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基于识字写字: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基于阅读: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2.学情分析基于识字写字:四年级学生能通过课前预习,运用字典主动识字,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 “嗅”字在书写时,容易把下面的“犬”写成“大”。基于阅读:学生学习了略读、默读和复述,能够说出课文主要内容,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但是对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关注不够;复述课文大意时没有方法,不能连贯复述;能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交流感受,但对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不深。3.教材分析:《麻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第16课。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把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很明白。作者观察细致,铺捉到很多细节,再加上自己的想象,清晰生动的展现了当时的情形。教学目标 1.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生字,会写“打猎、猛烈”等17个词语。2.知道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交代清楚。3.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4.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5.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评价任务 1.通过指读等形式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通过读帖、范写、练写、比照,正确书写“嗅、呆”等字。2.通过划出关键词句,用自己的话进行串连,复述课文大意;能对课文进行分层,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3.分别找出课文中作者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句子画下来。通过对句子的分析,体会如何将事情写清楚、具体、生动。4.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5.通过对课文的品读,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质疑课题整体感知(12分钟)
活动一 (2分钟)1. 谈话导入,板书课题,质疑课题,解题,激发学习兴趣。2. 介绍作者屠格涅夫。活动二(10分钟)1. 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2.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我”走在林荫道上发生了什么事?(2)猎狗想怎么样?(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3.根据讨论,把这些重点句用波浪线画下来。4.按这种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第二部分(第4、5、6自然段):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急忙唤回猎狗,走开了。其中第1、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完成目标一、二)
通过读帖、练写、范写、比照,规范书写“嗅、奈、煞、拯、嘶、哑、庞”等字。通过划出关键词句,用自己的话进行串连,复述课文大意;能对课文进行分层,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评价目标一、二)
环节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8分钟)
活动一(15分钟)记忆字形,指导书写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生字“嗅、奈、煞、拯、嘶、哑、庞” 2.书写指导。出示生字 ,指导书写:“嗅”别忘记大上有一点;“口”加“木”是“呆”;“掩”字“大”下面是“电”。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活动二(3分钟)范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鲜明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完成目标一、二)
通过默读、指读、范读、齐读、对读、多情境引读等方法,梳理课文脉络。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评价目标一、二)
环节三关注表达想象写话(8分钟)
活动一(10分钟)学生自读,通过朗读感受鲜明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分别找出课文中作者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句子画下来。通过对句子的分析,体会如何将事情写清楚、具体、生动。(完成目标二、三)
通过反复品读、想象、练写、点评、修改,学习如何将事情写具体、生动。(评价目标二、三)
环节四巩固练习品味情感(2分钟)
听写课后生字词,小练习。
检查学生对生字、课文的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回顾导入复习课文(7分钟)
活动一 (2分钟)认读重要词语。活动二(5分钟)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完成目标三)
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评价目标三)
环节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8分钟)
活动一(8分钟)1.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2.学习第2自然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活动二(10分钟)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3.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4.讨论事情的经过。5.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五节。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6.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愣住”“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7.讨论事情的结局。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完成目标四)
通过默读、指读、范读、齐读、对读、多情境引读等方法,梳理课文脉络。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评价目标四)
环节三关注情感品味韵味(10分钟)
活动一(10分钟)由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他不畏凶残的猎狗,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诉我们什么呢?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完成目标五)
通过反复品读、想象、体会课文表达的母爱的力量。(评价目标五)
环节四总结全课练笔表达(5分钟)
小练笔:你对母爱有什么体会?用一两句话写在书后面,写好后给大家读一读。
激发学生对母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