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ID:167295

大小:1.76 MB

页数:47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午别: 午 第 节 共第 课时 课题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课堂补记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单元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 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 4.使学生会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多数位乘一位数的笔算。 2.因数中间和末尾有 0 的问题以及多位数乘一位数中连续进位。 【教学指导】 1.引进本小节的教学时,教师应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 使学生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 世界的习惯。 2.教学本小节的知识时,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应尽 可能让学生自己想出来,必要时可以辅之于学具。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 10 课时: 1. 口算乘法………………………………………………………1 课时 2.笔算乘法 第 1 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一)………………………1 课时 第 2 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二)………………………1 课时 第 3 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三)………………………1 课时 第 4 课时 有关 0 的乘法…………………………………………1 课时 第 5 课时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乘法…………………………1 课时 第 6 课时 解决问题(一)………………………………………1 课时 第 7 课时 解决问题(二)………………………………………1 课时 第 8 课时 解决问题(三)………………………………………1 课时 整理和复习………………………………………………………1 课时 作业: 学生出勤: 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午别: 午 第 节 共第 课时 课题 1.口算乘法 课堂补记 1.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 56、57 页中的主题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乘法。 2.使学生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理解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情景导入】 1.口算 6×4 8×5 9×7 7×5 6×8 9×7 2.列式计算。 ① 6 个十是多少? ② 8 个百是多少? ③40 是几个十? ④10 个十是多少?⑤10 个百是多少?⑥1200 是几个十? ⑦12 个十是多少?⑧12 个百是多少?⑨800 是几个百? 【进行新课】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1.教学 P56 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科书 P56 的情境图。 思考:①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②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游戏项目? (2)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 (3)完成 57 页的例 1。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坐碰碰车每人 20 元,3 人要多少钱? 怎样算呢? A 加法:20+20+20=60(元),但是像这样少得的时候容易加,如果要 是很多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用到乘法了。 B 乘法:20×3= 那么该怎么算出来呢? 2 个十乘以 3 就是 6 个 10,就等于 60. 那么 200×3= 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方法算出来。 2.教学 57 页的例 2 坐过山车每人 12 元,3 人要多少钱呢? A:列式。 12 ×3=? B:该怎样计算呢?学生分组讨论 C:学生汇报 D:学生评价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E:教师评价 F:教师总结: 12=10+2 10×3=30 2×3=6 30+6=36 【课堂作业】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4.课本 57 页“做一做”,练习十二 1-5 题。 以上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回答:这节课我学会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课后作业】 1.校园里种了 3 排松树,每排 10 棵,还种了 8 棵柳树,一共种了多少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棵树? 2.小亮比小树高 22 厘米,小红比小树矮 22 厘米,小亮比小红高多少 厘米? 3.练习十二第 6~11 题。 1.口算乘法 1.教学设计应更严密、更科学。尤其要预留出学生活动的时间。 2.实行弹性教学,以后要把教材的习题处理作为课题来研究,在练习 设计中力求讲究层次化、趣味化、弹性化。 3.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自己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多听、多学、 多练。 作业: 学生出勤: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午别: 午 第 节 共第 课时 课题 2.笔算乘法 课堂补记 第 1 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 60 页例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 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 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 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笔算乘法的算理算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情境导入】 1.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上节课学了什么内容? (预设:口算) 是的,我们学了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 2.