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ID:168978

大小:74.48 KB

页数:72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1.《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 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能说说你们家乡过春节的一两件事吗?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 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学生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 或句子。 3.交流汇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 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元旦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 得焕然一新。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 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 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 2.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主要事例写得详细一点。 时间 主要事例 腊八 腊八粥,腊八蒜 腊月十九 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二十三 祭灶 除夕 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元旦 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 元宵 悬灯结彩,放花炮 3.交流,老师相机板书关键词。有不同意见的相互讨论。 4.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 1.通过阅读,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元宵节) 2.除夕和元宵节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一天,请找出相应的段落,试着把 热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 五、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知道了课文的写作顺序,朗读 了自己喜爱的段落。课文中还有很多生字新词需要大家用心去揣摩,联系上 下文记住它们的音形义。下节课我们进行听写比赛。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腊月 熬粥 饺子 腊八 蒜 高 醋 年糕 逛庙会 1.对照课文检查改错,评出本次的听写冠军。 2.讲解易错字。 “熬粥”的“熬”字,左上方的一竖不能和下面的一撇连成一笔;“醋”字 的左边不能写成“西”。 二、深入片段,品读课文 1.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有哪几个时间段? 指名回答,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十九放年假,二十三过小年,除 夕,元旦,元宵节 2.准备过年。 ①在这五个时间段中,哪个时间段是准备过年的情景?(腊八,正月十九 放年假) ②请找出课文中描写人们准备过年的段落。(1—7 自然段)你想用哪个词 语来形容人们准备过年的场面?(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找出文中的“忙乱、 紧张”) ③大人在忙些什么?小孩儿在忙些什么?他们这时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里 看出来的? ④你最喜欢哪一种活动?请找出来读一读。 ⑤指名朗读,读出你的感受。 ⑥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春节前的这段时间你都会干些什么。 3.过年时。 ①交流: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除夕、元旦、元宵)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 闹)②都是一样热闹吗?默读思考:除夕、元旦、元宵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 是什么?找出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元旦:悠闲、快乐;元宵:红火、美丽。 ④品读“除夕”一段,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除非、 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⑤品读“元旦”一段,进一步体会元旦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写人们“逛庙会”的地方,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⑥重点品味“元宵节”的气氛。 画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引 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重点句子品读:“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 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 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三、总结课文,领悟写法 1.总结课文:从腊八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课文却只记叙了五 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 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2.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写“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 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课文中还有很多,你 能再举一例吗? ③如果让你写春节,你打算怎么写?回忆你过春节的情景,写一写。 四、作业 朗读课文,读出过年的喜庆气氛。 板书: 北京的春节 除夕:喜庆、团圆 元旦:悠闲、快乐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二)(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旨在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读和说的训练,教学中,让学生在 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在说中融入情景,同时还注重引 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 发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3.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 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重点语段的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各地有关春节的习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浓浓的“年味”。 其实,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 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今天,我们就一 起去嚼嚼这一独特的味道。 二、深入阅读,体会气氛。 1.提问:我们知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春节的时期的几个重要日子活 动。那么,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2.提示读文:在文中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哪天呢?好好地读一读,画一画句子,和小组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3.指导品读“腊八”,边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语段,边想一想: 〈1〉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你们家在这一天会做同样的事吗? 〈2〉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 4.指导品读“除夕”,出示课件,指名朗读。 〈1〉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2〉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 圆的氛围。 5.指导品读“正月初一”。 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 〈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你逛过庙会吗?说说你的感受。 6.指导品读“元宵”。 出示课件全班齐读,边读边画。 〈1〉分别画出表示灯的数量多的词句,表示灯的种类多的词句,体会人 们对元宵节的热情。 〈2〉如果你置身于这灯的海洋,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朗读将自 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展示)二、拓展阅读,领悟表达特点: 1.提问: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2.引导分析:这篇文章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在表达手法上 有什么特点? (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一是按时间顺序进行有条理的叙述:二是详略 得当,详写春节中的高潮部分,略写其它部分;三是语言通俗,简练。) 3.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比较它们与课文的不同。 三、延伸谈话,了解风俗。 1.师:北京的春节是很吸引人,但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一些不同的风俗 吗?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2.启发思考:我们所了解到的这些春节风俗今天是否依然广泛存在?? 你觉得现在过年的氛围浓吗?说说你的感想。 (学生自由畅谈) 四、作业 小练笔: 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腊八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2.《腊八粥》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 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腊八粥”的相关民俗。有条件的可以找来沈从文 《腊八粥》的全文,仔细阅读,对小说全文的大概内容先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腊八粥》,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请其他同学们认真在心里跟着读。 3.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三、默读课文,圈画批注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 2.“八儿”这个人物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请默读圈画相关语句 3.学生圈画后汇报。 4.教师及时总结: 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 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 四、总结升华 1.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可忽视。如第一自然段写的:“把 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 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 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2.