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学设计

ID:166663

大小:6.1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学设计 一、 课程标准 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二、 学目标 1.能确定物体的左右位置与顺序. 2.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四、学习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学生活动检验学习目标是否实现。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图片,填空(前后的位置关系)。 小华在小明的(     )面 小明在小华的(     )面 小华的(      )面是小明 小明的(      )面是小华 2.一一班的同学真是太棒啦!接下来老师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课件出示谜语)  两棵小树十个叉, 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  天天干活不说话。  (手) 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猜中了。猜对的同学请举手。举好,别放下,能不能说说你举的这只手是哪只手?那么另外一只手就是左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同学们学习左右。(板书:左右) 同学们,这两个字长得挺像吧,那咱们班同学有没有好办法分清这两个字呢?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办法。左公公爱做工,右婆婆爱动口。好记吧! 二、探究知识。   1.联系自身,体验左右。  师:对我们来说,手的功劳可大了!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通常用左手和右手做哪些事情?  (平时我们经常用右手写字,吃饭时拿筷子,老师提问时用右手举手„„用左手压住本子,吃饭时拿碗„„) 小结:作为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每天都要按时完成作业。写作业也可以帮我们记住:写字的手是右手,另外一只手是左手。 请跟老师读:写字的手是右手,另外一只是左手。    2.辨别左右 师:其实啊,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他们配合起来可以做很多事情。现在伸出你的小手,正着看一看,反过来看一看他们一样吗?(大拇指的方向不同) 师:那用这两只小手做一些动作你还认识它们吗?(出示图片) 请你做出跟图片一样的手势,看看它是哪只手?(举手来说) (先请个别同学说一说,如果举手的同学很多,集体回答,注意对学生个体和集体的评价以控制课堂;) 师:你现在能分清左右吗? 我来考考你,如果你能分清楚左右,我们就来做一个小游戏。 游戏一:老师说左手或者右手,学生举起相应的手,直至学生能分清左右手。(表扬全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掌声送给自己! 师:现在大家都认识了左手和右手这对好朋友。在我们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呢?  (学生回答: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脚右脚,左腿右腿,„„) 你是怎么判断左右的呢? 小结:与右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右面,与左手同侧的就是我们的左面。 游戏二:我是机器人。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老师奖给大家再做一个《我是机器人》游戏。这次可有点难了,敢不敢挑战?  最优秀的机器人已经抱臂坐直了。 举起你的右手,举起你的左手。 拍拍你的右肩,摸摸你的左肩。 摸摸你的右耳,摸摸你的左耳。 摸摸你的右眼,摸摸你的左眼。 拍拍你的右腿,拍拍你的左腿。 小结:我们在判断左右时,要用我们自己的左右手判断。在我们的左手边就是左边,在我们的右手边就是右边。 2.探究左右位置与顺序。 (1)传花游戏。 刚才老师看到最优秀的机器人是---,老师就请他来玩一个传花的游戏。 要求:接到花的也要站起来。 老师说命令:请把花传给你左(右)面的人。谁能来说一说他们两个位置关系? (    )在(    )的左面,(    )在(     )的右面 (    )的(   )面是(     ),(     )的(    )面是(     )。 (2)师:现在你已经学会左右了,可是有一些小动物还不会,你愿意帮助他们吗?(课件出示第13页第6题)    四、解决中运用,体验生活。 1.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两个方向,是什么?(左、右) 谁能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辨别左右的? 2.生活中的运用 师:其实,左右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也特别多,比如马路上的车辆要靠右行驶,行人也要靠(  )行驶。你还发现了哪些? (右手夹球,静息的时候脸向左,右手拿筷子,上下楼梯靠右行…) (课件出示上下楼梯情境图)  到底该从哪一边上呢?为什么有同学从另一边下来了?(如果学生说不出可以用学生和老师的的位置讲解。)   师小结:我们判断左右时要以自己的左右判断。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