口算: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20×8= 23×3= 32×2= 20×5= 30×9= 6×10= 【进行新课】 一、教学例 1(出示:每人有一盒彩笔,一共有几支彩笔?) 1.要求一共有几支彩笔,需要知道什么信息? 我们一起来数数一盒彩笔有几支。(在黑板上贴图 ,看图数,数完后 板书 12 支) 现在你能列式吗?(板书:12×3) 表示什么意思?(预设:每盒彩笔有 12 支,有 3 盒,就是求 3 个 12 是多少?) 你说得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 2.你能估一估 3 盒大约有多少支彩笔吗?(板书:≈30 支) 你是怎么估的?(板书:10×3) (设计意图:充分渗透估算意识。) 二、深入挖掘 1.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支数,你会计算吗?在听课本上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算完以后,可以和同桌轻声交流一下。 2.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好吗? (1)预设一:乘法分配律口算。 (板书:2×3=6,10×3=30,30+6=36。) 第一步求什么?3 个几?(在彩笔图上圈一圈,3 个 2 支是 6 支彩笔) 第二步求什么?3 个几?(在彩笔图上圈一圈,3 个 10 支是 30 支) 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最后一步求什么? 你把 12 拆成了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分别与 3 相乘,最后把积 相加。 有谁也是用口算来算的? 你们真棒,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新问题。 (2)预设二:看图数出来。 这种方法你们觉得怎么样? 是啊,如果有 8 盒、9 盒彩笔,难道我们也要一支一支地数?太麻烦 了。 (3)预设三:连加。 (板书:12+12+12=36) 你是根据乘法的意义,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所以把 3 个 12 相加也能得到 36。这种方法可行吗?盒数一多,也会很麻烦。 (4)预设四:竖式计算。 ①老师看到有位同学是这样算的。你怎么想到列竖式的? ②乘法竖式和加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很相似,第一个因数写在上面, 第二个因数写在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乘号写在数位的前面。 第一步怎么算的?用 3 乘个位的 2,等于 6。(画箭头) 为什么写在个位上?(板书:6,6 个一) 第二步呢?用 3 乘十位的 1,十位上的是 1 吗? 10 乘 3,等于 3 个十,写在十位上。(板书:30,3 个十) 第三步呢? 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把两次的乘积 6 和 30 相加,等于 36。(板书:36) 还有同学也是列竖式计算的吗?再给我们说说计算的过程好吗?(先 用 3 乘 2 得 6,写在个位上,再用 3 乘 10 得 30,写在十位上,最后 加起来就是 36。) 还有谁想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我们一起说一说。 ③看看我们刚才口算的方法和笔算的方法,有什么联系么? 老师听明白了,列竖式的方法跟我们口算方法一样,都是先用 3 乘 2 等于 6,在图中表示 3 个 2 支彩笔是 6 支,再用 3 乘 10 等于 30,表 示 3 个 10 支彩笔是 30 支,最后把 30 和 6 加起来,就是 36 支彩笔了。 (边说边指横式和彩笔图,并用线段相连) ④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板书:多位数乘 一位数的笔算(一)) 在竖式计算时,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将中间的步骤省略,在积的个位 直接写 6,十位写 3。(给未简化的竖式添上虚框) 你也能用竖式算 12 乘 3 了么?请你像这样(指黑板),在听课本上把 竖式列一列,算一算。 【课堂作业】 1.用新学的方法算一算。 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你是怎么算的?6 是怎么得到的?每个数位上都是 4,意义一样吗?4 是怎么得到的? 2.如果我们小朋友每人画 3 个圆,全年级 213 人,共画了几个? 在你的听课本上列式计算。一人板演。 为什么这样列式? 列竖式时,为什么要将 213 写在上面? 算对了吗? 【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新知识? 你觉得在笔算乘法要 注意什么? 回答:这节课我学会了列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课后作业】 1.教材 60 页“做一做”。 2.练习十三第 1、2 题。 2.笔算乘法 第 1 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一) 本课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中从哪一位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书写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格式问题。现代教育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即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 上,通过教育活动,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包括态度、能力、知识)。 本案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有效的迁移, 获得解决新问题的多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 进行评价,然后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计算 12×3 时,教师先让 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有些学生运用口算的方法 2×3=6, 10×3=30,30+6=36,有些学生用的是加法 12+12+12=36,还有是用笔 算的方法。让学生一一来介绍各种方法,最后引出笔算的方法,过程 自然流畅。同时在理解算理时让学生比较三种方法,得出方法其实是一 样的,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算理,同时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万变不离其宗。 存在的问题: 在计算中有个别学生在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时,当 乘完了个位再去乘十位时却是用的多位数的个位去乘多位数的十位。 课前对学情了解不够充分。在让学生尝试列竖式的环节中教师预设学 生会出现的错误(摆错得数的数位)类型在课堂中并没有出现, 原 先打算让学生自己说易错在哪里的预设没有实施,看来不能低估了学 生的能力和已有认知水平。 