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 3.当堂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腊八粥 沈从文 主人公:“八儿” 迫不及待 苦苦等待 美妙的猜想 亲见时的惊讶 3.《古诗三首》 (一)《寒食》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宫廷寒食节的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 宦官,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时数】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 《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 )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 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 集》。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 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 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 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 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 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 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 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 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 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 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 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 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 风。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不过我们 也不妨只视之为风俗画。“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其中写实 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 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 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 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 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 (3)悟诗情。 师: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 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 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 “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 可以得到这份恩典。“谁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 读到这里,你会想到写什 么? (4)朗读全诗。 三、作业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四、板书设计: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二)《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了解五言诗的特点。 2.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 3.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重点) 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难点) 三、教学方法及设想 以教师点拨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以小练笔辅助教学效果的办法, 利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具与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欣赏图片让学生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2.出示教学目标。 3.作品介绍,写作背景介绍。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 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 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 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 “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古诗已形成一种特定含义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并称,专指汉代无名 氏所作的五言诗,并发展成为一种新诗体,后人有不少拟古作品。 4.朗读课文(点拨字词和读法) 1)给三分钟时间,学生自我朗读,让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初步揣摩课文 的意蕴。 2)全班齐读课文,点拨字词和读法。 注意掌握五言诗的朗诵节奏。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 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全班读书,自学下列问题: (1)请同学们自行鉴赏诗歌、展开联想、说说你喜欢的诗句。(词、句、艺术手法)教师进行适当点拨。 (2)分析诗中的叠字的作用。 (3)《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 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 (4)本诗的创作目的是什么?(主旨) 6.学生讨论,互助答疑(8 分钟) 7.师生合作探究。 (1)点播: A、这首诗的意象就是一个人,她就是织女。为什么用“河汉女”而不用 “织女星”? 与前面的“星”重复,又不押韵,而且河汉女还引起下文人物 的活动和情态。 起笔就引导人们抬头仰看深邃广阔、星汉灿烂的夜空,让人 们神思直飞向那个凄婉美丽的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 B、“擢”让人如见其形,“弄”让人如闻其声。 这句既写出了织女的勤 劳,又写出她试图借忙碌的劳动来掩饰排遣自己的愁思。 C、织女是天上最能织布的人,而且那么忙碌,却织不成一匹布,表明她 被思念折磨得没有心思织布,织女内心强烈的悲凄之感和悲痛之情 。 这句 该读出怎样的语气?伤心 D、银河很清很浅,应该能自由往来,那为什么两人却不能见面呢?是有 人压制了她的爱情。 这句朗读时应该读出什么语气?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反 问的语气,表现了怨恨、痛苦的感情。 这句不是与“迢迢”相矛盾吗?因为思念而觉得距离很远。空间距离上理应相去不远;然而情感的相思却又因无 法传递显得非常邈远 ,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痛苦。 E、读了这句,你仿佛看到什么样的画面?一位女子泪光盈盈地站在水边, 含怨带愁地望着牛郎的方向。 以女子的饱受离愁、楚楚动人、凝眸深情远视 的神态结束,既给人以美感,又让人想象回味。 (2)迢迢: 写星空的距离,远 皎皎: 写星的光辉,亮 纤纤: 写手的形状,秀美 札札: 写织机的声音,(织布繁忙) 盈盈: 写水的形态,清且浅 脉脉: 写人的神情,含情 (3)诗作是让织女的深情通过她的活动、情态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 想像表现出来的。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布机上却织不出布匹,说明她被 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上机呢?恐怕是为了转移、 排遣苦闷。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 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同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时,“不得语” 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 (4)诗篇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牵牛的愁苦心情,实际上是比喻思妇与 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 如果再进一步联系《古诗十九首》产生的时代氛围特征及其所表现的对现世人生的思维深度,我们可以这样说,诗篇在表现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 人间别离之感的同时,深深流露的是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是对这种人 生与理想不能实现的叹喟,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悲凉。 8.小结诗歌鉴赏的方法: (1)把握诗歌的特点。 (2)从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等方面来理解古诗。 (3)反复诵读,品味,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4)抓住关键字词或诗句,以点代面。 9.当堂练习:(赏析《杳杳寒山道》)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寒山是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 上,盈六百首,现存三百余首。语言明浅如话,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内容 除用形象演说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诗风幽冷,别具境界。 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风格。 诗的内容,写寒岩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见出心情,通篇浸透了 寒意。首联写山水。“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诗 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次联写山中幽静,用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冷寂。三联写山中气候,用风雪的凛冽写出环境 的冷峻。尾联结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见到阳光;心如古井,不关心春来 秋去。前七句渲染环境的幽冷,后一句见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这首诗除了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之外, 使用迭字是它的特点。通篇句首都用迭字,是不多见的。顾炎武《日知录》 说:“诗用迭字最难。《卫风。硕人》……连用六迭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 不乱矣。”他提出了用迭字的要求:复而不厌,赜而不乱。要做到这一点,关 键在于变化。寒山这首诗使用迭字,就很富于变化。“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 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 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 又有长短的区别。八组迭字,各具情状。就词性看,这些迭字有形容词、副 词、象声词、名词,也各不相同。就描摹对象看,或山或水,或鸟或人,或 风或雪,或境或情,也不一样。这样就显得变化多姿,字虽重复而不会使人 厌烦,繁赜而井然不乱。 使用迭字的效果,大抵象使用对偶排比一样,能获得整齐的形式美,增 进感情的强度。寒山这首诗中的迭字,大都带有一种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 接连使用,使诗笼罩着一层浓烈的气氛。