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docx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docx

ID:165851

大小:262.88 KB

页数:142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总览 【单元主题】 《小蝌蚪找妈妈》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及其生活习性的变化,揭示来遇事要 主动探索的道理。 《我是什么》介绍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 《植物妈妈有办法》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法建议】 1. 借助表示时间和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 借助图片,关键句和动词让学生把握文章内容。 1 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 会认 15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 2.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能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 4. 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说清楚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2. 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青蛙由小蝌蚪逐渐变化,最后长成大青蛙的过程,并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但谁知道它小时叫什么?是什么样儿的? (生自由回答后,师出示小蝌蚪图片。)这就是小蝌蚪,那么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 学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一读不认识的字。 2. 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1)生自由认读。 (2)同桌检查读音。 (3)师出示生字卡片,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4)师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 生记忆生字。 师: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还有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 记。 4.生再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5. 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6. 师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三、整体感知 1. 生学习课文 1、2 自然段。 (1)指名生读第一自然段。 (2)小蝌蚪长的什么样? (3)指名生回答。(大大脑袋、黑灰色、长尾巴) (4)它们在水里怎么游呀? (快活、高兴。) (5)你觉得小蝌蚪长得怎么样? (6)生自由回答。 (7)指导生朗读。读出它们可爱、活泼的语气来。 (8)生试读、指名读、齐读。 2. 学习第 2 自然段。 (1)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2)小蝌蚪看见谁?告诉了它们什么? (3)指名生回答。 (4)师出示图片。 ①看清小蝌蚪长出的两条后腿在什么位置。 ②迎上去:面对面过去。 ③观察小蝌蚪,迎上去时是什么心情?(着急的心情) ④我们读小蝌蚪说的话就应该读出它们着急的心情。 (5)我们再观察鲤鱼妈妈回答它们的话是什么语气?(和蔼、可亲)那么我们就用和蔼的语 气来读鲤鱼妈妈说的话。分小组分角色试读,请两组分角色朗读。 四、指导书写 1. 师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齐读。 2. 教师范写。 3. 学生自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 优秀作品展示。第二课时 内容 一、温故知新 1. 复习巩固 25 个生字。 2. 全班齐读 1、2 自然段。 二、整体感知 1. 学习第 3 自然段。 (1)生小声读第 3 自然段,边读、边想。 (2)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妈妈什么心情?(高兴) (3)乌龟是小蝌蚪的妈妈吗?为什么叫它妈妈? (4)乌龟怎样回答小蝌蚪的?(笑着说) (5)生有感情地读第 3 自然段。 2. 学习第 4 自然段。 (1)青蛙长得是什么样子的?文中是如何描述它的? 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2)小蝌蚪终于找到了青蛙妈妈,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从它的话里,你们知道了什么? (3)分角色朗读第 4 自然段。 3. 学习第五自然段。 (1)(师出示青蛙图)我们现在应该叫它们什么呢? (小青蛙) (2)小青蛙怎样到了荷叶上?用了哪些动词? (蹬、跳、蹦) (3)小蝌蚪找到了妈妈,他们要做些什么呢? (跟妈妈一起捉害虫。)4.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向小蝌蚪学习什么? (做事不灰心,坚持到底,直到取得成功。) 5. 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课堂总结 你们看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开始是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不久长出两条后腿, 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最后尾巴不见了,就变成了青蛙。通过学习,我 们还知道了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我们一定要保护他们。 【板书设计】 鲤鱼 乌龟 青蛙 迎 追 游 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短了→尾巴不见了 【教学反思】 识字教学完成得非常理想,采用多种途径识字,达成人人都会读、人人都会认。同时也准备 了许多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观察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 是,我过于对内容进行深化解读,从而在读的方面缺少更多的练习。在以后的教学中尽可能 多的去读,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深化他们的理解。 2 我是什么 【教学目标】 1. 会认 15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简单说说水的变化过程。3. 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 【教学重点】 1. 了解水的变化过程。 2. 说清楚“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什么。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找到表示动作的词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你们,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们呀?在认 识它之前,大家先来猜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生自读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 2. 齐读课文,要求读通顺,字音准确。 3. 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段就多读一读。 4. 同桌间交流学习会认的字。 (1)读出生字,要求字音准确。 (2)互相说说是怎么记住生字的。 5. 生齐读生字,说说这些字的偏旁部首和字型结构。6. 用生字组词,看谁组得多。 7. 生自读生字,边读边记。 8. 开火车检测生字。 9. 学习我会写的字。 (1)生齐读生字。 (2)给生字组词。 (3)用学过的方法记字。 (4)描红练习。 10. 生朗读课文,要求将字词读准确,读通顺。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但要注意语气的变化。掌握字词的读音。课后请同学们再多朗读几 遍。下节课我们去看看“我”到底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内容 一、温故知新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通过课后的诵读,你们现在知道文中的我是什么吗? (水) 二、研读课文 1.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怎样变的? 2. 在日常生活中,水做了哪些好事,做了哪些坏事。 3. 生自由回答。 4. 生自读课文,思考:哪个自然段讲了水既做好事,又做坏事。5. 齐读第四自然段。 6. 师指导朗读,生读出水的特点。 7. 师:既然水有这些不同特点和作用,那我们就要多了解有关水的知识,让它来为我们做 好事。下面请看水的几种不同形态。 8. 课件展示: 水一一汽一一云一一雨(雹子、雪) 9. 生快速自读课文,看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以上内容。 10. 生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水一一云(白云、乌云) 11. 指导生朗读,你最喜欢哪句读哪句。 12. 师讲读第二自然段。 云一一雨或雹子或雪 13. 生齐读一、二自然段。 14. 师课件展示一、二自然段水的变化过程。 15. 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16. 请生表演: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 17.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来读并背诵 三、课堂小结 师:水是生命之源,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最想做什么?(生自由回答)是啊,水不仅可以变 化,而且可以为人们做许多好事,但是对于发脾气的水娃娃,我们如让它给我们做好事呢? (生自由回答,如:修水渠、水库、建大坝、植树造林等。)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珍惜水 资源,不浪费每一滴水。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生自由回答。) 【板书设计】 汽 云 我是什么 雨冰雹 雪 【教学反思】 学生都能从文中找出水的形态变化过程,我也让学生思考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治住发脾气的水 娃娃,如何去节省水资源,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扩展到生活中去。但是本文可以让学生扮演温 和和暴躁的水来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水的多变,可是这一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我却没有落实, 所以也是本课的遗憾。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目标】 1. 会认 14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 4. 激发学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说清楚课文介绍了几位植物妈妈,它们是怎么传播种子。 【教学难点】 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如果你们要出门旅行,那你们是怎么去的?(生自由回答)我们出门的工具很 多!其实,植物也能出门旅行,那它们是怎么出门旅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植物 传播种子的课文。 二、生字学习 1. 生自由读文,自学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就请拼音朋友来帮忙。 2. 检查生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3. 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读音的? 4. 生齐读生字。 5. 指名生读,开火车读。 三、整体感知 1. 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内容。 2. 师范读 3. 生思考:种子把植物称作什么? ( 妈妈) 4. “植物妈妈”指的是什么样的植物?(已经成熟的植物) 5.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几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 6. 全文共分为几小节? (5 小节) 7. 哪几个小节向我们介绍了这三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2 3 4 这三个小节) 8. 指名生分小节读、小组学习,说说这种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朗读了诗歌,大家通过朗读讨论也大致了解了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好方法。大家表现都很棒,课后熟悉生字,做到会读会写,再想一想自 己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第二课时 内容 一、温故知新 1. 生汇报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 师引导并给予鼓励。 二、研读课文 1. 蒲公英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是:它为自己的娃娃准备了降落伞,只要风轻轻的一吹,种 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1)师出示蒲公英的实物。 (2)师:谁有办法让它“离开妈妈,四海为家”。 (3)让学生上台表演。 (4)用了什么办法? (板书: 吹) (5)刚才大家看到了什么? (许多种子有高有低的落下来) (6)这叫什么?在书上找一个恰当的词来形容。(纷纷出发) (7)文中哪个词告诉我们种子飞的方向。(乘着风) 2. 蒲公英妈妈这么有办法,苍耳妈妈又是怎么做的呢? (1)“铠甲”是什么?刺在这里又起什么作用? (挂住动物的皮毛)是所有的动物都能挂住 吗? (不是) (2)师出示苍耳的实物。 (3)老师做实验,让苍耳挂在衣服上。 (4)动物们会把种子带到哪里去呢?(田野、山洼)还可能去哪里?(生自由回答) 3. 豌豆妈妈的办法是什么呢? (让豌豆在太阳光底下晒太阳,太阳一晒,豆荚就会炸开,豆子们就蹦跳着离开了妈妈) 4. 师启发引导。 (1)你觉得它们哪一种的方法最好?为什么? (自由发言) (2)这些孩子们,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妈妈呀!从哪里可以知道? (3)指名生读第一小节。 (4)“孩子”在这里指的是植物的什么?(种子) (5)“长大”是什么意思? (已经成熟了) (6)“四海为家”是指种子要搬到哪里去安家? (世界各地) 5.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同学们要想得到更多的知识该怎么做呢?(仔细观察) (1)生齐读第 5 小节。 (2)哪里指的是什么? (大自然)它指的是什么? (知识) 三、课堂小结 师:我们要想获取更多的知识,就要学会仔细观察,养成好的习惯,经常到大自然中去寻找 知识,探究奧秘,从植物妈妈的“办法”中,我们感到大自然的奇妙。 【板书设计】 蒲公英 降落伞 风吹 苍耳 铠甲 挂住动物皮毛 豌豆 豆荚 太阳晒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主要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在文中寻找答案,一是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二是能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但也还是有不足的地方,如:在学习课文时,我怕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就没有给学生充足的考虑问题的时间,不够注重细节,给学生带来 理解上的困难和失去了一定的指导性,以致于学生的思路没有完全的打开。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一定要取长补短,再接再厉! 口语交际 有趣的动物 【教学目标】 1. 能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说出其有趣之处。、 2. 能认真倾听别人介绍有趣的动物,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 3. 讲述着吐字清晰。 【教学重点】 1. 发现不同动物的有趣点。 2. 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 善于发现不同的动物有趣的地方。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内容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生自由回答)既然大家有这么多喜欢的动物,我们今 天就来和这些动物开个聚会吧! 二、交流指导1. 师放映动物图片,揭示课题:有趣的动物。 2. 生说说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3. 指名生说。 4. 师出示课件。 (1)小狮子自我介绍(课件出示:录音介绍):大家好!我是小狮子,号称“万兽之王”。 我的头大大的,长着锋利无比的牙齿。我有粗壮而有力的腿脚,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我整 天练习滚、扑、撕、咬这些本领。力大无穷的我最爱吃新鲜的肉,森林里没有我的对手!别 怕,从今以后,保护大家是我的职责!希望大家喜欢我,和我交朋友哦! (2)生思考:小狮子是怎样介绍自己的? (3)生点评、师板书:名字、样子、特点、习性。 三、交流学习 1. 生练习说话 (1)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鸭子的外形、叫声、动作 。 (2)引导学生说鸭子的本领和习性 (3)结合两幅图,学生试着连成一段话 2. 生戴上动物头饰,互相打招呼问好。 (1)指名一位学生做自我介绍。 (2)生评价,师板书:说话声音响亮,态度热情有礼貌,动作。 3. 师出示口语交际要求,生齐读口语交际要求。 (1)交谈有礼貌。 (2)表达有条理。 (3)突出动物的有趣。 (4)倾听有耐心。 4. 小组间互相交流联系,师随机指导。 5. 小组内选出讲得最好的同学,全班展示。 6. 师生共同提问并评价。 7. 师出示相关资料。 (1)最大的动物:蓝鲸。(最大的亚种南蓝鲸雌性的平均长 26 米,重达 120 吨,其中最大 的个体长 33.58 米,重 239 吨。)   (2)最大的陆上动物:非洲象(平均重达 8 吨)    (3)最高的陆上动物:长颈鹿(平均高 5 米)    (4)嘴巴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河马    (5)最聪明的动物:海豚(人除外,海豚的脑子甚至比人还大)    (6)最大的鸟纲类动物:鸵鸟(平均高 2.5 米,最重可达 155 千克)    (7)体积最大的飞鸟:柯利鸟(体长 1 米多,体重约 18 千克,生活在非洲东南部)    (8)翅膀最长的鸟类:信天翁(翅展 2~3 米)    (9)嘴巴最大的鸟:巨嘴鸟(嘴长 24 厘米,宽 9 厘米)    (10)形体最小的鸟:蜂鸟    (11)最耐寒的鸟:企鹅    (12)产蛋最大的鸟:鸵鸟(宽 8 公分,重量可达 1.5 公斤。蛋壳纵径长约 15~16 厘米,横 径长约 11~13 厘米) 【板书设计】 外形 习性 介绍思路 叫声 本领 动作 【教学反思】 本堂课上,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场景中,人人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氛围积极热烈, 反馈效果不错。总的来说,是一堂较为成功的课堂。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 会认 11 个生字,正确读写 8 个生字。 2. 体会三组动词的不同意思。 3. 能仿照例句,写句子。 4. 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5. 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 1. 能仿照例句写句子。 2. 理解古诗含义。 3. 正确认读生字。 【教学难点】 1. 辨别加点字的不同意思。 2. 掌握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内容 一、识字加油站 1. 学生反复自读每组词语,说一说从这几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2. 指名说一说,然后小组采用不同形式熟读这些字词。 3. 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4. “开火车”读生字。 二、字词句运用 1. 读一读: 迎上去 穿衣裳 甩甩头 追上去 披红袍 摇摇头 2. 在小组内演一演。 3. 每一组词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演示。 4. 指名生每组动词的意思。 5. 体会不同动词间表达效果。 6. 学生自由读一读书上加点的两个句子。 7. 同桌互相用“有时候……时候……;……在……在……在……在……”来说一句话。 8. 请同学在全班交流练习说句子。 三、书写提示 1. 生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 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 进行全班评比。 四、日积月累 1. 教师范读古诗。 2. 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得通顺、流利。 3. 指名读诗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4. 齐读古诗。 5. 师出示注释。 6. 同桌间讨论古诗的意思。 7. 师出示答案: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 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8. 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么多遍古诗,你从古诗中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自由回答) 9. 生齐读古诗。