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doc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doc

ID:165852

大小:131.67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26 反比例函数 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1. ( )可以写成 ()的形式,注意自变量 x 的指数为 ,在解决 有关自变量指数问题时应特别注意系数 这一限制条件;   2. ( )也可以写成 xy=k 的形式,用它可以迅速地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 式中的 k,从而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反比例函数 的自变量 ,故函数图像与 x 轴、y 轴无交点.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画法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 限或第二、第四象限,它们与原点对称,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函数中自变量 , 函数值 ,所以它的图像与 x 轴、y 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 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 反比例的画法分三个步骤:⑴列表;⑵描点;⑶连线。 再作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列表时选取的数值宜对称选取; ②列表时选取的数值越多,画的图像越精确; ③连线时,必须根据自变量大小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切 忌画成折线; ④画图像时,它的两个分支应全部画出,但切忌将图像与坐标轴相交。 0x ≠ 0y ≠ 2 三、反比例函数及其图像的性质   1.函数解析式: ( )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图像: (1)图像的形状:双曲线, 越大,图像的弯曲度越小,曲线越平直。 越小, 图像的 弯曲度越大。 (2)图像的位置和性质: 当 时,图像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当 时,图像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3)对称性: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 , ) 在双曲线的另一支。图像关于直线 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 ( , )和( , )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   4.k 的几何意义   如图 1,设点 P(a,b)是双曲线 上任意一点,作 PA⊥x 轴于 A 点,PB⊥y 轴 于 B 点,则矩形 PBOA 的面积是|k|(三角形 PAO 和三角形 PBO 的面积都是 1/2|k|)。   如图 2,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 Q 也在双曲线上,作 QC⊥PA 的延长线于 C,则有三角形 PQC 的面积为 2|k|。 3   5.说明:   (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时,要将两个分支分别 讨论,不能一概而论。    (2)直线 与双曲线 的关系:   当 时,两图像没有交点;当 时,两图像必有两个交点,且这两个交 点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四、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1.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1)待定系数法;(2)根据实际意义列函数解析式。   2.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但重点放在对数学知识的研究上. 五、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27 相似三角形 一、图形的相似 1.图形的相似:如果两个图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定相等,那么这两个图形相似。 (相似的符号:∽) 4 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2.判定:如果两个多边形满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 相似。 3.相似比: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比叫相似比。相似比为 1 时,相似的两个图形 全等。 二、相似三角形 1.性质: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 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判定.①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②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 形相似。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 两个三角形相似。 (①三边对应成比例②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③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 相等;④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对应线段(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外接圆 半径、内切圆半径等)的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应用 视点:眼睛的位置;仰角: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盲区:看不到的区域。 4.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①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②相似多边形 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③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④相似多边形 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三、位似 5 1.位似图形: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交于一点, 对应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 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 2.性质:在平面直角体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 k, 那么位似图形的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 k 或-k。 注意 1、位似是一种具有位置关系的相似,所以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必定是相似图形, 而相似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 2、两个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只有一个; 3、两个位似图形可能位于位似中心的两侧,也可能位于位似中心的一侧; 4、位似比就是相似比.利用位似图形的定义可判断两个图形是否位似; 5.位似图形的对应点和位似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它们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 相似比。位似多边形的对应边平行或共线。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位 似图形的中心可以在任意的一点,不过位似图形也会随着位似中心的位变而位变。 6.根据一个位似中心可以作两个关于已知图形一定位似比的位似图形,这两个图 形分布在位似中心的两侧,并且关于位似中心对称。 28 锐角三角函数 一、锐角三角函数 1.正弦: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a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sinA= ∠A的对边/斜边=a/c; 2.余弦:在Rt△ABC中,锐角∠A的邻边b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即cosA= ∠A的邻边/斜边=b/c; 3.正切: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即tanA= 6 ∠A的对边/∠A的邻边=a/b。 ①tan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②tan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③tanA不表示 “tan”乘以“A”;④tan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越大;∠A越大,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 4、余切:定义:在Rt△ABC中,锐角∠A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的余切,记作cotA, 即cotA=∠A的邻边/∠A的对边=b/a; 5、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分别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余切、正切。 (通常我们称正弦、余弦互为余函 数 。 同 样 , 也称正切、余切互为余函数,可以 概 括 为 : 一 个锐角的三角函数等于它的余角的 余 函 数 ) 用 等式表达: 若∠A 为锐角,则①sinA = cos(90°− ∠A)等等。 6、记住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0°,30°,45°,60°,90°。 7、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 减小);余弦值、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0≤sinα≤1,0≤ cosα≤1。 同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tanα·cotα=1,tanα=sinα/cosα, cotα=cosα/sinα,sin2α+cos2α=1 二、解直角三角形 1.解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 7 2.在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用到的关系:(在△ABC中,∠C为直角,∠A、∠B、∠C所 对的边分别为a、b、c,) (1)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勾股定理) (2)两锐角的关系:∠A+∠B=90°; (3)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sinA =a/c;(a= c sinA) cosA =b/c;(b= c cosA) tanA=a/b。 sinA= cosB cosA =sinB sinA= cos(90°-A) sin2α+cos2α=1 29  投影与视图 一、投影 1.投影: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 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2.平行投影: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光源特别远) 3.中心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4.正投影: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做正投影。物体正投影的形状、大小与 它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有关。 5.当物体的某个面平行于投影面时,这个面的正投影与这个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当物体的某个面顶斜于投影面时,这个面的正投影变小。当物体的某个面垂直于投影 面时,这个面的正投影成为一条直线。  二、三视图 1.三视图:是观测者从三个不同位置(正面、水平面、侧面)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 8 画出的图形。三视图就是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总称。另外还有如剖面图、半剖 面图等做为辅助,基本能完整的表达物体的结构。 2.主视图: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 3.俯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 4.左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的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 5.三个视图的位置关系:①主视图在上、俯视图在下、左视图在右; ②主视、俯视表示物体的长,主视、左视表示物体的高,左视、俯视表示物体的宽。③ 主视、俯视 长对正 ,主视、左视 高平齐,左视、俯视 宽相等 。 6.画法:看得见的部分的轮廓线画成实线,因被其它部分遮档而看不见的部分的轮廓 线画成虚线。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