再如,“朝”、“岁”,单个的名词, 本来不带感情色彩,但一经迭用,出现在上述特定的气氛中,就显得时间的 无限延长,心情的守一、执着,也就加强了诗意,具有感情色彩了。 这首诗还由于使用迭字,增强了它的音乐美。借助于音节的复沓,使人 读起来感到和谐贯串,一气盘旋,并借助于形式上的划一,把本来分散的山 水、风、雪、境、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连绵不断。(1)找出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 (2)赏析诗中叠字艺术效果。 1.“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2.叠字写出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中,不知时间变化,分辨不出春去 秋来的感受,表达他冷漠孤寂的心情,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 融为一体。 10.课后作业: (1)默写两首诗 (2)熟读成诵。 4.《藏戏》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它以准确 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内容、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 风格等方面都颇具特色。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 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接下来详细写开山 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 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 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 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 面前。设计意图 《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六年级的 孩子 也具备了比较强的自学能力,本课的设计,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 师重在引导和点拨。运用余映潮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设计成“初读,知晓 文章大概”、“细读,了解形成及特点”、“再读,赏析写作方法”三个学习板 块。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布施、鼻祖、柔顺、压 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 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 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3 分钟) 1.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 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 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 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授课 板块一:初读,知晓文章大概(7 分钟) 1.自主学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作者介绍了藏戏的 哪些知识。 2.小组合作学习: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说 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全班简单交流。 ①指名读词语: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布施、鼻祖、柔顺、 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 ②课文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板块二:细读,了解形成及特点(14 分钟)1.教师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主学习: 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 4-7 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②研读 8-19 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在课文相关语句上作批注。 2.引导学生交流,并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藏戏形成: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 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作者用精练准确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再现了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 间接歌颂了唐东杰布的高尚品质,说明他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思想根源, 也说明民间艺术源于生活,根据时代的需要而产生。 藏戏特点: “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抓住 三个排比句品读) 艺术魅力: ①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②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板块三:再读,赏析写作方法(12 分钟)1.选自己喜欢的句段画画批批,交流收获体会(可以是受到启发的,可 以是好词佳句的,可以是文章写法的,可以是读书方法的),积累语言。 2.分析本文与《北京的春节》表达上的异同点。 3.交流:从表达顺序看,《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序,而本文以事物的不 同方面为序;从表达的方法看,《北京的春节》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 较、打比方等方法,而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 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看,《北京的春节》的语言自然、平实、准确、精练, 京味浓郁,耐人寻味,而本文的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三、结课(4 分钟) 1.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 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 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 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 术奇珍。 2.仿照《藏戏》的表达方法写写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 板书设计 藏戏 传奇来历: 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戴着面具演出 特点: 没有固定舞台不受时间限制 习作 家乡的风俗 教学目标 1.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 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 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 3.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 4.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本风俗集。 教学重点 描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教学难点 在介绍风俗习惯时候,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网络、亲朋好友了解民俗文化,每人至少准备一种自己感兴 趣的或者熟悉的民俗进行介绍,或者调查本地的民俗活动。 2.教师准备民俗相关的图片、文字介绍。 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请同学们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腊八 粥》《古诗三首》《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 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板书: 家乡的风俗) 二、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感 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板书:多样性→) 1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教师出示图片,简要介绍不同地方的风俗。 师: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 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 们代代相传。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 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2、结合 ppt 图片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俗: ♦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吃炸 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端阳节, 也就是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 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 出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七月七,去油泥,牛郎鹊桥会织女。想学织女巧巧手,葡萄架下听私语。(七 夕,来源于我国历史上的美丽传说,传说凡间的牛郎和天上的仙女相爱了, 可是由于天上和人间的界限,玉帝规定每年只能见一次面,于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成了有情人相会的特别的日子。) ♦除夕夜,要过年,千家万户庆团圆。(关于过大年前的除夕 你们应该最了解, 过年的前一天叫做除夕,主要准备过年的衣服、食物,贴对联、收拾家里, 有的家庭还会有守夜的活动,希望岁岁安康。) 教师总结: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民俗,端午吃粽子,重阳插茱萸,还有最让 你们开心的就是过大年,对不对,过年不仅仅会有新衣服、好吃的东西,而 且还有红包收!老师都很羡慕你们。 2、鼓励学生说说通过老师的介绍,自己对哪种民俗最感兴趣?也可以请 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亲身感受。或者说一说自己家乡的风俗。 3、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课前准备,小组交流讨论:你为大家介绍的 家乡的风俗是什么?它会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动?你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是什 么? 4、表达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后,派代表到全班面前进行展示,对于一种 或者两种感兴趣的民俗活动进行介绍,要求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并 且谈谈自己的想法。 三、教师点评并且布置作业 根据学生的介绍,详略以及介绍方式进行简要点评和总结,让学生学习 如何明白哪里需要具体介绍,哪里需要简单说说。同时在学生的介绍中了解 更多的民俗特色。(板书:详略得当→) 注意事项:简要介绍民俗的名字、由来、寓意、民俗内容。重点介绍自 己的感受和经历的细节情况。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导入新课。 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介绍过的民俗活动。 2. 回忆上节课介绍民俗活动的技巧,做到详略得当。 二、请学生根据上节课所了解的民俗活动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民俗活动,编 写写作提纲。 