爱护花草,保
护环境。
六、评选优秀学生,颁发奖状
从小组中评出“最佳表达奖”获得者,颁发奖状。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不文明:插队、爬树、乱涂乱画
文明:让别人先走、清理动物粪便
在这个口语交际的教学中,我注重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思想碰撞思想,指导学生把学习与生活实践
结合起来,既动手又动脑、动心、动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指导学生发现,
如此日积月累地进行教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必然会逐步提高。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发现这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解
决办法,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美好。这次习作就是以“我有一个想法”为主题,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发
现现象,把改进的办法或建议写下来。
三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有敏锐的观察力,并能对自己关注的现象或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但
是要让他们有条理地写下自己对现象的想法及建议,还需要老师有步骤地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写作教学这样建议: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
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所以,在本次习作中,要减少对学生
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教师要给予学生赏识,对学生习作中提出的可行建议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想法给生活带来的改变,从而将学校课堂变成社会课堂。
【知识与技能】
1.能清楚地写下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并能说说自己的想法。
2.能主动用书面的方式与别人交流想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发现,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的习惯。习作完成后,读给同学听,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关注生活,有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愿望。
重点
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现象或问题,并能写出自己的建议或想法。
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佳作,培养学生倾听和发现美的能力。
教师:例文,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
2 课时
第一课时
1.能发现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
2.能写清楚现象和自己的想法。
重点
能发现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
难点
能写清楚自己的建议或想法。
一、承前启后,激情导入
师:上节课,同学们用一双慧眼发现身边的“小事”,用一张巧嘴说出的“小事”不小,你们都是社会合格的小公民。那么这节课,我们再来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1.课件出示图片。
2.指名学生说说从这些图片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边开车边玩手机、踩草坪)
师:这是不是我们平常生活中就会看到的现象呢?看到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想法?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想法。
3.教师板书:我有一个想法。
二、确定内容,探究写法
1.相互讨论,确定内容。
师:请大家翻开书本,听老师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们这节课的习作主题是什么?
2.师读: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问题引起了你的关注?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想法?从自己发现的或同
学列举的现象中选择一个写一写。
3.学生交流本次习作的主题。
4.教师小结,并板书。
生活中自己关注的一个现象或问题及对此现象的想法。
5.全班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材料。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收集了一些材料,现在请大家把各自收集的材料向全班同学说一说。如果有的同
学没有收集,请拿出笔,记下其他同学说的现象或问题,作为自己的习作内容。
6.典型引路,探究写法。
师:同学们都有了想写的内容,那么该怎样写呢?请大家自由读一读方框中的语段,想一想,这些语
段给了你哪些启示?
(1)学生自读。
(2)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交流。
(现象、想法、建议)
(3)教师总结。
第一语段
现象:爱玩手机的人特别多。爷爷生日那天,大家都忙着玩手机,很少一起聊天;我爸爸下班后也一
直玩手机,我叫他他都不理我。想法:过于沉迷手机会影响与别人的交往。
建议:我们不应该总是玩手机,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关心身边的人。
第二语段
想法:我们班能不能开辟一个植物角呢?
建议:我们可以在植物角养花种草,或是种花生、种豆子,还可以根据时节的变化更换不同的植物。
三、行笔成文,相机辅导
1.师:从同学们的表情和眼神中,老师已经知道大家都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不过在写之前,
老师还有两个提示。(出示提示)
□把现象和想法写清楚。
□如果有改进的办法或建议,也要写下来。
2.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生活中自己关注的一个现象或问题及对此现象的想法第二课时
1.学会欣赏佳作,培养倾听和发现美的能力。
2.学会修改习作,养成互批互改的习惯。
重点
学会欣赏佳作,培养倾听和发现美的能力。
难点
学会修改习作,养成互批互改的习惯。
一、引入课题,明确评改方法
1.师:上节习作课,大家写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你们还记得习作要求吗?
出示:
习作要求:写清楚现象、想法、建议2.师:这节习作课,我们要进行习作评改(大屏幕显示“习作评改”),希望大家在评改习作的过程中,
能体验到我们的发现给生活带来的好处。
板书:习作评改
3.师:评改习作,你有哪些好方法?
生谈自己评改习作的好方法:评改习作前,要先认真默读,边读边把错字、好词好句找出来,用评
改符号进行标注。评改时,还要认真思考,好的句段可进行眉批,不足的地方予以修改,最后写上评语。
师板书:
评改方法:读—找—评—思(改)
二、互评互改,共同探究
1.师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互评习作,老师希望每位同学都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小老师”。
2.大屏幕出示“习作修改符号”,要求学生规范使用。
3.大屏幕出示“习作评改标准”,要求学生小声读、记忆。
4.师提示评改过程:请用心听评改要求,提前评改完的同学多看几遍习作后,先同桌交流,然后在
小组内进行交流。
交流内容:推荐有进步的、优秀的习作,如有需要改进的片段大家共同商议,拿出解决方案。如需要
老师帮助的地方,可找老师帮忙。
5.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欣赏的眼光互评习作。
6.生按照要求互评习作,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交流评改成果
1.小组内的同学两两组合,互相读,请听的同学说一说他是否明白你的想法,再问问他对这个问题
的看法,对你所提出的建议是否认可。
2.指名在小组内推荐优秀习作和有进步的习作。
师:你从别人的习作中学到了什么?
