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张骞通西域》活动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宗旨在于“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要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在处理本课的教材时,我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课的形式,期望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张骞出使西域时所面临的困难艰险,主动思考汉通西域后所带来的巨大的变化。教学中通过课堂情景剧的演练,让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得到生动、鲜活的体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和能力等层次得到发展。课程标准讲述张骞通西域等主要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能力 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基本史实和历史上中原地区和边疆地区经济文化联系的简况,在活动中培养识图能力,整理资料的能力;过程和方法 通过收集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编写剧本等过程,养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习惯,并摸索和体验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张骞报效国家、勇于冒险、不屈不挠、矢志不移的事迹,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和开拓进取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课的两个重点:一是张骞通西域的过程;二是丝绸之路。第一个重点,要突出其过程的艰险,指导学生用情景剧的形式来展现张骞立志报国,勇挑重任,不屈不挠,矢志不移的精神。学生通过分组合作、查找资料、编写剧本、分角色演出的过程,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升华并强化了学生的爱国思想。第二个重点,要强调从首都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西行,经玉门关、阳关以西,跨越葱岭,到大月氏,再到大秦。在前面查找资料,编写剧本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再通过视频资料的欣赏,flash动画的演示和填图训练的强化,学生对该知识点基本掌握。本课的两个难点:一是如何调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情景剧的编演中来,如何指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资料;二是要充分理解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第一个难点可通过分解任务的办法来解决,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分成三幕来演,学生按任务分成三组,每组有专人负责查找资料,有专人负责编辑资料,有负责找“演员”的,有负责编台词的,有负责排练的,有负责做“道具”的,还有负责与其他组协调的。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尽可能把课本的知识点用上。第二个难点,要充分理解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教师要补充,结合学生手中的资料《资源与学案》的“自由阅读卡”的内容拓展。丝路开辟的最大的贡献是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最显著的例子便是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后来都是由这条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至欧洲。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是由此路首先向东传入中国的。可以说,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教学对象分析宝鸡一中是一所省级示范初中,办学理念新颖,教学设施优良,学生生源较好。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家中都有电脑,获得历史知识的途径相对较多。学生的阅读面广,历史知识也较为丰富。本课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在七年级第一学期学习。学生刚刚接触历史课,对古人过去的生活有极大的兴趣。他们的求知欲望强烈,学习态度积极。学习古代史,非常渴望参与其中,亲自去体验古人的生活,有较强的表现欲。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应设计形式多样、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并结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力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情绪高涨,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素质。