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五年级下册的学生,学过不少诗歌,对于描写儿童生活的诗歌感同身受,尤其有兴趣。引导学生把对儿童诗歌的兴趣化成实实在在的语文能力,是我设计这节语用课的追求。积累语言是语用课的主要任务,积累语言的方式,除了背诵诗歌,更主要是化用诗歌语言于语文表达之中。我设计的品味关键词、化用诗歌意境和引入与《牧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都是为了达到积累和运用诗意语言的目的。 另外,吕岩即吕洞宾,作为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他的传奇经历和生活情趣以及与岳阳本土千丝万缕的联系,亦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我希望,诗歌,以鲜活的方式,生长在孩子们的记忆里。 教学目标 1.背诵诗歌,积累、学用优美语言; 2.学会用咬文嚼字以及拓展阅读的方式深入一首诗歌; 3.感受诗人闲适的生活态度,培养自己闲适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如果可以选择身份,我希望,我是一个牧童。牧童的生活是快乐的,可以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奔跑,可以摘一朵野花插在发髻,可以卷起一片叶子当口哨,还可以…… 组织学生说话。 引导:唐朝诗人吕岩笔下的牧童生活,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随着诗歌《牧童》去感受一番。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 1.根据朗读要求,自读诗歌几遍。 屏显: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四三节奏); 读出味道(你体会到的味道)。 指名学生读,适时点评,然后齐读。 2.根据注释,发挥联想,理解诗意。然后,把理解到的诗意,讲给同桌听,不懂的地方合作讨论,交流。 三、品读诗歌 1. 小声吟读诗歌,根据你的理解,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屏显:吕 岩笔下的牧童生活,是 的。小结:闲适。 2. 默读诗歌,边读边划出最能够体现牧童闲适生活的字或词语,想一想理由。 例如:铺,写出了草多草密,而且使人想到软绵绵的床。弄,使人想到笛声和晚风在嬉戏。三四声,可不可以改成一声声? 不脱蓑衣,是不拘小节,无拘无束。 3. 配乐齐读诗歌,注意要读得舒缓、闲适,韵味悠长。 4.引导:牧童的生活真是闲适!白天有牛与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难怪,黄昏饱饭之后,他睡得是如此香甜了。 5.引导:这么香甜的睡眠,牧童一定也会做一个香甜的梦,梦里,会有怎样的情景呢? 屏显: 以天为被,地为床,手为枕,晚风是催眠曲,还把天空那一轮圆圆的月亮当成了玩具、床头灯。牧童,是自然之子,睡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做了一个香甜的梦。牧童的梦里,也许有那绿油油的草铺成的软绵绵的巨大的床;也许有 ;也一定还有那一轮金黄的圆月,用像母亲的手一样温柔的月光,轻轻地抚摸着自己的脸。 四、扩读诗歌 1.牧童的生活,是如此闲适、美好,所以,一再被人们吟唱。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朗读歌词,想一想,哪些歌词使你想起《牧童》里的诗句?屏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荷把锄头在肩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喔喔喔喔他们唱还有一支短笛隐约在吹响笑意写在脸上哼一曲乡居小唱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五、品味情趣 1.心里有一个春天,笔下就有一片春色;笔下有一个牧童,是因为心里住着一个牧童。读一读大屏幕的文字,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了诗人吕岩如牧童般的心?屏显:吕岩,字洞宾(即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号纯阳子,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生卒年均不详,咸通初中第,两调县令。值黄巢之乱,遂携家归终南,放迹江湖间。相传他后来在长安酒肆,遇到仙人钟离权,遂得道,不知所终。朝游岳鄂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引导学生感受吕洞宾来去无踪的神秘、三醉岳阳的豪放和朗吟飞过洞庭湖的逍遥自在。 2.齐背诗歌《牧童》。屏显:愿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牧童!愿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保有一份闲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