1.鼓励学生编写提纲。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中国不同特点的传统民俗,有纪念爱国诗人屈 原的粽子节,有为驱逐年兽、祈求平安的春节,还有浪漫的牛郎和织女相会 的七夕……这些啊,都是我们国家文化宝库中整体的文化结晶,它让我们的 生活变得更加有意思。那么今天呢,你们就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来写写自己 经历过的民俗活动,可以写你自己包粽子的经历,也可以写过春节的时候的 感受……家乡的风俗有很多,请大家注意选取材料,详略得当。所以,大家 不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习作提纲。 2.习作提纲的要求: (1) 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2) 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3) 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4) 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教师:列提纲的作用就像是搭建房子的整个框架,先把轮廓搭建起来,再填充细节。这样写文章就方便多了。(板书:编写提纲) 2.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编写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集中指导。 教师可以请各组说说编写提纲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进行针对性讲解和指 导。 三、尝试完成民俗的写作草稿,并且进行互评、修改。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提纲,完成作文草稿。 2.小组内进行分享、交流、找问题、评价。 3.品评写得好的文章,并且教师集中讲解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鼓励 学生修改、完善。 4.写作注意事项:①不少于 400 字;②最好集中一种民俗活动介绍;③ 要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④详略得当,不能像是记流水账。 四、完善草稿,正式誊写。 板书 内容 家乡的风俗 多样性→详略得当→编写提纲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 表达的主要意思。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有什么好处。 3.了解民间习俗的寓意,说一说寓意吉祥的习俗,和同学交流。 4.试着写一写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5.有感情地朗读《长歌行》,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的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 达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 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且学习运用。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 师:中国的人口众多,民族文化更是各有特色,斑斓多姿,在悠久的历 史发展的长河中熠熠闪光,给人类留下了宝贵而难得的精神文化!而民俗活 动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北京的 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感受它们的异彩纷呈,体会人类智慧 的结晶,体验民俗活动带来的独特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语文园地。 (板书:语文园地) 二、请学生朗读《北京的春节》,回答以下的问题:(板书:交流平台: 《北京的春节》) 1.这篇文章有几个段落?(11)2.通过观察(字数比较),有什么发现?(有的段落字数多,有的少,还 有中间几段字数差不多。) 3.哪几个部分,作者写得比较仔细?哪几个部分作者只是简单几句话? 4.作者为什么不把每个段落都写的一样多?有详有略的写法,作者想突出 表达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有详有略是为了突出重点,主要是想介绍 北京过春节的独特习俗。这样写可以让重点突出,但是简要的介绍也让文章 更加立体全面,详略得当让整个文章有韵感,更有美感。)(板书:详略得当) 5.这篇文章主要想表达什么内容?(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老北京过春节的 习俗和场景。) 三、揣摩优美词句,体会字词的有趣。(板书:词句段运用) 1.请学生读一读课本中的句子,体会画线词语。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 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 故事。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 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2.请学生来说说不同的词语在同一句子里的意思。 3.想一想,在句子中用不同的字表达相同的意思的巧妙之处。(可以避免 重复,让文章更有文采和趣味。)(板书:用不同的字表达相同的意思) 4.动脑子和同学比比,谁还能想出类似用法的句子?想想它可以被用在哪里?(作文) 举例:班上的调皮鬼又闹笑话了,淘气包率先没绷住,笑得是前俯后仰, 班长也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就连班上最文静的小书虫都情不自禁地嘴巴一 抿,险些笑出声来。 教师总结:原来这些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意思相近,是一组近义 词。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可以用哦,一定会让你 的作文读起来更加有趣! 四、了解民俗寓意和民俗活动。(板书:民俗寓意和民俗活动) 师:我们生活里有很多的民俗,民俗简单来说就是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 生活方式。而人们为了有个好的寓意,通常会给这些民俗活动取一个说法, 比如说课本中的过年的时候吃年糕,这是人们想要万事如意年年高,这样类 似的说法就是民俗活动的寓意。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其他有寓意的民俗,比如说冬至的时候吃饺子,是 寓意耳朵不受冻。春节的时候贴对联,是寓意辞旧迎新、驱邪保平安。春节 前倒贴福字,是寓意福气已到…… 师:那你还知道其他民俗活动和吉祥寓意吗? (比如说傣族泼水,寓意去除污秽,迎接美好) (比如,元宵节吃汤圆,寓意合家团圆) 请和同学交流交流,并且完成课本中的题目。请学生来说说自己的答案, 和大家交流。过年的时候吃年糕: 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万事足 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从天降事事顺 五、教师布置作业。 尝试背诵《长歌行》。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导入新课。 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介绍过的民俗活动。 2. 回忆上节课介绍民俗活动的技巧,做到详略得当。 二、临摹句子,感受汉字的魅力。(板书:书写提示:提升书写速度) 教师提醒学生用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进行书写,一笔一画认真照着写。 鼓励学生自己在本子上,写一遍,看看写字速度、和字体有没有新的变 化。 教师可巡回指导,同时将写得又好又快的作品挑选出来,供大家学习。 颁发奖品,并交流讨论提高书写速度的技巧。 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这位名人的话,想想其中的意思,说说自己感受到了 什么。 三、朗读并背诵《长歌行》(板书:日积月累 《长歌行》) (1)请学生快速诵读《长歌行》,体会其中意思。(2)教师简要介绍诗歌意思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教师: 【诗歌意思】早晨,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常常 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 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 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诗歌讲解】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 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生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 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其情 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其主旨体现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单的 表述出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 (板书:时光易逝 奋发向上) 四、鼓励学生以剧目表演的方式,体验《长歌行》的情景和人物心情。 5.《鲁滨逊漂流记》 教材分析: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长篇小说,本课内容由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 《鲁滨逊漂流记》叙述 17 世纪有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在航海中遇险,孤身 一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为了战胜死亡,他依靠破船上剩下的一点 生产和生活资料,同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每做一件事,都要遇到很大的困难,但他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凭着艰苦的劳动,成功地在荒岛上建起了 房舍,开垦了农田,营造了羊圈,使荒岛面貌有了改变,他的生活也有了改 变。经过二十八年的孤苦生活,他终于脱险,返回故乡。 梗概按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岛上”“建房定居”“养 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突出了鲁滨逊恶劣的生存环境,表现 了他不畏艰险机智坚强 聪明能干的特点。 精彩片段写的是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片段可 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写鲁滨逊在岛上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初到岛上, 鲁滨逊由于缺乏纸笔,就用刀子刻柱留痕记录时间;从船上虽得到了不少东 西,但缺少的东西还不少;工具的缺乏使他建木栅栏围墙的工作非常吃力; 每天要为自己寻找食物。后半部分,是鲁滨逊对自己目前的情形和环境的理 性思考:他把自己的幸与不幸好处和坏处公正地排列出来,找到了值得感谢 的东西,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好感,然后开始知足安命,一心一意安排自 己今后的生活。鲁滨逊在严酷环境中心里的斗争,是这个片段的重点,这也 是他身处绝境能知足安命勇敢地生活下去的力量所在。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外国名著的内容,了 解人物遇到的困难及战胜困难的办法,关注人物的命运,体会人物积极向上 的人生态度;二是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了解名著大意,体会人物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 的欲望。 教学目标: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逊不怕困难 顽强生存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先让学生阅读梗概,整 体把握梗概内容,简单讲述一些梗概中鲁滨逊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在此基 础上,引导学生浏览精彩片段,交流精彩片段的精彩之处,以及自己对鲁滨 逊的评价或读后的感受。激起学生读整本书的欲望。 评价设计: 1.概括一下鲁滨逊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2.你喜欢鲁滨逊吗?请你用合适的词语来概括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文学宝库里,有许多中国的经典作品,还有许多外国名篇名著。