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2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2篇

ID:167332

大小:20.2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 2 篇 【教材分析】 本课时描述了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各地割据战乱频繁,政权分立,最终形 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同时,以北方人民的南迁、少数民族的内迁、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 帝改革等史实,重点强调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而北魏孝文帝推 行的以实行汉化政策为核心的改革,则大大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揭示中国历史上各少数 民族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教学课时】 第二课共六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知道自东汉末年至南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在东汉末背景与三国事例学习的基 础上,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原因;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能力; 2、了解从东汉以来少数民族内迁与北方人民南迁,对于民族融合及江南开发的意义; 3、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学会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当时的突出历史作用,理解中华 文明的发展与高度繁荣是在各民族不断交往、融合中实现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史料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局面形成的史实;在学生讨论、对比、观察过程中, 使他们初步学会运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人物;从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入手,使他 们逐步学会对民族史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战争带来动荡,我们要维护一切的和平;从民族融合等相关史料中,领悟中华大家庭是 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我们要共同创造好家园。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是民心所向,也是中 国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评述政权分立;初步学会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理解民族大融合及其意 义。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当时的突出历史作用;领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全国 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教学过程预设】 学生对三国历史多少有一些了解,对该时期历史的学习兴趣浓厚,表现欲望强烈。同时充分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大量的影像、动画、图片等信息,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历史情 境,通过几段录像及动态的过程图,可以进一步刺激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渴求;通过学生的课 堂讨论分析,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探究,可以增强师生的互动性。既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 难点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针对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培养学生形象 思维能力入手,使他们逐步学会对中国历史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 【教学过程设计】 (说明:课前可以先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这样对于课前的注意力集中有 较好效果) 一、时事导入 出示“嫦娥二号”相关图片 师:2010 年 10 月 1 日 18 时 59 分 57 秒“嫦娥二号”开始点火发射,你知道它是 在我国的那个发射中心发射的吗? 生:西昌 师:那你知道西昌位于我国的那个省份呢? 生:四川 师:哪位同学知道四川简称是什么? 生:川或蜀 师:为什么把四川简称蜀?这与历史上的什么事件有关?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穿越时空来了解中国古代的这段历史。 (设计意图:通过“嫦娥二号”引入新课,将时事与历史事件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 (一)政权分立的教学 让学生先行阅读教材内容,完成表格 朝代或国家 (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师:刘秀作为东汉的创立者,在他执政期间有何作为呢? 生答略 师:但是东汉的这种兴盛局面也不长久,到了东汉末年民不聊生。正如罗贯中在《三国 演义》中所写: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汉高祖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 至献帝,遂分为三国。下面我们一同走进“三国”了解一下它的背景。(播放视频)三国时 期可谓是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各路英雄的你最喜欢哪个? 很多学生答“诸葛亮” 师:刘备是如何求得这一天下奇才的呢? 生答,师出示图片“三顾茅庐” 师: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求才的经典故事。三国中有很多故事广为流传,被文人取为文学 的题材而深入人心,特别是罗贯中《三国演义》更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名著经久不衰。近几 年央视《百家讲坛》易中天的《品三国》更使央视的收视率猛增。我们今天呢也来学易中天 来品品“三国”。我们曾经学过曹操的一首诗《龟虽寿》。