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单元梳理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单元梳理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单元梳理。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对本单元内容作一个简单的梳理。  一、单元课程结构  1.单元地位  本单元为《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也是本书最后一个单元。前七个单元按照时间顺序,选取中国近代史中最基本、最典型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叙述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呈现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传授基础的历史知识。而第八单元跳脱具体时间限制,涉及1840年至1949年整个中国近代史的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无论是经济、社会生活还是文化教育事业产生的变化、变化原因、特点,都与前七个单元的具体的历史事件息息相关,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  2.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主题是“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从历史认知的角度而言,“近代”指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段历史,本单元要学习的也是这一时期的经济、社会生活、文化教育事业的变化与发展。  从1840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迭,中国社会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由于外来经济的入侵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受到冲击,但仍占主导地位;西方文化、器物的大量涌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资本主义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冲击着中国传统的尊卑等级观念;近代教育和新闻出版业获得长足进步;文艺创作方面,受时局影响,涌现出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  3.单元结构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在课程安排上共有两课,分别是: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具体的学习内容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近代,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迭,影响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及其发展进程;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状况和政局变化导致社会生活、文化教育事业的变化与发展,催生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学作品。  二、单元知识梳理  1.课标解析  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中,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课程内容是:以张謇举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  2.知识梳理  根据2011版课标要求,本单元的知识点如下。  三、单元教学建议  对于本单元的教学,我有以下三点建议:  1.对比新旧教材、关注变化趋势  2.跳脱孤立现象、联系历史情况  3.分析课文结构、优化教学设计  1.对比新旧教材、关注变化趋势  本单元相较于老教材,主要内容基本不变,但原来4课时的内容,重新编排后调整为两课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对于两课涉及到的:社会生活、教育、新闻出版业、文学艺术为何会出现某种现象的变化或取得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设问先究其深层次的共性原因,然后再带领学生学习不同阶段的具体原因。  2.跳脱孤立现象、联系历史情况  剪辫易服、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不仅改变了旧有习俗,而且对国民时期平等、民主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剪发辫:辫子本是女真人的一种风俗习惯,但随着满族的兴起,留辫与不留辫,由习惯问题变为满汉民族之间的政治问题。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民主思想的勃兴,留辫成了效忠清廷的标志,剪辫则与反清革命相联系,带有排满的革命意识,是革命的标志。辛亥革命后,剪辫非但是正当的,而且渐成一种风尚,留辫反为社会所不齿。辛亥革命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形说明,辫子其实比皇帝更直接地使每个老百姓感受到革命浪潮的冲击。  易服:在古代中国,“衣服有制”。变易服饰不仅仅是个人爱好问题,而且是一种政治斗争和文化冲突的外在表现。中国以礼立国,服饰不仅仅是民族的外观,而且带有深刻的礼的烙印,从服饰上映衬出来的是特权、等级和道德信念。虽然晚清就已有开明的中国人承认长袍马褂不如西服便利,但更多的人把西服看作二毛子或假洋鬼子的表征。帝制取消后,象征尊卑等级的服饰被弃若敝屣,西式服装随即登场,孙中山先生改制过的中山装比西服更合中国人审美且价格更低,在当时颇为流行。  改称谓:孙中山下令“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以“官职”、“先生”、“君”来代替“老爷”、“大人”之称,在当时的意义在于用人格的平等来代替人格的不平等,显示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精神对于封建主义不平等礼制的否定。  废跪拜:马戛尔尼使华以来,中国的跪拜之礼成为西方人眼中野蛮落后的象征。以鞠躬之礼代替跪拜,反映了礼节上的尊卑等级观念逐渐被平等观念取代,所以,废跪拜之礼的意义不仅在于解放了两膝,而且在于跨越了野蛮与文明之间的历史差距。  禁缠足:革除缠足经历了缠缠放放、放放缠缠的曲折历史之后,在民国初年成为一种时尚。当天足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那些缠足者自然而然被“视同怪物”。  3.分析课文结构、优化教学设计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主要学习两块内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两部分内容之间为并列关系,都是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影响下,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情况。  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课程内容要求,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历史条件、特点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重难点,在讲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这一子目时,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折线图为主线,穿插张謇、荣氏家族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的艰难与坎坷之路;用数据、图片、资料、故事等增加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艰辛曲折发展;教学过程中,突出民族资本家是近代历史中的时代英雄。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主要学习三块内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和文学艺术的成就。各个内容之间是互相推动、相辅相成的。清政府艰难迈出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近代新闻出版业迅速发展,出现一批有影响力的报刊和新闻出版机构;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文学艺术取得巨大成就。  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课程内容要求,教育、新闻出版业是本课的重点。由于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剧烈变革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报刊的发展,同样,报刊具有传播知识文化、启蒙思想的作用,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培育了一批具有新知的人才群体,这些人活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变革运动的重要推动因素,加速中国近代化步伐!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