【板书设计】 墙角 凌寒 坚持自我、默默奉献 暗香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的教学,就是要以生活为主线,就是要学生充分地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 解生活,学生才会用真实的笔触来表现生活,表现自我。因此,我们要教学生从小就接触和 认识社会,观察社会,积累生活,从中选取写作素材。指导学生体验生活,还要指导学生学 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快乐读书吧 读读童话故事 【教学目标】 1. 鼓励学生阅读童话故事。 2. 理解书名、作者及内容等基本信息。 3. 养成学生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4. 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验阅读童话故事的乐趣。【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内容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看过很多的童话书吧。那谁来说一-说,你们都看过哪些童话书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读过的童话书。)今天,老师就跟大家一起来学习《快乐读书吧一一读读 童话故事》。 二、指导读书 1. 什么是童话故事? 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文学作 品,童话可以分为:拟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超人体童话,知识性童话,童话的主要特征 是具有丰富的幻想,采用拟人、想象、夸张、对比、反复的表现手法,故事情节曲折有趣, 语言简洁形象,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2.师出示《企鹅寄冰》 (1)引导学生看看封面,找找书名,作者和出版社。 (2)了解这本童话故事的内容。 (3)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提出具体的要求:-要说清楚这本书的书名,作者和出版社。二 要大致地讲一讲这本童话故事书的内容。三在介绍的时候,语言要清晰,条理要清楚。其他 同学认真倾听,适时补充,也可提一些问题。 3. 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书。 4. 全班交流。5. 学生可将自己的阅读书拿出来,比一比,看看谁的图书最干净,说说自己平时是如何保 护图书的。 6. 师引导、提高生保护图书的意识。 三、课堂小结 很多的作家写出了无数经典的童话故事,这些故事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只要我们去读,就 一定能够读到。不过,我们要想读书,还必须要天天坚持,每天读书,每天读书,才能有所 收获。 【板书设计】 拟人体童话 童话 常人体童话 超人体童话 知识性童话 【教学反思】 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还是很感兴趣的,课上也很积极认真。但是在教学设计时,我忽略 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自行发挥想象,说说故事的内容。我认为这个环节对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和对题目的理解有很大作用,下一次备课我会充分考虑,完善课堂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总览 【单元主题】 《场景歌》用数量词展示了 4 幅不同的场景图。 《树之歌》介绍了不同树木的特征,展示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拍手歌》以拍手游戏为活动形式,串起了八种动物的生活场景。《田家四季歌》描绘了农民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赞美了农家人的辛勤,抒发了他们收获的 喜悦。 【教法建议】 1. 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儿歌来掌握课文内容。 2. 通过多媒体展示场景。 3.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1 场景歌 【教学目标】 1. 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 4. 了解不同事物数量词的不同表达。 【教学重点】 1. 了解不同数量词的表达方法。 2. 学习用数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难点】 能在生活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表达不同的事物。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内容一、导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跟随《场景歌》中的一群少先队员去旅游,好不好?(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 1. 师出示生字,指名生读。 2. 师纠正读音,范读,生跟读。 3. 指名生再读,师纠正。 4. 生齐读生字。 三、研读课文 1. 师引导生自主学习:我们要去的地方有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旅行吧! 2. 出示自学提示: (1)朗读课文第 1~3 小节,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正确,读通顺。 (2)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外形复杂的字? (3)我们都去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都有哪些景物? 3. 生交流汇报:我们都去了哪些地方? (清凉的海边,幽静的乡村,美丽的公园。) (1)件出示海边图:课文哪个小节是写海边的景物的?谁来读一读?小朋友在海边看到了 什么? (学生看图说话;海鸥、军舰、帆船、港湾) (2)生齐读第 1 小节。 (2)课件出示乡村图:哪个小节是写乡村的景物的?谁来读一读?小朋友在乡村又看到了 什么? (学生看图说话;鱼塘、稻田、垂柳、花园) (3)生齐读第二小节。 4. 课件出示公园图 (1)哪个小节是写公园的景物的?谁来读一读?小朋友在美丽的公园里看到了什么? (学生看图说话,老师板贴:小溪、石桥、翠竹、飞鸟) (3)齐读第 3 小节。 5. 生齐读第四小节。 6. 师将量词与名词打乱顺序展示,指名生找对方的搭档。 7. 师:刚才我们找出来的词叫数量词。一般我们在表达一种事物时都要配上合适的数量词,例如:一个人、一本书、一张课桌、一盏灯等。 8. 师出示习题,生练习。 【板书设计】 海边 乡村 场景 公园 学校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是通过弓导学生想像画面、观察画面来领悟文中所体现的美丽景色。但 我出示的图片太少、景色单一,使得学生的想像具有局限性,说得不够到位,在这一点上我 需要注意并改正。 2 树之歌 【教学目标】 1. 会认 15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4. 了解树的特点。 【教学重点】 1. 掌握带有木字旁的生字。 2. 了解树的特点。 【教学难点】 识记树木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内容 一、导入课题 师:树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你认识身边的那些大树吗?你知道哪些 关于它们的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树之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听范读,生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 生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3. 师出示词语,检查朗读情况。 4. 指名生读,师纠正,生齐读。 5. 生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 部件”、“减笔画”等识字方法的运用。 6.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梧桐 手掌 枫树 松柏 服装 桦树 耐心 边疆 银杏 7.师引导生识记。三、整体感知 1.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1)课文中提到了哪些树? (2)这些树分别有什么不同特点? 2. 看图识树。 (1)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杨树高,榕树壮。 生结合图片理解“高”和“壮”的特点。 (2)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梧桐树叶像手掌。借助比喻句理解梧桐树叶的形状。 (3)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枫树秋天叶儿红。明白枫叶在秋天经霜变红的特点。 (4)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松柏四季披绿装。可以引导学生赞美松柏耐寒的特点,理解其精神内涵。 (5)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木棉喜暖在南方。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6)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桦树耐寒守北疆。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7)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银杏水杉活化石。明白活化石的含义,是指这种树古老而又稀少。 (8)课件出示图片: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金桂开花满院香。理解桂子花开香飘十里的特点。 3. 课件出示课后习题句子。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 并且十分不容易。 (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终还是要回归故土。 (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人要立志,没有志向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4. 全班齐读。 【板书设计】 杨树——高 木棉——喜暖 榕树——壮 桦树——耐寒 梧桐——叶如掌 树之歌 银杏——活化石 枫树——叶儿红 水杉——活化石 松柏——披绿装 金桂——满院香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运用图片,让学生思考树木的特点,让学生从中品味儿歌语言的生动有趣,课堂 氛围轻松积极。美中不足的是我没有给学生过多的课外扩展。 3 拍手歌【教学目标】 1. 会认 14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读出儿歌的节奏,体验儿歌带来的快乐。 3. 感受动物生活的自由、快乐。 4. 提高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正确读写生字。 2. 读出儿歌的节奏感。 【教学难点】 正确读写字词。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内容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精彩的动物世界去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 1. 生读课文。 2. 师出示课件,学生欣赏感受动物的美丽可爱并看图识字。 (1)谁的尾巴最好看?初步认识“孔雀”二字。 (2)谁的背上披锦衣?认识“锦”字。 (3)这是什么在蓝天翱翔?认识“鹰”字。 (4)什么动物会写字?认识“雁”字。 (5)穿黄色衣服的是什么鸟?认识“鹂”字。(6)什么鸟的叫声最动听?认识“灵”字。 (7)竹林里谁在嘻嘻?认识“熊猫”。 三、整体感知 1. 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会读的请拼音帮忙,想办法记住生字。 2. 指名生读,师纠正。 3. 展示识字方法,师评价,点拨。 4. 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哪些动物?请你用横线画出来。 5. 同桌互相读读这些动物的名字。两个人再试试,把这首儿歌配合着读出来。 6. 师出示去掉拼音的课文,生读。 7. 生拿出听写本,在田字格内书写会写的字,师指导。 8. 全班展示。 9. 全班齐读课文。 10. 说说自己对动物的新认识以及如何保护动物。 【教学反思】 本课重点还应是识字、写字。所以我着重抓了识记字形、写字训练的教学。在分析字形时, 我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识字经验,从而记住字形。另外我还提醒学生要严格按笔顺去描 红、临写,把字写规范、美观,本堂课写字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 田家四季歌 【教学目标】 1. 会认 17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了解田家四季农事,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教学重点】 1. 正确识记生字。 2. 感知田家的农事活动。 【教学难点】 了解四季农事,体会农民的勤劳与辛劳。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内容 一、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一年四季的第一个季节是春天,春天过去了,什么来到了? (夏天) 夏天过去 了,什么来到了? (秋天)秋天过去了,什么来到了?(冬天) 冬天过去了,又是第二年的春 天来到了。就这样,四季在轮回。一年四季有不同景色,在农田里,也有不同的景象,农民 伯伯也干着不同的农事。 二、初读课文 1. 生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儿歌里讲了四季中的哪几样景物?你能不能边听边把它们圈 出来? 2. 生听课文录音。 3. 指名生回答问题。 4. 师放录音,生跟着录音小声读课文,注意听清楚录音里的字音和停顿。 5. 师出示生字,指名生认读。 6. 师范读,生跟读。 7. 开火车读。 8. 齐读。 三、整体感知 1. 生大声朗读课文,思考:(1)春季里,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2)夏季里,农事忙。从哪里看出来? (3)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稻谷像什么?人们的心情怎样? (4)冬季里,雪初晴。这时应该做些什么? 2. 指名生回答问题。 3. 师引导生读课文,掌握课文要点。 4. 生齐读课文。 5. 除了文中提到的农事,你还知道各个季节有什么农事吗? 6. 生自由回答,师总结。 7. 师出示四季图片,生说一说四季景色有哪些。 8. 师出示生字,生认读。 四、课堂小结 师:田家的四季生活各不相同,虽然充满了辛苦的劳作,但也有满满的收获,让我们珍惜农 民的劳动成果,爱惜每一粒粮食。有机会的话,也请小朋友们走进农家,真正体会他们的生 活 【板书设计】 春:春风吹——播种、施肥 夏:农事忙——采桑、插秧 秋:稻上场——割稻、打谷 冬:雪初晴——制棉衣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是在介绍农事,带着赞美的感情歌唱了种田人的辛勤劳动,这首时序歌可以让小 朋友们获得有关一年四季农作物生长和农事活动的知识。但不足的是在书写指导生用时不够, 如:戴”是书写难点,重点用部件组成识记字形,但是还有很多孩子写错了,以后课堂上我 会在字词方面多留时间。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 会认 7 个生字。 2. 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不认识的字。 3. 养成学生查字典的习惯。 4. 正确朗读和理解“日积月累”中的经典名句。 【教学重点】 1. 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 了解日积月累中名句的意思。 3. 了解十二月花事。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查字典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内容 一、查字典 1. 学生齐读儿歌:(1)葡萄架,高又高,上边挂着紫葡萄。 狐狸看见往上跳,跳哇跳,够不着。 够不着,心不甘,不说自己笨,倒说葡萄酸。 (2)师: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有不认识的字我们怎么办呢?(生自由回 答) 2. 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1)学生自由读查字典四步法。 (2)请同学汇报用部首查字法的四个步骤。 (3)老师把字典放在平台上作示范,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字典中找出“部首检字表”页码上 的“部首目录”、“检字表”、“正文”,告诉学生应怎样看正文中的注音及解释,让学生 明白,查字典必须按一定步骤进行,才能查到要查的字。 3. 生根据文中提示,练习查字。 (1)生将儿歌里不认识的字用字典查一查。 (2)生将查出的字拼音写下来,生汇报自己在第几页查找到的。 (3)师巡视指导。 (4)师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读。 (5)师范读,生跟读。 (6)生齐读。 二、日积月累 1. 课件出示三组句子。 (1)生自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根据拼音多读几遍。 (2)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意思。 (3)指名生读。 (4)全班齐读。 2. 师简要介绍《论语》《孟子》两本书。 3. 指名生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4. 师引导并揭示答案。 (1)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引导生领悟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 人平等、尊重的态度。)(2)交朋友的时候,一定要守信用,讲诚信,重承诺。 (3)没有规和矩,就无法做成方形和圆形的东西,强调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规矩,否 则无法成功。 5. 生根据句意,说一说这些句子可以用在哪些情景中。 三、我爱阅读 1. 学生自由阅读《十二月花名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如果还有读不准的字可以运用部 首查字法查字典。 2. 小组合作,朗读歌谣,相互纠正字音。 3. 课件出示花名,指名生认读: 山茶 迎春 桃花 牡丹 石榴花 荷花 茉莉 桂花 菊花 芙蓉 水仙 梅花 4. 生说说你了解哪种花,说一说它的样子或者特点。 5.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牡丹、石榴花、茉莉、桂花、芙蓉、水仙。 课件出示十二月份和十二个花名,引导生连一连 6. 学生齐声朗读课件上连好的短语,师点拨:冬月指农历的十一月,腊月指农历的十二月。 【板书设计】 部首查字法:四个步骤 日积月累:哲理 我爱阅读:十二月花名歌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我不仅让学生通过实践、练习掌握了部首查字法,还充分利用图片刺激学生的感官, 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但是我对学生的课后成果没有进行检测,这也算是教学设计中的缺憾, 我会在早读或者其他时间将这个问题解决掉。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总览 【单元主题】 《曹冲称象》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记叙来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 《玲玲的画》写玲玲在爸爸的启发下,将弄脏的画改成了一幅美丽、有趣的画。 《一封信》记叙了露西想念在国外工作的爸爸,给爸爸写信的故事。 《妈妈睡了》描绘了睡梦中妈妈真美里、好温柔、好累的情景。 【教法建议】 1. 借助课后题解读课文情节发展。 2. 借助关键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 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 会认 14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4. 体会曹冲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 1. 熟记生字。 2. 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及好处。 【教学难点】 复述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一、导入课题 1. 师:你们看过或者听说过《三国演义》吗?(学生自由回答)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 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 2. 其中有一个人物叫做:曹操,他是三国时期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 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 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2. 生自读课文。 3. 生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4. 生读课文,师巡视。 5. 生汇报交流识记生字情况。 6. 师出示生字,生以开火车读、同桌赛读等多种方式认读。 7. 指导书写本课会写的字。 8. 生描红书写,师巡视及指导。 9. 生齐读生字。 三、整体感知 1. 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2. 生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3.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4. 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 时范读指导。 5. 引导生初步认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6. 生复述故事内容。 四、课后思考 你还有什么称象的方法? 第二课时 内容 一、温故知新 1. 师出示生字,指名生认读。 2. 指名生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二、研读课文 1. 引导学生读 1----3 自然段。 (1)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官员们是怎样说的呢? (2)学生汇报,师适时板书:官员→造秤 、 宰象割块 (3)师引导:那么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其他人有什么意见呢?