作业: 学生出勤: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午别: 午 第 节 共第 课时 课题 第 2 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 课堂补记 第 2 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61 页例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初步理解提高计算能力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 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重点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熟练地计算,培养 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境导入】 1.直接写出得数。 20×2= 10×3= 30×4=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2.列竖式计算。 32×3= 111×3= 【进行新课】 1.学生观察情境图。 (1)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 (2)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3)教学 P61 中的例 2。 2.师: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1)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 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 16 本,王老师买了 3 套,一共是多少本? (2)出示问话: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 (3)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4)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 (5)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 16×3=48(本) 答:王老师一共买了 48 本。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 61 页“做一做”第 1 题。 看看你是否能准确计算。 2.完成教材 61 页“做一做”第 2 题。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准确列式,并计算。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回答:这节课我学会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中需要进位的算法。 【课后作业】 1.练习十三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2.练习十三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练习十三第 3、4、5、11、13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说 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第 2 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二) 16×3=48(本) 这节课学生主要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会用 乘法竖式计算。本节课的例题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要进位的题目。课 堂上老师先让学生复习了前面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 法,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进位乘法中,进位叠加的乘法难度 最大,学生既要记住进上来的数,又要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在课中安排了口算, 在板演题中又要求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先算个位再算十位)。教学例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题时又在黑板上把过程板书出来,让学生了解到笔算乘法其实可以拆 分成一个表内乘法算式和一到两个算式来进行计算,再通过口答进行 强化,化难为易,一步步进行突破。 作业: 学生出勤: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午别: 午 第 节 共第 课时 课题 第 3 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课堂补记 第 3 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 62 页例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乘法的算 理,能正确计算。 2.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其计算方 法的多样性。 3.通过发现问题,摆学具,说算理等课堂活动提高学生主动探索解决 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 习惯。 【重点难点】 笔算乘法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情境导入】 1.抢答。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10×6= 70×2= 300×3= 40×8= 50×8= 200×4= 2.列式计算。 (1)3 个 10 的和是多少? (2)3 个 12 是多少?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进行新课】 一、出示教学例 3 (设计意图:以主题图为素材创设了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景。课件 出示信息:有 9 箱饮料,每箱 24 瓶,让学生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 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4×9=?从而引出新知的学 习。) 1.抽学生说图意,并找出有关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理由。 3.学生估算 24×9 的结果,并说明是怎样估算的。 A:24 比 20 大,可以约等于 20,则有 20×9=180 B:24 比 30 小,也可约等于 30,则有 30×9=270 那么这两个答案差距比较大,该怎么办?所以我们得算出准确的结果。 4.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24×9 的准确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估算,再试着算一算准确结果,并把算法与同 桌说一说。这样设计既是对学生起点的把握,同时也能让每个学生能 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学生独立思考并在练习本上写出计算过程,教师巡视,并抽几位不同 算法的学生上台板演。 