l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本课采取活动课表演“情景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策略。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表演法2、多媒体演示法3、启发谈话法4、讨论法教学媒体选择本课以计算机多媒体为教学平台,以师生交流互动为主要学习方法,把本课主要内容和相关图片显示在一张张幻灯片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能抓住主线,并调动多种感官的体验。教学过程设计1、【课前准备】①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和地图册,上网查找有关张骞的一些资料,并按时间顺序编组,配画等。还要按照张骞通西域的路线,分段准备资料(如当地的地理情形等)②编写张骞通西域的历史短剧。每班以科代表、学习委员为大导演,把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小组。先指导各组组建“创作班子”,编写剧本,要尽可能多地用到课本所学知识;注意时间先后,路线顺序,出场人员,以及张骞等人在当时当地可能遭遇到的困扰(如敌人,野兽,沙尘暴等)③确定角色,分派“演员”按本课的内容要求,拟定以下角色:张骞,汉武帝,堂邑父,张骞随从,匈奴单于,匈奴兵士,大月氏首领等人。要求各角色熟记台词,演得自如大方,符合历史史实。2、【课堂活动】【演一演】 (投影)历史短剧──张骞通西域(投影)第一幕 依依惜别(旁白)建元年间,长安街的小酒馆里,几个儒生正在说着什么。“侯兄,听说有人揭了皇榜?”“是啊,听说是张骞,他可是位志向远大的人啊,他要替皇帝陛下分忧。”“张骞要去哪里啊,这位仁兄?”“他要去西域,玉门、阳关以西了。听说皇上要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那大月氏人愿意和我们合作吗?”“怎么会不愿意呢?他们的国王被匈奴人擒杀,头骨被制成了饮酒器。如此深仇大恨,怎能不报?”“如此看来,大月氏人一定会和我们大汉联手,这次我们一定要让野蛮的匈奴人尝尝我们大汉的厉害!”(旁白)这时,从外面进来一个生意打扮的人。“各位仁兄,你们知道吗?皇帝要在西门外为张骞饯行,你们不去看看吗?”(旁白)一群人走向了西门外。城外,皇帝正在与张骞话别。张骞:“送人千里,终有一别,陛下请回吧。”汉武帝:“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事一日未了,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张骞:“能为国家效力,为陛下分忧,乃臣毕生所愿,定当鞠躬尽瘁,万死不辞。”(旁白):在长安人民和文武官员声声的送别中,张骞踏上了征程。(投影)第二幕:长路漫漫选用一人旁白,其余五人分别饰张骞、堂邑父和三个随从,采用哑剧的形式来表演。(旁白):张骞一行踏上了西去的征程。这一路行来,其中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旁白):中午 烈日当空张骞作“挥汗”状,堂邑父表演口渴难忍,几个随从用袖子扇凉,又热又累,停下来想歇会儿,张骞鼓励他们继续前行。(旁白)午后 狂风骤起飞沙走石。一学生以口技表演呼啸的风声,张骞及其随从被风吹得东倒西歪,眼睛都睁不开了,但他们紧紧地手挽手,互相鼓励支持。(旁白)午夜 冷风飕飕。张骞及随从冻得牙齿打颤,他们搓手,跺脚,挤在一起用身体温暖着对方。(旁白)忽然,传来了一阵阵狼嗥。三个学生饰演的狼群包围了上来,“土狼”张开血盆大口想要撕碎他们,多亏堂邑父箭法准,他拉弓射箭,两只“狼”应声倒地,一只仓皇逃走。(投影)第三幕 矢志不渝(旁白)张骞他们一出陇西,就碰见了匈奴兵,双方交手,因寡不敌众,大部分随从都牺牲了,他和堂邑父被俘虏了。单于把张骞扣留了十年,强迫他娶匈奴妻子,生儿育女,但张骞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张骞:“堂邑父,我们必须设法逃出去,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到达大月氏国。十年来,我茶饭不香,夜不能寐,一闭上眼,就仿佛看见皇上满含期待的眼神,我怎么能忘了自己是汉臣啊!”堂邑父:“可是大人,你在此已经生活了十年,您的妻子、儿女怎么办?难道您舍得扔下他们不管?”张骞:“我当然不愿与他们分离,可我生为汉朝人,死为汉朝鬼。皇上对我恩重如山,匈奴如此残忍地杀我边民,我怎能忘记?我怎能忘记“和亲”的耻辱?!如果我的妻子理解我,他们一定会和我一起走的。(旁白)张骞乘匈奴不备,率众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张骞:“尊敬的女王,我是大汉的使臣,我们的皇帝让我代他来问候贵国。”月氏女王:“谢谢远道而来的客人。请问大汉的使臣,你们历尽艰险而来,可有重要的事情?”张骞:“正是,我专程来就是传达我皇的旨意,希望能和贵国联合起来共同夹击匈奴。”月氏女王:“我们与匈奴的是非恩怨早已过去。现在我们居住的地方土地肥饶,人民安居乐业,我又怎么能陷我的子民于战火之中呢?汉使请回吧。”张骞:“难道您忘了祖上的仇恨吗?请您再考虑一下。”月氏女王:“和平的日子来得不易。我们不会轻易起干戈,恐怕您不能如愿了。”(旁白)张骞告别大月氏,走南道返回汉朝。不料又被匈奴捉住,扣留了一年多。直到单于病死,匈奴发生内乱,张骞才带着匈奴妻子与堂邑父一起逃回了汉朝。(投影)第四幕:凿通西域本幕内容作为活动的延伸,由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西域与中原交流的内容,补充一些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汉军击败匈奴于漠北,张骞建议汉武帝招引乌孙回河西故地,以断匈奴右臂。武帝遂令张骞率300人的使团,并带牛羊万数,金币丝帛巨万,再使西域。张骞在乌孙时,还派遣副使分别访问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诸国。公元前115年(元鼎二年),乌孙派数十人的使团,携带礼物随张骞到汉朝答谢。大宛等国也都派使节,携带礼物随汉朝使臣陆续回访长安。