3.生说一说。
四、佳作赏析
我有一个想法
最近我一直在想,玩电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家长们认为我们玩电脑害处多多:会伤害眼睛、会沉迷于游戏、会耽误学习……可是不玩电脑,我们
就不会在 QQ 群里事先了解班级的事情,不能和远在千里之外的同学、朋友视频聊天,沟通感情,也不能
及时获知和了解时事新闻……这样,我们的思维会被限制,所以,我认为家长们不应该禁止我们玩电脑,
但是可以规定我们玩电脑的时间和内容。比如,让我们只能在周六、周日玩电脑,而且每次不能超过 3 小
时,玩电脑的内容主要以了解时事新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为主。点评:小作者留心观察,善于思考,通过列举家长对“我们”玩电脑的看法及电脑带给“我们”的益
处,围绕小学生玩电脑这一现象写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想法贴近生活,建议合理可行。
五、课堂总结
这节习作评改课,同学们在交流、评改中发现了自己的习作和他人的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也了解
到更多好的建议。老师会将这些建议收集起来并传达出去,希望大家的建议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习作评改
评改方法:读—找—评—思(改)
本次习作其实是学生接触社会的一堂过渡课,借助习作桥梁,引导学生将目光由课堂转向社会,实现
语文的现实价值。课前我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课中我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性,对于观察
不得法的学生,我提醒他们可以听取别的同学的发言,从中选择一个现象或问题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
我将学生提出的切实可行的建议通过适当的方式传达出去,让学生感受到参与的成功,启示他们,大家同
为社会的一部分,都有责任为创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语文园地
本次语文园地由四个板块组成。“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从四个小朋友的交流中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
法,并能将自己的想法与全班同学分享。“词句段运用”包括指导学生感知“得”字句的结构和运用方式,
以及读句子,发现句子的特点,并续说句子。“书写提示”继续引导学生用硬笔写好汉字。“日积月累”安
排了王昌龄的一首古诗《采莲曲》,引导学生积累赏析。
三年级的学生喜欢摘抄,对摘抄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得”字在句子中的运用,学生不是很了解,
需要教师的指导。另外,三年级的学生理解古诗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点拨。
交流平台——教师事先安排学生带上积累本,在课堂上展示摘抄的成果。
词句段运用——通过多读感悟句子的特点;通过示例,习得句子的写法。
书写提示——展示优秀作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日积月累——朗读感悟诗意,从而背诵古诗。【知识与技能】
1.能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学会摘抄。
2.会正确写“得”字句。
3.读句子,发现句子的特点。
4.能了解撇和捺的书写要点,写好 8 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5.背诵古诗《采莲曲》。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指导学生摘抄的方法。
2.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诗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热爱古诗的情感。
重点
发现“得”字句的特点,会写“得”字句。
难点
读句子,借助加点的词语,发现句子的特点。
教师:课件。
学生:摘抄本。
2 课时
第一课时
1.指导学生学会摘抄。
2.理解诗意,背诵古诗《采莲曲》。重点
知道怎样摘抄,摘抄些什么。
难点
感悟诗意,想象古诗描写的画面,背诵古诗。
一、交流平台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讲述:徐特立爷爷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毛主席的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他教孙女禹强
读书的故事。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作文,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文章,老师总是说内容枯燥,词汇贫乏,她心
里非常着急。
徐特立爷爷知道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书。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
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
于是,禹强就下功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只要能找到的,就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
作文,进步却不大。
徐爷爷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要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
想一想书上有哪些好的词语、好的句子、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还要把它们摘抄下来,记在心里。”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是带上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不久,她的作文
成绩果然提高了。
师:看来,摘抄能帮助我们提高习作水平,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摘抄。(板书课题)
2.阅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习得方法。
(1)学生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看看能读懂什么。
(2)指名读四位小朋友交流的句子,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教师随机点拨。
(4)总结摘抄方法。
摘抄好词佳句;归类摘抄;写下感受,把特别喜欢的语句背下来;注明出处。
3.列举实例,指导摘抄。
(1)出示词语。
五颜六色、美丽、争奇斗艳、漂亮。师:这几个词语都是描写花的,你会摘抄哪个?为什么?(指名回答)
(2)出示句子。
冬天,雪花似银蝶在空中飘舞。
树上积满了白雪。
师:这两句都是描写雪的句子,你会摘抄哪一个?为什么?(小组内交流)
(3)通过上面的例子,你知道摘抄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吗?
师:摘抄要选择生动的词语、优美的句子。
4.展示交流,练习摘抄。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摘抄本。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摘抄的词句、段落,再说说为什么摘抄这些内容。(教师适当提示:可归类
摘抄。)
(2)师生评议。
二、日积月累
1.激趣导入,解题明意。
出示谜语:一个小姑娘,住在水池塘,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指名学生猜)
师:同学们,每到春末夏初之际,荷塘里,荷叶绿了;到了盛夏时节,荷花红了,一个个嫩绿的莲蓬
露出了它们的小脑袋。等莲蓬成熟后,采莲的姑娘们就会穿着漂亮的裙子,摇着小船,来到荷塘采摘莲蓬。
这美妙的景象让唐代诗人王昌龄都陶醉了,于是他用一首诗写下了这一场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王昌
龄的这首诗——《采莲曲》吧。
2.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3.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致意思。
4.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5.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诵。
6.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荷花的优美诗句?(学生交流汇报)
7.摘抄这首诗中自己喜欢的诗句。
语文园地
摘抄{好处 可以丰富知识、对习作有帮助
方法{摘抄好词佳句
归类摘抄
写下感受,把特别喜欢的语句背下来
注明出处第二课时
1.知道“得”字句的特点,会写“得”字句。
2.读句子,借助加点词语,发现句子的特点。
3.知道撇、捺的书写要点,写好 8 个带有撇、捺笔画的字。
重点
知道“得”字句的特点,会写“得”字句。
难点
读句子,借助加点词语,发现句子的特点。
一、词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想象句子描写的情形,然后照样子写句子。
1.出示句子。
◆小家伙摔得还挺重。
◆王老师急得直跺脚。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妈妈累得________。
◆________得________。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总结。
“得”字及后面的内容能让被描述的情形更加具体生动。
4.学生将句子补充完整。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二)读句子,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1.出示文中的两个句子,全班齐读。
2.学生交流发现。(前面句子结尾的词语与后面句子开头的词语一样)
3.教师举例将句子往下说。
弯弯的小桥下面是清清的河水,清清的河水里有一群爱游戏的小鱼。
4.学生尝试说句子。
5.出示例句,引导学生说。
◎蓝蓝的天空下面是青青的草原,__________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蜜蜂装点着美丽的花儿,______________上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书写提示
1.出示汉字:父、及、英、柔、蒙、奏、雾、翅。
2.指导学生发现这些字中都含有哪两个笔画。(撇和捺)
3.讲解“撇”“捺”的书写要领。
4.老师示范书写一个字,指名说笔画名称。
5.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撇、捺”有什么特点。(写得舒展)
6.学生练写。
