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案【目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教材分析】“什么是周长”一课是我们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我们以往的教学总是把关注点和知识点放在图形周长的计算上,而对周长概念的构建只是一带而过,这样做往往使一些学生缺乏对周长概念的深刻理解而将周长和面积混淆,因此要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为本课学习的重点。本册教材就意图以四个问题串的形式展开探究,通过描一描、说一说、量一量、数一数等一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建立周长的概念,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其认知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所限制,所以在设计活动上就要结合学生实际步子迈得小一点,层次递进缓一点,结合生活中熟悉具体的事物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逐步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以求获得更多、更直观的有关周长的直观经验,建立周长的概念,这样才能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实物和图形,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认识物体表面和图形的周长。2.会计算多边形的周长,并能寻求简单合理的运算途径。3.能与他人合作,测量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周长,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教具准备】PPT、树叶、数学书封皮,线,尺子【评价设计】1.理解并能清楚表达,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2.会测量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周长。3.初步建立度量意识,会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情境导入感知一周
活动一:小蚂蚁走着走着发现了一片树叶,你能描出树叶的边线吗?
在学习单上描出树叶的边线。
创设丰富的情境,使学生建立一周的概念。
活动二:小蚂蚁一共爬了四次,每次都不太一样,请判断哪一次爬的是一周?其他的为什么不是?
交流讨论,明确一周是从起点出发,再回到起点。
环节二反复表述理解周长
活动一:小蚂蚁还想爬数学书,三角形,正方形等。请描出它们的一周,并说一说,什么是他们的周长。
描出图形的一周,并说出它们的周长。
使学生通过描一描,指一指,说一说,理解并明确周长的概念,区别于一周。
活动二:举例子说一说:我们的身边存在哪些周长?
反复表达,巩固周长的概念。
活动三:展示不封闭图形,找一找它的周长存在吗?
交流讨论,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环节三动手操作测量周长
活动一:关于周长,还有什么秘密是我们不知道并且想自己探索的?要想知道周长有多长,你需要那些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是什么?
口述测量方法,理清思路。
在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在小组合作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活动二:小组合作,分别测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动手操作,量出周长,并记录和汇报。
活动三:在刚才的操作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或问题吗?你是如何客服和解决的?
分享自己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思想和体验。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四初步体会度量本质
活动一:整理收纳测量工具后,思考如何得到以下图形的周长?
通过数一数,得到周长。
不使用测量工具,数出周长,体会度量的本质。
环节五练习总结
活动一:现在让我们用今天学到的知识,也来帮助一下别人吧!PPT练习1,练习2。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认识周长,并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板书设计:什么是周长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教学设计的特点:数学活动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是否愿意互相合作、互相交流,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情境创设、新知学习和知识运用过程中都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