5.全班交流几种算法。 (1)24+24+24+24+24+24+24+24+24 (2)20×9=180 4×9=36 180+36=216 (3) 抽学生介绍一下是怎么算的。学生之间互相质疑,然后老师小 结,出示课件,学生在课件中找出三种计算方法的联系。 6.教师讲解并板书书写格式。 (学生的算法会是多样的,大致可出现三种算法,让学生逐一在全班 交流,老师适时点拨,尽可能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获取新知。在出现 第二种算法时,为了让学生明白 20×9,4×9 和 180+36 每个算式的意 思,让学生利用摆小棒直观的理解这些算式的意思。在交流第三种方 法的时候,先让会列式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不会列式的学生向他们 提问质疑,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从互相质疑的情景中掌握新 知,在此基础之上,再用课件加以引导,让生从课件中观察。对比明 白竖式计算的算理。当学生明白了计算的方法和算理后,再对笔算进 行规范的书写和对计算过程进行归纳总结,这也是教师主导地位的体 现。) 7.总结列式法。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结论:多位数乘以一位数时,必须先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从低位到 高位依次乘以多位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进几位。 【课堂作业】 1.用竖式计算。 25×3= 33×4= 抽生上台展示,全班交流订正,教师小结。 2.完成教材 62 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回答:我学会了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课后作业】 1.估算。 12×5 53×6 77×8 297×7 2.练习十二第 6~10、12、14、15 题。 第 3 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三) 多位数乘以一位数时,必须先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从低位到高 位依次乘以多位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进几位。 这一课时中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会运用法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则正确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 程中,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同时考 虑到后继学习的需要,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中,教 师力图使计算教学从传授知识转向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学生实践模 式。从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到让学生尝试 解答新知识、自己交流归纳算理、总结计算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 位。 作业: 学生出勤: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午别: 午 第 节 共第 课时 课题 第 4 课时 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乘法 课堂补记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第 4 课时 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乘法 1.有关 0 的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 66 页例 4。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 0 的乘法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因数中间有 0 的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 和方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认真思考的良好 习惯,让学生热爱生活。 【重点难点】 1.掌握 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掌握因数中间有 0 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 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 的道理。 突破方法:直观教学法和发现 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境导入】 1.出示主题图。 2.学生看图,把竹篮打水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一位老人和他的孙子生活在一个山区庄园里。每天清晨,爷爷都坐在 厨房的桌子旁阅读书籍。孙子受爷爷的影响,也尽最大的努力,阅读 那些书籍。一天,孙子问:“爷爷,我一直试图像你一样阅读这些好书, 但我不能真正理解它。花费这么多时间读这些书,有什么用呢?”爷爷 平静地拿出一个用竹子编成的放过煤的竹篮,对孙子说:“拿着这个竹 篮,取一篮子水来。”孙子提着篮子走了。等他回到家中,竹篮里的水 一滴不剩。爷爷笑着对孙子说:“下一次打水的时候,你必须跑得更快 点。”孙子再次去打水,这次他跑得比上次快了许多。但是,结果依然 不变。孙子告诉爷爷:“用竹篮打水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 3.从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孙子最后打了多少篮子水呢? (0 篮) 【进行新课】 关于 0 的乘法。 猴子喜欢吃什么呢? (桃子) 有 7 只猴子想吃桃子,放在他们面前的是 7 个空盘子,那么应该怎样 计算有多少个桃子呢? (1)上题可以用什么方法列式计算? 0×7 =0 那为什么是 0 呢?你想过吗?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验证 一下。 这么多小朋友已经想好了。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小组交流) (2)汇报。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0+0+0+0+0+0+0=0,7 个 0 相加还是等于 0,所以 0×7=0。(板书)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 0×7=0,那么 7×0 呢?(板书)=0。 又是怎么 想的? (3)像这样 0×7=0,7×0=0 积都是 0 的乘法算式,你还能说吗?(10 个) (学生边举例,教师边板书) (板书出特例:0×一位数,一位数×0,0×两位数,0×0) 小朋友们说了这么多,老师也来举个例子:999×0=?0×0=? (4)小结。