这 些名篇名著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同学们,谁能说一说你读过的外国名篇名著。 学生交流。 同学们,今天老师也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18 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 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 (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 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 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 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 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 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 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这是一部怎样的奇书呢?我们的课文第 5 课给大家做了一些介绍。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课文是用几种来给我们介绍这部小说的? 2.分成了梗概和精彩片段两种方式。那什么是梗概呢? 课件出示: 梗概是一种应用文体,常用来简要介绍电影、电视和小说的情节。翻开 一本书,一般能在封面、扉页或封底上见到它。如果你想选一本自己喜欢的 书,可以在编者推荐或内容介绍栏目中,先找到梗概了解一下。当你在网上 浏览喜欢的影视剧,梗概又会帮你介绍剧情和演员,当我们制作一份好书推 荐手抄报时,也会用到梗概。 3.文中的梗概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故事呢?大家先快速的浏览一下。(学生浏览课文梗概中……) 师:谁来简要地介绍一下? 4.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 。 (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逊与自然斗争,他在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 植,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 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 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概括能力) 三、浅显探讨小说 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逊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 样解决的。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插下杨柳庄子防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2.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设计意图 从中体会:鲁滨逊有智慧、很勇敢、不怕困难,有顽强斗争 求生存的精神。) 四、阅读精彩片段刚才我们读了小说的梗概。让我们对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有了一定的了 解,对人物形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原著中,有很多地方写得引人入 胜。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个精彩片段。 1.先请大家浏览“片段”,想一想这个片段大致在小说中的哪个部分呢? (学生浏览精彩片段),班内交流。 2.速读“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 (学生浏览片段)班内交流。 3.对照鲁滨逊列出的“好处”和“坏处”,一起来读一读。请男同学来读 “坏处”,女同学读“好处”。 边读边想一想:这样一个表格,给鲁滨逊带来了什么? 读完交流 4.在这种情况下,能知足安命是很重要的,能让自己冷静理智下来。鲁 滨逊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 出示齐读: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从我最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个经验教训, 这教训就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 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5.师小结: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往往是其中一些语言给人们 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 6.读这个片段,你还觉得哪方面很精彩? 7.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的人” 来说一句话。 8.师小结:《鲁滨逊漂流记》之“精彩片段”,叙述的是鲁滨逊初到岛上 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表现了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 观的人生态度。 五、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我们阅读了梗概部分,又浏览了精彩片段,请大家对照读一读,你猜想 在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你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交流 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疑问,我们还是去看看原著吧。我相信,你一定会被 小说精彩的情节所吸引。能解开心中的疑问,还能发现值得珍藏的精彩语言。 六、课堂检测 鲁滨逊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困难时,你是 怎样做的?应该怎样做?(启发联系实际谈) 七、布置作业 课下读全书 6.《骑鹅旅行记》 一、介绍这本书和作者。 1.老师介绍: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儿童文学作品。 这是一本在瑞典乃至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图书,一本和作者同时印在纸币上的 图书,作者瑞典女作家拉格洛芙因为这本书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她唯一为儿童写的长篇童话。现在已被译成 50 多种文字,还 曾被改编为动画片。这部作品生动讲述了小男孩尼尔斯骑鹅旅行的有趣经历, 描绘了作者的祖国瑞典的美丽河山,书中还穿插介绍了大量瑞典的民间传说, 让小读者在阅读中懂得了真诚、勇敢、友爱和爱国,并获得了丰富的地理和 历史知识。 2.学生找找书上介绍做好则和这本书的地方读一读。 二、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个不爱学习,喜欢恶作剧的顽皮小孩“尼尔斯”,因为一次捉弄了小妖 精,而被小妖精用魔法变成一个只有拇指大小的人。他骑在他家的大白鹅背 上,跟着一群大雁出发作长途旅行。尼尔斯被雄鹅带进了雁群,原以为会受 到大家热情的欢迎,却因为自己臭名远扬而遭到雁头领阿卡的厌恶,尼尔斯 决心痛改前非,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渐渐的,尼尔斯成了雁群中的一分子与 拯救雁群的英雄,得到了阿卡及雁群的信任,他的性格与脾气也慢慢地改变 了…… 通过了这一次奇妙的旅行,尼尔斯增长了许多见识,结识了许多朋友, 也碰到过好几个凶恶阴险的敌人。他在种种困难和危险中坚强的克服,受到 了锻炼,改掉了原先调皮捣蛋的毛病,成了一个品德高尚,乐于助人的好孩 子。最后终于回到家中,恢复原形,变成了一个好孩子。 三、书中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1.书中有哪些人物?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她们各自的特点吗?(尼尔斯、 莫顿、阿卡、狐狸斯密莱等等)2.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一个是被小精灵变成了小精灵的尼尔斯,一个是莫顿,是一只会飞的鹅。 莫顿带着尼尔斯跟着大雁飞。没想到家鹅竟神奇地飞上天和大雁们一起旅行。 于是尼尔斯开始了漫长而又危险的骑鹅旅行。一路上,他们破坏了狐狸斯密 莱的许多诡计,从强盗山逃出来,尼尔斯差点被国王铜像踩扁,幸亏木偶帮 助了他,还有打败了灰田鼠兵团,救了小松鼠……他们经历了很多事情,克 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到了拉伯兰。 (1)说说尼尔斯:尼尔斯由一个不懂事的小孩,他出生在农民家庭,起 初家里有些贫穷,后来经过父母的努力慢慢的开始宽裕起来,可是他整天捉 弄动物,后来惹火了住在牛棚里的小精灵,被变成了与小精灵一样大小,甚 至还能听懂各种动物的语言。在跟随莫顿和雁群飞行的过程中,学会了帮助 别人、遵守诺言、为朋友能牺牲自己的大男孩。 (2)说说莫顿:莫顿是尼尔斯家的鹅,是不愿服输的代表,一开始饱受 大雁的歧视,但为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在挫折中成长,还遇到了自己心爱 的一半——邓芬,它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赢得了大雁的尊重,赢得了爱情, 也创造了自己幸福生活。 (3)说说阿卡:阿卡是慈爱、智慧长者的化身,是雁群的领头人,它和 养子老鹰“高歌”之间的母子亲情是那样的高尚和伟大。 四、文中哪件事让你最感动?找出来仔细读一读。 五、读了这本书你有什么感想? 1.动物不仅是人类的好朋友,更是人类的好帮手。鸽子可以送信,能在茫茫大海里搜寻遇难的飞行员,昆虫传授花粉,花草树木才会成长,我们才 能吃上香甜的瓜果,喝上牛奶和蜂蜜…… 2.人们应该保护好环境,不要伤害动物,动物是我们真挚的好朋友,让 我们放下手中的猎枪,不要残杀、驱逐它们,给动物一个安身之处。否则, 当地球没有了飞禽走兽,没有了花草树木、河流,那将是个多么冷清,可怕、 毫无生机的世界啊! 3.动物的情感和人的情感一样,丰富而感性。真的!有时人类自以为很 强大,看不起渺小的其他生物。熟不知,它们却以另外一种方式报复人类的 无知,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人,既然是万物之灵,就应该和大自然中 的一切生物和谐共处,一起珍惜地球提供我们的宝贵资源。 4.尼尔斯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变成一个勇敢、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帮 助别人是最快乐的,我也要做这样的孩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永远比 拿愉快” 5.读完这篇故事,我学会了不能捉弄别人,要互相帮助。 6.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知道尊重他人,要热心帮助别人,更 让我领略了瑞典的高山大河,森林草原,聆听了许多动人的古老传说。 六、读了这本书后你有什么愿望? 1.希望能有人让我变小,我会十分高兴地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 我们人类和动物互相帮助,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2.还希望有我们的作家把祖国的美丽山川和动听传说也写下来,让我们 领略祖国的奇山异水,秀美风光;让我们在动听的神话传说中感受祖国博大深厚的传统文化。 7.《汤姆·索亚历险记》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讲述汤姆索亚历险的故事,说明了他是一 个调皮、喜欢冒险,而又十分勇敢、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学习本课的目的:一是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复述课文;二是体会汤姆是一个 怎样的孩子,教育学生做一个勇敢、富有正义感的人;三是学会欣赏生动曲折 的故事情节。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复述课文。 3.体会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教育学生做一个勇敢、富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汤姆索亚是一个调皮、喜欢冒险,而又十分勇 敢、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难点:复述课文。 教具准备 1.收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资料。 2.教师自制简单的课件。教学设计思路 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同名长篇小说。