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加入VIP免费下载

九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ID:168337

大小:14.88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九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师: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杭州西湖? 生:没有。师:今天,老师带来一组西湖美景的图片,请欣赏。(出示幻灯片1-6)看完这组图片有什么感受?生:美。师:所以,西湖被誉为“人间天堂”,也成为了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你们能背出哪些?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师:它们写出了雨中西湖的迷人,春游西湖的喜悦,六月西湖荷花的艳丽。(展示图片)师: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板书课题。师:湖心亭在西湖的什么位置?又是怎样形成的?(幻灯片10)看白板找一位同学读下来。生:(一位)读下来。师:同学们看白板,请同学们齐读有关张岱的介绍性文字以及文章寄予的情思。(出示幻灯片11)生:读出白板上对张岱的介绍文字。师:请3组的一位同学朗读全文,同学们仔细听,注意他朗读的字音和节奏,初步感知一下课文内容。  (生石轩之读,很有感情。)师:石轩同学的朗读,字音准确,但遗憾地是个别语句的节奏把握地不是很准确。师:请倾听课文朗读录音。这次的要求高了一点儿:这篇短文啊,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西湖雪景。请同学们在听读的过程中在脑海中勾画西湖雪景图,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板书:绘雪景)  (一同学举手要求发言。) 生:我仿佛看到了大雪覆盖的西湖,天人合一,一片白茫茫。在这样的景色吸引下,诗人独自驾船泛舟于西湖冰面上,一眼望去,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浑然一体。远远地看着断桥,在这天共一色中,它就只像是一条长痕而已。师:同学的描绘很细腻。那我们一起去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西湖雪景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各成员先独立思考,并在相应的地方做上批注,然后发表观点。组长记录精彩观点。每组推荐代表1到2名展示。同学们可以从用词、描绘的景象、情感、写景的角度、写景方法等方面考虑。(赏雪景)  生:老师,我找出来了。(争相踊跃)师:请大家根据文中写景的句子,用“我认为_____句美,写出______”的句式说说这雪景给你的感受。(学生朗读,勾画,加批注,教师巡视)生:我认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百”句美,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写出了天地苍茫的浩大气象,突出了阔大辽远之势。师:同学们,读的非常细致。那么请同学们们深情地朗读这两句,读出文中的意境。师: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还在于它的用词。你能找出来吗?用“我认为_____字(词)用得好,写出______”的句式说话。生:我认为“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中的量词用的好,写出了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师:“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了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师介绍白描手法)白描,原是一种中国画的技法。现在,作为一种描写手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生诵读白描的解释)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师:来,我们一起来背诵这段精彩的写景之句。师: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个字来对张岱作一个评价,你会选用哪个字?请你找出来。(悟痴情)生:老师,我找出来了,这个字是“痴”。  (学生纷纷表示赞成,老师板书“痴”)师:“痴”用通俗的话怎么讲啊?生:傻,笨!生:呆。反正就是行为举止不同常人。师:对,这个张岱啊,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呆人。大家再自由读两遍,咱们讨论一下,他哪些地方表现出特别的呆气了。(生自由朗读,讨论,纷纷举手。)生:“是夜更定”,他居然在凌晨的时候去看雪,真不可思议!生:还自称是一个人驾船去的,胆子可真大。(众笑)生:还不是一个普通的冬天的凌晨,是“大雪三日,西湖人鸟声俱绝”的时候去的。师:你把这句子有感情地,稍微夸张地读一遍。  (生动情读,有意识地夸大处理了“大”字和“绝”字,师生颔首。)师:想想,三天大雪之后的情景?师:什么声音都没有。师:用一个成语表达如何?生(想了想):万籁俱寂。师:这是从哪个感觉器官来描写的?生:听觉。师:能从其他角度来写吗?生:湖上白茫茫的一片,白得刺人的眼睛,人呵出的气,到空中马上就被凝固了,耳边是呼呼的风声,空气都是冰凉的。师:想象得还可以。也能用一成语来表达吗?生:天寒地冻。师:好。这样天寒地冻的天气里,你会在家干什么?生:烤火。生:缩在被窝里看书睡觉。生:喝热茶热咖啡聊天。师:可是张岱,居然在这样天寒地冻的天气里凌晨时分跑到湖上去看雪,你看他,是不是有些“怪异”啊?生:就是,痴人首先是行为痴。(众笑)师:妙!(板书:行痴)生:还有老师,你看张岱,他眼中的西湖雪景我觉得也挺异的。师:你有感情地读一遍,说说异在哪儿?  (生读,还挺有感情。但是抓耳搔腮说不出来)师:来,咱们一起读这两句,细细体会一下。  (生读,摇头晃脑的,有些韵味儿)生:这幅图嘛,反正就是觉得很不一样,一会儿大一会儿小的。(众笑)师:不着急,我来帮你。老师觉得呀,这一句问题也挺多的。你看“天与云与山与水”多拖沓啊,古人不是说要惜墨如金吗?一连用了三个“与”,我看一个都不用也行。生:不行,老师。师:为什么不行?