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1非金属及其化合物(3.1)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1非金属及其化合物(3.1)教学设计

ID:170347

大小:8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中化学必修 1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3.1)教学设计 授课人:董 xx ①了解碳族元素性质及递变规律,掌握碳及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目标: ②掌握硅、二氧化硅的重要性质和主要用途; ③运用元素周期律知识学习碳族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 教学重点: 碳族元素性质及递变规律 教学难点: 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的结构 教学方法: 分析比较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基础知识精析 一、碳族元素 1、碳族元素: 碳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ⅣA 族,包括碳(C)、硅(Si)、锗(Ge)、锡(Sn)、 铅(Pb)五种元素。 2、原子结构特点: 最外层都有 4 个电子,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 增大。 在元素周期表中,碳族元素位于活泼金属(I A)族向活泼非金属(ⅦA 族)过渡 的中间位置,其最外层电子数为 4,既不容易得到电子,又不容易失去电子;碳 族元素的成键特征是易形成共价键,难形成离子键。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金刚石)硬度最大;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在所有非金属形成的气态氢化物 中,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12C 是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原子。 3、物理性质: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硅在地壳中 的含量仅次于氧,其单质晶体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铅的金属活动性比锡弱。 单质铅的颜色为蓝白色,其熔点比锡高。 4、化学性质及递变规律:主要化合价+2,+4 价,氢化物化学式通式为 RH4,氧化物的常见形式 RO、RO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 H2RO3(或 H4RO4);从 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 RH4 稳定性 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H2RO3 的酸性逐渐减弱,除 Pb 外+4 价稳定,Pb+2 价稳定。 锡、铅不同价态化合物稳定性的应用: 锡的+4 价化合物稳定,而铅的+2 价化合物稳定,可以推出下列结论: ①单质与非金属反应生成物价态不同: Sn+2C12=== SnCl4 Pb+C12===PbCl2 ② +4 价铅的化合物具有强氧化性: PbO2+4HCl(浓)===PbCl2+Cl2+2H2O ③+2 价锡的化合物具有强还原性: SnCl2+2FeCl3===SnCl4+2FeCl2 二、碳和碳的化合物 1、单质碳的性质 (1)同素异形体: 金刚石、石墨、C60、C70,另外炭黑、木炭、焦炭、活性炭等无定形碳也 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如活性炭有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 C+O2==CO2 2C+O2(不足)==2CO2 ②还原性: C+2CuO=2Cu+CO2 C+H2O=CO+H2(水煤气) (3)用途:金刚石用于切割、钻头、制装饰品等;石墨用于制造电极、铅笔芯、 坩埚、润滑剂等。 2、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有毒,不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2CO+O2=2CO2(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CO) ②还原性: Fe2O3+3CO==2Fe+3CO2(炼铁) CuO+CO == Cu+CO2(除 CO) CO+H2O==CO2+H2(工业上用于制 H2) (3)毒性:CO 有剧毒,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而死亡。CO 是 空气污染物之一,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煤和石油的朱充分燃烧及钢铁的冶炼等。 3.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微溶于水,能引起“温室效 应”,固体 CO2 叫做“干冰”。 CO2 与“温室效应” ①CO2 的主要来源:大量燃烧含碳的燃料。 ②自然界消耗 CO2 的主要反应: a.溶于江水、海水中 CO2+H2O=H2CO3; b.光合作用将 CO2 转化为 O2; c.岩石的风化 CaCO3+H2O+CO2==Ca(HCO3)2。 (2)化学性质: ①氧化性: CO2+C=2CO CO2+2Mg =2MgO+C ②酸性氧化物(酸酐) CO2+H2O===H2CO3 ≒ H++HCO3-(弱电离) CO2+Ca(OH)2==CaCO3+H2O CO2+CaCO3+H2O==Ca(HCO3)2 碳酸是易分解的二元弱酸,常见弱酸的酸性强弱顺序: CH3COOH>H2CO3>HClO>H2SiO3>HAlO2 ⅰ、过量的 CO2 通入到碳酸盐或某些弱酸盐中,生成碳酸的酸式盐,如: CO2+Na2CO3+H2O=2NaHCO3 CO2+H2O+CaCO3=Ca(HCO3)2 CO2+NaClO+H2O=HClO+NaHCO3 CO2+H2O+Na2CO3==2NaHCO3 HCO3-与 H+、OH-都能发生反应,故不能大量共存: HCO3-+ H+==CO2 +H2O HCO3-+ OH- = CO32-+H2O ⅱ、CO2 通入硅酸钠溶液或偏铝酸钠溶液中,可生成沉淀,是生成碳酸的正 盐还是碳酸的酸式盐,应根据通入的 CO2 的量而定。如: 2CO2(足量)+Na2SiO3+2H2O==H2SiO3++2NaHCO3 CO2(少量)+2NaAlO2+3H2O==2A1(OH)3+Na2CO3 【小贴士】可用 CO2 制取的弱酸碳酸酸性比硅酸、次氯酸、苯酚、偏铝酸等强,将 CO2 气体通入 Na2SiO3、NaClO、 、NaAlO2 盐溶液中,均能发生反应而生成相应的弱酸和碳酸(氢)盐,这 是“强酸制弱酸”原理的应用。 CO2+Na2SiO3+H2O===Na2CO3+H2SiO3↓ CO2+Ca(ClO)2+H2O===CaCO3↓+2HClO CO2+ +H2O―→ +NaHCO3 CO2(过量)+NaAlO2+2H2O===Al(OH)3↓+NaHCO3 CO2(少量)+2NaAlO2+3H2O===2Al(OH)3↓+Na2CO3 易错警示 CO2 通入 CaCl2 或 BaCl2 溶液不会产生白色沉淀,因为碳酸的酸性 弱于盐酸。 (3)制法: ①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CaCO3==CaO+CO2↑ ②实验室制法(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 = CaCl2+H2O+CO2↑ “固+液制气”型,启普发生器及其简易装置。 (4)用途:灭火剂,制纯碱、汽水,致冷剂以及人工降雨。 4、碳酸盐性质规律---碳酸的正盐与酸式盐比较 (1)在水中溶解性:一般来说酸式盐溶解度比同温下正盐的大(Na 2CO3 和 NaHCO3 例外)。 (2)热稳定性:难溶性的正盐及(NH4)2CO3 及酸式盐受热易分解,可溶性正盐受 热难分解。 (3)与酸碱的反应:相同条件下与酸反应酸式盐比正盐反应剧烈,酸式盐与碱 反应而正盐不能。 (4)酸式盐与碱反应时的产物要根据相对用量判断。如:在 Ca(HCO3)2 溶液中滴 加 NaOH 溶液。 Ca(HCO3)2+NaOH(少量)==CaCO3+NaHCO3+H2O Ca(HCO3)2+2NaOH(过量)==CaCO3+Na2CO3+2H2O (5)CO32-和 HCO3-的检验: 待测液中加 CaCl2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盐酸产生无色无味并能使石灰水 变浑浊的气体,证明溶液中有 CO32-;若加 CaCl2 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加盐酸产 生无色无味并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溶液中有 HCO3-。 (6)除杂 ①CO 中混有 CO2:通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②CO2 中混有 CO:通过硬质玻璃管中灼热的 CuO。 ③CO2 中混有 SO2、HCl:通过盛有饱和 NaHCO3 溶液的洗气瓶。 【C60 的结构】 C60 是一个由 20 个六边形和 12 个五边形构成的 32 面体,具有空心的类似 于足球状结构,在 C60 分子的球表面上存在共轭双键(类似 1,3 一丁二烯中的碳 键),因而被称为巴基球或足球烯或富勒烯,现以富勒烯为它的正式名。 深度思考 1.除去下列气体中混有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可采取的方法: (1)CO(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2(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2(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O2(S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O2(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CO2(H2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通过盛有浓 NaOH 溶液的洗气瓶 (2)通过盛放灼热 CuO 的硬质玻 璃管 (3)通过盛放灼热铜网的硬质玻璃管 (4)通过饱和 NaHCO 3 溶液或酸性 KMnO4 溶液 (5)通过饱和 NaHCO3 溶液 (6)通过 CuSO4 溶液 2.如何用所提供的试剂和方法除去各粉末状混合物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将所选答案的编号填入下表内相应的空格内(如果不需要外加试剂,则对应答案 栏可空着)。可供选择的试剂:A.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氧气 D.水  E.二氧化碳;可选用的操作:①水洗;②加热;③高温灼烧;④过滤;⑤结晶。 粉末状混合物 选择的试剂 选用的操作 (1) CaCO3(SiO2) (2) NaCl(SiO2) (3) SiO2(Fe2O3) (4) SiO2(CaCO3) (5) SiO2(H2SiO3) (6) SiO2(NH4Cl) 答案 (1)B ④ (2)D ④⑤ (3)A ④ (4)A ④ (5)③ (6)② 3.标准状况下,将 3.36 L CO2 气体通入 200 mL 1.00 mol·L -1 NaOH 溶液 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 c(CO)与 c(HCO)的比值为(不考虑水解) (  ) A.1∶1 B.1∶2 C.2∶1 D.1∶3 答案 B 解析 n(CO2)==0.150 mol n(NaOH)=0.200 L×1.00 mol·L-1=0.200 mol ==即 1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