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教案目标确定的依据1、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反复诵读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品味精美语言。(2)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认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现象。2、 教材分析文章生动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学习本文,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3、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但本文是一篇说明事物的文言文,篇幅较长,还有不少的长句,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扫清朗读障碍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2、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写法。 3、品味语言,感受本文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风格。 评价任务:针对目标1,设计三个问题,让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标注重点词的读音和词义;让学生大声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要求学生分类总结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重点词。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再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揣摩语言,品味传神描写。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的微型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堪称一绝,据说如今已创下七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三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在甲骨上刻下了让我们今天要用五倍放大镜才能识读的文字。到了唐代,能在一根象牙笔杆上雕刻铁马云雕的将士“行军图”。如今有人能在米粒大小的地方雕刻全部《红楼梦》,甚至能在头发丝上雕刻字画。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古文《核舟记》,记录的就是我国古代微型雕刻艺术,读来令人惊喜。二、预习展示1、作者简介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其父魏大中曾任吏部都给事中,因上疏弹劾当时掌握朝政的阉党头子魏忠贤,被捕下狱遭暗害。魏学洢扶柩还乡,悲愤而死。他一生没有做过官。《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散文以《桃花源记》、辞赋以《归去来辞》最有名,有《陶渊明集》。因在家门口栽有五棵柳树,所以人们又称他为“五柳先生”。2、微雕介绍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 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微雕艺术越来越为人们热爱,越来越被艺术家、鉴赏家、收藏家重视,世界上正在形成一股微雕艺术热。微雕作品展示(见多媒体图片)《文汇报》一九九五年十月二十七日报道:宁波发现稀世珍宝——明代核舟 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雕刻者为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就其题款方位、尺寸大小、五位人物、小窗可灵活开启诸方面均与《核舟记》描述相吻合。专家们还认证此核舟是王叔远晚年力作,推断完成于王叔远晚年成熟期。3、关于苏轼游赤壁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诬以诗诽谤朝廷,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他以读书和游览自娱,表现了旷达的胸襟。元丰五年他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矾游玩:一次是农历7月16日,一次是农历10月15日。并写下著名的前后《赤壁赋》。下文说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正是文中名句。 三、默读课文1.你能读准字音吗?罔不(wǎng ) 贻(yí ) 有奇(yòu jī) 箬篷(ruò) 髯(rán ) 衣褶(zhě) 属(shǔ) 袒胸(tǎn) 篆章(zhuàn ) 壬戌(rén xū) 矫首(jiǎo) 黍(shǔ)2.你能读准下列语句的节奏吗?⑴虞 山 /王 毅/ 叔 远 甫/ 刻。⑵中 /峨 冠 而 多 髯 者 /为 东 坡。⑶明 /有 奇 巧 人/ 曰 /王 叔 远。四、疏通文意(一)积累文言词语.1.重点词语(1)罔不因势象形 没有 根据,依据(2)尝贻余核舟一 曾经 赠送(3)盖大苏泛赤壁云 原来是 乘船浮行 (4)高可二黍许 大约 (5)佛印绝类弥勒 极 像 (6)其两膝相比者 靠近 (7)左手倚一衡木 靠(8)舟尾横卧一楫 船桨 (9)其船背稍夷 平(10)钩画了了 清清楚楚(1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还 满2、通假字诎右臂之船: 通“屈”,弯曲。手倚一衡木: 通“横”,横。右手攀右趾: 通“扳”,bān,往里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通“拣”,挑选。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计算数目3、一词多义奇:(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罕见(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为:(1)为宫室、器皿、人物 雕刻(2)中轩敞者为舱 是而:(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表并列,并且、而且。(2)启窗而观 表承接,不译。(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表转折,却、但是之:(1)径寸之木 助词,的。(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代词,核舟。其:(1)其两膝相比者 他们(2)其人视端容寂 那4、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1)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 用箬蓬。(2)石青糁之。 用石青。名词作动词(1)中峨冠而多髯者 (戴着)高高的帽子(2)椎髻仰面 (梳着)椎形发髻5、数量词的用法①文言文中省略的量词应补出。②数词用在名词之后,翻译时应调整到名词的前面。一(幅)手卷 一(个)人 一(张)桌 一(把)椅一(把)扇 一(块)抚尺 篆章一(枚) 一(条)舟为人五(个) 为窗八(扇)五、疏通文意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好像在说什么话。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 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篆文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窗户八扇;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刻有船桨,刻有炉子;刻有茶壶,刻有书画横幅,刻有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六、作业设置:1 、背诵课文2—4节。2、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