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课例分析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三种血管的结构、功能特点和分布。血管是对血液知识的延伸,属于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器官,又是学习血液循环途径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第四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好奇心很强,而且本节内容与人的身体息息相关,所以学生会有很大的兴趣。生活中学生都有受伤出血的经历,利于他们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根据以上两个分析,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三种血管之间的关系图片,能够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2)通过学生自学和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归纳、表达能力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难点: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为了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难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教法:创设情景、启发诱导 、引导发现法学法:自主学习 、师友互助 、小组讨论法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人体因创伤出血图片,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出血情况?从而让学生分析得出,原来是伤及了不同的血管。这样自然导入新课。 本环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不仅让学生明确血液在血管中流动,也让学生初步认知到血管不同,出血速度也不同。(二)自主学习,师友交流 引导学生结合导学案上的自学思考题,先在规定的时间内自主学习本节内容。然后进行师友交流,师傅负责教会学友不会的自学思考。最后学友在全班展示自学成果。1.以表格对比形式分析三种血管的概念、结构与功能特点,有效地达成第一个教学目标。2.整体分析三种血管的关系图,利用三种血管的概念,归纳总结出血液流动方向,也为下一节血液循环的学习做好铺垫。3.明确血管血流方向后,紧接着利用这一知识点,快速辨别三种血管,总结出辨别技巧,突破难点。4.为了加深学生对毛细血管作用的理解,播放形象直观的动画,让学生能用自己语言描述出物质交换的过程。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的掌握,又提高学生语言归纳和表达能力。5.结合图片和动画分析静脉瓣的作用----只允许进不让出,从而加深学生对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本环节设计目的:利用学生认识规律,由简到难,由整到点,一步步引导学生高效完成自学。学习展示中利用表格把相似零散的知识进行对比总结,利用图片、动画等方式对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提高了学生对知识分析处理能力和语言归纳总结能力等。(三)走进生活,拓展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与血管有关,需要我们利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这其实是对知识的应用,也是对知识的升华。1.中医上的号脉,这个脉指的是动脉,这时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理由。为了让学生真实感受脉搏的跳动,教师教学生如何号脉。2.在输血或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为什么是静脉而不是动脉或毛细血管呢?扎针前会在针刺入部位的上方捆绑橡胶管,这又是为什么?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原因,教师让学生体验用手按压手背上青筋,观察静脉的变化。3.意外出血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怎样辨别什么血管出血,如何进行紧急止血?利用引课图片辨别出血血管,以小活动形式学习医生帮病人止血的方法。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体验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感受生物学得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拓宽了知识面。(四)课堂练习,畅谈收获 为了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我设计了考试中常考的两个典型题型:选择题和读图题。首先让学生独自完成,然后学友让师傅检查或提问,最后让学友以小游戏形式随机展示完成效果,从而让教师即时获知学生学习情况。小结时,学生先回顾并整理本节所学知识,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不足,教师做出重点知识的强调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时刻关注考试题型,及时检测学习效果,做到查漏补缺。同时,也让学生养成学会及时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的良好习惯。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师讲解归纳、学生记忆的模式,采用自主学习、师友互助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认真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质疑、讨论,寻找答案,发表见解,归纳知识,在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的培养方面等也有所收获。教师根据主要教学内容,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突破重难点内容,帮助学生有效地形成了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适当补充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