观察上面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汇报) (板书: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 (5)练习反馈:做一做。 4×0= 0×20= 0×8= 100×0= 0+4= 20+0= 8+0= 100+0= 反馈校对:比较一下,这两题有什么区别? (一个是加法,一个是乘法,答案呢?100×0=0,而 100+0,还是等于 100。) 小结:说得真好!我们在口算时一定要看清楚运算符号。 (设计意图:由加法过渡到乘法,帮助学生理解关于 0 的乘法算式的 意义,进而理解其算理及算法。) 【课堂作业】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2×0= 0×5= 6+0= 99×0= 0×7= 1999+0= 4562×0= 利用所学知识计算上面几个题目,并说出为什么? 【课堂小结】 提问: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表现的都非常出色。请大家想一想你有什么 收获? 回答: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0 和任何数相加都得任何数。 【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 66 页“做一做”。 第 4 课时有关 0 的乘法 0+0+0+0+0+0+0=0 0×7=0 7×0=0 0×0=0 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0 和任何数相加都得任何数。 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 望。抓住主题图的故事创设美妙情境,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观察、想象、交流和解决问题等一切活动,每个环节设计新颖, 整个过程流畅,层次清晰。大大改变了以前计算课单调、枯燥无味的状 况。自编算式让学生有选择地做自己喜欢的题,激活了学生对计算题计 算的兴趣,满足了不同程度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作业: 学生出勤: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午别: 午 第 节 共第 课时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课题 第五课时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乘法 课堂补记 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乘法 【教学内容】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材第 67 页(例 5、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 0 在乘法 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 计算的方法 。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1.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计算方法。 2.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 图片。 【情境导入】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1.口算: 0×72= 6×0= 3×23= 53×3= 2×0= 0×22= 0×5= 4×72= 20×2= 41×9= 52×7= 98×4= 2.笔算: 78×6= 79×8= 5×27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乘法 【进行新课】 一、同学们喜欢运动吗?运动对身体可是很有好处的哦。 那么同学们看过室内运动会吗?你们知道室内运动场的一些什么内 容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室内运动场。 出示例 5 情景图。 请同学们仔细读题:运动场的看台分为 8 个区,每个区有 604 个座位。 再根据图意提出问题:运动场共有多少个座位? 想一想:要算运动场共有多少个座位,应该用什么方法?怎样列算式? 1.同桌互说。(教师可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列式并能说出算式意义。) 2.汇报交流: 请你先估计一下,大约等于多少?(学生汇报) 3.提问: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你能算出它的准确结果吗?自己试 试看。(学生试算,教师巡视)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生 1:8×4=32 600×8=4800 32+4800=4832 是一种好方法,其他小朋友还有和他不一样的方法吗? 生 2: 4.自主探索:“乘数中间有 0 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①追问“你是怎么算的呢?” ②0×8 是多少呢?表示什么呢? 5.小组交流各自算法,并纠错。 6.汇报算法。(请几个学生写到黑板上) 7.分析算理:积的 4、8、3、2 分别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 重点——积的十位上写几?为什么? (4 先乘 8 得 32,个位满 30,向十位进 3。再用 8 乘十位上的 0 得 0。 加上进上来的 3 就得 3,把 3 写在十位上。最后用 8 乘 6 得 48。) 8.小结: 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 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里每一个数位 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 0 也要乘。 二、讲解例 6。 1.出示例 6,提问:仔细读题知道哪几个信息?算式怎么列?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280×3= 2.尝试练习,解决问题: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280×3=?,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 指名板演。 学习内容:乘数末尾有 0 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练习。 可能出现的情况: (1)按照原来的方法笔算。 (2)0 先不对齐,但在前面乘的时候,0 也参与了。 (3)交换了两个乘数的位置。 (4)在第 2 步乘的时候,没有把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3.总结算法。 【课堂作业】 1.当堂完成教材 67 页“做一做”。 2.练习十四 1~5 题。 【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回答:我掌握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乘法的算法。 【课后作业】 练习十四 6~12 题 1.503×7= 604×6= 720×4= 2.450×8= 409×3= 360×9=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第 5 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乘法 本节课笔算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可以先把 0 前面的数相乘,再 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 0,用这样的计算方法可以使计算的过程简便一 些。