7.展示评讲。
语文园地
父 及 英 柔 蒙 奏 雾 翅
语文园地是学生自我学习和展示的特色平台,同时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交流平台”的学习中,我
以一则名人小故事导入,不但让学生信服摘抄对写作的影响,而且激发了学生摘抄的兴趣。再通过具体实
例,使学生知道怎样摘抄,摘抄些什么,指导了学生课外摘抄的方法。对于“词句段运用”,我给出例句,
只略作提示,放手由学生独立完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司马光》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
静、肯动脑筋的品质。《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在同学们鼓励的掌声中变得自信的故事。《灰
雀》讲述了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手术台就是阵地》讲的是加拿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
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斗中,以手术台为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坚持为伤员做手术,
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的动人故事。本次口语交际意在让学生学会请教。习作的主题是“那次玩得真高
兴”,引导学生将自己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经历写下来。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
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能尝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能转换人称复述故事片段。
4.感知文言文和其他课文的不同,能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背诵文言文。
5.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6.在生活中遇到不好解决的问题时懂得向别人请教。
7.积累名言警句,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
重点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司马光》1 课时
《掌声》2 课时
《灰雀》2 课时
《手术台就是阵地》1 课时
口语交际:请教 1 课时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 2 课时
语文园地 2 课时24 司 马 光
《司马光》是一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肯动脑筋的品质。
文言文离我们生活的年代较远,三年级的学生从未接触过文言文,学起课文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
个故事他们都听说过,有助于他们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课文简短,一旦读熟,理解、背诵起来就
很容易了。
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古人有“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因此本课教学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小组赛读、指名读、“开
火车”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熟读背诵。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7 个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能自己讲一讲这个故事。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等多种途径来理解词句的意思,生生、师生互动交流,理解课文,掌握学习文
言文的一般方法。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古代传统文化形式的精美和内容的丰富,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重点
1.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7 个字。
2.学会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难点
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文言文的有关知识,预习课文。
1 课时
一、图片导入
1.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师:看到大屏幕上的这幅图,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学生交流)
师:这个故事最早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录在我国元代的一本历史书——《宋史》里面。
2.板书:司马光。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教师相机提示学生,司马是姓,光是名)
师:同学们在课前进行了预习,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到了不少资料吧!那么你们了解到了我们即将
学习的这篇课文的哪些知识?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介绍文言文的相关知识。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的预习完成得非常棒。现在,请打开课本,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教师先用较
慢的速度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教师再用正常的速度范读课文,读出停顿,学生跟读,读流利。
3.看大屏幕,把本课生字读一读,每个生字读两遍。
4.生字解决了,谁能把这篇古文给大家读一读?(抽读)
师:请其他同学注意听,如果他有什么地方读得不够好,等会儿提提意见。(学生点评)
5.现在读的感觉和刚开始读的感觉不一样了吧,古文就是要慢慢读,反复读,才能读出味道来!再
试试……(齐读)
三、理解课文
1.学习“群儿戏于庭”。(课件出示:群儿戏于庭)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司马光小时候)大家是怎么知道的?(“儿”是“小孩子”的意思)
(2)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引导翻译词句,并点击出示单字解释)
生:事情发生的地点(院子里)。
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庭)大家找到这个字了吗?我们把它勾出来,还可以做上笔记,我们再来
写一写这个字。(教师范写“庭“字。)
师:这群孩子在做什么?哪个字能说明?(戏)“戏于庭”就是……(抽学生翻译)“于”是“在”的意思。
(3)谁能把我们刚才理解到的信息连起来,给大家说一说。(翻译全句)
(4)齐读这一句。
2.学习“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师: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课件出示: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指名读。
师:老师注意到,有的同学在阅读本句时停顿还掌握得不是特别好。(指导:范读、齐读)
(2)认识“瓮”。
师:最开始,我们看了一张图片,里面有个大家伙,那是什么?(瓮)“瓮”是什么意思呢?(盛物的陶
器,口小肚大)大家是从哪里了解到这个字的意思的?(文下的注释)
师:没错,借助注释理解相关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3)那在本句中,还有哪些字是你们在阅读中没弄明白的?
生:“足”“跌”“没”……
(4)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字并指导书写生字:登、跌。
(5)现在谁能够看着大屏幕,把事情的起因给同学们说一说?(翻译本句)
(6)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这一句。
3.学习“众皆弃去”。
师:在这危急的关头,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众皆弃去)
(1)抽读。
(2)师范读。
(3)自读。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方法再读读,多读几遍,而义自见,试一试。
(4)通过阅读,大家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点拨。)(5)指导书写:众、弃。
(6)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众皆弃去”,想象一下孩子们当时的表情、心理、动作,进一步理解体会。
翻译:其他的孩子都放弃而离开。
4.学习“光持石击瓮破之”。
(课件出示: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在这危急关头,只有司马光没有离开,在想办法救人。
板书:光持石击瓮
(1)指导书写“持”,理解“持、击、破”的意思。
(2)抽生完整翻译全句。
(3)司马光与其他孩子一比较,就让人觉得司马光真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评价,谈品质)
5.学习“水迸,儿得活”。
(课件出示:水迸,儿得活)
(1)齐读。
(2) “水迸”是什么意思?(水向外溅出或喷射)
(3)结果怎样?(儿得活)
(4)板书:儿得活
师:孩子得救了,真是让人松了一口气,让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令人欣慰的结局吧!(齐读)
6.比较异同,复述全文。
师:《司马光》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你发现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的不同了吗?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文言文不同于课文,它篇幅极短,语言简练,需要借助注释理解意思。
(3)师: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讲。
四、指导背诵
1.教师领读。
师:“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成诵有收获。”这节课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初步领略到了文言文的魅力。
现在,就请大家熟读成诵,把它放进自己的知识宝库里吧!
