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这儿真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从课文中习得的方法,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运用这学期新学的词语。(重点) 2.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顺序描写,写清楚这个地方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重点) 3.在写景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感受。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美景;准备身边美景的照片。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情感 1.播放身边的优美风景图片,请学生谈一谈感受。 2.过渡:我们的身边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地方,例如景色怡人的公园,清新淡雅的田野,缓缓流淌的清澈的小河,洋溢着丰收喜悦的果园……这节课,我们就向大家介绍自己身边的美景。 3.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直观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 二、围绕要求,确定内容 1.课件出示习作要求:指名读要求。 2.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想把身边的哪处美景介绍给大家? 出示交流提示: (1)可以介绍公园、田野、果园、小河、校园等我们周围美丽的地方。 (2)按顺序介绍身边的美景,说一说这个地方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3)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带给你什么感受? (4)小组里的同学可以对成员介绍的美景进行补充或提问。 3.小组合作,根据交流提示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一处美景。有相关照片的同学可以把照片拿出来请大家欣赏。 4.指名一边展示图片一边进行介绍,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说清楚这个地方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这处美景带给自己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相互交流,相互了解,教师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思想间的碰撞开阔了学生的习作思路,为下一步落笔行文打下了基础。 三、读写结合,指导习作 过渡:景物特点和观察方法的不同,写作的顺序也会不同。本组课文中的几位作者就以不同的观察视角,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景物的鲜明特色,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1.“忆”顺序。 (1)回顾课文,说说本组中的四篇课文都分别运用了什么写作顺序? 《古诗三首》中分别按小船行进顺序,按一天中天气变化——晴天和雨天的顺序,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进行描述;《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按总—分—总的顺序进行描述的;《海滨小城》整篇课文是按总—分—总的顺序进行描述的,第3~6自然段是按总—分的顺序进行描述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或分—总的顺序进行描述的。 (2)小结:习作时安排好表达顺序,可以使内容有条理,联系更紧密。常用的顺序有: 方位顺序。以景物的远近、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方位为序,层次清楚地加以描述。 时间顺序。按春夏秋冬,早上、中午、晚上等顺序写景。 2.抓住景物特点。 (1)出示课文《海滨小城》例段: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2)说一说这几句话是抓住了榕树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的?(榕树的大、枝叶茂盛) (3)小结:只有抓住特点,描写的景物才能活灵活现。 3.围绕一个意思写。 (1)出示课文范例: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2)指名读说一说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3)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围绕中心句来进行描写的方法。 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 秋天的树林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一到池塘边,我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 4.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1)出示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句子: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2)说一说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珊瑚的多种多样,写出了大龙虾的神气威武。) (3)小结: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把所见的景物与自己的联想结合起来,这样写出来的景物更具体形象、生动活泼。 5.结尾抒发情感,表达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回顾课文中的优秀片段,引导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从而抓住景物的特点,按照一定顺序进行介绍,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使表达更具体、生动。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行文思路和写法,高效地完成本次习作。 四、动笔成文,互评互改 1.过渡:根据刚才讲解的思路和写法,相信同学们在头脑中都有了一定的行文思路,那就拿起你手中的笔,写出你眼中的美景吧。 2.学生动笔成文,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学生完稿之后,挑选3~5名学生把习作读给同学听,大家共同评议,然后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5.学生把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学生在互相评改的过程中,既可以检查自己习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合理的修改,又可以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为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