学生在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学习中,曾经计算过乘数末尾有 0 的乘 法,具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学本节课的内容,有利于 完善学生对乘法笔算方法的理解,提高笔算乘法的能力。 本节课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达到了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兴趣的目的。接着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列出 一个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算式。通过学生的尝试练习,引导他们利用 已有的计算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的经验,探究简便的笔算方法,注意 到了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计算过程,算理的重点讲评。 作业: 学生出勤: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午别: 午 第 节 共第 课时 课题 第 6 课时 解决问题(一) 课堂补记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第 6 课时 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 70 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 且养成估算的习惯。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 发展学生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体 问题采用具体的方法分析的辩证观点。 【重点难点】 1.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2.能视实际情况对两个因数进行估算,结果切合实际,能解决实际问 题。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生活中要求估算的素材。 【引出估算体验简便】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知道“火锅”吗?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师:这周末,薛老师想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吃火锅,我了解了三家火锅 店的价格,谁愿意帮我读一读这个价格:喜羊羊火锅店 48 元/人、灰 太狼火锅店 99 元/人、美羊羊火锅店 102 元/人。我们有 8 个人,只带 了 800 元,能去哪家火锅店吃呢?(生思考片刻)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快速判断吗?(你的方法可以,谁还有更快的判 断方法?)你为什么把 48 看成 50?(简便) 师:谁听明白刚刚他是怎么判断的?(请一生重复后,板书:简便) 师:刚刚他们在判断的时候,都有一个什么特点?(都只是估一估价 格) 2.揭题。 看来,生活中有些问题只需要我们用估算来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研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完整板书) 【进行新课】 1.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 (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带 250 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 导学生说出指的是 250 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3)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如果买门票需要的 钱大于 250 元,说明不够;如果小于 250 元,说明够了;等于 250 元 刚刚好。) 谁能列算式?(学生独立思考)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l:29×8 那么,根据我们同学刚才所说,如果 29×8 的结果大于 250,就说明什 么?结果小于 250 呢?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不需要用笔算 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的数就可 以? 师: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 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乘法估算 2.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 29×8 大约得多少? (2)同桌交流: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轻声告诉你的同桌,两人 交流一下。 小组汇报(预设): A、把 29 看做 30,30×8=240,所以够了。 B、把 29 看作 20,20×8=160,所以够了。 C、把 29 看作 25,25×8=200,所以够了。 D、把 8 看作 10,29×10=290,所以不够。 第一种情况出现,就引进≈:29×8 大约等于 240 元,用约等号表示, 跟老师一起书写≈ ,弯弯的像波浪一样。读作“约等于”。板书≈ 3.比较各种估算方法,尤其是 A、D 两种:A 这种估法结果是够了, 而 D 这种估法结果却不够,那么到底该选择哪种估法呢? 4.小结:我们用过去学过的知识把 29 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 30,再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用刚刚学过的口算乘法就把估算结果求出来了。 5.练习: 做一做。先学生独立完成于书本 P70,再集体投影反馈。 你是怎么想的?(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即 可) 6.小结:我们在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时,可以把多位数看作和 它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再和一位数相乘,估算结果用约等号表示。 【课堂作业】 进入游乐园,播放游乐园图片。 1.摩天轮一个座舱限坐 6 人,一共有 33 个座舱,大约可以坐几人? 2.对比练习。 每瓶饮料 3 元,三年级 208 人去买,600 元钱够吗? 每瓶饮料 3 元,四年级 196 人去买,600 元钱够吗? 3.生活中的估算问题。 小军在电脑上写一篇 400 字的秋游日记,他平均每分钟打 53 个字,8 分钟能打完吗? 每包薯条 4 元,买 96 包,大约要多少钱呢? 400 元够吗? 4.思考: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你是怎样估算的呢? 