你看我读。  (师去掉四个“与”,很认真地读了)生:效果不对了。师:哪点不对,你得说服我。  (大家仿佛表达不出来一样)师:那我们对比读一读。先去掉“与”读一遍,然后再把原文读一遍。  (生对比读了一遍)生:哦,老师,我感觉出来了,这四个“与”并不多余,它让“天、云、山、水”四个景物融和在了一起,如果去掉,好像它们就有界限似的。生:四个“与”字就造成了一种天地苍茫的浩大气象。有这四个“与”,后文的“上下一白”才显得更有气势。师:好样的,有眼光!来,咱们读出天地苍茫的景象。  (生拖长音调读,摇头晃脑,韵味儿十足)师:还有一个地方,老师不解啊。你说文中那些量词怎么这么怪啊?明明应该是这样的嘛: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湖中人两三个而已。生:不好,显得好大哟!师:大有什么不好吗?看得更清楚有什么不好吗?生:前面的大和后面的小形成鲜明对比,这样才“异”嘛!(众笑)师:哼,不仅是量词有问题,我还觉得顺序也有问题呢,如果我来写就这样安排“湖上影子,惟舟中人两三个、余舟一艘、湖心亭一座、长堤一条”,你看,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清晰,符合人的心理要求嘛!生:不好,味道全没有了。师:啥味道?生:好像作者要把自己融和进苍茫宇宙的那种味道。师(惊喜的):漂亮!咱们读读最后一句,把那个“而已”的味道读出来。  (生反复读“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教师反复指导“而已”的读法)师:感觉到这“而已”的言外之意了吗?生:景啊,人啊,不过是这沧海一粟罢了,在苍茫天地中,他们都似有似无,“天人合一”了!   (师生惊喜,热烈鼓掌)师:哦,这同学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痴人眼中有痴景,是因为有个“天人合一”,融入宇宙的愿望啊!(师板书“痴景”)生:老师,如此安静的环境,后文突然又写喝酒聊天什么的,是不是意境全破坏了?师:问得好。说不定这后边还藏着关于“痴人”的秘密呢!咱们先到对话中去找。来,请一同学读读“大喜”一句。  (一生起,读得回肠荡气,神态语气俱佳)师:客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人”是哪种人,咱们用文言文说出来。生:湖中焉得有此雅兴之人。生:湖中焉得有此豪情之人。生:湖中此人,知音也!生:志同道合,三生有幸!(众笑)师:如果张岱要回答,用文言如何回答?生(抱拳):彼此彼此!(众大笑)生(抱拳鞠躬):幸会幸会!(众笑)师:是啊,酒逢知己千杯少啊,可是,老师有一疑问啊:饮酒之前不问姓氏,饮酒之后才问;问却避而不答姓氏,只说“是金陵人,客此”,然后不留地址,不留电话不加微信,这段奇遇,是不是张岱处理得太草率了。(众笑)生:应该是故意的吧。正如舟子所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文中三人都是痴人,何需留名,一留反而就俗了。师:这样看来,张岱追求的人生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啊?生:他不愿和人深交,他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  他只愿融入自然中,和自然为友,而不愿进入世俗的生活。生:只有自己的心,只有自然,他是属于自然的。师:哦,同学们一点拨,老师懂了。世上居然有如此痴人,视世俗世界而不顾,一心要把自己融入自然之中。可是张岱笔下的自然如此清冷,如此浩大,如此孤独,这其中会不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生蹙眉思考)师:开始上课时,老师说张岱心中有寒冰,同学们,找找这个迷,就在全文第一句第一个词语,还有注释一。  (生急看,恍然大悟)生:他想:你怎知我心!大明已亡,我岂可因那繁华红尘忘记故国?生:他想:我无力改变这天下,那我就在这山水之间来度过余生罢。生: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张岱,绝不媚俗失节,一湖寒冰,就是我的志向。(生鼓掌)师:同学们,老师非常佩服你们。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透过痴行痴景触摸到了并且走进了张岱这位痴人之痴心。(生板书“痴心”)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啊,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他们在现实中透不过气来了,于是,他们只有在大自然中来伸一伸他们要被压垮了的腰杆,在大自然中来深深地呼吸一口干净的空气。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他们不仅仅是寄情于山水,而且是寄情于阔大宁静清寒灵动之山水。他们在这片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归依,寻找心智的独一。,雪是其节,冰是其志,苍茫天地是其归宿,凝寒独立是其人格。让我们回顾大家非常熟悉的马致远的那首《天净沙   秋思》。(师生齐诵)师: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也是写景,也写到人的活动。试将它与本文相比较,看看这两者在描写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生:它们都使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描绘出了出尘脱俗的感觉。生:马致远对九个景物进行了排列,勾勒了一幅孤寂的“天涯游子图”。生: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的,它们给人的情绪是萧条暗淡的。师:透过这一片萧条的景物,再看到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思乡之情就很自然地从心底弥散开来。全诗仅28个字,就达到了千古绝唱的效果。师:同学们,孤舟一寒士,独品满湖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一名诗,送给大家,你们再细细去品张岱之痴吧: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谁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动情的朗读中结束全文)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