2.指导背诵方法。
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同学们都背得很认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到了合适的方法。老师背类似的古文,一般会先想想故事内容,再背,想一句,背一句,就容易许多。不信,我们来试试。
3.教师说句意,学生背对应句子。
4.同桌互背。
5.教师抽背。
五、布置作业
1.推荐读《掩耳盗铃》。
2.书写本课生字。
司马光
Error!沉着
勇敢
这篇文言文的内容和道理比较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选编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
言特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时,我把“读通”
文章作为一大任务,先范读,然后让学生自读,互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韵律,再让学
生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大概意思,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学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5 掌 声
课文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女孩英子因为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
下残疾,从此变得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师让大家轮流上台讲故事,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
令她没想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开
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言简情浓,通过英子动作、神态的变化,
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巨大作用。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通过一直以来的语文学习,学生对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通过平时的培养与训练,
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引导、阅读来理解语言,感悟其情,而且学生善于把文中的语言文字转化成自己的语
言表达出来。但是学生平时感受更多的是别人对他们的爱,却很少能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缺少关爱他人
的情感体验,因此理解英子的内心感受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会换位思
考在本课的教学中尤为重要。《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我为学生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殿
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把听、说、读结合起来,以品读为主,让学生在个性飞扬的读书声中感受人与
人之间相处的真谛。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11 个生字,掌握 2 个多音字,会写 11 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能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3.尝试转换人称讲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
1.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去感受掌声中包含着的鼓励、关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主动关心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鼓励。
重点
1.会认 11 个生字,掌握 2 个多音字,会写 11 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了解变化的原因。
难点
通过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情变化。
教师:生字卡片,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关于掌声的故事。
2 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
识字写字。
难点
用简练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一、揭示课题
1.由“掌”字引入课题,字理识字激发学习兴趣。
(1)说说你是怎么识记“掌”字的,引导分清形旁声旁。
师:“掌”字上半部分是“尚”字的变形,可识记为高尚的手。
(2)板书古文的“掌”字,与之对比。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学生书空。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掌声》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老师的读音,老师读完后说一说应注意哪些字音。(“落” 和“调”
是多音字,在文中分别读 lào 和 diào。 )
2.学生大声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词。借助拼音将生字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
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3.小组合作学习,识记生字,读通课文。
(1)组内互相检查字音读得是否正确。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合作读课文,互相指正。
4.集体汇报。
(1)由学生自己指名“开火车” 读课文,其他学生当裁判。
(2)出示本课生字词,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好的识记方法。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哪个字要提醒伙伴注意?
2.学生互相提示写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3.教师示范书写“班、默、腿、摇、晃”,学生书空。
4.学生临写。
四、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标出自然段,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试着用两三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比一比谁讲得精练。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掌 声
“落”和“调”是多音字:落 lào 调 diào
第二课时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能说出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2.尝试转换人称讲述故事。
重点
能说出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了解变化的原因。
难点
通过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情变化。
一、激趣设疑入境
师:我们每个人都听到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我们今天这节课的
主人公英子就收到了别人送给她的掌声,那当掌声响起来的时候,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
学习《掌声》。
二、细品思路、语言
1.了解“掌声”前的英子。
(1)自由读课文第 1~3 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掌声”前英子行为举止的句子。(2)汇报交流,体会英子的内心情感。
(3)学生读所画的语句,教师引导感悟。
①出示: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
最后一个离开。
师:从“总是……又总是……”,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根据体会入情朗读。(读出英子的忧郁和自卑,语调低沉而缓慢)
③说一说英子为什么那么反常。(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
的姿势。)
④引导学生换位感悟英子的自卑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不便。
⑤指导朗读第 1 自然段,配乐《童年的回忆》。
⑥出示句子。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
了讲台。
师:“犹豫”是什么意思?英子为什么犹豫?读出其矛盾的心情。
⑦抓住“慢吞吞”“红红的”,引导学生领会神态描写反映人物内心情感的写作方法。
师:众目睽睽之下,英子一摇一晃地走着,几米的讲台显得那么遥远。此时,她是什么心情?(紧张、
痛苦)
(4)齐读以上句子,体会“掌声”之前英子的心情。
思考:在“掌声”之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板书:自卑、忧郁
(5)出示: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师:此时英子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激动)
2.感悟“掌声”后英子的变化。
师:之后,她完全变了,变成什么样了呢?
(1)指生读第 4 自然段。
(2)学生回答之前的提问。
(3)组织交流,哪个词语用得好,好在哪儿。(抓关键词句“游戏说笑”“甚至”“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感悟英子前后的变化之大。)
(4)采访:此时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英子?
板书:开朗
3.品味掌声的力量。师:英子的变化源于那次故事会中大家给予她的掌声,请学生默读课文第 3 自然段,用“——”画出
描写掌声的句子,体会两次掌声有何不同。
(1)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再指生读原句。
(2)出示: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两次掌声像在对英子说什么?
随机板书:鼓励、称赞
(3)指导学生朗读第 3 自然段。(突出英子走上讲台的痛苦与走下讲台的感动。)
4.让英子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师:同学们,如果是英子自己,她会怎样向大家讲自己的这次经历呢?想一想。(指名讲,全班评价)
三、练习拓展评结
(《童年的回忆》音乐声中)导语:多么可爱的同学,多么温暖的掌声。它让自卑、忧郁的英子变得快
乐,而英子则把对大家的感激写进了信中。
1.(出示第 5 自然段信中的语句)齐读。
2.男女生合作读。
3.如果你是英子,你会向同学说什么?
4.以英子的身份填空。
我永远( ),因为它使我( ),( )并没有( )。
( )给了我( ),使我鼓起( )微笑着( )。
5.想想身边的人或事,说一说怎样才是“微笑着面对生活”。
6.学生结合实际说。
7.学完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小结:当别人身处困境时,不要忘记把“掌声”献给别人;当自己身处困境时,也要珍惜别人的
掌声。
掌 声课堂上,我由始至终都在努力营造一种师生与作者及文本的“共情”氛围,切实唤醒学生的心灵感悟,
有效调动学生宣泄情感的欲望。围绕“掌声”这一主题,我抓住整体——局部——整体的关系,透过掌声
前后英子的巨大变化,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理解掌声,最后升华掌声的含义,做到循序
渐进。教学中,我始终谨记面对文本,要有语文意识。因此,我透过语言的形式把握语言的内容,再在理
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语言运用之妙,最终迁移内化于学生的语言活动之中。
26 灰 雀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
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主动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
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本文难读的句子和难理解的词语较多,这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此外,列宁的循
循善诱是隐含在列宁对鸟儿不见了的着急和担心之下的,学生也不容易领会。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着重加
强这几个方面的指导。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这
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
想象,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读悟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解意识和思考
能力。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3 个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尊重和呵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
护鸟类的教育。
重点
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3 个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难点
透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学生:阅读灰雀的相关介绍资料,自读课文。
2 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 1、2 自然段。
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难点
从第 1 自然段中找出相关语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出示灰雀图。
师:多美的图画呀!谁能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展开想象,练习说话。教师作恰当的点评,以激励学生说得更流畅、生动。
2.板书课题,强调“雀”字上面是一个变形的“小”,下面是一个“隹”,“隹”指短尾巴的鸟。指导
学生书写“灰雀”这个词语。
3.出示列宁和小男孩的画面:他们是谁呀?你从他们的衣着上能看出些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列宁和
小男孩,了解列宁是苏联伟大的革命领袖。
师:列宁和一个小男孩,再加上三只灰雀,就有了下面这个动人的故事,你们想读读吗?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惹、渣、诚”的字音。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字形的。
3.教师重点指导。
养:第八画是竖撇,不是竖。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提,右边斜钩上有一撇。
4.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指导学习第 1 自然段,体会“喜爱”
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
2.让学生自由评价,教师追问:这段话应该读出什么感情?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情?哪些语句凸显
了这种感情?你能画出来吗?