曹操呢?曹操听了为什么直摇 头?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 (4)“直摇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5)请大家试着学官员的口气读一读他们的话,指名生读。 2. 引导学生读 4、5 自然段。 (1)请大家用“-------”画出表示曹冲做法的语句。 (2)课文用几句话来讲曹冲的办法呢?(四句) (3)把这四步总结出来:赶象(上船) 沿水(画线 象下(装石) 称出(重量) (4)谁能解释一下这四步的做法? (5)师用课件展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学生体会曹冲的聪慧。 3. 现在你们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师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 生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 5. 生按照:先……然后……再把……再……的顺序来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步骤。 6. 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 7. “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来的呢? 三、课堂小结 师:现在依靠科技的力量,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 难了。曹冲才 7 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同学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问题 就应该像曹冲一样,要多观察,多向别人学习,多动脑筋。 【板书设计】 官员们     曹冲 ↓     ↓       造秤 以船造秤 宰象割块             以石代象 【教学反思】 我设计让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先默读课文,问:“你有什么总是吗?”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 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 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合 作讨论,逐个解决,这是本堂课的亮点。希望以后每节课都能让学生学有所获,我也会在教 学实践中,逐步走向完善。 5 玲玲的画 【教学目标】 1. 会认 15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 读懂爸爸说的话。 4. 懂得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1. 了解课文内容,熟记生字。 2. 懂得爸爸说的话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读懂爸爸的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内容 一、导入课题 1. 教师用电脑出示两幅画(玲玲修改前的画和修改后的画)。 师:同学们,上课之 前呢,我们先来欣赏两幅画,你们仔细看看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你 认为哪幅画更好一些呢?(生自由回答)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确实多了一只小狗,让我 们感觉第二幅画更温馨了。那么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这两幅画背后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 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 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合作学习不懂的词语。 3. 汇报交流。 如:利用熟字加偏旁识记:王+令→玲 讠+羊→详 口十八→叭 月+庄→脏 利用熟字换偏旁识记:岭一山+王→玲 副一刂+巾→幅 在读课文时识记:糟、催。 4. 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端详:认真仔细地看。 懒洋洋:指无精打采的样子。 三、整体感知 1. 学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2. 小组交流。 3. 汇报交流,师总结。 4. 师出示生字,指名生读。 5. 师纠正读音,生齐读。 6. 师出示会写的字。 生认真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 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电脑出示带田格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 位置。 7. 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8. 生再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第二课时 内容 一、温故知新 1. 师出示生字,指名生读。 2. 生开火车朗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1. 师指导朗读。 (1)读第 1~3 自然段,要读出玲玲为自己的画感到“满意”的样子。 (2)读第 4~6 自然段,要表现出事情突发后玲玲紧张而着急的情形。 (3)朗读第 7 自然段,读出爸爸处事沉稳。 (4)朗读第 8 自然段,要表达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5)第 9 自然段要读出爸爸高兴的语气。 2. 小组分角色读。 3. 理解爸爸说的一句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 能变成好事。” (1)学生齐读这句话。 (2)师: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3)学生自由读,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汇报交流。 (这两句话的“糟”是指出现的情况让人担心、伤心。本课指把画弄脏了;“动脑筋”:想 办法克服困难;坏事变成好事:指坏事转化成了好事。)(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了,又来不及再画一幅,这是一件坏事。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在弄 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拘,巧妙地掩盖了弄脏的地方,使画增添了家的温馨,结果得了一等 奖.变成了好事。) 3. 师:那么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出现玲玲这类的事情呢?把坏事变成好事,大家想想,说 一说。 (1)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启发。 (2)交流汇报。 三、课堂小结 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从课文,你感悟到了什么? (遇到事情办得糟糕的时候,我们不能惊慌失措,要沉着冷静,开动筋想一想弥补的办法; 只要善于思考,坏事情也会变成好事情……) 【板书设计】 端详——满意 不小心——弄脏 只要肯动脑,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动脑筋——画狗 【教学反思】 联系实际,让学生理解爸爸的话,并乘机引导学生说说在生活中碰到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学 生在思考中也就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但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 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且时间较短。 6 一封信【教学目标】 1. 会认 16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读出二封信中不同的情感。 4. 体会信中表达的亲情。 【教学重点】 1. 比较两封信的不同。 2. 熟记生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一、导入课题 1. 师:(出示信封)同学们知道我手上拿的是什么吗?(生自由回答) 2. 师:同学们虽然都认识这件物品,但是你们写过信吗?在写信的时候,你们一般会告诉 朋友或亲人一些什么事情?(生自由回答)今天,我们来看以为小朋友写给远在国外的爸爸 的信吧。 二、初读课文 1. 生根据自读提示,读课文。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通顺。 (2)把我会认的字画上圆圈。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师出示生字。 (1)带拼音,生认读生字。 (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3)开火车读生字。 (4)交流识字方法。 (5)师出示会写的字笔顺笔画。 (6)生认真观察字的位置,师点拨。 (7)生描红,写一写。 (8)认读词语。 三、整体感知 1. 请孩子们汇报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露西要给爸爸写一封信,开始露西给爸爸报告家里的坏消息,后来在妈妈的提醒 下,他向爸爸报告了妈妈的好消息。) 2. 找一找,看看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的第一封信?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 爸写的第二封信? 3. 生自由读读露西两封信的内容,体会一下两封信给你带来的感觉。 4. 生自由抒发感受。 第二课时 内容 一、温故知新1. 听写词语。 2. 指名复述课文内容。 二、研读课文 1. 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1)边读边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这些事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找出 相关句子画下来。 (2)汇报交流。 (3)师重点点拨重点句:①“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 ”→开门见山的告诉爸爸他们的生活 不开心,这样的信,爸爸看到以后会怎样?(只能徒增烦恼)②“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 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从这句话看出爸爸不在的日子,家里的生活 过得很不好。 特别是“总是”一词。 (4)指导朗读。 2. 生自由读课文 7—14 自然段。 (1)边读边思考: 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 (2)这封信和第一封信的内容一样吗? (3)他表达的是露西怎样的心情? (4)汇报交流。 (5)师重点点拨:①“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 这句话写出了什 么?(我们家的希比希过得很快活,我们也跟着过得很快活) ②“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 去看电影。”从这句话,感受到了我们的生活怎么样? (6)这封信里面讲了台灯坏了的事情了吗?是怎么讲的?和前一封信表达的方式一样吗? 哪一封信的表达方式更好?为什么? (7)“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妈妈说。这句话有什么特点?说话的人物在说 的话的后面。仔细观察它的标点符号,应该怎样打标点? 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哪些?在文中 找找 3. 生对比读两封信件,思考:第一封信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第二封信表达的又是什么 思想? 4. 小组讨论:你认为第一封信好些?还是第二封信好些?为什么? 师引导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课堂小结 师:两封信相同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出来,就会是不同的看法和心情。所以只有乐观面对生活,每天才会有好心情。 【板书设计】 第一封信: 第二封信: 没人逗我玩 小狗又蹦又跳 台灯坏了 询问螺丝刀下落 家里冷清 星期天去看电影 【教学反思】 课堂上,学生通过朗读两封信的内容,可以体会出两封信的不同感情。但是,本节课上我没 有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经历,这样便于学生理解露西的心理变化,有助于让学生的 情感得到尽情的释放,明白关爱他人的道理,我会在下次备课时,完善好教学环节。 7 妈妈睡了 【教学目标】 1. 会认 14 个生字,会写 7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 4. 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教学重点】 通过关键词句,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母子间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一、导入课题 1. 师出示课件:听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 师:这首歌是大家所熟知的,这首歌是唱给全天下的妈妈的,你们谁愿意把自己的妈妈 介绍给大家?(生自由回答)有一位小朋友啊,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我们一起看看她心中 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吧!(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生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2. 分类识记生字。 (1)联系生活实际及动作演示识记:闭、眉、呼吸、深沉、均匀、额、乏。 (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哄、润、慈祥、熟。 (3)用形义联系法识记:汗。 3. 师出示生字,检查认读情况。 (1)指名生认读生字。 (2)师纠正,范读生字。 (3)去掉生字的读音再读。 4. 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师出示要写的生字。 (2)指导田字格里的生字。 重点指导: 先:上面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略长,下面的竖弯钩要写得圆润; 闭:门框不能写得太窄; (3)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写字,学生描红。 三、整体感知 1. 生自由朗读。 2. 生自由说说文中的母亲给你留下的印象。 3. 师指名朗读。 4. 师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1)妈妈明亮的眼睛闭上了,弯弯的眉毛也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2)她细软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 (3)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 5. 生试着描述自己的妈妈。 第二课时 内容 一、温故知新 1. 指名生听写字词。 2. 指名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研读课文 1. 指名生朗读。 2. 边读边听边思考。 (1)看看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你从哪看出来的? (2)小组同学讨论。 ①很美丽。从“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可以看出。 ②“好像在给我唱催眠的歌谣”,说明妈妈很爱孩子。 (3)师小结:妈妈爱孩子也是一种美,比外表美更重要。妈妈爱我们,我也爱妈妈,就让 我们带着这种爱再读这段话。 ③好慈祥。从嘴角眼角挂着笑意可以看出。睡梦中想要讲故事给孩子,说明妈妈爱孩子。 ④好累。从“呼吸深沉、均匀”“头发粘在额头上”“沙沙的声音听不到”说明妈妈睡得香, 干了很多活,很累。 (4)理解“沉”,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呼吸那么沉”。 (5)采用表演的方式理解“呼吸沉”是什么样的。 (6)想想妈妈会干了那些活? (7)师:是啊!妈妈多累呀!我们都想让妈妈好好睡一觉,这一段该怎样读? (8)生练习朗读。 3. 师出示插图“母子午睡图”,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1)你特别想对图中的孩子和妈妈说什么? (2)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 关于妈妈,你还想写些什么?课下认真观察,像文中的小作者一样在你的小本本上写一篇关 于妈妈的小文章,读给自己的妈妈听。 三、课堂小结 师:在反复的诵读中,我们体会到了妈妈的美丽、温柔和辛劳,文中出现了很多生动的短语, 在平时的表达中,我们也可以多多使用这些短语。学了课文,我们也要明白在享受着妈妈无 私的爱时,也要学会去爱妈妈,体谅妈妈。 【板书设计】 弯弯的眉 红润的脸→美丽 微微的笑着→慈祥 干了好多活儿、累了、乏了→勤劳【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亮点是:朗读的要求明确,让学生在每一次朗读中都有明确的任务,有的放矢,声 声传情。朗读的形式也多样,使课文的情趣在轻柔、纯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不足是:没有 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跳出文本,将文中体会到情感移至生活。 口语交际 做手工 【教学目标】 1. 能按照顺序介绍手工作品的制作过程。 2. 介绍者能落落大方、声音洪亮、思路清晰。 3. 认真倾听别人的介绍,并记住主要信息。 4. 培养学生积极表达的兴趣和良好的倾听态度。 【教学重点】 能够选择自己的一件手工作品,大方地跟同学按照顺序介绍自己手工作品制作的过程。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 言习惯。 【教学准备】 手工品、多媒体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内容一、导入课题 师:此时此刻,你们一定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做手工的快乐吧!高举你们的手工作品,让我 看看大家的成果。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聊我们的小制作。 二、明确要求 1. 生自读课本第 38 页的内容,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及要求。 2. 学生交流讨论,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及要求。 3. 指名生读一读课本内容。 4. 教师总结。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做手工,要求选择自己的一件手工作品,按顺序介绍 手工作品的制作过程,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记住主要信息。 三、交流指导 1. 学生把手工作品拿出来,在小组内展示。 2. 师:老师刚刚大致的看了一下大家的手工作品,发现大家的手工作品做的都非常好,那 么大家想不想把自己的手工作品介绍给大家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自己的作品。那么我们该 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才能让别人非常清楚呢? 3. 学生讨论交流: (1)介绍清楚自己的手工作品是什么? (2)介绍清楚自己的手工作品在制作时需要哪些材料及工具。 (3)手工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按顺序介绍自己手工作品的制作过程。 4. 教师:在介绍制作过程时,可以用“先、再、然后、最后”或者用“第一步、第二步“等 表示顺序的词语,这样可以让表达更加有序。在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的时候,态度要自然大 方,说话声音要洪亮有条理,思路清晰。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别人说话,做文明的观众,不 乱打断同学讲话,要一边听一边记住主要信息,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询问。 5、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按照以上要求介绍自己的作品。 6.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情况,并作适当的指导。 7. 小组代表依次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 8. 师生评选出“小巧嘴”两名。 9. 随机请学生分享自己作品的制作过程。 【板书设计】是什么 制作材料 制作过程 心得 【教学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课上,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踊跃发言,只是部分学生讲述手工制作过程时,逻 辑并不清楚楚,不过我还是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以此鼓励他们。所以在下次交流讨论前, 我会多做铺垫,让学生把握自己要交流的内容,表达的更清楚明白。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 会认 11 个生字,会认 9 组词语。 2. 发现动词+名词的构词特点。 3. 正确辨析同音字。 4. 学习加点字句式,并仿写。 5. 朗读并背诵《小儿垂钓》。 6. 写出玩具的样子和好玩的地方,表达出对玩具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 辨析同音字。 2. 学习写话。 【教学难点】 辨析同音字及写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一、识字加油站 1. 课件出示: 弹钢琴 练舞蹈 唱京戏 画图画 捏泥人 下围棋 滚铁环 荡秋千 滑滑梯 2. 学生认读、开火车读等。 3. 引导学生体会动词+名词的表达方式。 4. 师出示填空题,生填空。 5. 指名生说说这样的短语吗。(剪窗花、踢毽子、拉二胡、跳房子……) 二、字词句运用 1. 比一比,填一填。 (1)师课件出示练习题。 (2)指名回答。 (3)学生齐读词语。 (4)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区分的。 (5)师出示词语,生选词填空。 2. 读一读,想一想,用加点的词语说一句话。 (1)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2)指名生用“一边……一边……”造句。 (3)生将自己造的句子写在书上。 三、写话 1.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玩具。你最喜爱的玩具是什么?他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好玩 在哪里?2. 指名生回答,引导生从玩具的颜色、形态、作用、与玩具的感情等说一说。 3. 同桌交流。 4. 汇报交流情况,师适当鼓励。 5. 学生将自己交流的内容通过写话表达出来。 6.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写话情况。 7. 师出示范文,全班欣赏。 第二课时 内容 一、展示台 1.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积累认识的字、词、句都有哪些。 2. 说说自己是如何扩展自己的词汇量的。 3. 课件展示: 白云 乌云 朝霞 晚霞 雨点 霜冻 雪花 冰雹 小溪 河流 湖泊 海洋 4. 指名生读。 5. 师纠正、范读,生跟读。 6. 说说这些词语分别描述的是什么地方和哪个季节的景物? 7. 生自由回答。 8. 师出示描写春天的景色的词语: 含苞欲放 百花争艳 花红柳绿 春色满园 9. 师给学生解释意思。 10. 请同学们想想还有哪些描写春天景色的词语,把它补充在书的旁边。 11. 出示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1)请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2)师出示其他相关名言警句,生读记。 二、日积月累 1. 师出示插图,生说说诗题的意思。(小孩子在钓鱼) 2.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断句和重音。 3. 生齐读古诗。 4. 理解古诗大意。 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 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5.师给学生解释字词意思,生积累。 6. 生想象画面,演一演。 三、我爱阅读 1. 生自由阅读《王二小》,遇到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查字典解决。。 2. 指名生讲《王二小》的故事。 3. 思考: (1)敌人为什么让王二小带路? (2)王二小是如何将敌人带入八路军埋伏圈的? (3)为什么称他为“小英雄”? (4)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 同桌间讨论交流并汇报。 5. 师指正并揭示答案。 【板书设计】 区分同音字→区分字的意思 动词+名词→短语 颜色形状 介绍玩具 大小 用途 感情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举一反三,学会 运用知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尽可能地减少对学生思维的束缚,营造一个宽松的 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自由表达。 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总览 【单元主题】 《古诗二首》通过写景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 的赞美之情。 《黄山奇石》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的奇石、怪石。 《日月潭》描绘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 情。 《葡萄沟》介绍了新疆葡萄沟的的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成。 【教法建议】 1. 通过古诗,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壮丽。 2. 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课文。 3. 了解相关背景知识,解读课文。8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 会认 12 个生字,会写 5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郎读古诗,背诵古诗。 3. 抓住重点词语,展开合理想象。 4. 体会诗句蕴含的哲理及其意思。 【教学重点】 1. 正确识记古诗。 2. 把握古诗内涵。 【教学难点】 体会诗句的哲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一、导入课题 1.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到山西永济县去看一座楼(出示图片),这是一座三 层高的楼阁,因为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飞来休息,所以被人们称为“鹳雀楼”。我们一 起来读读这座楼的名字。鹳雀楼刚刚建好的时候还不怎么有名。唐代的时候,有一位名叫王 之涣的大诗人来到这里(板书:王之涣),他登上这座楼写了一首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想。 从此以后,这座楼就远近闻名了。这首诗的题目就叫:登鹳雀楼。 2. 学写“楼”字。 3. 师:古时候的楼都是木制结构的,那木当偏旁的时候把捺变成点。楼这个字是左右结构 的字,作为偏旁时要把木写得小一点,这叫做左窄右宽。 4. 师范写,生书空。 二、整体感知 1. 介绍诗人:王之涣。 2. 教师朗读古诗,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想象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并说出一些词语帮助 学生积累。 3. 用笔在诗句中圈画出来 4. 图文对照,想象画面。指导学生读诗句,理解“白日”“依山尽”。("白日"就是指太 阳。”依山尽"就是指太阳靠着青山,慢慢往下落,直到最后消失在天边。) 5. 指导学生说说第一、二两句诗中描绘的画面。 6. 指导朗读,读出诗中描绘的意境。 7. 指导想象:如果再往上走,还能看到哪些景象呢?(生自由回答) 8. 教师小结:是呀,要想看到更多的美景,还得继续向上攀登。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9. 指导学生找到诗中描写这个意思的诗句。 10. 指导朗读,理解"欲穷千里目”一层”。了解"千里’不是真的指一千里,而是指很远。 指名生说,师总结补充。 三、书写指导 1.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依、尽、黄、层”,生认读,并练习组词。 2. 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并指导临写。 3. 教师范写生字,重点讲解”尽”的书写要领。 4. 学生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注意点。 5. 学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内容 一、导入课题 1. 指名生背诵《登鹳雀楼》。 2. 生齐读《登鹳雀楼》。 3. 指名生说说意境。 二、介绍诗人 李白(701 年—762 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 “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他 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 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 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三、整体感知 1. 师出示瀑布图片,引导生了解庐山 2. 出示带拼音的诗句,指导学生朗读古诗,师正音。 3. 认识生字:区分”炉、烟”,学写生字“照、炉、烟、挂、川”。 4. 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5. 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范读并指导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6. 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书写生字”照、烟、川挂”。把难写的字多写几遍。 7. 指导学生图文结合,想象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 8. 指导朗读第一、二两句诗。理解诗意。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2)思考、交流:一个“生"字就把香炉峰描绘成一一个仙境,把云雾写活了,大自然把瀑 布挂在了山上。体会"生”挂”用法的精妙。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两句诗。 9.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指导学生细读第三、四两句诗, (1)"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出了瀑布的高、笔直的特点) (2)感受“三千尺”的夸张用法。(突出瀑布长的特点) (3)补充"银河、九天”各指什么。(4)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5)指导学生朗读诗句,图文结合,想象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 10. 感受瀑布从极高的地方倾泻而下,体会壮丽的景象。 11. 配乐,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 生紫烟 挂前川 气魄雄伟 三千尺 景象壮观 落九天 【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似乎受到了图片的影响,能主动逐句逐句地对诗去进 行解释,所以之后古诗教学好好引导孩子们去领悟诗的大意即可。但不足的是时间安排不合 理,前松后紧,个别读太多,以至于感悟诗情这环节匆匆带过,下次教学我会注意这个问题。 9 黄山奇石【教学目标】 1. 会认 16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通过图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 4. 激发学生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 体会黄山石的奇妙。 2.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黄山奇石,并用自己的话复述。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一、导入课题 师:(出示黄山相关风景图)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风景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 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几百年来,游过黄山的人,无不被它的山水奇景所倾倒,明朝的 徐霞客把黄山列为群山之首。奇松、云海、怪石、温泉这黄山“四绝”名扬天下。下边我们 就到黄山看一看奇石吧!(板书课题) 二、生字学习 1. 师播放《黄山奇石》视频,让学生对黄山风景特别是黄山奇石形成初步的印象。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把生字作好标记。 3. 学习生字词。闻(闻名)(闻一闻) 名(著名)(姓名) 景(景区)(景色) 区(区别)(区分) 省(节省)(省力) 部(部分)(南部) 秀(秀美)(秀丽) 神(神奇)(神气) 尤(尤为)(尤其) 其(其实)(其他) 仙(神仙)(仙山) 巨(巨人)(巨大) 位(位子)(座位) 著(著名)(著书) 形(形象)(形状)     (1)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生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词。 (4)指名生组词,组不同的词语,以便增加学生的知识量。   (5)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6)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7)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8)引导生学习多音字,师出示“都”,生自由回答它的读音。 (9)指名生辨音组词。 第二课时 内容 一、温故知新 1. 师出示生字,指名生读,开火车读。 2. 指名生给生字组词。 二、初读课文 1. 师:奇石是什么意思?(奇形怪状的石头)   2. 出示黄山奇石图片,学生自读课文。3. 学生讨论: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标出来。 4.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 抢球、仙女弹琴。)   5. 哪些是具体介绍的?哪些只是简单举了名字?    三、整体感知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地图,黄山在哪个省,什么位置?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仙桃石)它是什么样子的。 (2)看图片,用自己的话描绘。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1)看图理解“陡峭”的含义。   (2)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猴子观海)它是什么样子的?    (3)找出几个表示动作的词来形容,并表演其动作。 4.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仙人指路)它是什么样子的。 (2)看图片,用自己的话描绘。    5. 学习第五自然段    (1)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金鸡叫天都)它是什么样子的,请用自己的话描绘。   6. 学习第六自然段    (1)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请用 自己的话描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体会到了黄山石的奇妙,领略了黄山秀丽的景色。希望同学们 长大后,能亲自去目睹黄山奇景,看一看那里的奇松、云海、温泉是一番什么景象。 【板书设计】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仙桃石 金鸡叫天都 奇 天狗望月 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 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 10 日月潭 【教学目标】 1. 会认 15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4. 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培养孩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 识记生字。 2. 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一、导入课题 1.师:你们喜欢旅游吗?大家都到过哪里?你们当时的心情怎样?(高兴、开心、兴奋……) 那就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随老师一起走进台湾的日月潭。(板书课题) 2. 说说“日月潭”的“潭”是什么意思。(提示偏旁是三点水;水很深的池子。) 二、生字学习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2. 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准后鼻音。 潭 湾 湖 绕 茂 盛 围 胜 央 岛 纱 童 境 引 客 3. 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4. 检查自读情况。 5. 去掉拼音,用多种形式读生字词,巩固识字。 6. 出示会写的字,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7. 师范写,生观察。 8. 生书空,师巡视指导。 三、整体感知 1. 生快速读课文,想一想: (1)日月潭在哪儿? (2)为什么叫日月潭?(3)日月潭是什么样子的? 2. 日月潭在哪儿? (1)指名读相关段落。 (2)课件演示填空题:日月潭是我国( )最大的一个( )。它在台中的高山上。 那里( ),( ),周围有许多( )。 (3)指名生填空,师随文指导生字学习。 (4)学生尝试说说“环”的意思。可以做个动作表示一下。 (5)引导生组词。 3. (6)“绕”字怎样记呢? (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把“烧”字的火字旁换成绞丝旁就是 “绕”字。把“浇”字的三点水旁换成绞丝旁就是“绕”字。把“晓”字的日字旁换成绞丝 旁就是“绕”字。(板书“烧”“浇”“晓”)。 4. 除了环绕的群山,在日月潭的周围还有许多——树木(生答),出示茂。 5. 指导生写一写。 第二课时 内容 一、温故知新 1. 出示生字,生认读,并组词。 2. 出示填空题,生填一填,回顾课文。 二、整体感知 1. 为什么叫日月潭? (1)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说说它名字的由来。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 师出示课件:因为湖中央有个( ),小岛把湖水分成( )。 所以,人们称它为 ( )。(3)师出示日月潭图片。 (4)指名生回答。 2. 日月潭是什么样子的? (1)师:日月潭就像一位魔法师,不同的时间里景色各不相同。那你喜欢什么时候的呢?(引 导学生发现并说出段落中的美词或者美丽的景物,并能够读出美感来。) (2)师引导学生总结日月潭的景色特点。 清晨——隐隐约约, 中午——清晰,下雨——朦胧。 (3)引导生说说自己的最喜欢的景色是什么呢?选择自己喜欢的景色,读出自己的喜欢。 3. 生自由读课文,读出文章的美感。 4. 生齐读课文。 5. 老师出示课后词语: 群山环绕    名胜古迹    点点灯光 树木茂盛   山清水秀 蒙蒙细雨 (1)指名生读,齐读。 (2)生试着描述词语的画面。 (3)造句。 【板书设计】 位置:台湾省中部山区 名字:日潭、月潭 景色:清晨(“隐隐约约”) 中午( “清晰”) 下雨( “朦胧”)【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提高, 大胆“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导致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能力没 有提高。教学技能非一日之功,得靠平时的修炼,一如既往的去做,才会日提升。因此在以 后教学中,我应多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的文章,虚心求教,多听听别人怎么上课,多反思自己 的每一次教学行为。 11 葡萄沟 【教学目标】 1. 会认 18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4.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通过字词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 正确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内容 一、导入课题 师:听说新疆的吐鲁番是个好地方,同学们想去吗?(生自由回答)要想去,事先要对葡萄 沟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 1. 生自由朗读课文。 2. 检查朗读情况。 3. 看看葡萄沟到底好在哪儿?先标上序号,看看课文共有几个自段? 4. 生汇报。 三、整体感知 1. 你觉得葡萄沟怎么样?(板书好地方)为什么说是个好地方?好在哪儿? 2. 生自己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3. 师:葡萄沟出产这么多水果,我们不得不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葡萄沟盛产哪些水果呢? 老师引读第二句。(老师读表示月份的词) 4. 说说老师读的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这句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5. 学习第三句 (1)指名读。 (2)体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 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3)自由读 (4)学生谈感受。 如:(葡萄很多。)哪个词语看出来?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还感受到了什么?(我觉得 葡萄沟很美)哪个词语看出来?(五光十色)什么是五光十色?我们查过字典的。谁来告诉 大家?这么多葡萄的颜色,可以说是——五光十色 (5)小结:葡萄不但长的颜色多,而且质量好,一个一个颗粒,水灵灵的,阳光一照,像 珍珠、玛瑙那样,晶莹剔透。现在你们明白了为什么用“五光十色”了吧!一起读读这个词, 感受感受。(6)看到这样的葡萄,你想到什么?指名说 (7)老乡摘下葡萄让你吃个够,吃个痛快,你觉得老乡怎么样?(热情好客) 6. 老乡这么热情,让我们夸夸他。(生自由回答) 第二课时 内容 一、温故知新 师出示生字,生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二、整体感知 1. 生读课文第三段 (1)说说这一段写什么? (2)划出写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的特点的词。说说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为什么有名。 (3)分析"颗粒大、味道甜、颜色鲜"的三个词的结构。 (4)说说葡萄干又是怎么制成的? (5)生读课文,完成练习。 2. 师出示葡萄干制成过程。 3. 生谈感受。 4. 师:葡萄沟确实是个好地方,你们想去吗?要想当好导游,得把这段话变成自己的语言, 开头怎么说、结尾怎么说,我相信你们的自己会讲一讲。 (指名说一说) 三、书写指导 1. 师出示会写的字田字格图,生观察。 2. 师范写,指导笔顺要求。 3. 生书空,师巡视指导。【板书设计】 水果多 葡萄多 好地方 老乡热情 【教学反思】 本堂课上,学生通过图文感受到了葡萄沟的热情与好,学生课堂上回答积极,注意力也很集 中。美中不足的是,前期对课文分析的时间有点太多了,导致后面书写指导时,时间太紧凑, 没能在一些细节上把控好。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了解火车票上的主要信息,认识生字。 2. 了解比喻句的特点,学习使用比喻句。 3. 学会联系句子了解词语的意思。 4. 了解留言条的基本内容和格式,并学会学写留言条。 5. 发现颜色词的构词方式。 6. 积累并背诵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 7. 正确、流利地朗读《画家乡》,培养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了解比喻句的特点,学习使用比喻句。 2. 学会联系句子了解词语的意思。 3. 了解留言条的基本内容和格式,并学会学写留言条。