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居民与聚落》复习指导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等于0,表示人口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2、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 3、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南部、欧洲西部以及北美洲东南部等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 4、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5、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6、人口过少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7、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 8、汉语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9、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10、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其代表性建筑物是教堂。 11、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其教徒称为穆斯林,代表性建筑物是清真寺。 12、佛教创始于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其代表性建筑物是佛堂。 13、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14、东南亚的高架屋;西亚地区的房屋墙厚、窗小;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黄土高原的窑洞;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