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ID:167738

大小:19.8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  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开始,后扩展到欧洲、北美的基本线索。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方面。  通过本课学习,启发学生认识: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毅力教育,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得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材分析  本课为教材第七单元第20课,共有三个子目,分别是“纺织技术的革新”“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火车和铁路”;这三个子目内在关系将工业革命的背景、经过及影响串联在一起。在这一系列环节中,“珍妮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但这时期机器动力主要是使用人力、风力、畜力、水力,这使得机器的工作效力受到限制,瓦特改良蒸汽机后,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应运而生,随之交通运输等部门使用蒸汽动力后,生产效率获得飞速发展。因此说,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们从手工操作时代过渡到“蒸汽时代”。  课堂时间有限,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基础情况,教学内容可能难以面面俱到,而是更需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课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上,需要将历史的整体性展现给学生,前后知识的串联,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以及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情分析  经过七、八年级的历史学习,九年级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趋势,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从能力上来说,要能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初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够初步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分析、论证,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对象是初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对学科知识、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虽处在学业压力较重的学段,但是经过两年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以及师生关系的默契培养,学生依然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对历史课堂期待无限,愿意分享和表达自身观点。教师在充分展示学科魅力的同时,依旧要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见微知著培养其分析性思维、实用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  瓦特与蒸汽机;工业革命  教学难点  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教学资源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6月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世界历史地图册九年级上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18年6月版  (3)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第2版  (4)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版  (5)张卫良:《现代工业的起源》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4月版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英国作家狄更斯曾经在他的作品《双城记》中描写过,“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令人绝望的春天,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我们前面什么都有。”大家知道这个时代吗?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法国时,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大家知道这场变革吗?先来观看一段视频,看看大家能否从中找到答案。  很多同学说,答案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老师先不作解释,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这是1866年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眼中的世界:他在亚洲看到了香料、茶叶、黄金;他在美洲看到了咖啡、林木、黄金等;而他在欧洲,尤其是大不列颠岛上看到了棉布、铁器。  为什么在英国棉布、铁器会如此多?  李新宽在《近代早期英国消费社会的初兴》中讲道:“ 一位瑞典访客对英国人的假发印象尤深:“所有干活的家伙每天都头戴着假发度过一天的劳作……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喜欢或看不上自己的头发呢,回答是没什么,只不过是一种习惯或时尚。”  “到17世纪晚期,伦敦中等阶层在任何时候都至少拥有3套套装,以便定时更换,还配有成套的带扣、钮扣、帽子、假发、丝带、花边和其他饰品。”  你发现了什么?  是的,英国人对棉布的消费量很高。这是“约1721-1760年英国平均每年原棉的消费量”逐年递增。不光如此,张卫良在《现代工业的起源》中描述道:“(18世纪50年代)兰开夏郡棉纺织品出口美洲、西印度地区和非洲的贸易非常繁荣。”  英国人如此高的原棉消费量以及棉纺织品的对外繁盛贸易,会给英国带来什么潜移默化的影响呢?  第一章《喷薄欲出的时代——无法满足的市场》  假设我们现在穿越到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老师成为一名棉纺织品手工工场主,大家都是我的得力干将,我现在需要把工场变为工厂。请你们为我指出我在英国的优势。  有同学可能不知道“工场”与“工厂”的区别。老师来做个简单解释:工厂:是通用词,可以指各种工业生产场所事单位。工场:是专用词,常用于手工业者集合在一起生产的场所。手工工场是工业革命之前的,类似于作坊形式,已有初步的生产分工。工厂生产就是规模化,有流水线,产量大大提高。还有后者是组织化纪律化的。  开设工厂,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大家谈得很好,总结一下,劳动力,市场,技术,资金,这四样是基本要素。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在英国能够开设工厂,如何才能具备这四样条件呢?  在英国能够开设工厂,一定得是这个时代赋予的。这个时代,大家知道是什么时代吗?  是的,资本主义时代,1688年,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英国跨入了资本主义时代,这也成为英国能够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  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地主使用暴力大规模侵占农民土地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原料、劳动力、国内市场、资本等条件。  从16世纪开始,英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海外市场扩大,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有一个英国的手工工场主声称:以后我生产的呢绒恐怕供不应求了。  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原料、资本、国外市场等条件。  一位英国棉纺主,从他在伦敦的经理人那里得到这样的信息:“无论你能生产多少平纹布,好的次的我们都要。”市场上如黑洞般的迫切需求,首先出现在纺织业……  此外,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做好技术积累。  就这样“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了解了英国工业开展的背景后,我们来趁热打铁巩固一下。  促使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直接动因是()  A.新航路的成功开辟  B.海外市场对商品的强烈需求  C.