这是他在征讨袁绍胜利统一北方之 后,写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你觉得 50 多岁的曹操的壮 心是什么?(统一全国)他将遇到的对手是谁?(刘备、孙权)他的壮心得以实现了吗? (没有)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满怀的统一抱负却只能是换来一个他很 不期望出现的局面——“三国鼎立”。你们知道“三国鼎立”是怎么形成的吗?是什么历史 事件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的呢? 生:赤壁之战 师:请看《赤壁之战》图,请一位同学来当当今天的百家讲坛的主讲人,向同学们介绍 一下“赤壁之战'的经过。 生作答略。(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赤壁之战的经过,寓 教于乐,让枯燥的历史知识鲜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师:“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只能郁郁寡欢回到北方。从此“三国”形势 正式形成。(出示“三国形势“图”)利用示意图,找出三国的名称、位置、统治中心。(阅 读课文,培养学生阅图、识图的能力。) 师:“三国”使得中国又进入到了一个分裂的局面,请大家来讨论一下:有人说三国鼎 立是历史的退步。又有人说三国鼎立是历史发展的进步。你认为呢?(设计意图:让学生在 辩论中初步学会评论政权分立)(总结:从统一与分裂的角度来看,三国鼎立是一种倒退。 这是因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国家分裂会加剧地方矛盾,对社 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从大规模分裂与局部统一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一种历 史进步。这是因为东汉末年,十几个豪强势力的割据使东汉实际上已是一个分裂的国家,三 国中的魏国实际上是在消灭了北方割据势力、实现北方地区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的,吴国、蜀 国也是如此。这样的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这一部分通过读、想、说、议,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教学 师:“三国”统一也没有维持长久,不久中国又重新回到兵荒马乱的年代。北方人民为 了躲避战乱纷纷南迁。秦朝以来中国北方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到汉朝以后南方 的经济开始发展起来,为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教材 P90,思考一下:南方经济发展的原 因是什么? 生(讨论) 师:请一位同学来概括一下。 生:从自然条件来说,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自然条件;从人口方面来说,大量的 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从技术条件来说,北方人口的南迁,为江 南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此外,从社会状况来说,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 较稳定。 师:近几年,针对西部相对落后的局面,中央实行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你认为当时 的哪些做法能为我们现在的西部大开发提供借鉴?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的设计, 让学生能了解我国江南经济发展的情况,同时懂得以史为鉴,明白学习历史的作用) 师:当时除了北方人民南迁外,由于自然环境恶劣,许多少数民族也纷纷从山谷和密林 迁往中原地区。然而这些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比当地的汉族相差太远了,那怎么才能使自 己的民族融入到汉族中去呢?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教学 师:读 P90 图 4-35 和图 4-36,讨论: 1、请根据图片和课文内容写出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作用。(措施:采用汉族的先进政治制度、 使用汉语、改姓、改穿汉服、与汉人通婚、等等。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 的发展鲜卑族人积极学习和吸收中原汉族地区先进的文化,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2、你们知道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互相融合的事例还有哪些?说明了什么? (教师出示一些图例和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文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作用),(教 学意图:从东汉以来少数民族向内地迁徙、孝文帝改革等事例中,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与高 度繁荣是在各民族不断交往、融合中实现的。) (四)历史的启示 对于今天学习的历史知识对你有什么启示?当今,我们也正身处改革的大潮之中。请大 家议一议,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可借鉴之处? 三、课堂总结 自东汉末年到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段时期,政权分裂、战乱频繁,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巨大 动荡的旋涡之中。于此同时,由于北方人民南迁、少数民族的内迁,出现了民族大杂居的现 象,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民族大融合。各民族在不断交往、融合中促进了中华文明的 发展与繁荣。 四、课外探究 1、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个反面角色,真实历史中的曹操真如罗贯中所写 的吗?他到底是个怎样的历史人物呢? 2、三国故事家喻户晓,你能收集关于三国的典故吗? 五、布置作业:(略) 教学设计 2: 先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我国现在南方与北方相比,哪里经济更发达一些?当然是南方, 尤其象江南的上海、浙江、江苏一带,经济是很发达的,可是大家是否知道,在古代,江南 曾一度被称为蛮夷之地,“中国”最早可是指北方中原地区,不包括南方的,大家看一个材 料:(展示资料一)汉朝时江南还是很落后的,但是(展示资料二,解释材料中的宋是南朝 的宋)到了南北朝时,情况就不一样了,在汉朝到南北朝之间主要经历了三国鼎立时期、西 晋、东晋十六国时期,看来就在这一段时期内一定发生了点什么,导致江南经济开始被开发, 那我们先来猜猜看,江南在当时具备了什么条件?使得最终是在这一时期江南被开发而不是 更早点或迟点。