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上册《袋鼠》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感受与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同的音乐情绪,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2)感受与欣赏——音乐表现要素。感受乐器的声音。
(3)感受与欣赏——音乐体裁与形式。聆听儿童歌曲,聆听音乐形象鲜明、结构较为简短的进行曲、舞曲及其他体裁的音乐段落。
(4)感受与欣赏——音乐风格与流派。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2、教材分析
钢琴曲《袋鼠》,选自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十三首有标题的小曲中的第六首。这段钢琴演奏的《袋鼠》采用强、弱和快、慢的变化,描述袋鼠敏捷的动作和机警的神态。《袋鼠》可以说是这组乐曲中一首轻盈短小的乐曲。作曲家为两架钢琴写出交替演奏的一停一顿的节奏音型以及小二度音程构成的倚音,使乐曲颇具顽皮的色彩,好似袋鼠们机警地东张西望,跳跳停停的活泼情态。
3、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袋鼠》,随乐曲的进行,能模仿和表现动物的神态,并随乐曲的强弱变化做律动。
2、通过聆听乐曲《袋鼠》能感受到袋鼠活泼、机警的形象,能随音乐模仿袋鼠敏捷、活泼的神态。
评价任务
1、通过用“dong”随音乐的强弱变化模仿袋鼠的弹跳声——检测学习目标1
2、通过聆听乐曲,能够对乐曲进行表演,并表现出袋鼠敏捷活泼的神态——检测目标学习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新课导入
活动一 欣赏
1.播放乐曲(音频:袋鼠)
师:同学们,请你听一听,这段音乐带给你什么感受?(……)
2.猜动物(图片:?)
师:你能猜到是什么动物吗?为什么?
(图片:兔子 企鹅 松鼠)
(完成目标)
激情引趣
环节二
活动一 小房子游戏
1.揭示课题
师:到底作曲家描写的是哪种走路轻巧跳跃的动物呢?快看,你认识它吗?(图片:袋鼠)
你能学学袋鼠是如何走路的吗?
2.聆听乐曲
(1)数一数
师:请你仔细聆听乐曲,数一数乐曲中模仿袋鼠有规律向前跳跃的声音出现了几次。(音频:袋鼠)
(2)感受倚音
在这首作品中更能表现袋鼠活泼,敏捷的步态,你们感受到了吗?
(3)再次聆听受乐曲
形象的模仿袋鼠跳跃。(音频:袋鼠)
3.表现乐曲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随着音乐模仿袋鼠有规律的跳动呢?注意要聆听音乐,除了跳跃的旋律以外,我们可以做觅食或者梳理之类的动作。(音频:袋鼠)
(三)欣赏演奏版《袋鼠》
师:同学们,《袋鼠》你们听出来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没错,就是钢琴,而且是两架钢琴演奏的,请你来欣赏吧。(视频:袋鼠)
通过聆听乐曲,学生能够表现出袋鼠敏捷活泼的神态
(评价目标2)
通过聆听乐曲寻找规律,学生能够在强弱处做出相应动作
(评价目标1)
环节三
小结
活动一
《袋鼠》这首作品,选自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六首。在今后的音乐学习中,我们还将学到组曲中的其他作品,希望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感受。(图片:作曲家作品介绍)
通过作者介绍,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板书设计:
袋鼠
倚音
强弱
教学反思:
《袋鼠》是一首节奏较欢快的歌曲,歌曲中的难点在于如何有节奏合拍的做蹦跳步。为了能够让学生学会,我在开始部分为学生准备图片和玩具袋鼠,先让学生认识袋鼠,了解一些袋鼠的生活习性,他们似乎很感兴趣。我提问:“有谁知道袋鼠是如何走路的?”由于学生在电视上也见过袋鼠,因此很快的模仿出了袋鼠走路的样子,前爪放在前面,一蹦一跳。接着我带学生一起学袋鼠跳,在学蹦跳步的时候有的学生跳的比较快很没有节奏。因此在练习第二次蹦跳的时候,我先请跳的较平稳的学生上来示范,在练习的时候我加上拍子,结果这一次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