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四年级上册语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ID:166516

大小:8.41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四年级上册语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这首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教学这首诗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2.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三、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收集有关送别诗。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复习旧知,谈话导入。(1)你们在课外都积累了哪些古诗?学生反馈背诵。(2)由旧知引入送别诗。2.指导读诗题,解诗题。(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试读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题,想想怎样读比较好?(2)指名读课题,学生思考:从课题中读懂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提醒:诗题告诉我们是谁送谁到什么地方去?(3)教师总结,重点强调:元二:姓元,在弟兄中排行老二,因此称他为元二。安西: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唐朝时设立在西北边疆的最高军政机构。(4)师指导读课题3.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积累的一系列古诗,引导学生走进美妙的古诗世界,创造学习古诗的氛围。读清、读懂题目,为后面的理解诗意、品味感悟诗情奠定基础。】(二)初读古诗,掌握大意。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1)现在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1页,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谁来读读阅读提示?(提醒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两个生字和几个多音字的读音。)(2)学生自由读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3)指名学生读诗,适时纠正错误读音。教师相机强调多音字,区别不同意义的多音字的读音,并让学生组词。(舍、朝等)师指导学生书写“舍”。要求:这是教材中要求掌握的生字,大家在写的过程中要注意人字头的写法。教师巡视。(4)学生齐读古诗。2.学生默读古诗,要求结合注释,理解诗意。(1)请大家默读古诗,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这首诗讲了什么?提醒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地名时,教师可适时出示从渭城到安西的地图,引导学生体会渭城至安西的路途遥远。(2)同桌之间先试着说一说。(3)指名学生说全诗大意。老师发现学生理解的难点,并适时指导理解难理解的词语。(如朝雨、轻尘、故人等)(4)指名学生具体生动地概括诗的大意。(5)出示背景视频,教师总结诗意并抒情解说,学生回顾古诗大意,体会古诗中朋友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境。3.学生同桌互读,要求读出感情,注意节奏。(1)师配乐范读古诗。(背景音乐:《阳关三叠》)(2)学生多种方式读诗,教师指导有感情地读诗。(学生互读、师生共读、教师范读、指名读)。(背景音乐:《阳关三叠》)(3)学生配乐齐读。【设计意图:通过自读、指名读、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够把诗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在读的基础上,学生交流已读懂的内容,教师适时点拨,从而梳理出诗的大意,感悟诗情。】(三)创设情境,悟酒中情。1.过渡:从这首诗中,我们体会到了离别时朋友之间的依依不舍,请大家看大屏幕,你们又会有什么感受呢?出示课件:从渭城到安西一路上地形地貌变化图片。2.学生交流、反馈。3.引导学生感受:渭城距安西路途遥远,自然环境恶劣,一路上交通不便,元二孤身前往安西,远离朋友,举目无亲,作为朋友,王维心中一定充满牵挂和担忧。4.出示后两句,教师范读。此地一别不知何日再相见,因此,在这离别的时刻,王维举起酒杯,脱口而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5.启发学生思考:这一杯杯的酒中包含着什么?师生引读后两句。(板书:酒。)师:离别之际的留恋与不舍,都赋予了临别时的这一杯酒,让我们举起酒杯,送别元二,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前路珍重的关切与牵挂,都凝聚为离别时的瞬间豪爽,让我们再次举起酒杯,送别元二,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建功立业的期盼与祝福,都汇成离别时的这杯酒,让我们再次举起酒杯,送别元二,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6.师生共唱《阳关三叠》。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写出了1200年前朋友之间的普通送别,却饱含了朋友之间真挚的惜别之情,以情谊殷切、韵味深永而独树一帜,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阳关曲》。(师先清唱,再播放音乐,师领唱,学生跟唱。)7.摘抄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角色体验,拓展想象空间,带领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通过感情诵读,师生共唱千古名曲,摘抄千古名句,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魅力。】(四)尝试背诵,拓展延伸。1.背诵《送元二使安西》。同学们,如果有一天,你们来到渭水河畔,看到杨柳依依,你一定会记起两个人在这里依依惜别的情景,也一定会想起这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因此也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诗。(背景音乐:《阳关三叠》)2.古诗中还有许多是写送别的,请同学们读一读你们课外所搜集到的送别诗。(出示PPT,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诗。)(五)布置作业,发散思维。1.口语交际:除了饮酒,他们彼此之间还会说些什么?说一说,演一演。2.小练笔:试着把这首诗改写成为一篇记叙文。【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充分挖掘教材的有利资源,填充“空白”的过程本身就是让学生驰骋想象,激越创造性思维的实际操作行为。设计本环节,使学生不仅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上有所提高,也在精神上与诗人发生共鸣。】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