汉朝与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商人们东来西往,逐渐形成了一条中西商路。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保障了商路的交通,加强了民族间的团结和经济文化交流。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用“丝绸之路”一词称呼历史上这条促成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路线。“丝绸之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逐渐在中原栽培。龟兹的乐曲和胡琴等乐器,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汉军在鄯善、车师等地屯田时使用地下相通的穿井术,习称“坎儿井”,在当地逐渐推广。此外,大宛的汗血马在汉代非常著名,名曰“天马”,“使者相望于道以求之”。那时大宛以西到安息国都不产丝,也不懂得铸铁器,后来汉的使臣和散兵把这些技术传了过去。中国蚕丝和冶铁术的西进,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甚大。【评一评】教师组织学生先自我评价,然后同学们互评,最后由老师小结情景剧的演出情况。评价内容:①收集资料是否真实可信,是否与本活动有关(适用),是否便于实践操作与演示(实用),收集的途径是否合法。②编辑资料是否有条不紊,时间先后,空间位置是否都能区分清楚,前后是否有逻辑关系,是否适用同学表演。③活动呈现是否自然生动,同学间的合作是否默契到位。【问一问】①请同学们评出谁是“最佳编剧”、“最佳演员”、“最佳导演”和“最佳场务”?(最热心为大家服务的同学)②我们的剧本和表演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有没有一些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情节?是不是把我们所学的这些“历史知识”全部包括了进去?③教师评价:强调编历史剧应该如何收集资料。以“汉武大帝”为例,让学生明白如何查找资料,如何分析资料,如何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如何恰当表达剧情。【议一议】张骞应募出使西域,都遇到了什么艰险和挫折?他是怎样应对的?你从中感悟出成功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学生分小组讨论,在前面表演的基础上总结:西域一词是我国古代对西部疆域的泛称。西部有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自然条件险恶;张骞出使西域还要经过匈奴控制地区,有可能被捕、扣押,生死难料;而且大月氏人到底在哪里,有多远,也不知道。但是张骞一心想着国家,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在逆境中,他总能鼓励自己坚持下去,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设法逃脱,辗转找到了目标,完成了任务。张骞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应当是:有胆、有识、有行、有恒。3、(投影)【课堂小练习】先请学生观看视频材料《从张骞通西域到丝绸之路的开辟》和《丝绸之路》flash动画。(1)画一画汉朝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的丝绸从( )通过( )、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至( )。西域各国又把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请你在《填充图册》中画出从长安到欧洲的丝绸之路示意图。(2)连一连大秦 今伊朗塞琉西亚 巴格达安息 古罗马疏勒 若羌于阗 喀什鄯善 和田l教学反思活动课,是指以课程为依托,以现代教育理论中的“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个性养成和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动态教学形式。它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得到生动、鲜活的体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技能等层次得到发展。活动课非常强调学生的“活动”,即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在组织、指导、示范的同时,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自主地选择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法,自主地开展活动,自主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展示活动成果。凡是学生能自己独立思考、操作、表达的,教师应该放手让他们去探索,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学习方式。以前对活动课总有一种疑虑,老是认为学生活动的时间太多,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从这节活动课的效果看,这种疑虑是不必要的。“情景剧”表演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每个班的课堂气氛都很热烈,而且通过自己动手编写剧本,学生对张骞通西域相关史实的记忆得到了巩固。以后在教学中要多采用这种动态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能保持持久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