3.你喜欢灰雀的什么呢?(让学生交流灰雀的颜色、动态、声音)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
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理解“来回跳动”“婉转”“惹人喜爱”这三个词
语的意思。
4.教师引读描写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
五、巧妙结尾,设置悬念
生自由读第 2 自然段。师: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这只灰雀发
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课堂小结
1.书写生字并组词。
2.抄写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灰 雀
三只灰雀{两只粉红 一只深红
来回跳动 婉转歌唱}惹人喜爱
第二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联系上下文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小男孩诚实的品质。
重点
通过言语和神态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小男孩诚实的品质。
一、回忆问题,进入新课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它们打打招呼,问
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朗读课文第 3~10 自然段,看看哪几段话是列宁说的,哪几段话是小男孩说的。
2.屏幕出示课文第 3、5、7、9 自然段,请大家读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说的这些话的意
思。
(1)学生交流。你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的形式来告诉大家。
(2)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集中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
爱)3.聪明的同学们,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哪里去了?你是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屏幕出示第 4、8、10 自
然段。
(1)学生练读这几段话,教师指名朗读检查。
(2)边读边思考:
①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A.男孩说话时为什么要停顿一下?
B.你从这句话中明白了什么?
②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A.男孩为什么说那只灰雀还活着?
B.你从这句话中又明白了什么?
③“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A.男孩为什么那么肯定那只灰雀还活着?
B.你从这句话中猜到了什么?
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
(3)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小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4.细细体会列宁和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分角色朗读第 3~10 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
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第 11~13 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文字,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
话呢”?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体会到:列宁尊重孩子,理
解孩子,他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
四、朗读竞赛,美读升华
小组内练习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并推荐一人进行朗读比赛,在饶有情趣的朗读中提高朗读水平。
五、课堂小结,精彩练笔
1.听了列宁的问话,其实,那只深红色胸脯的小灰雀张开了小嘴,叽叽喳喳地对列宁说了好多的话,
只不过是列宁没能听懂罢了。可是老师却听出了小灰雀的话里带有“可惜、诚实”这两个词。请你猜猜看,
小灰雀究竟说了些什么?想好后写下来。出 示 写 话 导 语 : 灰 雀 看 看 列 宁 , 又 看 看 小 男 孩 , 张 开 小 嘴 , 快 活 地 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男孩呢?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办一期鸟的图片、图画展览。
灰 雀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重点介绍了这三只灰雀的样子,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灰雀的惹人喜爱,然后再引
导学生找出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通过分角色朗读,想象人物对话时的语气、神态、动作、心理,让学生
真正地意识到列宁对灰雀的爱与小男孩对灰雀的爱的不同,同时,也为小男孩知错就改的思想所折服。最
后以一个小练笔结束本课,在发展学生语言思维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书写训练,引导学生乐于书面表达。
27* 手术台就是阵地
《手术台就是阵地》讲的是加拿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斗中,以手术台
为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的动人故事,表现了
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品质和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他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文章的
课题是一个比喻句,既点明了主要事件,又暗含中心。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可以运用之前所学的方法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课文
中事件发生的时代离学生生活的时代有些距离,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仔细讲解时代背景。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联系课文中事情发生的背景,理清课文脉络,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含义,
从而感悟白求恩的伟大。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11 个生字,掌握 2 个多音字。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过程与方法】
抓住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
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重点
1.会认 11 个生字,掌握 2 个多音字。
2.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
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难点
结合具体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含义。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中事情发生的背景。
1 课时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1.出示课题,朗读课题。
2.针对课题,提出问题,弄清题意。(“手术台”指什么?“阵地”指什么?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为什么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又是怎样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是在什么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
二、带着问题,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朗读课文,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扫除字词障碍,并分别理解词义。(强调“斗、大”这两个
多音字的读音并分别组词。)
2.学生自由介绍自己了解的事情发生的背景,教师相机补充。
3.默读课文,完成填空,了解课文大意。
__________ 年 春 , __________ 战 斗 打 响 了 。 在 ____________ 的 一 座 小 庙 里 , 白 求 恩 大 夫 正 在__________。他已经__________没休息了,眼球上__________。战斗越来越激烈。师卫生部长让白求恩
__________,但白求恩说:“手术台是医生的________。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
的阵地呢?”白求恩继续给伤员做手术。就这样,白求恩________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连
续工作了______个小时。
4.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作上记号,交流时质疑。
三、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交流自学情况。
2.读了课文,你觉得白求恩是个怎样的人?从课文哪些地方具体反映出来的?
