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材解析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从…从…从…,三个从,写出了学生是来自不同地方的。这跟下文的 “很多民族”是有联系的——不同民族的学生也会住在不同的地方。在山区,自然景色是很美的,上学的路,迎着太阳,绒球花和太阳花盛开,走在这样的小路上,心情会是多么畅快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在这句话中,用上“有”跟不用“有”是不一样的。“有傣族的”的“有”在这里表示“一部分”,即“有一部分同学是傣族的”的意思。介绍这群小学生是来自不同民族,为很么要连续用“有”?不用“有”的话,可以这样写:“……小路上,走来许多小学生,傣族的,景颇族的,阿昌族和德昂族的,汉族的……”这样写来,读起来的节奏就不一样。加上“有”,读起来,节奏就慢一些,不加,节奏就要快一些。到底是快好还是慢好?这不可一概而论。就本文来讲,不需要那么快的节奏,作者在这里一边写,还有一边欣赏着不同民族儿童肤色、衣着的意思,因为本文写的是一个美丽的画面,这美丽的画面,团结融洽的画面,是需要好好欣赏的。连续用上了“有”,就把作者一边看着图画,一边在欣赏着各个民族小学生的的感情给表达出来了。这,是国家意识的体现——各民族团结一起,融为一体,成为了一个国家)。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词语:丰大而有色彩。本义:鲜艳,艳丽——很美,很鲜亮)的服装,把学校打扮(打扮:修饰,使…漂亮。 当做动词:孩子们穿着艳丽的服饰,好像是为了学校更加美丽,他们穿着漂亮衣服的目的是为了装点学校)得绚丽多彩(绚丽多彩:指各种各样的色彩灿烂美丽,形容色彩华丽;也指绚烂无比,形容多姿多彩或非常精彩。这句话,强调了孩子们各种服饰非常艳丽漂亮,连学校都显得色彩更加绚烂了。)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动作与态度)(三个“向”连用,三种行为表现——喜爱、礼貌和尊敬、爱戴,内心非常愉快)。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铜钟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真好听!感情是非常强烈的,发自内心的喜爱和赞叹!)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周围原本动的景物的变化,来突出静——这是想象的写法。这几句话,写了原来“摇”着的树枝,欢快鸣叫的小鸟,不停地扇着翅膀飞行的蝴蝶,跳来跳去的猴子。同学们读书读得好啊,好到了什么程度?作者进行了侧面衬托,把这些原本“动”的事物写的静了下来:不摇了,不叫了,停下来,好奇地听着,你说,这样一变化,外面该是多么安静啊!在这里,作者采用的方法就是“写变化”,为了表达“安静”,这个意思,让原来“动”的情形、“闹”的情形安静下来。写出了他们变得安静下来的样子,“静”的意思,静的程度就突出出来了。读者这样去想象,安静的程度、读课文好听的程度就体会出来了。)。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人和自然是融为一体的。)。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这是小学校有特点的景物,闭上眼睛,一幅画面就会呈现出来。)
课文学习提示
认读文中红色的字
会写:晨 绒 球 汉 艳 服装 扮 读 静 停 粗 影
1、一边读一边想想课文描写的画面(想象)。在文中勾画出有新鲜感的的词句,和同学交流。(如何读文章,尤其是描写景物和场面的文章?一边读,一边想象,这是读懂文章的一种基本方法。)(新鲜感,自然是句子与孩子们过去说话时候用的词语和句子感觉起来不一样的。哪些呢?那些写多样色彩的句子,那些写想象中的小动物们表现的句子——通过想象,把小动物们的表现赋予了感情的句子)
2、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看图,读文字,想象景色,与自己所在的学校相对比,找到文中的小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小学的不同点。这是练习读出特点。——一边读,一边想象,一边对比,找到文中所描写事物的特点。这是阅读的基本功夫),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面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这是仿照例子说话的练习。)
提示:教室里,操场上,花坛边,图书室,教学楼前、大树下
(这个练习,在暗示:小学三年级,开始练习从一个方面,来吧一个场景的活动写具体。当然,可以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或者,仔细观察某一个特点,仿照“真好听”的意思表达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