【教学难点】 积累并背诵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一、识字加油站 1. 出示识字加油站的字,指名生认读生字。 2. 昌、铺、调、硬、卧、限、乘、售 3. 读生字:同桌读、抽生读。 4. 拿出课前准备的车票,和同桌一起看看上面还有哪些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认一认。 5. 师出示火车票图,教学生认识火车票信息。 二、字词句运用 1. 师出示词语相关图片,引导生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像什么? 2. 试着说一说。 3. 学习句子: (1)弟弟的鞋像鸟窝。 (2)爸爸的鞋像小船。 4. 读词语: 柳条 云朵 枫叶 椅子 路灯 胡子 5. 指导生用刚才那样的句子也说说上面这些物体。 6. 学生全班交流。 7. 生汇报。 7、师:你有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8. 读句子,理解句子里词语的意思。 隐蔽:即隐藏,这里指小灰兔藏在草丛里面。 烦恼:困难,拿不定主意,心烦。 流连忘返:这里指山水像画一样美,让人流连其中,舍不得返回。 三、学写留言条 1. 阅读留言条。 2. 看看留言条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应该怎样写? 3. 重点部分是正文,想想正文应该怎么写? 4. 教师指导: (1)第一行写称呼,顶格写,表明是留给谁的留言条。 (2)另起一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写清楚有什么事。 (3)最后是署名和日期,都在右下角写,各占一行,并且右对齐。 5. 从教材中选择一种情况,写一张留言条。 6. 学生写留言条。 7. 分小组交流留言条。 8. 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写得好的,在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内容 一、我的发现 1. 请学生自由读关于颜色的词语,看看有什么发现。 2.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 同桌互相交流,想想还有其他颜色吗? 4. 全班交流。 二、日积月累1. 出示楹联诗句。 2. 生自由读一读,不会读的字拼拼音。 3. 指名读,齐读。 4. 师出示相关图片,生跟据图文想象诗句画面,体会景之美。 5. 师出示诗意。 6. 生齐读。 7. 生想一想:还有哪些描写风景名胜的古诗。 三、我爱阅读 1.出示《画家乡》,生注意注音的字,读准确;再把短文读通顺。 2.思考问题 (1)这篇短文写了几个人的家乡?分别是谁? (2)他们的家乡分别在哪里?那里有什么景物?他在那里做什么? 3. 指名生回答问题。 4. 生说一说自己家乡的景色。 5. 指名分段朗读。 【板书设计】 比喻句:……像…… 名词+颜色=另一种颜色 【教学反思】 在语境中,学生学会了用词语说比喻句,在语境中了解大意。但是本次单元有很多可以扩展 的内容,但由于课堂内容和时间安排的比较满,所以导致后面没有给学生扩展,积累。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总览 【单元主题】 《坐井观天》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的故事,从而告诉我们看待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限制在 自己狭隘的认识里。 《寒号鸟》写寒号鸟只顾眼前,不做长远打算,最后冻死在岩峰里的故事。 《我要的是葫芦》写一个人中葫芦,却不顾叶子上的蚜虫,最后葫芦都掉光了的故事。 【教法建议】 1.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角色。 2. 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12 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1. 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青蛙与小鸟的对话。 3. 知道他两个说法不一致的原因。 4. 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重点】 1. 分角色朗读课文。 2. 知道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小青蛙和小鸟,它们本来是和睦 相处的,但是小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事争吵起来,谁也不让谁,咱们来看看是为了什么事, 请同学们帮着解决一下好吗? 二、生字学习 1. 师出示音频,要求同学听准生字的读音。 2. 生自由读文,圈画出自己不懂的拼音,并标出序号。。 3. 指名让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师正音。   4. 出示注音生字卡片。    5. 指名生读,开火车读,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三、书写指导 1. 师出示会写的字:井 观 沿 答 渴 喝 话 际 2. 指名生读。 3. 指名生组词,可以多找几个同学组词。 4. 师出示田字格,生观察田字格里字的位置。 5. 师范写,生仔细看笔画。 6. 生书空,师巡视指导。 7. 师展示写的好的同学的字。第二课时 内容 一、温故知新 1. 师出示生字,生开火车认读。 2. 指名生上黑板听写生字。 二、整体感知 1.生读课文。 2.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      3.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师将小鸟图片放在井沿,生看图理解 井沿就是井边。) 4.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鸟呢?从天上飞来,飞累了,落 在井沿上,那么它们为什么事争吵起来了呢? (生自由回答)    5.青蛙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它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6. 小鸟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6.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 7.小组讨论并汇报。   8.师:大家都认为青蛙错了,那你知道青蛙为什么错了吗?它眼中的天为什么只有井口那 么大呢?请同学做个实验,把你的书卷起来,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生做动作, 自由回答。)     9.师:这只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设想一下,假如有 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 10.生思考并自由回答。 11.师出示课题“坐井观天”,引导学生理解“观”是什么意思吗?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 12.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课堂小结 师:  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学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师希望你们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 千万不要当“井底之蛙”呀!【板书设计】 青蛙: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小鸟:天无边无际大得很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这种对话形式的课文表现出浓烈地兴趣,他们根据实际生活中看到的天空可以明白 他们的观点谁对谁错,我也让他们通过实验,明白青蛙那样说的原因。总体来说,这堂课是 较为成功的,只是要是把课文寓意再向同学们加深一下就好了。 13 寒号鸟 【教学目标】 1. 会认 17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知道喜鹊顺利过冬和寒号鸟被冻死的原因。 4. 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1. 正确识记生字。 2.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领会故事寓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一、导入课题 1.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 2. :你们知道寒号鸟是一种什么鸟吗?(师出示相关图片及资料,引导生了解。) 二、自学课文 1. 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 师出示会认的字,指名生读。 3. 师领读,生跟读,齐读。 4. 生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用“……”划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2)填空:这篇童话写出了喜鹊是()的,寒号鸟是()的。 3. 检查自学情况。 (1)听音频范读课文。 (2)指名读一读自己划出的词语。(互相交流评点) (3)指名读,齐读。 4. 指名读读用“……”划出的表示时间的句子。 (1)将读出的句子按顺序出现。 (2)说说:哪些句子跟季节变化有关,哪些句子不能表示季节变化? (3)这些跟季节有关的句子应该怎样排列?为什么? (4)同桌间可讨论,指名生汇报。 5. 说一说:课文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是写“冬天快要到”的事;……是写,“寒 冬腊月”的事。 6. 学习第 1 自然段。 (1)自由读,读懂三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哪句话的意思是最主要的。 (2)指名生答。 (3)齐读第 1 自然段。 第二课时 内容 一、温故知新 1. 师出示生字,指名生读,齐读。 2. 指名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 二、整体感知 1. 学习 2~5 自然段。 (1)生默读,思考: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一一一”划出) (2)检查,出示课件。 ①抓“累”字体会寒号鸟懒惰。 ②抓“不听劝告”深人体会寒号鸟懒惰。 ③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喜鹊怎么劝告?从哪里看出寒号鸟不听劝告? (3)生思考,指名生回答,师点拨指导。 (4)思考:寒号鸟不听劝告结果怎么样?(结合理解“直打哆嗦”、“悲哀”,指导读“悲 哀地叫”的句子) (5)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2. 学习 6~9 自然段。 (1)启发学生围绕“还是不听劝告”,思考: ①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②谁怎么劝告? ③从哪里看出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 ④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结果怎样? (2)学生默读,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准备汇报。 (4)引导学生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里发出最后哀号时的样子。 (5)指导朗读第 9 自然段。 3. 思考,同样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在温暖的窝里熟睡,而寒号鸟却在黑夜里冻死了? 4. 生自由回答,师总结。 三、书写指导 1. 师出示会写的字:面 阵 朗 枯 却 将 纷 夜 2. 指名生读。 3. 指名生组词,可以多找几个同学组词。 4. 师出示田字格,生观察田字格里字的位置。 5. 师范写,生仔细看笔画。 6. 生书空,师巡视指导。 7. 书写展示。 【板书设计】 懒惰 勤劳 玩睡——————垒巢 直打哆嗦————住暖窝 最后哀号————熟睡 【教学反思】 要求学生进行多次朗读课文,在解决生字的同时,让学生整体感知,基本了解了文章大意。 最后我让学生都谈了自己的感受,他们都说出了不同的感受的,得出了不同的道理,不过我 感觉到自己在这里没有很好地去评价不同的学生,有点赶。14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 会认 11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体会不同句式的不同表达语气。 4. 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5. 懂得事物间是有联系的,要全面地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 1.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 领会故事寓意。 【教学难点】 1.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表达特点。 2. 懂得故事蕴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内容 一、导入课题 1. 师:同学们知道葫芦是什么吗?(生自由回答,师出示葫芦的图片,向学生讲解葫芦的 基本知识。) 2. 师:(师板书课题)我们今天要学的也是与葫芦有关,(让生齐读课题)课目中的“我” 是谁呢?他是如何要的?他最后要到葫芦没有?同学们,应该和老师一样着急吧!我们一起 来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 1. 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 2. 师播放朗读音频,生注音自己不会读的字的音。   3. 课件呈现本课要求会读的字: 葫 芦 藤 谢 蚜 盯 啊 赛 感 怪 慢    4.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按要求自学。放声朗读,要求想办法把音读准。   5. 自学检查。 6. 指名读、开火车读。  7. 纠音后再次朗读,教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 三、书写指导 1. 出示会写的字:棵 谢 想 盯 言 领 治 怪 2. 指名生读生字,并组词。 3. 师出示田字格,生观察田字格里字的位置,点拨易错字的写法。 4. 师范写,生仔细看笔画。 5. 生书空,师巡视指导。 6. 写完后大家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同时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同学或者小组一定 形式的奖励。 第二课时 内容 一、温故知新 1. 教师给学生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请学生认一认。   2. 自由读生字、词,记忆词语。    二、整体感知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思考:第一自然段中的“葫芦”是什么?课题里的“葫芦”是什么?(引导生理解句 中的葫芦是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是果实) (2)“谢”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花瓣凋落)    (3)一般都说挂灯笼,这里为什么说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师出示图,从图上看葫芦的 柄很长,从藤上垂下来,像挂在那里一样。)    (4)文中是如何说这棵葫芦的样子的?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几朵雪白的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5)从哪儿能看出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的?哪些词?  (每天看几次)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生默读第二自然段。   (2)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是什么意思?(有几只蚜虫不用怕,没关系,不要紧。) (3)精读什么叫“盯着”、“自言自语”、“赛过大南瓜” (4)表演读种葫芦人自言自语说的话。 (5)蚜虫是什么?(蚜虫是害虫,专门吸植物幼苗、嫩叶的汁液,对植物有损害。)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树上长了蚜虫,邻居和种葫芦的人都是什么态度?谁的做法对?为什么? (2)分组讨论,反馈内容,互相评价。    (3)师引导生理解叶子的作用: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跟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 (4)思考:蚜虫是害虫,会吃叶子,种葫芦的人为什么说蚜虫不用治?(他想,他不要叶 子,要的是葫芦,所以叶子上有虫没关系。)   (5)分角色朗读这一自然段。    4. 学习第四自然段    (1)结果怎样?用笔画出有关语句。   (2)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5. 思考: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学到什么?    6.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7. 续讲故事。 三、课题小结 师: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只有懂得了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改变只盯着葫 芦,不管蚜虫的做法,才能种出他想要的葫芦。其实我们生活中也一样,当你有了小错误, 别人提醒你时,你应当虚心倾听及时改正,不要固执己见,以偏概全。 【板书设计】 藤----叶----花----葫芦 联系地看问题 【教学反思】 课堂上,我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部分是能掌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但是这是同 学们第一次接触诸如寓言故事之类的文体,可能有点陌生,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难度,在 整个授课中我虽然是以读为主,在读中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但始终还是牵着学生走,没有 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也是今后课堂需要注意的地方。口语交际 商量 【教学目标】 1. 学习使用商量的语气与别人交谈,商量时能准确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2. 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并逐步掌握商量的要领,做到找人商量态度真诚以理服人,共同商量 耐心倾听。 3、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际实践,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1. 要把商量的想法说清楚。 2. 做到商量时态度真诚,以理服人。 【教学难点】 掌握商量的要领。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都会有遇到紧急事情,需要调换值日时间;忘记带文具,需要借文具;想要做自 己的事情时,你们会怎样解决呢?(讨论、交流、 商量)所以,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与别人商 量,可是怎样与别人商量也是门学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商量。二、指导说话 1. 请同学们写下心中想与别人商量的事 2. 指名生说出自己想商量的事情,并试着去给想商量的对象说一说。 三、创设情境 1. 商量的任务: 你值日那天因为你有事,所以你想和小丽调换一下值日的时间,该怎样跟 她商量呢? 2. 小组内讨论交流。 3. 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汇报。 4. 讨论:怎样说,小丽才更愿意和你调换值日的时间呢? 5. 总结学习商量的方法。 6. 创设新情景,指名生说一说。 (1)向同学借的书没有看完,想再多借几天。 (2)最爱看的电视节目马上就要开始了,但爸爸正在看足球比赛。 7. 要求商量时就做到: (1)要用商量的语气。 (2)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8. 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说清楚、说明白 用商量的语气 认真听对方说的话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创设了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学校、家庭这两个重要的活动场所学会商量,学生在情 境交流中学习到了一种规范地、礼貌地表达方式,整堂课上的氛围也很好,我会继续提升自 己的教学能力,保持这种教学课堂。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 辨析形近字,根据字形特点猜测汉字意思。 2. 积累带“言、语”的四字成语。 3. 学会通过描绘事物形状、颜色等外部特征,将句子意思表达更清楚。 4. 写好“左短右长”“左长右短”的字。 5. 朗读背诵《江雪》。 6. 体会“刻舟求剑”的寓意。 【教学重点】 1. 根据形旁猜字义。 2. 仿照例句,将句子写具体。 3. 背诵古诗及了解大意。 【教学难点】 1. 领悟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2. 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内容 一、识字加油站 1. 师出示字词,生读一读,说一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2. 一起读一读。给词语找一找“好朋友”,说出你的理由。 第一组:根据部首找朋友(山峰看“山”,蜜蜂看“虫”,刀锋看“”) 第二组:根据部件找朋友(扫墓看“土”,爱慕从“心”,开幕看“巾”) 第三组:根据部件找朋友(吵闹用“口”,炒饭用“火”,抄写用“手”) 3. 指导学生学习根据形旁猜意思。 4. 指名读,齐读:锋蜜蜂幕扫慕墓抄吵 5. 教师示范书写,书写笔顺。 6. 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注意写字时字的间架结构,教师巡视指导。 二、字词句运用 1. 读一读,猜一猜。 (1)师出示四字成语。 不言不语 只言片语 三言两语 千言万语 豪言壮语 少言寡语 自言自语 甜言蜜语 (2)生自由读一读。 (3)师范读,生跟读。 (4)小组交流,说说自己对每组词语的理解。 (5)各组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小结。 (6)试着将这些词语进行分类。2. 仿写。 (1)课件出示加点的词语,指导生把句子读准确,读流利。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2)引导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3)用“细长的、雪白的、茂密的、绿色的”说话。 (4)全班交流。 (5)引导生发挥想象,补全句子。(从颜色、种类、特点、形状等出发) 三、书写提示 1. 先观察课文中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 教师范写。 3. 生书空。 4. 教师指导。 5. 进行全班评比。 第二课时 内容 一、日积月累 1. 介绍作者 柳宗元(公元 773 年—公元 819 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 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2. 出示全诗,指名朗读,齐读。 3. 解疑学生不懂的字词。 4. 引导学生说出字面意思。 5. 师总结。(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 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6. 生根据诗意想象画面。 7. 指名生描绘自己的画面。 8. 师指导朗读,体会诗中环境的寒冷寂静、诗人的孤独寂寞、精神的不屈。 二、我爱阅读 1. 生快速朗读课文,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 2. 说说“刻舟求剑”的意思。 3. 思考:那个人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4. 说说: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儿了? 5. 你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 6. 同桌间交流讨论。 7. 指名生回答,师点拨指导。 第六单元 单元教学总览 【单元主题】 《大禹治水》讲大禹三国家门而不入,终于治理了洪水的故事,表现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 献的精神。《朱德的扁担》写朱德和战士们为了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茅坪去挑粮食的故事,展现 了一位以身作则的红军指挥官的形象。 《难忘的泼水节》写了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体现了周总理亲民、 爱民的情怀。 【教法建议】 1. 运用多种方式朗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 2. 借助关键词,感受伟人的高贵品质。 3. 让学生复述故事来了解课文内容。 15 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 会认 15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4. 能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1. 积累词语。 2.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大禹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内容 一、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 2.师: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 生齐读课题。)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 大禹为什么要治 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 ) 二、生字学习 1. 师出示会认的字。 2. 指名生读一读。 3. 师领读,生跟读。 4. 再指名生读,检查生字音掌握情况。 5. 指名生组词语 洪 毒 蛇 兽 伤 灾 难 仍 继 续 退 被 训 恢 6. 生齐读生字。 三、初读课文 1. 生课文,圈画出不会的字词,标上段落。 2. 指名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 学习第一自然段 (1)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把它们圈出来。 (2)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 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3)哪些词语写出了洪水来势凶猛?(泛滥 淹没 冲毁 ) (4)抓住这些词语,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 (5)遇到这样的事情,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痛苦) 4. 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掌握文中生字词。 第二课时 内容 一、温故知新1. 师出示生字,指名生读,开火车读。 2. 指名生说说洪水来时是怎样的状态。 3.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整体感知 1.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鲧是如何治理洪水的?(堵) (3)效果如何? 2. 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出示: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 有进去看一看。 禹的儿子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禹真的不想妻子和儿子吗?那为什么到家门口也不进门去看看? (3)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叫作——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说) 3. 学习朗读第四自然段 (1)大禹是如何治水的?(疏) (2)结果怎样? (3)大禹为百姓做出了哪些贡献? 4. 师: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十三年啦,禹一心一意扑在治水的工作上,终于“洪水 被制服了”,洪水像听话的孩子,在各条河道里乖乖地流向大海,不再淹没农田,不再冲倒 房屋。 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对禹说些什么?(生自由回答) 5. 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什么? 三、书写指导 1. 师出示会写的字: 洪、灾、难、道等 2. 观察字形:这些字分别是什么结构? 3. 师指导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板书设计】 疏导 13 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百姓安居乐业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只是对文本进行了简单的解读,没有对文中大禹的精神进行深层次地剖析,让学生 更多地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伟大,体会大禹公而忘私、心中只装着百姓的崇高精神。 这是本节课的遗憾,在以后的备课中,我一定思考全面。 16 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 会认 15 个生字,会写 4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感受朱德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品质。 4. 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 1. 懂得为什么战士都敬爱朱德。 2. 感受人物的高尚品格。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内容 一、导入课题 1. 课件出示朱德像。 2. 师生交流关于朱德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 生自由读课文,圈画出不会的字词,标号段落的序号,想一想:课文讲了朱德的一件什 么事情。 2. 指名生各读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上文提到的问题。 三、生字学习 1. 出示生字,生通过多种形式认读。 2. 师领读,生跟读。 3. 指名生组词语。 4. 结合生活实际认读词语:山高路陡 5. 学生提出难以理解的词语,教师结合具体语境解释。 6. 生齐读生字。 四、书写指导 1. 出示会写的字。 2. 生认读,指名生组词。 3. 让学生通过结构分类。(独体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 4. 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5. 师范写,生观察笔画。 6. 学生书空。 7. 教师巡视并指导,随机展示优秀书写。 第二课时内容 一、温故知新 1. 师出示生字,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认读。 2. 指名生上黑板写会写的字。 3. 指名生回答上节课的问题:课文讲了朱德一件什么事情? 二、整体感知 1. 师出示课件,补充相关背景知识。 2. 感受挑粮的艰难 (1)课件出示: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2)生联系生活体验,读出路途的长。 (3)师出示相关图片,引导生感受井冈山的险要。 (4)体会战士不怕困难的精神。 3. 学习朱德挑粮的句子 (1)生读第三自然段,将描写朱德挑粮的动作画出来。 (2)师生交流,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 4. 理解战士藏朱德扁担的原因 (1)课件出示相关句子,生读句子。 (2)谈感受。 (3)指导:白天、晚上、整夜整夜的表达效果。 5. 思考:朱德为什么要找扁担还要写上自己的名字。 6. 你觉得朱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7. 生讨论交流,汇报。 三、课堂小结 师:朱德爷爷的这根扁担,让我们学习到了他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相信读了这个 故事的人都会和你们一样受到教育,受到感动。课后可以试着将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朋 友听。 【板书设计】形势紧张 一起挑粮 同甘共苦 藏扁担——找扁担、刻名字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本课的掌握还是有些生疏的,学生对于“扁担”或者历史背景的认识很浅薄,所以 本课对于他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我虽然也通过图文向学生讲解了相关知识,但是我还是 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多引导学生,让学生一步步去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 17 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 会认 17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学会描述过泼水节时的情景,体会周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4. 积累描写周总理外貌特征的句子。 【教学重点】 1. 积累、运用本文的词语。 2. 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难点】 体会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深厚的情谊。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内容 一、导入课题 1. 师:(教师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课件,初步感受泼水节的热烈场面。) 谁知道泼水节是哪 个民族的节日?(傣族)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介绍一下你查的资料。谁知道傣族人民 居住在哪儿?(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 西双版纳地区) 2. 师:(出示图画)图上的人们表情怎么样?穿着什么手里拿着什么?(人们喜气洋洋, 兴高采烈,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头上包着头巾,多数人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 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 头巾。人们手里有的 拿着碗,有的抱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 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1.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段落号。 2. 指名读。 3. 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 检查初读情况。 5.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三、整体感知 1. 学习第 1、2 自然段。 (1)默读第 1 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重点理解:理解“火 红火红”“一年一度”) (2)指名读第 2 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 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 学习课文 3 自然段。 (1)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画出有关语句。 ①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 理的心情。 展示象脚鼓图片。 ②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 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 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 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这句中有一个比喻,生 动形象。 ③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2)指导朗读,读出热烈的场面。 3.读第四自然段。 (1)出示课本插图。 (2)说说“今天”周总理穿的什么样的衣服。周总理为什么要这样打扮呢? (3)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并反复读一读。 4. 读第五——八自然段。 (1)分角色读。 (2)引导学生理解泼水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第二课时 内容 一、温故知新 1. 出示生字,生读生字,齐读,点名读。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 (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 1961 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生讨论交流,汇报。) 二、书写指导 1. 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2. 重点指导易错字。 3. 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4. 学生展示自己写的字,大家互相评一评。 三、拓展交流 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情。哪位同学还知道哪些少数民 族的民族风情?请给大家讲一讲。(学生介绍,老师补充资料。) 四、课堂小结 师:周总理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一天, 所以这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我们为有这样一位总理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板书设计】 泼洒 祝福 周总理 傣族人民 (平易近人) (热情、幸福) 深情厚谊 【教学反思】 我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讲解了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景,解读了 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美中不足的是:没有设计学生说后表演读,让学生在 表演中感受到周总理的可亲可敬和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情,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口语交际 看图讲故事 【教学目标】 1. 能读懂多幅图组成的漫画故事,能把故事的起因经过讲清楚。 2. 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3. 能在故事情境中交际,做到吐字清晰、语句连贯。 【教学重点】 1. 按顺序讲清楚图意。 2. 能学会倾听别人的话语。 【教学难点】 想象故事的结尾,把故事讲清楚、讲完整。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内容 一、导入课题 1. 介绍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及他的誉满天下的连环漫画书《父与子》。 2. 师:今天老师把这对父子请到了我们的课堂,这节课就请这对父子为我们演绎一段精彩 的故事吧! 二、观察图意 1. 出示图画,生思考:图中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事? 2. 学生自由看图,看懂了举手向老师示意。 3. 幻灯片出示第一幅图 (1)看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他们吃饭是在什么时候? (3)他们在什么地方吃饭呢? (4)把时间、人物、地点、事情连起来说说。 4. 幻灯片出示第二幅图 (1)第二幅图,图上又来了谁? (2)孩子在做什么?爸爸开门做什么? 5. 幻灯片出示第三幅图 (1)仔细观察第二幅和第三幅图,看看孩子和爸爸有什么变化? (2)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第三幅图。 6. 幻灯片出示第四幅图 (1)餐桌前是谁和谁? (2)谁不在?猜猜他做什么去了? 7. 幻灯片出示第五幅图 (1)猜猜妈妈可能会说什么? 8. 幻灯片出示第六幅图 (1)猜猜第六幅图可能画的什么? (2)把你想像的画面用语言进行描述。 9. 生自己试着完整叙述。 三、补充故事 1. 指名把六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 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完后可以评价,也可以补充。 3. 分角色,演绎对话。 4. 小组上台进行故事的表演。 5. 师进行积极鼓励。 【板书设计】 观察图片想象图意 汇编故事 【教学反思】 学生都能将图片看懂,但是串联故事时,叙述不通顺,画面补充的不是很完整或者有趣。所 以我应该在引导学生观察图意以后,多留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组织好语言,再进行交流、表 演,也许效果会更好。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 会认 11 个生字,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及用途。 2. 根据语境辨析多音字的读音。 3.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 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 5. 积累励志名句。 6. 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 1. 学习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 2. 学会给句子标标点符号。 3. 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构字规律。 【教学难点】1. 学习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 2. 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构字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一、识字加油站 1. 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 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 讨论: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4. 生齐读。 二、字词句运用 1. 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盛开 床铺 种子 好人 分别 重新 教室 口号 干净 难忘 盛饭 铺路 耕种 好客 水分 重点 教书 号叫 干活 灾难 (1)生在练习本上给多音字注上拼音。 (2)师出示正确的拼音,生检查自己的注音情况。 (3)生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多音字还有哪些? (5)学生交流汇报。 2. 加上标点,再读一读。 (1)师出示标点符号的意义:句号:表述完整的一句话。 问号:用于问题的末尾。 感叹号:又称惊叹号、叹号,用于句子结尾,表示惊讶。主要用在感叹句的句末,表示强烈 的感情。 (2)生齐读三段话,体会标点符号的作用。 (3)学生试着给 3 个句子打标点。 ①一阵秋风吹过,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②我们去公园玩,公园花真多呀! ③这棵树的叶子真奇怪,是什么树呢? (4)生展示答案,师出示正确答案。 (5)引导生想一想一般以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问号?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感叹号? 三、我的发现 1. 先观察,再读一读,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 请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3. 生齐读。 4. 师引导生体会形声字的特点,感叹中国汉字的魅力。 5. 师出示其他相同类型的句子,引导生读。 第二课时 内容 一、日积月累 1. 出示句子。 (1)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2)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2. 