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植物体的层次结构的基础上来学习。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生物圈中比较低等,但分布较广泛的植物类群,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极为密切。是学生认识绿色植物的起点和基础。也是本章的一个重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2、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三、教学重难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生活环境、特征。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绿色植物中的种子植物是每位学生所熟悉的,但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征等知识却知之甚少。六年级学生还缺乏足够的生物学知识作为依托,因而在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给本节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较果会更好。 五、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
用颜色来描绘每个季节。 了解绿色植物。
展示四季图片。 介绍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自学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小组讨论,找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特征及作用,并在答案下画线。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等器官吗?3、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
藻类植物1.生活环境 2.形态特征 3.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观察图片,回答每种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淡水或海洋),从而总结出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阅读教材,得出结论: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 总结藻类植物的作用。 通过思考、讨论,了解“水华”、“赤潮”的危害及产生原因,树立环保意识。
展示几种藻类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出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 提出问题,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回答藻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介绍海带和紫菜的叶状体和根状物,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积极思考,了解藻类植物的生活方式。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生活经验,说出藻类植物的作用。展示“水华”、“赤潮”的图片。
苔藓植物 1.生活环境 2.形态特征 3.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结合生活经验,说出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溪流边、潮湿的墙上、树干……),总结出苔藓植物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观察图片得出:苔藓植物长得比较矮小。阅读教材,观察苔藓植物及其叶片,小组讨论:为什么苔藓植物长得都比较低矮?经发言、综合,得出结论: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但没有输导组织,根非常的简单,称为假根。认识苔藓植物的茎、叶、假根、孢蒴,了解苔藓植物是用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思考后得出答案:苔藓植物的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它可以直接用叶片吸收环境中的水等。同样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也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很容易进入苔藓植物,威胁到苔藓植物的生存。我们可以用苔藓植物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提出问题:哪里能找到苔藓植物?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是什么? 展示苔藓植物的图片。 展示苔藓植物的叶片。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苔藓植物各结构的名称。 提出问题:苔藓植物的叶片很薄,有什么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它的这个特点做什么?
蕨类植物1.生活环境 2.形态特征 3.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阅读教材,结合实际,得出结论:蕨类植物生活在潮湿的陆地。 小组讨论,思考:为什么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高大的多?发言、总结出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有根、茎、叶的分化,且具有输导组织。观察图片,了解蕨类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 总结蕨类植物的作用:食用、药用、绿肥、观赏、形成煤。
展示图片,提出问题:蕨类植物一般生活在哪里? 简单介绍恐龙时代蕨类植物的高大繁盛以及灭绝后遗体形成了煤。引导学生观察得出结论:现存的蕨类植物一般都比较低矮,但与苔藓植物相比,仍然高大的多。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展示图片:蕨类植物的孢子囊群。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总结蕨类植物的作用。
检测
选择问题并进行回答,检测学习成果。
展示习题编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回答。1、形成地层中煤矿的是( )A远古时期的苔藓B远古时期的蕨类C远古时期的藻类D远古时期的被子植物2、和种子植物一样,蕨类植物也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分化,也是用种子来繁殖后代的。( )3、如果在这样的地区修建一座燃煤的发电厂,几年后,这里还会有这样绿茸茸的苔藓吗?为什么?
总结
综合、归纳,完成概念图。
引导学生对三种植物类群进行比较,采用概念图方式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