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青山不老》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以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总目标,正确把握语文的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将以新课程的此理念贯穿渗透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因此,我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来学习课文,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髙他们语文学习素养。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说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能依据人物卡片,说出本文的基本内容,体会本文以“青山不老”为题的含义。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教学重难点:说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怎样了怎样的奇迹。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资料、课件。教学过程:板块一、聚焦“老人”,走进故事1.揭示课题:看到课题,你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2.学习活动:默读课文,提取老人信息,完成人物卡片。学生借助信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板块二、聚焦“奇迹”,感受伟大1.学生默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2.学生在文中画出老人创造的奇迹。(1) 交流反馈,出示句子: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抓“三千七百亩”“十五年”等数字,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其面积之大、时间之长。学习活动:细读前三段的大小环境描写,思考这个奇迹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造的?(1) 关注大环境,体会创造奇迹之难。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结合图片及资料,了解晋西北环境的恶劣。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通过画面对比,发现大环境之大。(2) 关注小环境,体会创造奇迹之难。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利用关键词罗列老人“每天”生活作息。学生画出相关语句,概括“十五年”里发生的典型事件。联系生活,展开推测:这十五年里可能还发生了什么?3.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笔墨来写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和院子里的小环境?(1) 交流点拨,发现用大环境和小环境的侧面描写衬托创造奇迹之难。(2) 感悟奇迹的了不起,体会老人的伟大。板块三、聚焦“不老”,发现表达1.解决学疑:为什么说青山不老?(1)出示课文结尾,有感情地朗读。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2)启发思考:“另一种东西”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能“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理解“不老”的精神与品格。(连绵的青山代代常绿,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也必将永存。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的意义却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扩展,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3)丰富感悟: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读出这种“不老” 的奉献精神?交流反馈,出示句子,分享感受。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提升认识:“青山是不会老的”是统领全篇观点的中心句。2. 学生讨论: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1)结合课文内容,从老人品格的角度来谈这个题目的妙处。(2)结合表达方法,从借景命题的角度来谈这个题目的妙处。学习活动:发现“热爱” 阅读《从伐木劳模到植树英雄——马永顺》,了解马永顺身上发生的故事。 结合内容,对比发现马永顺和课文老人相似的可贵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