(生讨论叙说,师现场记录) 北方人民的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北方人民为什么要南迁(据史料记载,当 时南迁的人口近百万,占在籍人口的六分之一,故土难离,可是他们为什么偏偏要到并不发 达的南方去)?因为北方战乱,那么这一时期最主要的战乱是什么?(此处设计连环追问) 东汉末年发生了黄巾起义,为镇压黄巾起义,软弱无力的东汉政府只能依靠地方军阀, 结果导致了军阀割据(展示地图),大家可以从地图上看到北方割据势力极多,而且互相争 斗,战乱不休。那大家是否知道最后是谁统一了北方?(曹操)曹操并不是象三国演义里讲 得完全是个反面人物,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征讨袁绍胜利后,写了这 样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你觉得他的壮心是什么?他将 遇到的对手是谁?(介绍孙、刘,期间请学生讲述“三顾茅庐”、“隆中对”的典故) 曹操大军南下,首先碰到刘备,刘备挡得住吗?挡不住只能逃,那么孙权单独挡得住吗? 也挡不住,那怎么办?他们只能联合起来,于是组成孙刘联军,与曹操对峙于赤壁,著名的 赤壁之战就此展开。(生简述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后,曹操逃回北方,一时间无力再南下,孙权保住了江东、江南地方,而刘备 则取得荆州,并进而取得四川一带,最终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大家是否知道三国分别是 哪三国,分别是谁建立的? 三国鼎立局面出现后,留给我们一个伤脑筋的问题,就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究竟是历 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大家可以自由讨论,最后派代表把结论说出来。生发言后总结: 1、从统一和分裂的角度看,分裂是历史的倒退,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 文化的繁荣;反之,国家分裂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2、从大规模分裂与局部统一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因为从东汉末年开始,大 小数十个军阀割据势力的存在使国家的分裂成了既成的事实,而三国鼎立无论魏、蜀、吴都 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而这种局部的统一既是大一统的前夜,又为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 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在我们回国头来再看看,割据主要都在北方,战争主要也是在北方,赤壁之战仅仅是 在长江上,对江南也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南方此时相对平静,于是大量的北方人民迁移到南 方。 大家是否注意到了,其实引发战乱的还有一个因素(如果学生开头有提到自然条件因素就在 这里讲,如果没有可以自己补充) 三国主要就是这么一小块,在广大的北方和西北地区还生活着大量的少数民族,从自然 环境上讲,是居住在寒冷地方(南方土地肥沃,降水充足,光热条件非常好,适宜发展生产, 中原地区就略逊一畴,最典型的是北方庄稼常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而南方是一年两熟甚至 一年三熟,但是还有更恶劣的更北的地方,在那里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由于自然条件恶 劣,物资经常不足,怎么办?就常常南下掠夺,这也同样导致战乱,中原地区人民不给抢那 就开打,打不过只好逃,又使大量北方人民逃到南方,(展示迁移图) 那么少数民族进入中原能站住脚吗?能,如鲜卑族就进入了中原还建立了一个比较强大 的政权——北魏(说明地图上的魏与三国的魏的区别)但是我们注意到,少数民族的经济文 化,比当地的中原汉族差太远了,那怎么才能在中原牢牢站稳脚跟呢?有的同学说反正政权 也是打出来的,那就再打,实施镇压,但是我们知道,压迫越大,反抗越大,而且老是镇压 又是打仗,对中原的发展肯定不利,所以只能采取改革。 北魏出了一个优秀的皇帝——孝文帝,名叫拓拔宏,他实施了改革 播放录象,回答,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迁都、说汉话、改汉姓、改汉服、与汉族 通婚)其中哪一项最关键?为什么?这些改革的措施有什么意义?(使鲜卑族逐渐融入汉族, 或者说是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对今天有什么借鉴?(中国不改革也无法发展,无法屹立于世 界) 从这些措施看,是鲜卑学习汉族,为什么?(汉族的文化更先进)那么是不是少数民族 的东西都是落后的没用的呢?不是的,汉族也同样有接受外来文化,这里有一个与大家生活 息息相关的,那就是我们坐的椅子。 中国古代是席地而坐的,后来从少数民族那里传入了椅子(展示照片) 由此,我们其实也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今天璀璨的中华文明是中国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 结果。(作业:收集其他少数民族对汉族产生重大的事物) 全课总结: 1、 江南开发的原因 2、 三国鼎立的影响 3、 为什么少数民族会内迁?导致什么结果(一分为二) 4、 孝文帝改革和人口迁移的影响 5、历史总的趋势:统一 最后,让我们在一首熟悉、好听的歌曲中结束我们今天的一课 教学反思和心得:本课的主题就是民族大融合,课文紧扣此问题展开,因而上课过程中要交 代自十六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另外,全面交代北魏孝文帝改革对这一趋势又具有推动作 用。 1. 何为融合?要与简单的同化汉化区分开来。民族融合是几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 想基础上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从来没有的新民族。简言之就是界限越来越少。 2. 本课要注意整合教材,并努力突破教材的束缚,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思路。 3. 上课前要大量去搜集资料,资料丰富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4. 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做到了关注学生,启发学生,调动学生。 5. 尽量使本课通俗话,尤其是在讲解改革措施是时候要深入浅出。 历史课程在初一阶段,学生由于积累较少,质疑习惯也欠缺,故常有提不出问题或问题提得 过于简单或过偏等毛病。学生在自主学习后在知识表述上还不够精准生动,历史课的生动性 由于缺乏老师的设计和再创造而有所下降,这些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渐摸索探 讨。如何既能将课堂还位给学生,又能保持历史课堂的生动精彩,保持历史老师个人教学风 格是教师面对课堂的严峻挑战。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