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2.教材分析《伯牙鼓琴》叙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锺子期的故事。伯牙与子期生为知己,后子期病死,伯牙摔琴断弦,从此再不弹琴。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广为流传。《书戴嵩画牛》叙述了一位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最珍爱的一幅是戴嵩画的《牛》,经常随身带着。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一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这幅画上的牛尾巴画错了,杜处士也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不能迷信权威。3.学情分析学生接触文言文较少,学习本文首先要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特别注意停顿要恰当。学生读通课文后根据注释、插图了解文句大意,感受伯牙和子期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理解《书戴嵩画牛》这个故事的含义。学习目标1.在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通过师生合作(汇报、讨论、对话),说出每篇文章每句话的意思,能正确说出自己的感受。3.在深入学习这两篇文言文的基础上,会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会背《伯牙鼓琴》。评价任务任务一:通过课前预习和老师引导,借助课堂小组交流、汇报,读出文章的节奏。任务二:学生通过回顾以前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梳理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感情朗读等方式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任务三:通过小组内讲、班内指名讲等方式能熟练讲《书戴嵩画牛》,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利用课下背诵《伯牙鼓琴》。教学过程课前展示:活动一:出示文言文中的名言警句(3分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问题生成
活动一:回忆激趣 引入课题孩子们,还记得我们五年级学的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吗?你觉得学习一篇文言文最终都要学会些什么吗?是呀!学习文言文,我们要会正确的朗读文章,还要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还得知道每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就带领大家学习两篇新的文言文《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板书课题)活动二:问题生成 课件出示下面,我们就先来学习第一篇文章,请看我们根据刚才的分享,梳理出来的几个学习任务:(课件出示)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文章的节奏。2. 结合课前预习、课下注释和自己搜集的资料理解每句话的意思。3. 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由五年级所学的文言文引入,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问题互解
活动一:根据要求 自由学习孩子们,结合我们梳理出来的三个学习任务,请自由学习课文(老师巡视,发现问题)活动二:小组交流 问题互解孩子们,交流也是一种学习,先在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同时希望你没有自学会的内容也能通过小组学习得到答案。(老师巡视,指导交流)
带着问题自主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我校简约课堂的问题导学这一特点,并为落实三个目标做好了准备。
环节三问题展示
活动一:分享交流 展示成果孩子们,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相信你们一定有了新的收获,接下来,让我们进行小组交流展示,晒晒我们的学习收获吧。问题一:会读文孩子们,通过刚才的小组展示,发现大家学习的非常认真,学习效果也特别好。下面针对我们的学习任务,再逐一进行细致的分享。先看我们的第一个问题: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文章的节奏1.正音汤(shāng) 哉(zāi) 巍(wēi) 弦(xián)指名读、自由读、男女生互读、齐读2.读文指名朗读课文,并纠正其他读音3.读出节奏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师范读 (2)自由读 (3)指名读 (4)齐读问题二:知大意过渡:孩子们,我们刚才说了,文言文的学习仅仅会读还不行,还得知其意,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词语或者句子的意思呢?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方法呗预设:联系上下文;结合课下注释;查阅资料;结合插图;有感情朗读;丰富的想象等非常好,那么,就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分享一下自己学习的收获吧。大意是: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想着高山时弹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高山”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荡荡的流水。”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1. 指名一句一句的说重点强调“方”的意思是“刚刚”;“足”的意思是“值得”;注意语气词“乎”2.自己练习把每句话的意思连在一起给同桌说3.指名说全文意思4.