师小结: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可以先把多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 整百的数,再用这个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就能得出 估算的结果。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回答:这节课我学会了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来解决生活中简单地问题。 【课后作业】 1.基础练习 一起去乘坐小火车喽,营业员叔叔说,这里玩的小朋友最多了,平均 每小时有 195 人乘坐小火车,请你估一估,6 小时有多少人乘坐小火 车。 2.对比练习 矿泉水每瓶 2 元,有 202 人去买,400 元钱够吗? 矿泉水每瓶 2 元,有 198 人去买,400 元钱够吗? 3.练习十五 1~3 题。 第 6 课时解决问题(一) 合理使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29 接近 30 29×8 接近 240 但小于 240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让学生根据问题自由选择不同的算法,可以 准确计算,也可以估算。在此环节中教师只起引领作用,如大多数学生 用的是求准确数的方法,少数人用估算的方法,教师并没有肯定一种想 法,而是引导大家再次观察题目中的问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两种方法 进行比较,思考简便方法,体会估算的简便性;又如教师没有因为一 个学生答到了估算的方法就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而是引导学生思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考:“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敢说、会说,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会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会运用不 同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 在我们生活中。 作业: 学生出勤: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午别: 午 第 节 共第 课时 课题 第七课时 解决问题(二) 课堂补记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71 页的例 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反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及解题关键。 2.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正、反归一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情景导入】 (课前,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调查各自所用的学习用品的价钱) 1.教师:我想买些学习用品做奖品,但是不知道哪种好,价钱又合适。 正好同学们做了调查,谁愿意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如:这种钢笔很好用,每支 8 元。 师问:我要买 6 支,需要多少钱?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一数量关系? 列式:8×6=48(元)单价×数量=总价 2.教师:刚才我看到××的铅笔很好看,他告诉我买这 3 支铅笔共花了 4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元 5 角,我想买这样的 10 支,要花多少钱呢? 此时,学生可能会答出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 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则问:要想知道 10 支这样的铅笔要花多少 钱,就要先求出什么?(单价) 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单价?(总价 ÷ 数量=单价) 3.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 样的问题。 【进行新课】 1.学习例 8(第一问)。 (1)出示图片(画有 8 个碗,下面有一个问号),教师说:“妈妈买 8 个碗,你知道需要花多少钱吗?想一想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 产生疑问或说出需要先知道每个碗多少钱。) (2)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画有 3 个碗,标出一共 18 元),教师说:“我告诉你买 3 个碗一共用了 18 元钱。现在你能解决了 吗?” (3)个人试做,小组交流并汇报小组的想法。 思路:要想求 8 个碗多少钱?先求每个碗多少钱?再求 8 个一共多少 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点拨,并做主要的板书。) (4)总结做法。 先求出每个碗需要多少钱? 18÷3=6(元) 再求出 8 个碗需要多少钱?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8×6=48(元) 这就是先归一,再归总的算法。 2.学习例 8(第二问)。 (1)出示例 8:妈妈买了 3 个碗,一共用 18 元。照这样计算,30 元 可以买多少个碗? (2)小组先讨论研究,再试着把它完成。 (3)小组间交流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4)“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分析题目,并解答完成。 3.比较第一问和第二问,你觉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各 抒已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小结:“遇到应用题,一定要根据题 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再解答。” 【课堂作业】 课堂上完成教材 71 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应用题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解题的思路 是什么?(先求出一份数是多少)解题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同学们 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回答:初步学会了综合算式解答正、反归一应用题。解题时,一定要 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来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再解答。 【课后作业】 1.三年级同学在校办工厂劳动,5 个同学糊了 35 个纸盒.