生齐读句子。 3. 简要了解出处及用法。 (1)有志者事竟成,意思是指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告诉我们人生要自己去拼搏、 去奋斗,在风雨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出自南朝《后汉书.耿算传》中《临淄劳耿算》(刘 秀):“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2)志当存高远,志:志向。存:怀抱。是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出自《诸葛亮集,诫 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 感。”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意思是处境艰难时,更应坚定信念,不要放弃凌云之志。 4. 想一想,这 3 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5. 同桌交流:你有什么志向?有什么目标?长大以后要做什么? 6. 全班交流。 二、我爱阅读 1. 读一读。 2. 指名读,师正音。 3. 生自由读。 4. 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5. 讨论: 鲁班是根据什么来造锯的? 6. 鲁班根据小草上的小齿便发明了锯子,那人们还根据大自然中的哪些动植物及现象有了 新的发明的? 7. 请同学交流。 8. 师总结,拓展。 【板书设计】 句号:表述完整的一句话。(。) 问号:用于问题的末尾。(?)感叹号:用于句子结尾,表惊叹。(!) 【教学反思】 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熏陶渐染的过程,宜于采取不断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训练安排方 式,企图一蹴而就是不切合小学生学习语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语言跟生活有着天然的 联系,所以在教学中只有将语文教学延伸到校园、社会、家庭,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读写实践 机会,才能促成所学语言的全面内化,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第七单元 单元教学总览 【单元主题】 《古诗二首》中,《夜宿山寺》写出了山寺中楼阁的高大雄伟,《敕勒歌》描绘了美丽的草 原风光。 《雾在哪里》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云雾笼罩下的世界一片朦胧的地奇妙景象。 《雪孩子》讲述了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的故事。 【教法建议】 1. 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 2. 在课文学习中,帮助学生识记字形,了解字义,养成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3. 积累文中优美词句,让学生大胆想象,创作表达,提高学生表达能力。18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 会认 12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 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想象诗句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 4. 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点】 1. 朗读和背诵古诗。 2.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画面,感受语言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一、导入课题 1. 生齐背《静夜思》。 2. 师: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生自由回答,指名生简单介绍李白,师补充。) 3. 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课题中找到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1)夜:交代了李白写诗的时间。 (2)宿:交代了起因。 (3)山寺:交代了地点。二、生字学习 1. 师出示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宿 寺 危 辰 恐 惊 2. 指名生读,开火车读,领读,跟读。 3. 指名生组词,多让几个学生组词,要求组不一样的词语。 4. 出示会写的字,生观察生字位置,师范写,生书空。 三、整体感知 1. 出示古诗,生读古诗。 2. 指名生读,师正音。 3. 师范读,生注意听节奏。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4. 学生自由朗读、师生对读、学做小诗人诵读。) 5. 过渡:李白沿着蜿蜒的山路,一步一步地登上了这座高山。在夜色中,他还登上了山顶 的寺庙的这座高楼,站在这么高的楼上,他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回答) 6. 李白这时候感受最深的就是:这座楼实在是太(高)了。那他是怎样描写楼高的呢? 7. 学生读出第一个诗句:危楼高百尺 (师引导生理解高百尺的意思,并出示图片。) 8. 当你一眼看到了一座这么高的楼,你的感觉会怎样? 9. “危楼高百尺”真是太高了。这时候,李白还想到什么?(“手可摘星辰”) 10. 教师:咱们也来摘摘。伸出手来,使劲摘,有没有?没有。但是,站在这楼上,仿佛伸 出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这座楼真是高呀。小朋友,现在,站在这么高的楼上摘星星,你 的心里肯定是非常非常的(高兴)。谁来读一读。 11. 过渡:李白又想到什么?(“不敢高声语”) 12. 为什么不敢大声说话啊?(生自由想象回答。引导学生读最后一句诗。) 13. 夜已经很深很深,天上的神仙都睡着了,那么,我们该怎么读才不把他们吵醒呢?(小 声读) 14. 生带感情齐读古诗。 15. 过渡:小朋友,回忆以下,刚才,我们跟着诗仙李白一步一步地登上了高山,登上了山 顶寺庙的这座高楼,面对此情此景,李白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古诗,可是小朋友,天上真的有 神仙吗?(没有)可以摘星星吗?这是诗人的大胆想象。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呢?(因为这座楼太高了,太高了。)多么奇妙的想象,多么美妙的诗句呀。 16. 生个别读诗,师指导评价。 17. 师出示图片,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意。 18. 指名生说。 第二课时 内容 一、导入课题 1. 师出示草原图,引导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描绘看到的画面。 2. 师:在古代有一首歌,它写尽了北方草原的富饶壮丽,写尽了草原人对家乡的热爱,今 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敕勒歌》。 3. 师简介《敕勒歌》: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是北方少数民族之一。 《乐府诗集》将其收入《杂歌歌谣》。 二、生字学习 1. 师出示生字,要求生试着度准字音。 似 庐 笼 盖 苍 茫 2. 指名生读,开火车读,领读,跟读。 3. 指名生组词,多让几个学生组词,要求组不一样的词语。 4. 出示会写的字,生观察生字位置,师范写,生书空。 三、整体感知 1. 播放示范朗读动画。 2. 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 懂。 3. 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4. 指名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5. 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6. 看见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苍苍) 7. 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茫茫) 8. 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茂盛) 9. 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 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 10. “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 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11.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天高地阔、辽阔无边;热爱家乡的情感 )     12. 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 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13. 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生机感) 14. 给生三分钟时间试着背诵诗歌。 15. 师检查识记情况。 【板书设计】 危——高百尺——摘星辰(夸张) 夜宿山寺 不敢——惊恐(想象) 苍苍——茫茫→辽阔无边(静) 敕勒歌 草低——见牛羊→茂盛(动)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优点是: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层次朗读,背诵全文。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 自见” ,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的匠心,增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 感悟。缺点是:教学中让学生想象画面,讲述画面的时间安排的太少了,没有很好地训练到 学生的想象语言、组织语言的能力。 19 雾在哪里 【教学目标】 1. 会认 12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指导不同的场景下雾的变化。 4.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体会雾的淘气。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一、导入课题 1. 猜谜: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打一自然现象) 2.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雾。 3. 指名生说说自己对雾的了解,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有难度的句子。 4. 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5. 出示生字: 雾 淘 于 暗 岸 街 梁 甚 至 切 躲 失 (1)指名生读,师正音。 (2)领读,齐读。 (3)指名生给生字组词。 (4)出示会写的字,生观察生在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师范写,生仔细观察笔顺。 (6)生书空,师指导。 6.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7. 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他依次藏起的东西。 8. 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 9. 教师示范指导,读出淘气的感觉 第二课时 内容一、温故知新 1. 师出示生字,指名生读,开火车读,齐读。 2. 指名生写生字。 3. 指名生说说雾藏起了什么。 二、整体感知 1. 朗读第 2—5 自然段 (1)生自由读第 2—5 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练习说话。 (2)出示:淘气的雾把 藏了起来,无论 还是 都 。 2. 学习第 2 自然段。 (1)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2)教师引读课文指导朗读,读出一切都不见了的景象。 (3)学生想象画面。 3. 生读 4、6 自然段,划出雾把什么藏起来了。 (1)指名生回答。 (2)师出示词语,指名生读一读,记一记。 (3)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好顿号的停顿。 4. 读 7—10 自然段。 (1)思考:雾去哪里了? (2)划出雾散后,什么出现了? (3)师出示大雾中的图和雾散后的图片,生说一说感受。 (4)指名生回答,师点拨指导。引导生理解雾的消散。 5. 仿照句式写话。 无论 还是 都 。 6. 师巡视指导,范读优秀写话。 【板书设计】 雾 淘气 顽皮 大海 天空 太阳 藏 海岸 城市 行人 小黑猫 自己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抓住雾“淘气”,雾把什么“藏”了起来等问题,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进 行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悟,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课也存在不足是:学 生对关键的词语理解不深, 我对写字的指导不到位,有蜻蜓点水之意。对二年级的学生来 说,写字指导仍是关键,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重视。 20 雪孩子 【教学目标】 1. 会认 15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 1. 正确识记生字。 2. 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教学难点】感受、学习雪孩子的优良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一、导入课题 1. 出示谜语:雪花飘,他就到, 站雪里,戴草帽。 身穿一件白皮袄, 不怕冷来就怕热, 只能 站岗不能跑。 2. 引导学生猜谜底:雪。 3. 师:同学们在冬天都会去玩打雪仗,今天我们来走进课文了解关于雪的故事。(师板书 课题)上节课我们知道雾是一个淘气的孩子,那么雪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二、生字学习 1. 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段落号,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 生开火车读课文,师正音。 3. 出示生字,指名读。 累 添 柴 烧 旺 渐 哎 呀 冒 烫 终 浑 淋 灭 激 4. 师领读,生跟读,自读,再指名读。 5. 指导生归类识字。 6. 出示多音字:呀 7. 生再读课文,圈画出不认识地字。 8. 师总结,解决生字疑惑。 三、书写指导1. 出示会写的字。 2. 指名生读,齐读。 3. 生观察字形。 4. 师指导注意事项。 5. 师范写,生观察笔顺。 6. 生书空,师巡视指导。 四、初读课文 1. 生默读 1—3 自然段,了解雪孩子的由来。 2. 生分角色朗读。 3. 指导朗读,小白兔读出急切的心情,兔妈妈读出耐心、亲切耳朵心情。 第二课时 内容 一、温故知新 1. 师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2. 指名生上黑板听写,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师巡视检查。 二、整体感知 1. 学习第 4 自然段。 (1)边读边画出小白兔和雪孩子玩的句子,体会小白兔的心情。 (2)生交流、汇报。 (3)出示小白兔自言自语的话和木柴图片,引导生讨论完全隐患问题。 2. 学习 5、6 自然段。 (1)理解“渐渐”的意思。 (2)引导生用“渐渐”造句。 (3)出示“越烧越旺”,引导生认识、理解这样的词语。 (4)指名生说说类似的词语。(5)指导生朗读,注意语调的变化。 3. 学习 7—9 自然段。 (1)抓住语言体会雪孩子的着急。 (2)画出雪孩子语言的句子。 (3)雪孩子怎么知道他家着火了?(冒出黑烟,蹿出火星。) (4)指导朗读。 (5)抓住动作体会雪孩子的着急。 (6)划出表示学孩子动作的词语。 (7)体会动词的意思,生可做示范。 4. 感受雪孩子的善良、勇敢。 (1)说说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的样子。 (2)想象火灾场景中,它奋不顾身冲进去的样子。 (3)指名生说说感受。 5. 学习 10—14 自然段。 (1)兔妈妈的心情是什么? (2)雪孩子最后变成了什么?是怎么变化的? 6. 想象:看到雪孩子变成白云,小白兔会想些什么?(生自由回答) 【板书设计】 可爱→陪小白兔玩 勇敢→救小白兔→变成一朵美丽的白云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我按照课文顺序,用提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孩子的善良, 勇敢。但是我让学生想象画面时,没有给他们出示相关的图片或音频,让学生对情景的掌握 没有到位,这是本节课的遗憾,我会注意备课时的多媒体内容的完善。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 会认 9 个生字及相关词语。 2. 复习用部首查字典查字法,学习独体字的查字方法。 3. 积累描写天气景象的词语。 4. 体会句子的有趣。 5. 能根据画面合理想象,写出完整的故事。 6. 区分形近字,同音字。 7. 掌握相关气候知识。 【教学重点】 1. 区分形近字、同音字。 2. 从语言描写中感受到文字的趣味。 3. 根据画面合理想象故事。 【教学难点】 1. 区分形近字、同音字。 2. 根据图画想象故事,写出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内容 一、识字加油站 1. 出示风景图片,欣赏风景认识字。 2. 依次出示: 海滩 椰树 贝壳 沙漠 胡杨 骆驼 高原 雪莲 骏马 悬崖 青松 雄鹰 3. 领读、自读、开火车读、齐读。 4. 出示 9 个生字,指名生读。 5. 领读,跟读,指名读,齐读。 6. 给生字口头组词。 7. 词语归类。 如:海边:海滩椰树贝壳   沙漠:沙漠胡杨骆驼   高原:高原雪莲骏马   悬崖:悬崖青松雄鹰 二、字词句运用 1. 查字典,填一填。 (1)指名生说是如何查字典。 (2)师出示“填”,生用部首查字法查出来。 (3)师讲解独体字的查法,生动手查一查,并填空。 (4)指名生汇报答案,师指正。 2. 说情景。 (1)出示不同天气图片,观察天气变幻,积累词语。 (2)依次出示: 云开雾散 微风习习 冰天雪地 风雨交加 云雾缭绕 寒风刺骨 鹅毛大雪 电闪雷鸣 (3)你见过这些词语描写的景象吗?选一两个,跟同学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4)指名生描述。 3. 学习拟人句。(1)读,说说有趣在哪里。 ①“我要把自己藏起来。”雾把大海藏了起来。(把“雾”当作人来写,写出了雾的淘气和 顽皮。) ②调皮的风拿了我的手绢,擦过了汗,扔到地上;又拿了妹妹的圆帽子,当作铁环滚走了。 (把“风”当作人来写,让我们体会到风的顽皮和可爱。)  (2)介绍拟人。拟人是一种修辞方法,把事物像人一样来写,生动、形象、具体。 (3)引导生写一句拟人句,师巡视指导。 三、我爱阅读 1. 出示《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2. 领读、自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3. 合作交流。 (1)绕口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绕口令中的情景。 第二课时 内容 一、展示台 1. 出示第一组词语: 棉被 泼水 带领 展现 散步 南瓜 (1)指名生读,齐读。 (2)师指导加点字的易错点:“被”的部首是“衤”,不要写成“礻”;“泼”的右边是 “发”;“领”左边是“令”,不要写成“今”;“展”的下面不要多写一撇;“步”的下 面不是“少”;“瓜”一定不要写成“爪”。 2. 出示第二组词语: 纸巾 低头 战士 土地 今天 口令 (1)指名生读,齐读。 (2)师指导加点字的易错点:“纸”的右边没有点;“低”的右边下面有点;“士”的第二横短;“土”的第二横长;“今”的下面没有点;“令”的下面有点。 3. 出示第三组词语: 带领 穿戴 以后 已经 再见 正在 (1)指名生读,齐读。 (2)师指导加点字的易错点:“带”、“戴”、“以”、“已”“再”、“在”分别是三 组同音字,我们可以用组词、写句子的方法来记住它们。 4. 出示第四组词语: 果园 圆心 汽水 气体 心情 晴天 (1)指名生读,齐读。 (2)师指导加点字的易错点:“园”、“圆”、“汽”、“气”“情”、“晴”这三组不 仅读音相同,字形也差不多,但是它们的意思不同。 二、日积月累 1. 出示《数九歌》。 2. 师领读,生跟读,齐读。 3. 出示数九简介。 从冬至之日起,中国即进入了数九寒天。“九九”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 适用的一种节气。它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算起,进入“数九”,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 一个单位,这就是所谓的“九”,过了九个“九”,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 三、写话 1. 出示图片。师:请你仔细观察图画,然后说一说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2. 学生观察后,说一说想到的词语。 3. 引导生了解写话的要求。 4. 出示写话要求:仔细观察图画,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有哪些动物?他们在干 什么?想一想他们会说什么?(板书:时间、地点、动物、事情、想象) (1)引导生仔细观察图画,注意观察的顺序。 (2)给这幅图定个题目。 (3)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说出你知道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4)想象发生在什么地方?说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5)自由发挥想象:图上的老鼠在做什么?(6 )师出示例句: ( ),老鼠在( ) ,这时,电脑里( ) ,老鼠见到猫, ( )。师引导生按照句式将自己的构思说出来。 5. 写话。 6. 师巡视,并指个别指导。 7. 指名读一读写的话。 【板书设计】 时间、地点、动物、事情、想象 拟人 【教学反思】 本次语文园地我根据课时调换了上课顺序,所以时间分配合理,各部分都能有效地讲解到, 学生学起来也不会感到急促,总得来说,这堂课是较为成功的,我也会继续学习教学,提高 自己的教学水平,带给学生更优质的课堂。 第八单元 单元教学总览 【单元主题】 《狐假虎威》讲述的是一只狐狸狡猾地欺骗了老虎,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其他动物的故事。 《狐狸分奶酪》写狐狸给小熊兄弟分奶酪,最后把奶酪都骗吃光的故事。 《纸船和风筝》讲述了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为了好朋友,和让他们吵架后重归于好的 故事。 