故事情节生动 曲折,语言通俗易懂,人物特点鲜明。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 世界,有利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本课的设计围绕课文的重难点,引导学 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用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去读书,让学生自行探 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生的主 人。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现、质疑,从 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理清课文条理,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 容。 一、谈话导入、激起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冒险吗?你有过冒险的经历吗?试着讲一讲。 2.贪玩、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今天,我们要 学习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美国同名长篇小说中的节选内容,(板书课 题:《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书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板书: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 3.(出示汤姆索亚的插图)这个小男孩叫汤姆索亚他惊心动魄的历险连大 人都称羡不已,今天,我们一同来认识他。 讲一讲。 生齐读。介绍课前收集马克吐温的相关资料,简介作者,缩短了孩子与作者的距 离,也缩短了与文本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或工具书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 1)读词语:恐怖 吱声 发誓 轻蔑 津津有味 蔚蓝本 无所谓 凄惨 (提示 学生注意:读准“吱、蔑、津”3 个字的读音。“怖、吱、蔚、凄” 等字,可以让学生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津”字要与形近字“律” 比较。“蔑”字比较复杂,书写是要写正确。) 2)理解词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不寒而栗:不寒冷而发抖。 轻蔑:轻视,看不起。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凄惨:凄凉,悲惨。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课文主要讲了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在坟场探险时目睹了一起凶杀案,汤 姆勇敢地站出来指出真正的凶手。还讲同学蓓姬过生日时,汤姆又和大家一 起去山洞探险,汤姆和蓓姬迷了路,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在山洞里发现了凶犯 乔。脱险后,汤姆告诉人们乔在山洞里,应把他救出来,接受审判。当人们 打开山洞时,发现乔已经饿死了。) (2)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文中哪部分内容直接写出了这一 特点? (汤姆索亚是个聪明、调皮而又富有正义感的男孩,而且喜欢冒险。课文 的第一自然段直接写出了这一特点。) (3)你又是通过哪些事情体会到的呢? (汤姆索亚的调皮、喜欢冒险主要体现在两件事上,一是他和哈克贝利半 夜到坟场去练胆,二是他不顾同学的劝阻,到山洞探险。) (汤姆索亚的正义感主要体现在他勇敢地站出来,在法庭上指证杀死大夫 的不是波特,而是乔。当知道人们已用大铁门把山洞锁死时,又告诉人们乔 还在山洞里,他犯了罪应判刑,但不能让他憋死在山洞里。) 动笔把课文中的生字圈画出来。借助注音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办法 记忆字形。同桌间互读互认。 不理解的词语互相交流。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读后交流。培养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回答问题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同学们自己的阅读,我们知道了汤姆索亚这个男孩的特点,那么他 的聪明、调皮、正义感、冒险,课文又是如何具体来写的呢?下节课,我们再 来仔细研究。 作业: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汤姆索亚是一个调皮、喜欢冒险,而又十 分勇敢、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还记得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的那个小男孩吗?他有什么特点 呢? 2.这节课,我们就来仔细地学习课文,相信这位小男孩就会留在你的记 忆里。 说一说。 自然地引出对本节课的学习。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汤姆索亚的聪明、调皮、正义感、冒险,在文中又是如何具体的描述 的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你认为哪些情节写得精彩或者哪个地方最能打动你,多读几遍,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3)汇报小组学习所得,教师点拨指导。 调皮、冒险: (1)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半夜到坟场去练胆,目睹了一起凶杀案。 (2)山洞“谁也不知道里面有多深”,通道“黑乎乎的”说明山洞很危险。 但汤姆索亚和蓓姬“走在最前面”“津津有味地欣赏洞里的景观”“不顾同学 们的劝阻,一直往前走”,从这里可以体会到汤姆索亚喜欢冒险。 正义感: (1)汤姆索亚开始出庭时,看到乔铁青的脸,“心里害怕得要命”,说话“有 点吞吞吐吐”后来他“话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越来越自然了”,他讲 出了事情的经过。汤姆索亚觉得不去作证,波特就会受到冤枉,他良心不安。 最后他打定主意决定出庭作证。从这里可以看出汤姆索亚富有正义感。 (2)当汤姆索亚从山洞中脱险后,他告诉撒切尔法官,乔还在山洞里,应 该把他救出来审判他。这进一步说明了汤姆索亚是一个有爱心、富有正义感 的孩子。 坚强: 汤姆索亚和蓓姬在迷路后,没有找到回去的路,带的食物已经吃完了, 蜡烛也快用光了,两人又累又恶,蓓姬越来越觉得没有希望了,但汤姆索亚 知道不能泄气,安慰蓓姬一定会找到出口回到父母的身边,这些说明了汤姆 索亚是个坚强、关心他人的好孩子。(1)自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交流,学生可能认为事件精彩,可能认为语 言精彩,只要有所体会就可。教师根据学生的感悟,相机引导,对于表现人 物特点的重要情节,要让学生多读几遍,来进一步体会,并增强记忆,为复 述打下基础。 三、练习复述课文 1.说说你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后有什么感想。 2.简要复述课文 先自己简要说说汤姆索亚的故事,再在小组里说说,最后面向全班说。 四、总结全文 1.学习了本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把汤姆索亚历险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人听。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 2.表达观点时要以内容为依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3.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4.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准确理解他人的想法。对于不同想法,思考他们的理由。 5.交流之后,说说自己的新想法。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会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 2.表达观点时要以内容为依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3.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教学过程 一、 名言导入,议论“好书” 1.出示名人名言 (1)好书是伟大心灵之宝贵血脉。 (2)书籍乃世人累积智慧之明灯。 (3)读一切的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4)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 2.读名人名言,学生自由说说读后的感受。 3.全班讨论:什么样的书才能算好书?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联系自己实际 谈看法。依据学生回答顺势概括如下:(1)内容健康、生动、有趣的书;(2)语 言优美的书;(3)图文并茂、给人美感的书;(4)启迪智慧、教人做人的书;(5) 使人获得有益知识的书。…… 小结:阅读往往能唤起读者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即使读同一本书,尤其是一本好书,不同的读者,心得体会也可能不一样。让我们一起开展班级读 书会,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的收获,分享读书带来的快乐 与幸福。 (板书:同读一本书)  二、探究“说”法,尝试表达 1.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我准备分享哪一本好书?怎样去围绕这本书 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的收获,使大家想读、爱读? 2.播放多媒体动画,启发示范。 “大家好,我是爱读书的小灵通。最近,我看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名 字叫《童年真好》,作者是我省作家陈章汉。这本书用儿童化的语言、形象风 趣的插图,写了作者小时候的不少蠢事、羞事和趣事。但无论什么事,都充 满了天真无邪的儿童情趣。读着读着,我常常忍不住捧腹大笑,并为文中蕴 含的浓厚情感所感染,也使我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些事情来。这样的好 书,你不想一睹为快吗?” 3.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概括出围绕引导学生可 以围绕以下话题交流读书心得与感受。 (1)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你怎样评价主人公?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3)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困惑,或是感到奇怪?有没有完全出乎意 料、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情节?(4)读这本书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相似的书,或是想到了生活中的哪 些人? (5)故事的结局你喜欢吗?如果你来写这个故事,你会怎么写? 2.交流之前,指导如何围绕话题展开交流。 (1)交流前思考围绕话题谈论哪些具体内容。学会借助批注梳理思路, 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板书:梳理思路) (2)表达观点时要以内容为依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板书:勇于表达) (3)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板书:认真倾听) (4)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准确理解他人的想法。对于不同想法,思考 他们的理由是什么。(板书:交流表达) 三、小组练说,人人参与 1.导言:看来,推荐好书还真得讲究方法。下面我们就从读过的书中挑选 自己认为好的书介绍给同学。 小组合作:从上面选择一两个大家感兴趣的,值得讨论的话题展开深入 交流。最后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讨论的观点最有创意,获得最佳创意奖。 2.学生四人一组或自找交际伙伴,互相介绍、推荐,确定每一组的共同阅 读的书。每小组由一名同学当小组长负责主持,鼓励学生用不同于别人的方 式推荐,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交流后相互评价、修正,再推举出代表准 备参加全班交流。教师巡回检查,进行个别指导,特别是对那些在语言表达、交流上有困 难或障碍的学生,教师自己或指定优秀学生加以帮助,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 效地参与交际。 四、和谐互动,反馈评价 1.