3.重点学习课文第 2~4 自然段,同时讨论解决学生所提的问题。
(1)仔细默读课文第 2~4 自然段,用“——”画出描写白求恩语言、动作的句子,抓住最能体现人物
品质的关键词进行归纳概括。
①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
丢在盘子里。(这是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抓住“镇定”“敏捷”来理解句子的含义,白求恩镇定,动作敏
捷地为伤员做手术,说明白求恩根本不把敌人的炮弹放在眼里,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同时也说明白求恩对
工作高度负责,医术高明。)
②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
开。”(这是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抓住“沉思”“不能离开”来理解句子的含义,说明白求恩一心为伤员
着想,对伤员负责,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③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
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这是描写人
物语言的语句,有三层意思:感谢师长的关心;“我”不能离开手术台;“我”是战士,不是客人。说明
白求恩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战士,坚守阵地,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
“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换一种说法来表达,比较两个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用反问语气。
④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这是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抓住“继续”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说明白求恩用行动表明自己的态度,绝不离开。)
⑤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这是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抓住“仍然”
“争分夺秒”“一个又一个”来理解句子的含义,白求恩连续不断地为伤员做手术,坚持不离开手术台,
表明他对工作极端负责。)
(2)读有关语句,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
(3)课文除了直接描写人物的言行外,还几次对战斗环境进行了细致描写,再读课文第 2~4 自然段,
用“——”画出环境描写的语句。
(抓住“硝烟滚滚”“弹片纷飞”“淹没”“不断……不断……”“一连几发”“向手术台扑过来”等
语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比较体会三次对环境的描写是怎样一层进一层地把当时环境的恶劣写具体
的。)
(4)学生交流题目的意思。(突出表现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5)教师总结:阵地是战士战斗的地方。白求恩大夫不光把自己看作一名医生,也把自己看成是在抗日
战争中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战士。作为一名战场上的医生,他认为什么都比不上给战士做手术更重要。
因此,对他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四、兴趣延伸,拓展阅读
1.学习了课文,我们对这位白求恩大夫有了一些了解。如果你还想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
战士,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呀?
(1)学生交流方法。(查找人物的生平资料,读读他写的文章或别人写他的文章等。)
(2)课外阅读《白求恩逝世前的两封信》。
手术台就是阵地
小庙——手术台——阵地
弹落庙前——镇定 敏捷
周围爆炸——继续手术
火苗扑来——争分夺秒
连续工作六十九个小时
在教学本文时,我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上课开始,我抓住时机问学生,本节课,你们最想问
什么问题,同学们一听自己有了发言权,都争先恐后地举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众多问题中,我
选择了几个重要的问题,例如,是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他在这个阵地上干什么?
我以这些问题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与对话。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通过环境、语
言、动作的描写去感悟课题,体会人物的品质。
口语交际:请教
这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请教”。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不好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向别人请教。请教不
仅能让学生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能帮助学生学会一项技能。
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都有过向别人请教的经历,但在请教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学生不是很清楚,
所以需要教师引导。教师需让学生在请教过程中注意要有礼貌,要知道给别人带去愉悦,别人才会愉快地
帮自己解决问题。通过观察、练说、讨论、角色体验、评价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评价
能力。教学时,引导学生在通过请教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向别人请教的方法和技巧,感受人与人
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带来的愉悦,培养交际的能力,体会交际的意义。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能就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
2.指导学生明白在请教过程中有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追问。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再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不好解决的问题,找到正确的请教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大方真诚地对待别人,培养学生谦虚、诚恳的品质。
重点
注意要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
难点
培养学生谦虚、诚恳的品质。
教师:课件。
学生:回忆自己向别人请教的经历。
1 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一位叫欢欢,一位叫喜喜,他们两个遇到了难
题。(出示课件)
欢欢:我经常丢三落四,上课了才发现忘带作业本,出去春游又忘记带水……我该怎么办呢?
喜喜:邻居家的小朋友借东西不及时归还。前些天他把我的足球借走了,一直没有还。提醒他吧,怕
显得小气;不提醒的话,又担心他一直不还……谁能帮帮我呀?
2.师:同学们,你们能帮欢欢和喜喜解决问题吗?(学生自由回答)
师:谢谢你们的帮助,欢欢和喜喜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老师从你们刚才的回答中发现你们都是热
心的孩子。当欢欢和喜喜向你们请教时,你们热情地帮助了他们,那么如果你们遇到了一些不好解决的问
题,你们会怎样向别人请教呢?
3.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以“请教”为话题上一节口语交际课。(板书课题:请教)
二、明确话题
1.你在生活中有哪些向别人请教的经历呢?和大家说一说。
2.读内容,明要求。
师:我们该怎样向别人请教呢?请教时该注意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书中的内容,同时思考
问题。
3.自由读书。
4.指名回答,板书要求。
说清楚 问明白 态度好 有礼貌
5.怎样做才是“有礼貌”呢?指名说一说。
(请教前、请教中、请教后)
三、练习说话
1.出示图片。
师: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可能在干什么?可能在说些什么?同桌讨论。
(1)指名说一说。(2)同桌合作表演。
师:请同桌合作,来表演一下画面上的内容,首先要分好角色,然后想清楚要请教什么,注意使用请
教的礼貌用语。
(3)师生评价(按黑板要求进行评价),师适当指导评价语言。
(4)交换角色再次表演。
根据第一次表演的优缺点提出第二次表演的要求。
(5)指名表演,生评价。
2.分组表演。
师:同学们表演得真不错,评价也很到位,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有向别人请教的地
方,谁能说一说画面上的小朋友在请教什么?(出示课件)
(1)学生观察 4 张图片。
(2)组长确定话题,分组表演。
(3)组内表演。
(4)各组派优秀的同学到前面展示。
(5)师生评价出最优秀的一组,给予表扬。
3.请教别人时,别人不方便怎么办?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大头儿子(课件出示),他也遇到了困难,想请教爸爸,可是爸爸正在睡午
觉,他该怎么办呢?
指名回答。
师小结:在请教别人时,如果别人不方便,我们要在一旁等候,或者去请教其他人。
4.请教别人时,没听明白怎么办?
师创设情境:我很胆小,上课时明明想回答问题又怕答错。
1.请生上台:演示请教。
2.当有学生追问时,马上点明:当请教过程中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追问对方。
四、拓展延伸
师:如果身边没有别人,或者请教别人了,别人也不会,我们该怎么办呢?还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指
名说一说)
出示课件并进行讲解。
五、交际范例
李小玲:郭巧巧,打扰一下,请问你现在有时间吗?
郭巧巧:有时间。你有什么事吗?李小玲: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怎么想也想不出来,你是咱们班的数学高手,能讲给我听一下
吗?
郭巧巧:我看看。这道题我会做,来,我讲给你听……弄懂了吗?
李小玲:弄懂了,谢谢你!