《风娃娃》写了风娃娃做的两件好事和三件坏事。 【教法建议】 1. 通过复述故事了解课文的内容。 2. 通过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故事对自己的启发。21 狐假虎威 【教学目标】 1. 会认 17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积累四字成语。 4. 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1. 识记生字、词语。 2. 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 理解课题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一、导入课题 1. 出示谜语: (1)黄袍袍,黑斑斑,龇牙咧嘴瞪眼睛,森林里面称大王,捕食野兽本领强。(老虎) (2)模样像狼脸儿长,三角耳朵猫儿黄,昼伏夜出捕肉吃。(狐狸) 2. 师:他们之间会有什么故事呢?我们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师板书课题。) 二、生字学习 1.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带出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 2. 学习字词。 (1)出示生字。 ①学生自己读读生字,觉得难读的字可以看着拼音多读几遍。 ②指名读,重点提醒学生注意“扯、神、爪”是翘舌音,“闷”是前鼻韵母,“趟、抗”是 后鼻韵母。 ③去掉拼音读一读,同桌互相读一读,听一听。开火车读。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名生读,记一记。 三、通读课文 1. 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觉得哪句话难读就在这句话前面画上“”并把这句话多 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了,再接着往下读。 2. 指名汇报练读的效果。 3. 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朗读,直到把课文难读的句子读通为止。 4. 分小节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5. 指名生概述文章主要内容。 四、书写指导 1. 出示生字。 2. 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并相互交流记住生字的办法。 3. 进行书写指导。 4. 师范写,生观察笔顺。 5. 学生进行书空、临摹。 6. 师巡视指导,展示写的好的字。 第二课时内容 一、温故知新 1. 师出示生字,指名生读、开火车读、齐读。 2. 指名生写一写生字,师检查。 3. 指名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 1. 学习第一段。     (1)师述故事,生演故事情节。通过动作演示,生理解“窜”为逃跑、乱跑的意思。      (2)问:你知道老虎厉害还是狐狸厉害?(老虎厉害)老虎为什么要逮住狐狸?(肚子饿 了)      (3)齐读第一段,读出紧张味。 2. 学习第八、九段     (1)师出示图片,图上的老虎怎样?狐狸怎样?其他小动物怎样?      (2)课文哪一段写的?(第八段) (3)分别找出写狐狸、老虎,百兽的句子读一读。       (4)指导朗读。 (5)找出不理解的词,小组讨论。 (6)百兽怕不怕狐狸?(不怕)百兽不怕,为什么逃走? (7)老虎怎样了?(受骗)   (8)百兽为什么逃走?(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3. 学习第二至七段     (1)请同学自由读文二至七段。 (2)找出老虎的反应和狐狸欺骗了它几次。        (3)说说老虎说话时的表情。(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         (4)全班试做眼珠子骨碌一转。            (5)老虎的反应如何?(一愣,为什么不敢)说明什么?(感到奇怪愣住) (6)理解“蒙”(说明由奇怪到胡里胡涂)          (7)学习词语:派来、违抗、胆子      (8)理解第三次对话(第六、七段) ①狐狸又怎样说的?为什么这样说? ②老虎的反应如何? 4. 学课文之后,你觉得狐狸怎样?(狡猾、会动脑)      5. 说说你懂了什么道理?(借他人的力量吓唬他人,其实他们自身根本没什么本领。)             6. 分角色朗读。 三、课堂小结 教师:大家说得真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千万不要 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这样才是人人喜欢的好朋友。 【板书设计】 起因:老虎寻食,抓住狐狸。 经过:蒙老虎,吓百兽。 结果:百兽跑、老虎信。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着重带领学生解读文本,导致侯后面时间不够,所以让学生复述这一环节就没有实 施。学生年级小,对文本的感知能力不高,让学生复述或者分角色朗读都可以使学生感受人 物的心理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所以这也是本课的遗憾。 22 狐狸分奶酪 【教学目标】1. 会认 12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读懂故事内容,能对狐狸的说法做出判断。 4. 了解狐狸是如何分奶酪的。 【教学重点】 1. 正确识记生字。 2. 能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判断狐狸的做法是否公平。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一、导入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关于狐狸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狐狸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 自由回答)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篇和狐狸有关的故事,(师板书课题)看看这篇故事的狐 狸会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 二、生字学习 1. 生读课文,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①生自由拼音,读一读。 ②指名认读,师正音。 ③让学生生字口头组词。 ④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生字。 三、初读课文 1. 生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2. 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3. 边读边思考: (1)本文讲了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2)生借助课文中的内容说一说。 四、指导书写 1.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奶始吵仔急咬第公 2. 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已见,然后教师总结。(加一加;换一换;猜谜语……) 3. 指名生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奶、第”并讲述: “奶”: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四笔是横折折折钩,不要写成横折折撇。 “第”: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第七笔是横折,第九笔是竖折折钩。 (2) 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3))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4)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第二课时 内容 一、温故知新 1. 出示生字,指名生认读生字。 2. 生字组词。 二、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个段。(板书:公平? )师:狐狸说自己分得很公平。事实是这样的吗? 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2.学习课文 2—9 自然段 3.课件出示第 5、6 两个自然段,生思考: (1)狐狸先是怎样分的? 。 (2)看到奶酪分得不均,狐狸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用“___” 标出来。 (3)最后的结果怎么样?齐读: “狐狸就这样轮流地咬着两块奶酪,咬着咬着,奶酪全被他吃光了,一点儿也没剩下。” 4.联系上下文理解“轮流”的意思。 5. 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为什么?(生自由回答) 6. 分角色朗读一下全文。 三、合作探究 1. 通过这个故事,你认为狐狸是怎样的一只狐狸,为什么?(聪明的、狡猾的……) 2. 生交流讨论。 3. 将意见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进行辩论。 4. 师总结。 5. 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 6. 师引导生理解团结的重要性,不团结就会给坏人可乘之机。 【板书设计】两只小熊 捡奶酪 轮流不停咬 分奶酪 狐狸帮忙 失奶酪 奶酪被吃光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有较深的哲理,通过引导解读,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停留在狐狸是狡猾的浅层面,然 而分析熊兄弟也是必要的。但是我把它作为了探究题,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在探讨中领会出 小熊兄弟和睦的重要性。我也没有再继续对课题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了,应该此时再对学生进 行情感引导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23 纸船和风筝 【教学目标】 1. 会认 11 个生字,会写 7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 1. 正确识记生字。 2. 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 体会小熊和松鼠的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内容 一、导入课题 1. 师出示动画画面)师: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2. 师:是呀,风筝高高飘扬在蓝天上,纸船悠闲地漂流在水中,多么美的一幅画面呀!他 们之间还发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呢!(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23 课——纸船和 风筝。(生齐读题目) 二、生字学习 1. 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标序号。 (2)不会读的字词划出来。 2. 师出示生字。 筝 鼠 折 漂 扎 抓 幸 但 愿 哭 取 3. 通过各种方式让生认读。 4. 引导生理解字义,辨析“漂”相关形近字。 5. 生字组词。 6. 课件出示词语,指导生朗读并理解词语。 7. 师领读,生跟读,齐读。 三、书写指导 1. 出示要写的字: 折 张 祝 扎 抓 但 哭 2. 生观察田字格中字的位置。(除了“扎”左右宽窄相当,其余均左窄右宽。) 3. 教师范写生字,生观察笔顺,师重点提醒“抓、祝”。 4. 学生书空、描红。 5. 师巡视指导。 6. 展示优秀作品。 7. 生再次读课文,要求每个字 1 都要会读,读准确,了解课文基本内容。第二课时 内容 一、温故知新 1. 师出示生字,指名生读,认读,开火车读。 2. 听写字词。 二、整体感知 1. 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 学习第 1 自然段。 (1)找出文中的朱主人公,地点。 (2)指名生回答。 3. 学习 2—6 自然段。 (1)指名生说纸船和风筝分别是谁的? (2)松鼠折的纸船和小熊扎的风筝是如何让对方收到的? (3)当他们各自拿到纸船和风筝的时候分别有什么表现? (4)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他们都乐坏了? (5)指导生朗读。体会它们高兴的心情。 (6)松鼠除了收到风筝,还收到了什么? 4. 学习 7—9 自然段。 (1)他们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2)此刻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3)说说吵架后的小熊和松鼠分别是怎么做的? (4)为什么他们吵架了,还要每天折纸船,扎风筝。 (5)想象他们现在最想对地方说什么话?(生表演,引导出第 10 自然段。) 5. 学习 11 自然段。 (1)此时“美丽的风筝”要用什么语气读。(2)松鼠为什么要哭呢? (3)如果你是小熊,你也想写一张卡片,你会写什么呢? 6. 指名生复述故事。 三、课堂小结 师:小熊、松鼠,经历了这一切,你们以后还会闹别扭吗?(不会。)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 带着祝福,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后来,又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 脚重新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这个故事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真情是多么可贵,它可 以使人学会宽容,学会谅解,懂得真正的爱。 【板书设计】 松鼠 小熊 纸船 风筝 传递友谊 【教学反思】 课堂上,我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请情感上的共鸣。因为 这篇课文的主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很接近,所以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困难。但是我对文 中的形近字没有讲解详细,课中也没有布置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点,这是这节课的缺憾。24 风娃娃 【教学目标】 1. 会认 13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体会风娃娃的好事和坏事。 4. 懂得“做好事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学重点】 1. 正确识记生字。 2. 能根据课后提示讲故事。 【教学难点】 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一、导入课题 1. 出示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引导生猜 谜底:风) 2. 师:风娃娃长大了,风娃娃想出门为人们做好事了,风娃娃还想和聪明好学的孩子交朋 友呢。大家想和它交朋友吗?快去读读课文吧! 二、生字学习1. 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读文要求: (1)读通顺,音读准,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可以和同桌交流或者询问老师。 (2)标出段落序号,了解文章内容。 2. 出示生字: 助 抽 使 劲 哗 秧 拉 表 示 摆 翻 栽 责 (1)指名生读、开火车读。 (2)师领读,生跟读。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4)生汇报,师总结。 借助形声字识记;形近字记忆;动作识记;词语识记…… (5)生字组词。 (6)指名生读,齐读。 (7)让生字代入课文中,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8)师解决生仍然不懂的字词。 三、书写指导 1. 出示会写的字: 车 得 秧 苗 汗 场 伤 路 2. 指名生读,领读,跟读。 3. 生字组词。 4. 根据字形结构特点,归类指导书写。 如:左窄右宽:得秧汗场伤路 上下结构:苗 独体字:车 5. 师范写,生观察笔顺。 6. 生书空,描红。 7. 展示优秀学生的书写。第二课时 内容 一、温故知新 1. 复习巩固生字新字。 2. 听写词语,巩固词语。 二、整体感知 1. 生读课文,思考:风娃娃做了哪些事情?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 (1)同桌间讨论交流,指名生汇报。 2. “做好事” (1)生交流、归纳风娃娃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好事。 (2)引导生理解“断断续续”的意思。 (3)师拿出水杯往杯子里不连续地、断断续续地倒水的动作。 (4)引导生理解“哗啦哗啦”的意思。 (5)生示范风娃娃是如何吹的。 (6)风车在风娃娃的变化下的变化是什么? (7)借助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船工拉大船的动作及嗨哟嗨哟的口号意义。 (8)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拟声词。 3. “做坏事” (1)生读 4—7 自然段,归纳风娃娃在哪里做了什么坏事。 (2)思考:风娃娃有一个什么错误的想法? (3)理解“无影无踪”的意思,引导生造句。 (4)文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5)你觉得省略号里还有什么? (6)风娃娃这样做对吗?(7)你觉得风娃娃是故意这样做的吗? 4. 你想对风娃娃说些什么? 5. 生齐读妈妈的话,谈感受或启发。 三、课堂小结 师:风娃娃乐于助人,给人们做了许多好事,可是有时候又盲目地帮助别人,好心办坏事, 出现“帮倒忙”,被责怪的现象。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动脑筋,不能光有好的愿 望,还要看别人是否需要,是否对别人真的有用才行。 【板书设计】 用力气帮别人做事 好事 坏事 吹风车 吹走风筝 吹帆船 吹跑衣服 折断树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生动有趣,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近,我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孩子们乐学,从 而明白了做事情要多动脑子,掌握了风的好处和坏处。但是课堂中也是有不足的:对于文本 的空白处挖掘不够,进行想象说话的环节太少。如大风车被风娃娃一吹后速度加快,风车会 对风娃娃怎样说?田里的秧苗喝足了水也会对风娃娃说什么?纤夫得到风娃娃的帮忙又是 怎样说的呢?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使得学生体验到帮忙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 认识关于动物名称的生字、词语,并进行归类。 2. 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正确填空。 3. 正确、美观地书写 4 个生字。 4. 正确认读及理解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5. 感受赞美带来的美好与快乐。 【教学重点】 1. 正确运用拟声词。 2. 积累有关动物的四字成语。 3. 正确识记生字词。 4. 了解称赞别人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 理解四字成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一、识字加油站 1. 师出示动物图片,生说出动物名称。 2. 师出示词语:狼 猩猩 海龟 白鹤 鸽子 羚羊 蚯蚓 螃蟹 蝴蝶 蚕 (1)指名生读,领读,齐读。 (2)交流识字方法。(形声字、会意字……) 3. 出示图片和动物名称,生连一连。 4. 将动物进行分类。 (1)类别 (2)腿的数量 (3)种类 (4)生存环境 (5)饮食 …… 二、字词句运用 1. 出示拟声词,生试着读一读,看谁能将这些字读准。 叭 唰 吱呀 叮当 嘟嘟嘟 哗啦哗啦 叽叽喳喳 2. 生交流讨论这些词语在生活中哪些场景会发生。 3. 选择正确的象声字填在句子中。 4. 指名生汇报。 5. 拓展: (1)吃中午饭时,突然飞来一群小鸟,( ),叫个不停。 (2)看着不争气的小明,妈妈生气极了,只听( )的一声,小明的脸上多了五个手指印。 (3) 上班高峰堵车了,只听( ),喇叭声响个不停。 6. 指名生填一填。 三、书写提示 1. 出示生字领、群、船、野。 2. 先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 老师提示: (1)先看后写,才能减少修改次数,确保页面整洁。 (2)有些字,左右两边的宽窄差不多,写的时候要均衡。4. 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老师巡视指导。 6. 全班评比。 第二课时 内容 一、日积月累 1. 课件出示成语: 狼吞虎咽 惊弓之鸟 胆小如鼠 龙飞凤舞 漏网之鱼 如虎添翼 鸡鸣狗吠 害群之马 如鱼得水 3. 同桌间互认词语,读一读。 4. 多种方式认读。 5. 观察:每个成语的特点。 6. 小组交流:这些词语什么意思。 7. 师点拨指导。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因为受过惊恐,所以见到一点儿动静就特别害怕的人。 胆小如鼠:胆子小得像老鼠。形容非常胆小。 龙飞凤舞:形容山势蜿蜒雄壮,也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 漏网之鱼:比喻侥幸脱逃的罪犯、敌人等。 如虎添翼:老虎长上了翅膀,形容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形容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 加凶恶。 鸡鸣狗吠:鸡啼狗叫彼此都听得到。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害群之马: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如鱼得水:形容遇到的人跟自己很投合或所处的环境对自己很适合。 8. 生齐读,试着记忆。 二、我爱阅读 1. 生自由读文,圈画出不会的字词。 2. 师总结学生的疑问,解决疑难问题。 3. 师范读课文,生注意读音。 4. 说一说:小刺猬和小獾是如何称赞对方的? 5. 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道理? 6. 创设环境,生演一演。 【板书设计】 类别 腿的数量 分类 种类 生存环境 饮食 【教学反思】 本次语文园地其他部分的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容易接受。但是日积月累的成语,学生理解起 来明显很吃力,而我也只是让学生理解了词意和喻义,学生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如何让小学 生理解四字成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文字学习充满乐趣是我需要研究,提升的东 西。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