师总结问题三:明感悟过渡:孩子们,明白了这篇文言文每句话的意思,我们知道最后伯牙破琴绝弦,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指名交流)1.理解“知音”预设:因为他觉得自己再也找不到像锺子期这样懂他的人了?师:从哪些地方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锺子期懂伯牙的琴声?预设: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是呀!伯牙所想的,都被锺子期猜到了,伯牙可能还会想些什么呢?预设:姣姣明月、依依杨柳、徐徐清风等替换这些词语感受知音连这些他都知道,你说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那就是——知音2. 理解“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什么是知音?知音就是对方想什么,自己心里都知道。遇到知音是何等的幸福的一件事,现在突然——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引读)(音乐响)此时此刻的你是什么的心情?(遗憾、伤心、悲痛欲绝等)带着你的伤心,你的遗憾,你的惋惜再读这句话,感受伯牙的悲痛欲绝。(读出俞伯牙的伤心)尝试背诵《伯牙鼓琴》3.分享感受孩子们,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他能让两个人心有灵犀相互了解,相互欣赏,能让彼此建立深厚的情谊。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预设A:真想不到艺术的魅力如此巨大,真为他们的深情厚谊而动容。同时,我也要好好珍惜我的友谊。活动四:总结学法过渡:大家交流的特别好,可见这节课收获不小。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学这篇文章的方法:会读文——知大意——明感悟
正音,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落实第一篇文言文的评价目标一) 借助课下注释,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小组交流等形式的学习,学生能明白每句话的意思(落实评价目标二) 在理解“知音”,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基础上分享自己的感受,由浅入深(落实评价目标三)
环节四问题拓展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根据学习提示,自学第二篇文言文《书戴嵩画牛》活动一:学习《书戴嵩画牛》1. 出示自学提示:(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文章的节奏(2)结合课前预习、课下注释和自己搜集的资料理解每句话的意思。(3)思考:从这篇文言文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老师巡视)2. 小组交流3. 班内汇报交流4. 重点引导:会读文: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知大意: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数以百计。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牛打斗的时候,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1. 想象细节,讲故事(1)文中出现的两个人物这幅画有不同的态度,请画出相关词语预设:杜处士对《牛》图“尤所爱”,请想象一下他的表现,试着描述一下。A.他可能这样夸赞这幅画:……B.他可能这样爱惜这幅画:……C.他还可能……(2)牧童“拊掌大笑”是什么样子的?试着演一演,边读边表现出牧童的神态和动作。(3)面对牧童的质疑,杜处士也笑了。你觉得他是怎样笑的?试着写一写杜处士的表现和话语。(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要求:A故事内容符合原文意思,不要遗漏情节,可加入自己的想象。B每个人都用讲故事的语气和声调,流利完整地讲一遍给同桌听。(5)检查讲故事情况,指名讲故事,交流评价。活动二:明所悟1. 作者在讲完故事后,引用了一句古诗,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谁能说说苏轼这两句话什么意思?试补充填空: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画牛当问( )( )当问( )2. 延伸思考:会“问”就够了吗?从这个故事和苏轼的评价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预设: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强调了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活动三:对比异同这节课,我们学了两篇文言文,同桌两个人讨论一下这两篇文言文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的吧(温馨提示:可以从体裁、内容、情感、等方面来讨论)
篇目
相同点
不同点
《伯牙鼓琴》
《书戴嵩画牛》
相同点:都是和中国古代艺术家有关的故事,体裁都是文言文不同点:表达中心不同,《伯牙鼓琴》讲艺术的魅力以及朋友间友谊的 《书戴嵩画牛》是让我们得到了一个启示,强调要向富有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写作方法不同,第二篇还引用了名言,第一篇缺没有活动三:作业设计1.背诵《伯牙鼓琴》2.查找后人对戴嵩画作的评价,和同学交流
在总结学法的基础上,自学第二篇文言文,学生有方向,有任务,学习才会有效率 采用自学和汇报交流的方式来学习,体现了老师的主导(落实了目标二) 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入学文,通过找句子和想象说话的方式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给同桌讲故事(落实目标三)
板书设计: 伯牙——弹琴——高山流水——破琴绝弦友情深厚 《伯牙鼓琴》 知音难觅 锺子期—听琴—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 《书戴嵩画牛》 耕当问奴 织当问婢 道理: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