六、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当遇到难题时,千万别着急,学会向他人请教,问题就会
迎刃而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知道了如何向他人请教,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中,有不
懂的一定要多多向他人请教,千万不要不懂装懂,虚心向他人请教才是大智慧,送给同学们一句话:(课件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口语交际:请教
说清楚 问明白 态度好 有礼貌
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与人交流,以便在生活中更好地与人交往。因此,口语交
际的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情境,为生活实际服务。所以,在教学时,我创设交际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
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同时鼓励学生自己编故事,演故事。我把生活中的场景搬到教室,为交际活动创造
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在轻松的活动中锻炼了口语
交际能力。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
这次习作的内容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玩得特别高兴、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经历,把当时的过程写下来
和同学分享。这其实是让学生学会把一件事情写得具体、生动、有趣,教会学生写记叙文的诀窍。
本次习作立足于“玩”,正符合三年级孩子的性格特点。他们爱玩,乐意将玩的过程和大家分享。这
就为本次习作铺设了较好的引子。
先引导学生理解题眼,充分交流习作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在自己的记忆库里筛选材料,然后为学生列
举几种不同材料的写法,引导他们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知识与技能】
1.能简单地写一写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能和同学交流习作,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
【过程与方法】
从自己玩的经历中筛选出本次习作要写的材料,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习作,
培养学生互批互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温快乐,让成长留有痕迹。
重点
能简单地写一写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难点
能和同学交流习作,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
教师:课件。
学生:在头脑中回忆自己玩得最开心的一次经历。
2 课时
第一课时
1.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
2.通过习作表达出自己当时快乐的心情。
重点
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
难点
通过习作表达出自己当时快乐的心情。一、揭示写作题目,审清题意
1.谈话导入,出示题目。
师:同学们,你们都很喜欢玩吧。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自己是怎么玩的文章。
板书题目:那次玩得真高兴
2.审题,抓题眼。
(1)齐读题目。
(2)师:从题目上看,本次习作是要求我们写自己一次玩的经历。那么,再读读题目,谁能说说还有
什么要求吗?
(3)再读题目,找出“高兴”一词。
师:在写自己玩的过程中,要表达出自己快乐的心情。
二、回忆活动经历,选择写作材料
1.师:同学们,你们在学校和伙伴们一起玩什么呀?在假期中,爸爸妈妈有没有带你们到哪里去玩
呢?
2.学生自由交流。
3.看图片,理解“玩”。
(1)出示文中的图片,指导学生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分别做了什么。
(和同学掰手腕、和爸爸妈妈去动物园、和爷爷钓鱼、和伙伴们去游乐园玩过山车。)
师:同学们,你们看“玩”包括哪些内容。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小结:本次习作“玩”在题目中并没有限定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所以,选材的范围比较宽泛。
不过要注意的是必须是自己亲身的经历,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表达出自己高兴的心情。
三、明确写作要求
师:选好了写作材料,那么,怎样把文章写清楚、写具体呢?
1.写清楚。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
师:无论是与同伴做游戏,还是去旅游等,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那么,在写作中把这一顺序交代
清楚了,文章自然就显得有条理了。
(3)示范举例。(课件展示)◇做游戏,可以把游戏的过程分为几步,一步一步写清楚。
◇写旅游,可以按你游览的路线来写,先到哪里,再到哪里,最后到哪里。
◇到嘉年华、大型游乐场游玩,可以按你游玩项目的顺序来写。
(4)师板书:写清楚
做游戏 一步一步写
旅游 按游览路线写
去游乐园 按游玩项目的顺序写
2.写具体。
师:要写出人物在玩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还要做到详略得当。
(1)课件展示。
◇写旅游,就要把自己每到一处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这样才能使文章显得具体。但需要注意
的是,写具体并不是记“流水账”,每一处都平均花力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非但不具体,反而平淡无味
了。我们可以把留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作为重点来写,而有的地方则一笔带过,这样有详有略,文章
的重点突出,读起来才更有味道。
(2)板书:写具体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所见、所闻、所感 详略得当
四、学习例文,体验情感
师:这是一篇由学生写的作文,让我们来看看他的作文是怎么写的。
1.出示例文及点评。
那次玩得真高兴
暑假里的一天,爸爸带我去河边钓鱼。
来到河边,我选了一块地方,坐下来,撒下鱼饵,甩出鱼竿,耐心地等待着。可我等了好长时间,都
不见有鱼上钩。太阳火辣辣的,我的脸上直冒汗,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叫着,我顿时觉得心烦意乱。这时,
我又想起了我们学校的校风:坚韧不拔,永不放弃。于是我又直起了身子,专注地钓起鱼来。
过了一会儿,我看见浮标向下沉了,心想:哈哈,鱼上钩啦!我连忙把鱼竿往上一提。可能是我太心
急了,鱼没上钩,鱼饵倒没了。唉,真是功亏一篑呀!
爸爸的运气好多了,他刚把线甩出去不久,鱼就上钩了。爸爸把鱼拉到岸边,用网兜一捞,一条大草
鱼就到手了。
看着爸爸的样子,我耐心地等待着小鱼上钩。这时,我发现浮标动了。这回我没那么急了,等觉得差
不多时,我才用力一拉鱼竿。就这样,第一条鱼上钩了,我欣喜若狂,忙将小鱼放进水桶里。
傍晚,我们带着鱼回到了家。妈妈还特地做了一桌鱼大餐呢!这天我玩得可真高兴!点评:本文作者选取了自己和爸爸去河边钓鱼这件事,生动地写出了自己在钓鱼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由“心烦意乱”到“耐心”再到“欣喜若狂”。文章语言通顺流畅,描写生动细致。
2.学生说说读了例文后的感受。
3.交流例文的习作方法。
五、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
写清楚
做游戏 一步一步写
旅游 按游览路线写
去游乐园 按游玩项目的顺序写
写具体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所见、所闻、所感 详略得当
第二课时
1.相互修改习作。
2.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快乐。
3.办一期习作园地。
重点
运用一定的方法修改习作。
难点
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快乐,把自己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
一、精品屋
师:同学们,这几天老师仔细读了你们的习作,你们的习作里都洋溢着欢乐,老师准备在我们班办一
期习作园地,栏目老师已经想好了,就叫“快乐乐园”,你们觉得怎么样?为了把我们的习作修改得更好,老师收集了一些让人读起来特别快乐的习作,让我们一同走进“精品屋”,去赏评这些优秀习作吧!