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D.圈地运动促进了英国国内市场的扩大  答案:B  工业革命开展的怎么样呢?让我们走进  第二章:《高歌猛进的时代——工业化的浪潮》  你知道成衣的大致过程吗?  纺——织——裁剪——缝制  约翰?凯伊在1733年发明了飞梭。他在机梭底下装上轮子,织工只要拉动牵引梭子的细绳,就能使机梭飞快地穿过织机下方的木板,把棉线从这头带到那头。  飞梭将织布的速度提高了3倍多。在棉纺织部门,织布速度加快,但是纺纱速度跟不上,怎么办?  有需求就有市场,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纺纱的速度。  而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其实也是偶然的,是哈格里夫斯“一脚踢出来”的。他不小心将纺车踢倒,受翻倒的纺车的启发,将平卧的纱锭改为竖立,设计并制造出有八纱锭的机器(即多轴纺纱机)。一个熟练的珍妮机操作者与8个妇女用旧式纺车纺出的纱线同样多且速度还快。所以我们平时要多观察、勤思考,做个有心人;但是偶然的发明也是必然的结合,如果没有平时知识、经验的积累,当上天将苹果砸到你的脑袋时,你也毫无准备,而是抱怨一番将它吃掉。  而珍妮机的发明也成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大家想想看如果当时珍妮机发明出现在中国,情况会怎样?  如果当时珍妮机出现在中国有两种可能即:  一、可能是昙花一现  二、可能成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而被欧洲人利用。  反正绝对不会像当时英国一样引起工业革命。原因是当时中国还处在封建专制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不能为新事物提供适宜的条件。  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  1712年,纽可门制造了第一台成功运作的蒸汽机,而瓦特将它进一步改造,蒸汽机的发明及改造成为工业革命中最显著的成果。  瓦特用26年完成改良蒸汽机,这期间付出了多少心血是常人无法体会的,但是我们要知道每一项成果的背后总是用智慧用汗水浇灌的。  人类从飞梭走向手摇纺纱机,再从水力纺纱机走向骡机,随后有了水力织布机以及蒸汽机。大家会发现动力在一步步改变,一步步解放人力,一步步提高效率。人力——自然力——机械力。  课堂巩固:  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开始的部门是()  A.毛纺织业  B.棉纺织业  C.丝织业  D.机器制造业  答案:B  这是“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棉纺织厂”动力机、纺织机连同工人集中在一起,搬进阴沉沉的大房子里。这种大房子,英国人称为“制造厂”,美国人称为“工厂”。  就这样英国就从“工场”走向了“工厂”,英国的工厂制度正式建立。  英国人在1851年召开了万国工业博览会来彰显其工业革命的成果,这场博览会被称之为“工业革命的盛宴”,其所在的水晶宫的制成消耗了40万公斤的玻璃。  博览会上展出了很多工业革命的产物,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发出了外交邀请函,有10个国家也参加了,猜猜看中国有没有参加?  这是《女王在开幕式上接见各国使臣》油画,大家来仔细观察一下,有没有你熟悉的身影?  其实清政府没有答应参加,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使者。广东商人徐荣村携带丝线以个人身份参加。《维多利亚女王自传》:“就在那个时候,一个中国佬穿民族服装走进场地中央,慢慢地向女王行礼,无疑女王很受感动,认为他是一位重要的中国官员。”  接下来,我们看看英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什么影响  第三章:《激流勇进的时代——变革世界的引擎》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完成,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在当时就是一个英国工业国家就可以对抗整个世界。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以英国为例,从1770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英国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到1840年的45590万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640吨。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讲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来看一组数据: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占全国的52%,1890年占90%,英国城市化规模以空前速度发展。  这说明了什么?  城市化加速。  工业革命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农业社会,人们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和黑夜作息的分界,日出和日落是时间的尺度。  工业化以后,劳动者不再按照自然界的昼夜交替或人体的生物钟作息,而是完全服从于资本的需要和机器的要求。日出日落失去意义,钟表应运而生,人们的时间观念一下强了起来。田园诗般的悠闲生活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快节奏的紧张生活。  (工业化以后)这种生活方式有很多新的特点,总的趋势是人们追求生活的方便和舒适,无论是衣、食、住方面还是在娱乐方式方面,文明程度都有很大提高。(18世纪英国咖啡馆)  新生的工业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工业革命催生出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无产阶级)  在工业革命中虽然按人口平均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拿手织机织工来说,他们在拿破仑战争的早期年代里(工业革命刚开始时)境况不错,可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恶化。  ——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贫富分化加剧了。  19世纪中叶伦敦一家报纸报称:“泰晤士河在工业革命前水清鱼多,是水禽栖息和豪门宴饮的理想场所,是英国人的生命之河。但在工业革命之后,该河的水质迅速恶化,病菌孽生,鱼类几乎绝迹。河水的污染还使伦敦奇臭难耐。”  可见,工业革命的发展初期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我们该如何评价工业革命呢?  由于不少工业城市没有充分的征税权和立法权。就难以解决都市化初期的问题,如提供警察治安、饮水和下水道,以及垃圾处理等等。  那些聚集在新城市的工厂附近的青年人经常居住在那些不像样的,看起来好像是一排排的鸽子笼的小屋里(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人住宅),没有空地可作庭院、草坪或植树,也没有适当的卫生设备或通风设备。  一些城市,如格拉斯哥有成片的棚户区,每个区都群集着上千衣衫褴褛的儿童。工业城市的死亡率比农村更糟糕。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想象家庭生活会是什么情景。  ——摘自帕尔默等著《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尼尔?弗格森著《文明》等  有弊也有利。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史蒂芬孙的火车头拖着一长列客车和货车前进,时速达25公里 。  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制造了第一艘汽船。以蒸汽机推动船两侧的明轮,称为“轮船”。并在哈得逊河试航成功。  回过头再来看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用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飞跃。  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于英国,到19世纪中期,法、德、美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它既是生产技术的一次革命,也是生产关系的一场革命。它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技术基础。  本质特征: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延伸思考: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呢?  1.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海外市场和  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3.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板书设计:  第一章:《喷薄欲出的时代——无法满足的市场》——工业革命背景  第二章:《高歌猛进的时代——工业化的浪潮》——工业革命过程  第三章:《激流勇进的时代——变革世界的引擎》——工业革命影响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