汇报展示。各小组的代表以各自不同的形式推荐好书,表达自己小组对 于同读一本书的观点,教师协调各小组的衔接。 形式一:好书自述。学生头戴饰物,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表白”自己, 推荐自己,还邀请看过这本书的同学作补充。 形式二:讲故事表演。学生选取书中的一个精彩片断,边讲故事边表演。 可一个人独立表演,也可请同学合作。 形式三:小记者采访。两学生分别扮演小记者和新书的作者,“小作者” 在回答小记者问题的过程中,适时插入配乐朗读书的精彩片断、展示书的装 帧等内容,以引发学生对书的好感和兴趣。 2.和同学分享交流之后,说说你对这本书是否有了新的想法。引导学生勇 敢表达自己的新的想法。 提示方法: (1)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2)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 3.小组汇报后,学生自由评价:重点看是否把好书的主要内容或把自己对 这本书的看法说清楚、说明白;另外再看仪态是否大方,声音是否响亮,是否富有情感;看对这本书是否有了新的想法。不足的地方该如何矫正、补充? 4.组织全班学生评出自己最喜欢读的好书,以及最佳推荐人、最佳创意, 予以表扬、奖励。 五、扩展延伸,巩固提高 口语交际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然而,任何一种能力和习惯都不可 能一蹴而就,需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进行适 当的扩展延伸是很有必要的。 阅读往往能唤起读者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即使读同一本书,不同的读者, 心得体会也可能不一样。读了一本好书, 跟同学交流分享阅读的收获,那是 多么快乐! 学生课后向同学、父母或邻居小朋友推荐一本好书。 板书: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 梳理思路--勇于表达--认真倾听--交流表达 习作:写作品梗概 教学目标 1.能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 2.能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能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教学重点 1.能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能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教学难点 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提问:当我们遇到以下情况时,需要我们怎么办? (1)学校征集最受欢迎的少儿读物,要求高年级每个同学推荐一本最喜 爱的书。 (2)班里每周请一位同学简要介绍一本书。 (3)你的好伙伴看到你最近读一本书很入迷,很想知道你读的这本书讲 了什么。 2.学生自由选择情境,说说自己将如何向他人介绍书的内容。 3.这个单元让我们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 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这些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中,篇幅都 比较长,要想简要说说主要内容,就需要学会概括内容。也就是《鲁滨逊漂 流记》中的梗概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写作品梗概。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1.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本书?你想介绍它哪些方面的内容?你喜欢的这本 书最难忘的内容是什么?通过这本书,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那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匪浅的书籍,说说自己喜欢的 原因,以及想要推荐它哪方面的内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谁来告诉大家,你喜欢的这本书最难忘的内容是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 3.通过这本书,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总结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梗概的写作方法: 小组讨论:怎么样才能写好一本书的梗概? 2.小组交流,并派代表进行汇报。 3. 怎么样才能写好一本书的梗概?师生总结学写作品梗概的方法: (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 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2.谈谈你准备用哪些写作方法。 3.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你最喜欢的作品梗概,相信大家都能够写得很精彩。 四、指导学生自由习作 1.选择你最近读的一本书写梗概。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 式,与同学交流讨论,并进行修改。 2.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评改作文 1.自我修改: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注意字、 词、句和标点等,同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边重新写。 2.同学互改:与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互相用修改符号改一改细节 地方,对文章整体可以在后面写一写修改建议或简单的评价。 二、全班评议 1.教师选择自己在巡视中发现的典型作文或由学生推荐,作为讲评作文。 可以请学生把整篇作文读完,也可以读到关键地方停下来,就某一点请同学 们评议。 2.评议的重点 (1)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是否理清,要点是否把握。 (2)是否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语言是否简练,语意是否清晰,表达是否清楚连贯。(4)书的大意是否清楚明白。 (5)哪些部分写得最精彩。 3.根据同学们的反馈,接受同学们的合理化建议,适当补充内容,自然 过渡,再次修改完善习作。 4.范文展示。 三、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写作品梗概,学习了写书梗概的几个要点, 当我们以后再遇见长篇的作品时,也能清晰地说出文章的大致内容了。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 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 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4. 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 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5. 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 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6. 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 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第一课时 一、回忆人物形象 1.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本 组课文让我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 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短篇和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某一类人物的典范代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鲁滨孙、汤姆•索亚、尼尔斯。 二.探究人物的评价方法 (一)从作品情节评价人物 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 一个怎样性格的汤姆索亚? 出示段落:“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直到风筝线不够用了为止。” 2.学生归纳反馈:充满虚荣心的汤姆。 3.你还能从课文的那些情节中的找出不一样汤姆?学生从课本内容中,找出具体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 4.师总结归纳: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从具体的情节中,学会对书里的 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板书:作品情节) (二)从人物描写评价人物 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 一个怎样的桑娜? 出示段落: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让他们同 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2.学生归纳反馈。 3.你还能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人物描写吗 ? 学生从课本内容中,找出具体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 5.总结归纳: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 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板书:人物描写) (三)多方位评价人物。 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 一个怎样的尼尔斯? 出示段落:“尼尔斯心里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 们会伤心的。” 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尼尔斯?跟我们平时认识的尼尔斯一样吗? 2.学生归纳反馈。3.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人物吗? 4.总结归纳: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多 面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板书:多方位、多角度) 三、拓展研析 1. 首先,我们来个小测验,测测大家的观察力如何?请大家欣赏下面的图 画,认真观察,猜猜图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学生自由归纳,教师解答。 同学们如何通过几幅静态的图片来确定人物的呢? 明确概念:通过人物具有独特个性的外貌。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面容、 神态、表情、衣着、姿势等的描写。下面就请大家根据静态的文字来猜猜人 物吧! 2. 猜猜他是谁。学生归纳猜测。 这段文字中的鲁迅和前段文字所描写的鲁迅有何不同之处? 学生归纳。 明确概念: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多 面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3.看文猜人,请同学看下列例文,分析人物的性格和作者描写中侧重的部 分。学生归纳、分析。 归纳知识点:抓住特点,描写重点,体现个性。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从 具体的情节中,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4.讨论阅读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可以更好地评价人物,感知 人物形象,能够让我们走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3)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总结: A.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 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B.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 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C.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多面性,我们 不能以偏概全。 D.