1.教师一边发习作,一边交代注意事项。
师:现在每组同学都拿到了两篇优秀习作,请同学们先认真地读一读,然后交流一下习作中值得你学
习的地方。
2.学生交流,各小组汇报,交流赏读发现。
二、练艺林
师:老师真不忍打扰你们,因为你们交流得真是太热烈了,相信你们的收获一定不少。接下来,让我
们走进“练艺林”。老师这儿有两篇需要修改的习作,请同学们“牛刀小试”。
1.学生先读一读,想一想该如何修改。
2.小组内交流修改意见,全班汇报。
三、评改坊
1.总结收获。通过刚才的赏、评、改,请学生谈一谈从中受到的启发。
2.过渡语。常言说得好:人贵在知错能改。我们的习作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呢?现在让我们走进“评
改坊”,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3.学生评改。
4.读给同桌听,让他为你提提意见。
四、展示台(可放在学生誊抄习作后进行)
师:同学们,让快乐时光永留,请把你们这次修改的习作誊抄下来,再配上图画,放在“快乐乐园”
中展示,跟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
精品屋 练艺林 评改坊 展示台
本次习作,我引导学生走好三步:一、审题。通过读题,发现题目中的关键字,感悟习作主题;二、
选材。筛选出合适的写作材料;三、例文。给学生写作指点方向。通过这三步的齐头并进,帮学生扫除了
习作中的障碍。第二课时的习作修改及展评,引导学生凭借生活经历,运用已积累的写作方法,对习作进
行修改,提高修改能力。通过“快乐乐园”的习作展评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体验成功的乐
趣。
语文园地这个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默读的方法。
“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学习和“目”有关的字、词。
“词句段运用”——区分近义词并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帮助妈妈整理购物清单,能将物品分类。
“日积月累”——积累四句名言警句。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能和同学交流默读的感悟,也能通过联系句子及查字典来辨析近义词,分类列
购物清单,学生也能完成。教师应主要关注“日积月累”中的几句名言警句,引导学生理解意思,感悟其
中的道理。
这是本学期最后一个语文园地,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对如何学习语文园地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教
学本次语文园地时,教师要适当放手,相信学生,引导学生自我探究,让他们品尝探究后的喜悦。
【知识与技能】
1.能把自己关于默读的体会与同学交流分享,积累默读的方法。
2.会认 5 个生字,大致理解与“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3.区分近义词,并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4.能将物品进行分类。
5.积累四句古代名言警句,感悟其中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创设交流平台,培养学生勇于表达的能力。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语言,积累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热爱祖国文化的意识。
重点
1.区分近义词,并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2.交流、总结默读的方法。难点
积累四句名言警句,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梳理一下本单元的学习收获。
2 课时
第一课时
1.能围绕默读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2.积累四句名言警句。
重点
通过与同学交流,积累更多的默读方法。
难点
积累四句名言警句,感悟其中的道理。
一、交流平台
1.导入激趣,了解默读。
师:同学们,当看到一篇美文时,你们会怎样读?
(1)指名学生回答。
师:有时我们会朗读,有时我们会默读。老师很喜欢默读。
(2)课件出示默读的好处。
★默读不影响别人,不受环境限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用最广。
★默读的速度比朗读时快得多,可以大量阅读,可以博览群书。
★默读时可以默默地思考、比较、推敲、揣摩,可以自由地停顿下来重复看、反复想,从而促进思考,
促进理解的深入。师:本学期,我们学会了默读,那你们知道默读应该怎样去读吗?
2.学生交流默读的方法。
师:你们在默读课文时会做些什么?
3.教师小结:默读时,可以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读完后再想办法弄清楚它们的意
思。还可以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把没读懂的地方标记出来,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思考,或者向别人请教。
默读适合深入思考,我们大家都要把这种方法运用好。
二、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下面四个句子及其出处。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爱人若爱其身。——《墨子》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
师:和同桌读读这四个句子,说说你们的发现。
2.学生自由读,读后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读,指导学生认准字,读通顺。
4.指名学生读。
师:现在我们把句子读熟了,那这四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5.小组交流讨论。
6.教师相机指导。
○不迁怒,不贰过。
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爱人若爱其身。
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一样。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仁爱的人爱别人,有礼的人尊敬别人。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和人说善意的话,比布帛还要温暖;出言伤人,比长矛利戟的伤害还要大。
师:了解了这四句话的意思,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
7.学生交流体会。
8.同桌尝试背诵。9.指名背、齐背。
语文园地
不迁怒,不贰过。
爱人若爱其身。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第二课时
1.会认 5 个生字,大致理解与“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2.辨析“陆续、连续、继续”的用法,并从中任选一个写一句话。
3.能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
重点
会认 5 个生字,大致理解与“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难点
辨析“陆续、连续、继续”的用法,并从中任选一个写一句话。
一、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眨、瞪、瞅、眶、睹”五个生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都带有“目”)
2.学生指认生字。
3.和同桌互认生字。
4.出示文中的“扇面”,请学生读出“扇面”上的字。
5.课件出示词语。
眨眼 眼眶 怒目圆睁
目瞪口呆 耳闻目睹
6.做一做这些词语的动作,顺势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二、词句段运用
(一)辨析“陆续、连续、继续”的用法,并从中任选一个写一句话。
1.自读句子,思考:加点的词语可以互相调换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这三个词语都带有“续”,但是意思却有区别。“陆续”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做某
事的情形;“连续”表示一个接一个做某事的情形;“继续”表示一件事做了一会儿停一停、接着往下做
的情形。我军的伤员是时断时续地抬下来;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一个接一个地救治伤员,工作了六十
九个小时;他低下头,不间断地帮我把扣子钉好。如果调换词语,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和人物的
品质,所以不能调换。4.学生从这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写一句话。
5.全班交流写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
(二)整理购物清单。
师:快过节了,妈妈准备去超市买下面的东西(课件出示词语)。东西太多了,妈妈怕买的时候会有遗
漏,所以想请你帮她整理一份购物清单,让她买起来既方便又不会遗漏。你会怎么帮她拟定呢?
1.小组内读一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确。
2.指名学生读。
3.指名学生分类。
零食:饼干
水果:橙子
菜:鲫鱼
面类食品:速冻饺子、馒头
生活用品:毛毯、牙刷、菜板、充电器、枕头、垃圾桶、棉拖鞋、沐浴液、衣架
语文园地
分类要做到既方便又不会遗漏。
在这个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探讨、
交流,灵活运用掌握到的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