照这样计算,12 个同学一共可以糊多少个纸盒?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2.三年级同学在校办工厂劳动,5 个同学糊了 35 个纸盒.照这样计算, 要糊 154 个纸盒需要多少个同学? 3.练习十五 5-8 题。 第 7 课时解决问题(二) 归一 归总 3 个碗 8 个碗 18 元 ?元 1.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第一问重点分析,第二问采用让学生选择 一种方法解答,解答完后重点讲解,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与巩固,第 三题就放手让学生去做。 2.这里参差了用综合算式,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白 综合算式的含义,从教学中学生的表现看学生掌握的比较好。 3.给方法命名让学生更易记住。同时也会给以后的教学带来方便。 作业: 学生出勤: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午别: 午 第 节 共第 课时 课题 第八课时 解决问题(三) 课堂补记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解决问题(三) 【教学内容】 教材 72 页例 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步应用题(归总)的结构特点和解答方法,能正确迅 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先求什么)。 2.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初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3.训练学生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 力。 【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情景导入】 1.请你根据学过的乘除法数量关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提问。 ①单价×数量=总价 ②路程÷时间=速度 ③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学生可能举例: ①一个足球 50 元,3 个足球多少元? ②我家到姥姥家相距大约 120 千米,坐汽车行了 2 小时,这辆汽车每 小时行多少千米? ③王师傅用小推车为食堂运菜,每小时运 80 千克,240 千克的菜要几 小时运完? 2.改编: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 12 米,10 天修完。 ?求什 么?(求这条路长多少米?)为什么?如果去掉这个问题,改成“如果 每天修 15 米,几天修完?”应该如何解答呢? 此时,学生可能会答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 算的;如果没有,教师提问:要想知道“如果每天修 15 米,几天修 完?”,就要先求出什么?(工作总量)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工作总 量? 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 的问题。 【进行新课】 1.(1)出示例 9:妈妈买 6 元一个的碗,可以买 6 个。用这些钱买 9 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多少个? 学生们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谈话:通过读题,你想到了哪些问题,提出来供同学们思考。 学生可能提出: 题目中已知几个条件,它们各是什么?要求什么问题?线段图应该怎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么画? 这道题可以先求什么?(中间问题)为什么? 求出总数量后,再求什么?为什么? 经同学们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师生共同解决。 全班重点讨论下面的问题: a.线段图怎样画?题中什么数量变了,什么没变? 使学生明确:为了清楚地反映数量关系,最好画两条线段,两条线段 要同样长,表示妈妈的钱是固定不变的。 b.要求买 9 元的买几个,必须先求什么?为什么? [看图分析:可以从条件出发,已知 6 元一个,可以买 6 个,就可以 求出妈妈有多少钱?还可以从最后的问题出发,要求买 9 元一个的碗 多少个?必须知道妈妈有多少钱,题目里没有给钱的总数,所以要先 求出总钱数。] 共同解题,说出解题方法。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可以买多少个? ) 6× 6= 36(元)9 元的买几个? 36 ÷ 9= 4(个) 综合算式: 6×6 ÷9,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检验? (2)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改成“每个碗 8 元,可以买 9 个, 买 6 元一个的”,问题不变,仍求可以买几个?应该怎样列式? 8×9÷6=12(个) 全班共同订正,说说你的解题思路,每一步算式的含义。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2.对比质疑,归纳概括。 教师提问:比较例 9 和改编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使学生明确:从应用题的结构上看,前两个条件是相同的,给了单一 量和数量,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不同,正好互相交换了一下。从解题思 路上看,根据前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总钱数,总钱数是固定不变的 (题目中一般在第一句话表示出来)。教师说明:具有以上特点的应 用题叫做归总应用题。(出示课题) 【课堂作业】 1.独立完成下题。 课本 72 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回答:今天学习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答方法即先归总后归一 的问题解法的关键是求出中间问题。 【课后作业】 1.方师傅给食堂运菜。如果用小推车每次运 75 千克,8 次能运完。如 果改用平板车运,4 次就能运完。平板车每次运多少千克? 2.招待所新来一批客人。每间住 2 人,需要 15 间房。如果每间房住 3 人,需要几间房?3.练习十五 9-13 题。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第 8 课时解决问题(三) 归总 归一 6 个碗 ?个碗 6 元一个 9 元一个 应用题最难讲的是“分析方法”。往往是会的不用讲,不会的讲了也 不会。所以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分析应用题至关重要。分析应用题常用 两种方法:综合法、分析法。教学中需要根据题目特点选用不同方法, 本节课的题用分析法比较简单。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优等生的语言示范 作用,每道题让他们先说说自己是如何想的,让学生尝试分析,在他 们的带动下,鼓励其他学生多说,以说促思,效果较好。 作业: 学生出勤:台江县城关一小 学科教案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