选择后要尽可能读完整作品,可采取见缝插针式的阅读方式,有时间 就读,连续几天读完一部,能够感知人物形象的全面性。 E.在开始阅读一部作品前,可以先浏览作家生平简介、译者的话、序言、 后记和内容简介等,把握主要内容后再开始阅读。这样能够更好的把握人物 的性格特征。 四、课堂小结 叶圣陶先生说过:描写人物,假若只就人的共通之点来写,则只能保存人的 类型,不能表现出某一个人。要表现出某一个人,须抓住他给予我们特殊的印象。 我们可以多联系曾经学过的外国名著,运用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感知人物形象,发现人物的闪光点,交流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第二课时 词句段的运用 一.读一读, 你发现了什么 富得(流油) 气得(火冒三丈) 思念(一日三秋) 穷得(揭不开锅) 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例句,重点读读括号里的词语。 2.想一想, 你明白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或语言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括号里的词语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括号里的词语部分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板书:1.修辞手法: 夸张) 二.再读一读, 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教师简单介绍”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 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读下面的例句, 感受三句话表达的意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又什么 不同的地方,并提出疑问。(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别使用扩大夸张.第二句也使用了缩小夸张,让我们知 道了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时间的紧迫性。) 3.学生品句子,请说一说夸张的作用是什么? 夸张的作用: A.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B.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C.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教师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 A.夸张不是浮夸, 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 B.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 C.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 如科技说明文, 说理文章就很少使用夸张手法, 以免歪曲事实. 4.学生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仿 写句子。 盼望 饿 安静 喜欢 厚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看其是否正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三、品味句子,探究研析 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三组例句,重点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汤姆索亚历 险记》中表达意思一致的句子。2.想一想, 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或语言解释自己喜欢的原因。 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课文中采用的是哪一种语言,与你的有 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好?好在哪里? 小结: 语言表达是否连贯,语意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精炼。 (板书:2.锤炼语言:连贯,清晰,精炼) 四、日积月累 1.小组交流合作:古人不同年龄称呼的有何由来?(板书:3.古人年龄称 谓) 2.小组进行汇报,全班交流。 13 岁:豆蔻年华。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 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5 岁:及笄[jī]之年。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 15 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 15 岁的女子。 20 岁:弱冠之年。年满 20 岁的男子。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 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30 岁:而立(而立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 所以后代称 30 岁为“而立之年”。”40 岁:不惑(不惑之年)。指男子 40 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论语•为政》) 50 岁:知天命之年,指五十岁。 60 岁:花甲之年。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 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 甲之年”来指人到 60 岁了。 70 岁:古稀之年。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后人就多依此诗,称 70 岁为“古稀之年”。 80-90 岁:耄[mào]耋[dié]之年。 100 岁:期颐之年:指百岁高寿。《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 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 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 颐”。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及作用,学习了不同语言的表 达的巧妙之处,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语文是不断积累的, 在我们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多对比、多运用,才能够灵活巧 妙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世界名著,了解作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2.通过交流学习阅读世界名著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世界文学名著,了解作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交流学习阅读文学名著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每一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你触摸到它的那一刻,便是奇遇的开 始。(板书课题)正如泰戈尔的诗句:“当我们漫步在阳光下,若能不期而遇, 我想我会无限惊讶地停下步履。” 2.《鲁滨逊漂流记》就是这样一本令人无限惊讶的书。同学们,《鲁滨逊 漂流记》这部小说一定深深地打动了你。鲁滨逊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 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英雄的象征。 (板书:《鲁滨逊漂流记》) 二、了解作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1.鲁滨逊给你留下的怎样的印象?为什么? 用自己的话,结合故事内容,简要说说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2.这本书吸引了不少读者对其进行评论。 阅读往往能唤起读者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即使读同一本书,不同的读者, 心得体会也可能不一样。   三、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一)了解课外阅读情况 1.你还阅读哪些外国文学作品,哪些作品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 2.谈谈你是在什么时间、怎样进行阅读的。 3.你有什么好的阅读方法,能够让我们走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一起 和大家分享。 (二)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1.充分表达自己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中所遇到的困难。 如,有些名著读起来有些难,不像流行读物那样通俗易懂;不熟悉作品 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不了解人物思想和行动的原因;对外国民族文化知 之甚少;时空跨度大,内容上感到生疏;作品太长,需要较多阅读时间等。 2.讨论阅读方法 (1)激发持续的阅读兴趣 外国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几千年来各国民族创作的艺术 瑰宝。优秀的作品其实就是生动形象的教科书,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 会风貌、风土人情等的综合反映。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更是我们与文学 大师对话的阶梯,是精神的享受。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 能够让我们走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 (2)小组讨论A 分小组,推选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B.明确讨论要求:小组成员要结合课内外阅读经验,探讨阅读外国文学 作品的方法。 C.最好能结合自己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 (3)全班交流 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总结阅读方法: A.对于有些难懂的名著,要认为能成为经典的书不简单,是人类智慧的 结晶,就让自己沉下心来,越读越有味。 B.在开始阅读一部作品前,先大致了解它的写作背景,能帮助理解作品 的内容和价值。读的时候如果能做一些读书笔记,收获会更大。 C.阅读中可以在书上页面空白处作一些批注,随时写下自己的感触,阅 读后通过写阅读卡或读书笔记留下读书思考的轨迹。并可以与读过这本书的 同学、家长、老师进行交流。 D.看到特别喜欢的段落或精彩的语句,可以摘抄在笔记本中,并把页码 标注下来。 E.如果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画一个人物图谱,以便在后 面的阅读中随时查阅。 F.读完整本书以后,还可以写下全书的结构,以及作者在书中想要表达的 一些想法。 四、拓展延伸1.相信你可以读更多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接触了好几本世界名著,它们不仅情节引人入胜, 更有复杂的内涵,正因为如此,阅读才更有乐趣。 《鲁滨逊漂流记》背后鲜明的时代烙印,《骑鹅旅行记》字里行间的怀乡 之情,《汤姆•索亚历险记》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社会的讽刺,都需要我们慢慢 去品味。 出示书名《爱丽丝漫游奇境》及图片,出示精彩的段落。正如刘易斯.卡 罗尔创作的《爱丽丝漫游奇境》也是如此。 介绍《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主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五、课堂小结 1.同学们,翻开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我们会置身一个异彩纷呈的历史画 廊,进入奇情异闻的异域他乡,那跌宕起伏的精彩情节、血肉丰满的风云人 物,将使我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 2.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夏洛的网》《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王 子与贫儿》《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